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要引人入胜,精彩呈现,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堂课才有可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一节课的开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开始得好就可以使学生精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认真学好知识,否则,学生注意力涣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不会形成很好的互动,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以下,我就小学数学课的导入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建议。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持久,容易走神,而形象具体、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积极深入地思考 。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我认为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选择较好的方法。
一、数学课导入的原则
1.新课的导入要有趣味性
我们的学生是感性的,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爱学。因此,导入新课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所以,成功的老师在新课引入时,会选取充满趣味的内容,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充满对学习的渴望。
2.新课的导入要有吸引力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動,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而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在上课伊始,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利用导入新课这一重要环节,通过有趣的谈话或利用课件呈现一些具体、形象又直观的事物,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极大的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地跟着教师讲课走,学习的效果自然就有了。
3.新课的导入要有针对性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环境、不同时间,灵活、恰当地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切记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上的不同花样,故作新奇,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使引入占用过多的时间,占据或削弱其它教学环节,影响新课的教学和学生巩固,练习的时间。
二、数学课导入的方法
(1)以旧引新法。这是许多教师喜欢采用的一种方法。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作为铺垫,首先复习旧知识,再层层深入,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举一反三,学生既容易掌握,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再出示分数应用题,如“食堂买来一批大米,吃了2/5,还剩240千克,这批大米共有多少千克?”学生解答后,将题中的分率2/5改为40%,让学生计算。这样,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学生自然就非常容易找到解答的方法。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2)开门见山法。教师在新授之前,直接向学生出示新的课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这样能提醒学生提高注意力和有意识地来认真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 例如:在“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一节中,教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小数,如:3.5、0.8、0.125,然后教师指出:这些小数都可以改写成分数或者百分数,也就是说这三种数都可以互相改写。这三种数的互化对我们计算四则混合运算是很有必要的。因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
(3)情境引入法。小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故事情节,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学生的思维方向。例如教学“一般的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丹顶鹤,学生被眼前情景所吸引,他们欣赏其优雅而美丽的身姿,深深陶醉。这时,教师指出:野生丹顶鹤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它的数量非常稀少,目前,全世界只有大约2000只,我们国家大约占其中的1/4,请同学们帮我算一算,我国大约有多少只野生丹顶鹤?同学们一听,马上就开始思考起来,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学习,接受了新知。
(4)悬疑引入法。小学生好奇心重,只要能抓住他们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就会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爸爸今年36岁,过了36个生日,妈妈也是36岁 ,可她只过了9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一听,觉得很奇怪(可以让学生略加讨论)。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中充满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5)实物演示法。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感性经验 。因此,新课的导入可利用实物演示,变抽象概念为具体的实物,加深学生的认识与印象。 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教师可拿出模型,让学生观察圆柱有3个面,3个面是什么形状,每个面面积怎样计算,使学生对圆柱的表面积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面的教学扫除了障碍。
(6)实验操作法。小学数学课中有很多计算公式,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学习,加深记忆,使印象深刻。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一个无底的圆锥模型装满沙子,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模型中,看一看几次能装满。学生亲身参与,就更容易理解“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既学到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7)迁移类比法。利用知识间的规律与联系,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迁移,举一反三,既巩固旧知,又获得新知。 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从“分数的基本性质”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 。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新知,而且也强调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加深对比的印象。
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只要我们在导入新课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去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数学教学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持久,容易走神,而形象具体、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积极深入地思考 。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我认为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选择较好的方法。
一、数学课导入的原则
1.新课的导入要有趣味性
我们的学生是感性的,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爱学。因此,导入新课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所以,成功的老师在新课引入时,会选取充满趣味的内容,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充满对学习的渴望。
2.新课的导入要有吸引力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動,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而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在上课伊始,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利用导入新课这一重要环节,通过有趣的谈话或利用课件呈现一些具体、形象又直观的事物,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极大的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地跟着教师讲课走,学习的效果自然就有了。
3.新课的导入要有针对性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环境、不同时间,灵活、恰当地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切记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上的不同花样,故作新奇,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使引入占用过多的时间,占据或削弱其它教学环节,影响新课的教学和学生巩固,练习的时间。
二、数学课导入的方法
(1)以旧引新法。这是许多教师喜欢采用的一种方法。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作为铺垫,首先复习旧知识,再层层深入,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举一反三,学生既容易掌握,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再出示分数应用题,如“食堂买来一批大米,吃了2/5,还剩240千克,这批大米共有多少千克?”学生解答后,将题中的分率2/5改为40%,让学生计算。这样,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学生自然就非常容易找到解答的方法。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2)开门见山法。教师在新授之前,直接向学生出示新的课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这样能提醒学生提高注意力和有意识地来认真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 例如:在“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一节中,教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小数,如:3.5、0.8、0.125,然后教师指出:这些小数都可以改写成分数或者百分数,也就是说这三种数都可以互相改写。这三种数的互化对我们计算四则混合运算是很有必要的。因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
(3)情境引入法。小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故事情节,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学生的思维方向。例如教学“一般的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丹顶鹤,学生被眼前情景所吸引,他们欣赏其优雅而美丽的身姿,深深陶醉。这时,教师指出:野生丹顶鹤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它的数量非常稀少,目前,全世界只有大约2000只,我们国家大约占其中的1/4,请同学们帮我算一算,我国大约有多少只野生丹顶鹤?同学们一听,马上就开始思考起来,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学习,接受了新知。
(4)悬疑引入法。小学生好奇心重,只要能抓住他们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就会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爸爸今年36岁,过了36个生日,妈妈也是36岁 ,可她只过了9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一听,觉得很奇怪(可以让学生略加讨论)。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中充满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5)实物演示法。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感性经验 。因此,新课的导入可利用实物演示,变抽象概念为具体的实物,加深学生的认识与印象。 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教师可拿出模型,让学生观察圆柱有3个面,3个面是什么形状,每个面面积怎样计算,使学生对圆柱的表面积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面的教学扫除了障碍。
(6)实验操作法。小学数学课中有很多计算公式,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学习,加深记忆,使印象深刻。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一个无底的圆锥模型装满沙子,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模型中,看一看几次能装满。学生亲身参与,就更容易理解“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既学到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7)迁移类比法。利用知识间的规律与联系,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迁移,举一反三,既巩固旧知,又获得新知。 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从“分数的基本性质”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 。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新知,而且也强调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加深对比的印象。
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只要我们在导入新课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去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数学教学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