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f00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6月4日,历经4个月的2007“帕拉天奴杯”第一届中国音乐创作(钢琴作品)大赛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落下了帷幕。旅德华裔钢琴家、作曲家王笑寒的《遗失的日记》与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学生王阿毛的《生旦净末丑》荣获了成人组作品二等奖。巧合的是,两部作品都是以中国的“国粹”——京剧作为题材来加以创作,寻求传统京剧与钢琴艺术之间的融合。尽管创作题材相近,但是二部作品的艺术特点却不尽相同。
  
  黑白键上的“生旦净末丑”
  
  “生、旦、净、末、丑”,这种中国京剧中的分类方式代表了五种不同的表演行当,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类型和表演特色。正如作曲家所言,以《生旦净末丑》作为作品的标题,一方面是借助其艺术形象来创作不同的音乐本体,另一方面也根据其不同的艺术特点构成五个乐章。
  中国戏曲音乐是一种板腔式音乐,而钢琴采用的是十二平均律的律制,两者的特点截然不同,如何处理好它们的矛盾是摆在作曲家面前的一道难题。令人欣喜的是,作曲家很好地理顺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使音乐既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又充分发挥了钢琴这一乐器的音响色彩,颇具创新意味。作品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主题、生、旦、净、末、丑/尾声,每一个乐章都以不同的音乐主题与音响塑造了不同的艺术形象。
  主题——主题较为简短,其材料来自于京剧音乐中“过门”的五声性旋律。旋律音型以单音的自由渐快式重复为主,辅以色彩朦胧的和声,让人仿佛看见一位身着华丽戏服的小生正在僻静处咿呀练嗓,形象塑造得十分传神。
  生——该乐章前两小节主题同样来自京剧“过门”,相对于前一乐章,其旋律性得到了加强。整个音响可以分为两层:一层为五声性旋律,另一层则模仿京剧打击乐的敲击。随后,这种敲击占据了主导地位,音程跨度与音的密度逐渐加大,力度随之增强,形成了高潮。随后,乐章开始的旋律再次出现,但移低了纯五度,形成了首尾呼应。这个乐章是对“生”的形象的一种写意,能感受到一种“男生”阳刚之美。
  旦——这是作品最为“传统”的乐章。作曲家借鉴了京剧中“紧拉慢唱”的形式。一开始在钢琴的高音区模仿“紧拉”,几个音的快速交替持续,随后在钢琴的左手部分出现了气息悠长的旋律,可以明显感觉到是在模仿京剧的“慢唱”,我们可以感受“女旦”的阴柔之美。有趣的是,“紧拉”的调性与“慢唱”的调性并不一致,听来别有一番趣味。
  净——“净”又称为“花脸”,以各色勾勒的图案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在演唱上要音色宽阔宏亮,粗壮浑厚,气度恢宏。如关羽、张飞、曹操、包拯、廉颇等都是净扮。为了表现净的气势,作曲家在这个乐章主要采用了丰满的柱式和弦织体,而且特意强调了钢琴极低音区的气势,不时“轰击”一声,给人一种浑厚、恢宏的感觉,与“净”这一形象十分般配。
  末——“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用现代话语解释,“末”一般是充当配角。而这个“末”乐章运用了“自由写意”的方式。既有音程跨度十分大的旋律线条,又有单音的重复。节奏稀疏,间插一些紧密的经过句,和声则以四度平行为主,让人仿佛置身一幅静中有动的中国山水画之间。
  丑与尾声——“丑”行是喜剧角色,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口齿清晰流利的念白为主。而“丑与尾声”是全曲最为庞大的乐章。为了塑造“丑”这个角色,作曲家采用了急板,多用密集音符构成,诙谐幽默,类似于西方“谐谑曲”体裁。为了统一,作曲家将乐章开始的半音敲击作为核心动机贯穿全曲;整个乐章一气呵成,势不可挡。有趣的是,尾声的速度突然变慢!钢琴高音区又轻轻地飘出五声性旋律,并以平行五度的方式呈现,音响空旷,从而与第一乐章的主题形成了呼应。正如作者所说,这个乐章不仅仅是简单地对“丑角”的写意,而是“丑角”对京剧艺术几百年波涛汹涌、绚丽多姿的忠实见证。
  总体而言,这部作品是“写意”式的,其现代作曲技法显见功底。例如,从核心旋律素材中提取个性化音程加以技术处理,构成音乐的和声;根据京剧打击乐创作敲击性音响和特色节奏等。这些都为作品增添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只是在整体结构布局似乎应考虑得更周全。最后一个乐章的规模与前面几个乐章相比显得庞大,有损整体结构的平衡。同时,尾声规模偏小,前面一大段迅猛的音响也很难用短小的尾声来加以消解。此外,结构内部稍显松散,音响感觉不尽统一,如若做到“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则为最好。
  
  寻回《遗失的日记》
  
  同为二等奖作品,王笑寒的《遗失的日记》与《生旦净末丑》相比,其主题材料更为多样:既有京剧素材,又有秧歌、民谣音调。整部作品分按“快慢快”三个乐章布局,每乐章标题不同:“脸谱”、“儿时的歌”、“胡同”,即“记忆的碎片”之意。
  “脸谱”——中国的京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每一行当都配有自己独特的脸谱,在舞台上展现了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这个乐章中以京剧中“西皮”的旋律素材为主,描写各种脸谱。值得注意的是,作曲家将“核心音调”(C、bB、G)抽取出来,贯穿全曲。核心音调在第一乐章的开始部分是零散的叙述,与典型的京剧唱腔不尽相同,但到乐章尾部分别发展、演变成较为完整的西皮腔。第一乐章的结束处出现了一个京味十足的“西皮”腔的主题,这个主题与前面各段落在旋法上非常相似但又独具个性,就好像是前面零碎材料的一系列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一乐章的听觉形象变化多端,给人如“变脸”一般,尽管你看不见,却能感受到五颜六色的脸谱在你面前不断闪现。
  “儿时的歌”——第二乐章为慢板乐章,以“固定旋律变奏”方式构成。作曲家心中“儿时的歌”就是河北民歌《小白菜》,一首几乎家喻户晓的民歌。经过稍加调整的《小白菜》主题由4小节构成,其节奏舒缓,音调低沉,但音区高飘;另外6次固定变奏的旋律不变,而调性和声不断变换。
  主题的第一次呈示是单纯的d羽调式,在第一次变奏的时候,主题以#F宫和#g羽作调式交替,并在声部之间形成了双调性重叠,随后的两次变奏形成四声部的三重调性关系(两个内声部的调性基本相同);四声部间由低到高的宫音位置都是在五度调性关系的基础上附加了一个小二度的调性,这种调性关系也同样存在于第五次变奏中,最后一次变奏是两个声部的纯四度关系的模仿,其中每个声部都附加一个纯四度音程,由于去掉了小二度关系,音响上变得纯净、和谐,与刚开始的引子相呼应,并承担了结尾功能。该乐章以固定民歌主题旋律不断反复不变,并反配变化多端的调性和声,在保持整体平衡及统一的同时,通过和声调性的发展,又不断深化了主题内涵。一般来说,由于钢琴音色的原因,慢板乐章比较难写,但作曲家采用了多重调性发展的手法,音响张力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同时也使得整个音响具有一种朦胧的美感,从而很好地体现了中国神韵。
  “北京胡同”——这是一个精巧布局的末乐章:第一乐章的“核心音调”于第三乐章的引子再现;该乐章又与第一乐章有着相似的发展手法、相似的速度处理和布局,从而取得了首尾相互呼应的强烈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相比第一乐章,第三乐章整个音乐的强度和动感变得更加具有震撼力!作者在保持核心动机节奏不变的情况下,巧妙融合了民歌素材,并频繁地变换节拍重音的位置,音乐突出了鲜明的旋律线条,获得了强烈的推动力,同时,又保持了强大的统一因素——核心音调的贯穿。
  本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作曲家在运用中国民族旋律时令人叹为观止的大手笔,在乐章结束处(全曲结束)体现得尤为突出,出现了全曲最为连贯、京剧韵味最为浓郁、最大规模的旋律主题。有趣的是,其左手的和声与右手的旋律明显不在一个调性上,通过双调性的和声技法,造成了一种强烈的戏剧化效果。我们仿佛置身北京热闹的胡同,深处传来阵阵急切的京剧锣鼓,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作曲家既能在创作技巧上推陈出新,又能在演奏法上融贯中西;将“倒叙”、“化零为整”的手法与具有中国民族音乐结构特征的展开、变奏手法以及线性结构方式相结合,以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京腔和民歌音调为线索,栩栩如生地描绘出儿时北京生活的零散、片段但却是美好的回忆,也充分展示了作曲家的古典音乐功底和对于中国音乐的敏锐感觉以及将二者结合的娴熟技巧。稍显不足的是,首尾两个乐章与中间的这个乐章似乎缺乏联系、整体感不强。这可能与作曲家引用了不同性质的素材有关。
  总而言之,在《生旦净末丑》与《遗失的日记》这两部二等奖作品中,求新、求异已经不再是二位作曲家唯一追求的目标;作品中的现代作曲技法虽然随处可见,但却更好地为表现内容做出了贡献。两部作品结构发展的逻辑性较强,整体音响布局良好,更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以强烈的个性化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魂魄,这与本届音乐创作(钢琴作品)大赛的主旨——“突出中国音乐文化特色,具有时代感和民族风格,兼容艺术性、技巧性、可听性”是相吻合的。
  
  谢福源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博士生
  王桂生 山东艺术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 于庆新)
其他文献
第十届北京音乐节已为太多音乐爱好者所期待,人们尽情地徜徉在自由的音乐世界,饱享着丰美盛典带给我们精神的愉悦和情操的陶冶。而10月23日晚在保利剧院举办的这场音乐会就更为“音乐发烧友”们所痴迷,因为当今走红世界的小提琴大师沙汉姆与水蓝指挥的新加坡交响乐团将合作演绎中国家喻户晓的名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出开始前,在保利剧院的大厅里,我们看到音乐界的知名人士悉数到场:谭盾、余隆、吕思清……及乐评家、各
近日,浠水县胡河中学程华清等几位教师主动利用周末时间制作微课视频,准备参加关口镇的晒课比赛。这是浠水县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一个剪影。  据了解,浠水县教育局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契机,将2015年确定为教师教育信息化技术提升培训年,在中国研修网上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并在全县广泛开展录课晒课活动。为了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浠水县教育局精心安排,统筹组织。一是制发文件,细
4月19日,恩施州学校管理“六大工程”专题培训会在利川市举行。恩施州教育局局长胡泽、利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雷凌云、恩施州教育局纪检组长朱传杰、恩施州教育局副局长谭明珍、恩施州教育局副局长周文忠等领导,县市教育局局长、州教育局各大办公室负责人、乡镇(街道办事处)中心学校校长等20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会。  恩施州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泽在讲话中指出,2019年恩施州教育局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管子、笙这两件乐器孕育在华夏中原文化摇篮中数千年,随传统之河迂回蜿蜒流淌至今。传统乐种“笙管乐”一般是管子、笙、笛子、云锣,配以鼓、铙、锣等打击乐器的组合,笙和管子多是主奏乐器,可见二者在中国民间音乐文化中的重要性,但独有管子与笙两件乐器合作的作品在传统音乐中倒是不太常见。  2007年5月27日晚,一场由笙演奏家胡建兵和管子演奏家包键联袂演出的“移民音乐的回归”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上演。不
今年3月10日下午,笔者有幸获邀到星海音乐厅,观赏了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和广州市文联主办的《国乐飘香·徐沛东广东音乐新编》CD及总谱首发式音乐会。在这场高水准演奏的音乐会中,令笔者听着如饮酣醪,并得到许多启示,获益良多。徐沛东乃我国当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杰出成就的作曲家,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听了这场音乐会后,才获知他还是一位精通粤乐(本乐种原有名
小说《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一个家族的兴衰起落来折射整个社会不同阶层生活状况的全息图卷:文学、饮食、音乐、戏曲、服饰、绘画、民风民俗、道德伦理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在这里得到了集中展现,因之,对于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学科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百余年来,《红楼梦》的功能和意义,已远远超越了小说的特质,它带给后世的影响已使学者们对于《红楼梦》的研究,成为了一门与“甲骨
大约九十年前,当白话文开始使用,可诵的诗与可唱的歌正式分流,歌词成了一种独立的语言艺术品种,并有了《教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等数首白话歌词被传唱时,没人想到,用这跟说话一样明白的语言写的歌词会在中国风靡起来。六十年前,当新中国刚诞生,《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歌曲借助电影的翅膀飞向老百姓中间时,还是没人想到白话文歌词有一天会在群众中大受青睐,日产新词上千首,写者数万唱者数亿……乔羽也没
由黄大岗主编,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2007年4月版)一书,对于从事钢琴教学工作的基层教师,有非常实际的指导作用。全书由1.周广仁的学琴经历;2.周广仁论钢琴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3.周广仁关于钢琴教学、钢琴家及国际钢琴比赛的论述;4.周广仁的学生谈恩师的钢琴教学;5、教师、学者,记者谈周广仁的钢琴教学等几大部分构成。本书全景式地展现了周广仁钢琴教学的方方面面。笔者通读完全
《人民音乐》2005年第11期刊登周海宏博士的文章《有关“高雄音乐”与“通俗音乐”审美价值问题的分析》(以下简称“周文”)。该文一开始,便以黑体字的前言,批评了“多年来,在音乐界一直存在着对‘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之间审美价值大小的议论”中,“大量推崇‘高雅音乐’的言论往往并不是建立在冷静与坚实的理性分析基础之上的。”周文认为这些议论“不从原理上阐明审美价值判断的依据”,所以“就不能令人信服地说明为
民族音乐的沟通,中韩文化的互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韩作曲家作品交流”系列活动于2008年4月21日正式拉开帷幕。活动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享誉亚洲的韩国TACM(三位作曲家音乐联盟)共同组织参与,筹备和策划工作历时一年多。系列活动包括中韩作曲家作品交流音乐会、中韩作曲家现代音乐创作研讨会、韩国作曲家学术讲座等。两国作曲家通过音乐——这一世界通用语言交流沟通,展现中韩两国的文化音韵,表达和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