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虞杰,浙江省宁波市古林职业高级中学专职心理教师,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A证教师。擅长朋辈教育、危机干预、情绪辅导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作为一名心理老师,我们总希望将积极的观点传达给学生,但价值澄清教学法的基本前提是:任何人都没有正确的价值可以传达给其他人。而价值观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自己察觉并确定自己或他人的价值及价值关系。
上课一开始我就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假如你出去旅游,一定要带上两件物品,你会选择带什么?”我希望尽量多的学生来回答,看看大家的答案有何异同。小A说:“当然要带手机和钱了。”“有手机就够了,还带钱干什么?”“万一去的地方没有信号、没有网络呢?”……教室里炸开了锅,有的同学说要带水和零食,有的要带单反相机,有的要带上爱看的书……各种答案五花八门。
通过头脑风暴,我发现面对同一个问题,我们会有不同的答案,于是我对学生说:“我们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想法也是各有不同,我们要理解个性和差异,尊重每个人的价值选择。”这时候,大家都若有所思,通过眼神观察,学生们都认可了我的观点。
紧接着就要进入这节课的重点环节了,我先布置任务:“同学们,既然我们要去旅行了,旅行前我先把要求解释一下:我们这次旅行每个人都会抽取一个角色,老师将全班分成3组,每组12个同学,分别有12个角色,当你抽到角色的那一刻起,你就进入角色了,本堂课上的一切言行都将建立在你的角色立场上。”说完,学生立刻分组抽取了角色,并进入了角色状态。
一切准备就绪,我开始播放冥想音乐。音乐很舒缓,让人感觉放松,有游轮的汽笛声,伴随着海风和海浪,不时还传来海鸥的叫声。我让学生们都闭上眼睛,感受着音乐,开始缓缓地说引导词:“各位旅客大家好,我们的航程已经过半,现在太阳已经缓缓地落下去了,海面上格外宁静,我们可以听到海鸥的声音和海风吹拂海面及其浪花的声音,一切是多么的惬意啊!几个小时后,我们就会到达目的地了……”我观察到每个人的表情都十分自然惬意,也有个别同学不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显得不安。
突然,“砰”的一声,大家吓了一跳。“不好了,不好了,我们的游轮撞到冰山了!”大家睁开了眼睛,都面露紧张神色。我马上解释道:“同学们,船撞上冰山,很快就会沉没。离我们最近的救生船也需要一天后才能到达,而沉在这冰冷的海水里,就算你会游泳,单单这冰冷的海水就能在两小时内夺去你的生命。船上共有12名乘客,沉船上只有1只救生艇,只能容纳6个人(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儿)。这个时候时间非常紧张,每个人只有不到1分钟的发言机会,说出让人信服的理由,争取让自己跳上救生艇,要注意的是,每个人都不能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以及求生的机会。如果选择不了,就以投票的方式,少数服从多数,我给大家15分钟的时间讨论。”
我的话音刚落,原本气氛紧张凝重的教室一下子沸腾起来,大家迅速分头讨论。在大家讨论的时候,我在3组之间来回走动,一来是维持秩序,二来是掌握讨论的内容和进度。每个小组的组长都发挥了极强的组织能力。我先旁听了第一小组的讨论,先发言的是“未婚孕妇”,她带着焦急的哭腔哀求:“我希望大家能给我生的机会,我自己活不活倒是无所谓,关键是我的宝宝还没出生,我不想……”还没等她说完,就有人打断了她:“好了,你不用说了,让她先上船吧,毕竟肚子还有宝宝,两条性命呀,大家都同意吗?”“同意!”大家异口同声。“未婚孕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向大家表示谢意。
接着,我又走到第二小组,这组正在展开激烈的争论,矛盾的焦点在两个“25岁的女生”身上,一个是“25岁留学归来的女大学生”,另一个是“25岁的酒吧服务女”,大家一致同意在她们俩之中选一个,把生的希望給了“女大学生”,理由都是“女大学生”能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可“酒吧服务女”不同意,极力为自己辩护:“同样都是25岁的女孩儿,她就能活,我就该死?我家里也有父母要照顾,我还自己上班赚钱,给国家交税,我也没有做违法犯罪的工作,凭什么不给我活下去的机会……”大家被她这么一说,都哑口无言。听到这些,我觉得今天的课堂越来越有趣了,我的教学目标也在逐渐地达成了。
第三小组的争论核心是“80岁的科学家”的去留,大家都认为“80岁的科学家”年事已高,该给年轻人留下生的机会,就连他本人也是这样想的,根本没有活下去的必要了。于是,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这个80岁的科学家是你们的亲爷爷,你们还会这样说吗?”这一下子,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家也从起初的大声争论变成了更加理性的思考。选择确实很难作,除了上述的这3个问题,似乎每一组都有很多棘手的问题难以解决,比如“绝症的女孩儿”“弱智男孩儿”的去留、父爱母爱的抉择、对于有犯罪前科的人的看法等等。15分钟过去了,3个小组都给出了他们的结果,于是,我邀请每组的组长上台分享他们小组的选择,大家讲得都很有道理。
课堂的最后,我总结了大家的分享,在大家的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其实体现了我们的价值标准:生命第一原则(例如能多救一个是一个,所以要选择“未婚孕妇”,这个时候已经完全不考虑道德的因素了)、功利原则(医生和科学家能够对付航海中遇到的疾病或器械故障,所以要选他们)、回报原则(医生和科学家曾经为社会做了很大贡献,因此要回报他们)、道德原则(首先要选择好人,所以有前科的罪犯不行)等等。尤其是对于那几个由于不同的价值标准相互冲突的人物争议较大(如患绝症的小女孩儿、酒吧服务女、女大学生)。
“老师想通过这堂课告诉大家,首先,选择是价值观的体现。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选择,所以这道题目没有明确的答案。有的人同情弱者,有的人考虑对社会的贡献,还有人从道德方面进行了思考。其次,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意义,实现自身价值。在对船上乘客作出选择的同时,我们自身也体验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假如自己在船上,我们认为自己有被拯救的机会吗?
作为一名心理老师,我们总希望将积极的观点传达给学生,但价值澄清教学法的基本前提是:任何人都没有正确的价值可以传达给其他人。而价值观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自己察觉并确定自己或他人的价值及价值关系。
上课一开始我就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假如你出去旅游,一定要带上两件物品,你会选择带什么?”我希望尽量多的学生来回答,看看大家的答案有何异同。小A说:“当然要带手机和钱了。”“有手机就够了,还带钱干什么?”“万一去的地方没有信号、没有网络呢?”……教室里炸开了锅,有的同学说要带水和零食,有的要带单反相机,有的要带上爱看的书……各种答案五花八门。
通过头脑风暴,我发现面对同一个问题,我们会有不同的答案,于是我对学生说:“我们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想法也是各有不同,我们要理解个性和差异,尊重每个人的价值选择。”这时候,大家都若有所思,通过眼神观察,学生们都认可了我的观点。
紧接着就要进入这节课的重点环节了,我先布置任务:“同学们,既然我们要去旅行了,旅行前我先把要求解释一下:我们这次旅行每个人都会抽取一个角色,老师将全班分成3组,每组12个同学,分别有12个角色,当你抽到角色的那一刻起,你就进入角色了,本堂课上的一切言行都将建立在你的角色立场上。”说完,学生立刻分组抽取了角色,并进入了角色状态。
一切准备就绪,我开始播放冥想音乐。音乐很舒缓,让人感觉放松,有游轮的汽笛声,伴随着海风和海浪,不时还传来海鸥的叫声。我让学生们都闭上眼睛,感受着音乐,开始缓缓地说引导词:“各位旅客大家好,我们的航程已经过半,现在太阳已经缓缓地落下去了,海面上格外宁静,我们可以听到海鸥的声音和海风吹拂海面及其浪花的声音,一切是多么的惬意啊!几个小时后,我们就会到达目的地了……”我观察到每个人的表情都十分自然惬意,也有个别同学不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显得不安。
突然,“砰”的一声,大家吓了一跳。“不好了,不好了,我们的游轮撞到冰山了!”大家睁开了眼睛,都面露紧张神色。我马上解释道:“同学们,船撞上冰山,很快就会沉没。离我们最近的救生船也需要一天后才能到达,而沉在这冰冷的海水里,就算你会游泳,单单这冰冷的海水就能在两小时内夺去你的生命。船上共有12名乘客,沉船上只有1只救生艇,只能容纳6个人(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儿)。这个时候时间非常紧张,每个人只有不到1分钟的发言机会,说出让人信服的理由,争取让自己跳上救生艇,要注意的是,每个人都不能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以及求生的机会。如果选择不了,就以投票的方式,少数服从多数,我给大家15分钟的时间讨论。”
我的话音刚落,原本气氛紧张凝重的教室一下子沸腾起来,大家迅速分头讨论。在大家讨论的时候,我在3组之间来回走动,一来是维持秩序,二来是掌握讨论的内容和进度。每个小组的组长都发挥了极强的组织能力。我先旁听了第一小组的讨论,先发言的是“未婚孕妇”,她带着焦急的哭腔哀求:“我希望大家能给我生的机会,我自己活不活倒是无所谓,关键是我的宝宝还没出生,我不想……”还没等她说完,就有人打断了她:“好了,你不用说了,让她先上船吧,毕竟肚子还有宝宝,两条性命呀,大家都同意吗?”“同意!”大家异口同声。“未婚孕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向大家表示谢意。
接着,我又走到第二小组,这组正在展开激烈的争论,矛盾的焦点在两个“25岁的女生”身上,一个是“25岁留学归来的女大学生”,另一个是“25岁的酒吧服务女”,大家一致同意在她们俩之中选一个,把生的希望給了“女大学生”,理由都是“女大学生”能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可“酒吧服务女”不同意,极力为自己辩护:“同样都是25岁的女孩儿,她就能活,我就该死?我家里也有父母要照顾,我还自己上班赚钱,给国家交税,我也没有做违法犯罪的工作,凭什么不给我活下去的机会……”大家被她这么一说,都哑口无言。听到这些,我觉得今天的课堂越来越有趣了,我的教学目标也在逐渐地达成了。
第三小组的争论核心是“80岁的科学家”的去留,大家都认为“80岁的科学家”年事已高,该给年轻人留下生的机会,就连他本人也是这样想的,根本没有活下去的必要了。于是,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这个80岁的科学家是你们的亲爷爷,你们还会这样说吗?”这一下子,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家也从起初的大声争论变成了更加理性的思考。选择确实很难作,除了上述的这3个问题,似乎每一组都有很多棘手的问题难以解决,比如“绝症的女孩儿”“弱智男孩儿”的去留、父爱母爱的抉择、对于有犯罪前科的人的看法等等。15分钟过去了,3个小组都给出了他们的结果,于是,我邀请每组的组长上台分享他们小组的选择,大家讲得都很有道理。
课堂的最后,我总结了大家的分享,在大家的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其实体现了我们的价值标准:生命第一原则(例如能多救一个是一个,所以要选择“未婚孕妇”,这个时候已经完全不考虑道德的因素了)、功利原则(医生和科学家能够对付航海中遇到的疾病或器械故障,所以要选他们)、回报原则(医生和科学家曾经为社会做了很大贡献,因此要回报他们)、道德原则(首先要选择好人,所以有前科的罪犯不行)等等。尤其是对于那几个由于不同的价值标准相互冲突的人物争议较大(如患绝症的小女孩儿、酒吧服务女、女大学生)。
“老师想通过这堂课告诉大家,首先,选择是价值观的体现。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选择,所以这道题目没有明确的答案。有的人同情弱者,有的人考虑对社会的贡献,还有人从道德方面进行了思考。其次,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意义,实现自身价值。在对船上乘客作出选择的同时,我们自身也体验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假如自己在船上,我们认为自己有被拯救的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