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衔接技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ei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对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讲,普遍感到比较难学,特别是高中必修1的内容,许多同学理解起来都困难,更谈不上做题,应用。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对于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是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转变学生对地理课的认识
  地理在初中阶段,中考不作要求,学校不重视,老师上课只是把大概内容一讲,学生在书上一画,学生把它当副课看待,认为地理学习,只要看一看书,背一背,记一记就可以了。到了高中我们教师要转变学生对地理的看法和学法,介绍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重要性,高中阶段的要求,高考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地理的学习是为将来走上社会和升入高等院校深造奠定基础。
  二、调查学生初中地理学习情况
  在上高中地理第一节课,对学生初中地理学习情况进行书面调查。认真阅读调查结果,了解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
  三、认真研读初、高中课程标准
  初中阶段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高中阶段课程不再全面学习区域地理,“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从内容上看,高中地理教学与初中地理相比,深度掘进,广度拓宽,梯度增强,角度多维。只有认真学习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根据学生调查结果,并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四、教学过程的衔接
  初中阶段,基础知识点比较多,但都属介绍性的,每一部分知识只介绍其中的一个点或很少的一部分,很少谈及知识之间的联系,未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学生容易淡忘。进入高中以后,学生要回忆起初中部分基础知识会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上初中教材,并在课前预习,在初中知识点的复习中引出高中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这样的课堂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如高中必修3“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部分,涉及到初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中的中国政区(中国在地图位置,主要邻国及领土组成;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名称、简称及在地图上位置);中国地形(五种基本地形及特征,中国地势特征,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名称及位置);区域差异(我国四大地理单元概况,我国南北、东西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等知识点,学生在预习和复习的前提下去学习,就会感到得心应手,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五、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的教材侧重于地理现象的描述或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去记忆,至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书上提的很少或根本就没有提到,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只要记住就行了。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的设计上和知识的传授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区别。例如,初中地理讲世界各地的气候特点和成因时,教师就是直接告诉学生气候类型的名称和特点以及成因,并要求学生强行记忆,而高一学生要在老师的启发下运用热力环流原理,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记住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所处的纬度位置及范围,并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移动规律,降水状况及对气候的影响,从而得出世界各地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以及成因。因此要让学生在延续初中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去培养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他们一个缓冲的时间,做好学习方法的自然过渡和衔接。
  总之,要做好初高中地理的衔接,并不是将初中的地理知识再拿到高中课堂上复习一遍,而是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要有精心的教学计划、精心的准备,有目的、分步骤的进行。如果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作好初高中地理的衔接,就能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其他文献
《面向21世纪振兴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和民族创造能力。”柳斌同志在《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一文中指出:“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国民经济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只靠少数“人才”显然是不行的。因而,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全体发展的教育。然而,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是每个教
目的:  通过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者经腹三维超声观察不同分期的肾脏体积变化,探索三维超声在CKD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CKD患者经腹二维超声应用弹性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读书能力,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有师易无师难”局面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数学教学;读书能力;读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同时又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生活中运用得较多的一门学科,因此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显得相当重要,特别是从非智力、智力培养,找出数学中的
摘要:  流动摊贩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摊贩的管理是各个城市都无法避免的问题。我们在深圳中心商业区、住宅区进行了一系列调查与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力求在商贩、市民、城市建设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关键词:  流动摊贩 城管 市民 城市建设 矛盾  中图分类号:C36  前言  流动摊贩,是活跃在我们身边一个社会群体。2012年3月17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了一篇《小贩被谁打伤弃荒郊》的新闻,保护费、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的刺激细胞,促使思维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重视操作活动,用操作活动启迪思维,使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  一、引导操作,探索新知,启迪思维  小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是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借助操作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感生材料的观察、比
目的:  探究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病与常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及梗死次数、血管病变程度等因素的相关性。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改变及相关生化指标对梗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