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让人耳目一新。它延续了人教版教科书严谨、科学的编写风格,吸引我的不仅是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更让我欣喜的是“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在我看来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抓好阅读,就是打开了学习语文的一扇大门。落实课外名著阅读,既可以拓宽课内阅读的宽度,又为学生延伸了课外阅读的深度。于是教学实践中我以新教材使用为契机开始实施七年级上册的名著导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分享体验,在挫折中历练成长。
一、精心设计,让活动有章可循
部编七年级上册推荐的第一部名著就是《朝花夕拾》。为了落实部编教材的新理念,加大对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我将每周一上午第四节语文课固定为阅读交流课——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名著导读活动。同时给出“作者风采”、“作品概况”、“精彩华章”、“经典形象”、“读出自我”五个板块,让学生课下查找资料,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再分工合作,完成最终展示。要求展示时小组成员全体参与,制作PPT,可以有背景音乐烘托气氛,整个流程力求完整、流畅,小组展示有主持人,有开场白,有结束语。
二、分享体验,让活动人人参与
开展读书活动意在激发每一位同学读书的兴趣,而不是让部分同学独享阅读的专利。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分组实施,人人参与”是活动的一个原则。老师就要引导组长在分配任务时既要发挥每个成员特长优势,也要照顾成员的个体差异。要让每一个成员熟悉活动规则,寻找突破路径。全体参与得基础分,着装统一、编排队形、制作背景是附加分。也许是找到了归属,背书一向很困难的同学居然能大段背诵精彩文段,有PPT制作天赋的同学一显身手,有编排队列才能的同学脱颖而出。活动结果学生都受到了一次文学名著的洗礼,锻炼了自己的朗诵能力,也增进了小组的凝聚力,展示了小组的创造力。
一位同学在自己的随笔里是这样描绘自己参与活动的幸福体验的:今天,是我们组的读书报告会展示,为此我们可以说做了很多准备。报告会开始了,主持人在台上妙语连珠,我在台下既紧张又兴奋。虽说我不是临时抱佛脚,早已在家背得滚瓜烂熟,但依然紧张地发抖,浑身上下打着哆嗦。但我又渴望属于我的时间早些到来。当主持人说出我的名字要我上场时,我在心里默念道:怎么那么快!但我知道,现在再怎么叫都是没有用的,只能靠自己的本事。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手里捧着语文书走上讲台。在我背第一句的时候,不知前排谁讲了一句什么话,比较搞笑,毕竟我没有心思去管这些。不过我敢肯定,如果平时在座位上,笑点比较低的我一定会笑出声来。但在当时我并没有。我知道,只要我一笑,下面的人就会起连锁反应,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就毁了整个报告会。接下来还较为顺利,只不过中间稍微停了一两下,脑子突然短路了。但我还是尽可能快地接上了。一阵掌声把我请下了讲台。因为紧张过度,我居然连句“谢谢大家”都忘了说。其实现在想想,有什么好紧张的呢?又不是第一次上台表演,况且手中还拿着书,实在忘了也可以看看啊!通过这次读书报告会,我知道了任何一件事,只要用心都能做好。报告是不能太紧张、太害怕,要大胆,正如笛福在《鲁滨孙漂流记》中说过的一句话“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三、重视过程,让挫折成为财富
精彩的是生活,不精彩的也是生活。开展阅读活动过程不能包办代替,不能够仅仅看到出彩的一面,更要关注在准备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诸多方面的问题。有些问题也许在老师看来不成问题,但在实际生活中就会面临。教会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阅读展示之外问题,也许和展示阅读成果具有同等意义。这又何尝不是我开展阅读活动希望锻炼学生表达、展示的能力之一呢?
一次阅读交流课就走了样。就像当事人说的那样:今天早晨,我们班开展读书报告会,是我们这一组展示。我担任主持人。在昨天晚上,我让同学把PPT发给我,但是PPT在我家电脑上打不开,因此我的主持词便没有写。另外我们组的同学事先也没有准备,谁负责哪个部分根本就没有说好。课堂上我们组只好每放一张PPT就随便点一个人上来读,读完了就下去。当别人在读的时候,我们组成员还在讲台旁边唧唧喳喳地讨论,致使台下十分吵闹,根本听不清台上同学在说什么。最后,草草收场,小组成员狼狈地下台了。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受挫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面对冷场的、没质量的阅读交流会,首先得让学生有清晰的认识。当事者体验深刻,旁观者观察清楚,大家共同给出药方。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后来这个小组成员重新准备,第二次展示显得顺畅许多。
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就会使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得到贯彻,从而保证达到课标提出的课内外阅读总量400万字的要求。阅读交流课的实施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名著作品的认识理解,而且在阅读交流中相互启发、互有收获,同时在展示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更在实践中得到了正反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阅读润泽心灵,交流促进合作,展示启迪智慧。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东校西园校区)
一、精心设计,让活动有章可循
部编七年级上册推荐的第一部名著就是《朝花夕拾》。为了落实部编教材的新理念,加大对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我将每周一上午第四节语文课固定为阅读交流课——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名著导读活动。同时给出“作者风采”、“作品概况”、“精彩华章”、“经典形象”、“读出自我”五个板块,让学生课下查找资料,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再分工合作,完成最终展示。要求展示时小组成员全体参与,制作PPT,可以有背景音乐烘托气氛,整个流程力求完整、流畅,小组展示有主持人,有开场白,有结束语。
二、分享体验,让活动人人参与
开展读书活动意在激发每一位同学读书的兴趣,而不是让部分同学独享阅读的专利。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分组实施,人人参与”是活动的一个原则。老师就要引导组长在分配任务时既要发挥每个成员特长优势,也要照顾成员的个体差异。要让每一个成员熟悉活动规则,寻找突破路径。全体参与得基础分,着装统一、编排队形、制作背景是附加分。也许是找到了归属,背书一向很困难的同学居然能大段背诵精彩文段,有PPT制作天赋的同学一显身手,有编排队列才能的同学脱颖而出。活动结果学生都受到了一次文学名著的洗礼,锻炼了自己的朗诵能力,也增进了小组的凝聚力,展示了小组的创造力。
一位同学在自己的随笔里是这样描绘自己参与活动的幸福体验的:今天,是我们组的读书报告会展示,为此我们可以说做了很多准备。报告会开始了,主持人在台上妙语连珠,我在台下既紧张又兴奋。虽说我不是临时抱佛脚,早已在家背得滚瓜烂熟,但依然紧张地发抖,浑身上下打着哆嗦。但我又渴望属于我的时间早些到来。当主持人说出我的名字要我上场时,我在心里默念道:怎么那么快!但我知道,现在再怎么叫都是没有用的,只能靠自己的本事。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手里捧着语文书走上讲台。在我背第一句的时候,不知前排谁讲了一句什么话,比较搞笑,毕竟我没有心思去管这些。不过我敢肯定,如果平时在座位上,笑点比较低的我一定会笑出声来。但在当时我并没有。我知道,只要我一笑,下面的人就会起连锁反应,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就毁了整个报告会。接下来还较为顺利,只不过中间稍微停了一两下,脑子突然短路了。但我还是尽可能快地接上了。一阵掌声把我请下了讲台。因为紧张过度,我居然连句“谢谢大家”都忘了说。其实现在想想,有什么好紧张的呢?又不是第一次上台表演,况且手中还拿着书,实在忘了也可以看看啊!通过这次读书报告会,我知道了任何一件事,只要用心都能做好。报告是不能太紧张、太害怕,要大胆,正如笛福在《鲁滨孙漂流记》中说过的一句话“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三、重视过程,让挫折成为财富
精彩的是生活,不精彩的也是生活。开展阅读活动过程不能包办代替,不能够仅仅看到出彩的一面,更要关注在准备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诸多方面的问题。有些问题也许在老师看来不成问题,但在实际生活中就会面临。教会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阅读展示之外问题,也许和展示阅读成果具有同等意义。这又何尝不是我开展阅读活动希望锻炼学生表达、展示的能力之一呢?
一次阅读交流课就走了样。就像当事人说的那样:今天早晨,我们班开展读书报告会,是我们这一组展示。我担任主持人。在昨天晚上,我让同学把PPT发给我,但是PPT在我家电脑上打不开,因此我的主持词便没有写。另外我们组的同学事先也没有准备,谁负责哪个部分根本就没有说好。课堂上我们组只好每放一张PPT就随便点一个人上来读,读完了就下去。当别人在读的时候,我们组成员还在讲台旁边唧唧喳喳地讨论,致使台下十分吵闹,根本听不清台上同学在说什么。最后,草草收场,小组成员狼狈地下台了。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受挫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面对冷场的、没质量的阅读交流会,首先得让学生有清晰的认识。当事者体验深刻,旁观者观察清楚,大家共同给出药方。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后来这个小组成员重新准备,第二次展示显得顺畅许多。
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就会使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得到贯彻,从而保证达到课标提出的课内外阅读总量400万字的要求。阅读交流课的实施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名著作品的认识理解,而且在阅读交流中相互启发、互有收获,同时在展示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更在实践中得到了正反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阅读润泽心灵,交流促进合作,展示启迪智慧。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东校西园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