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藁城市南董学区中学 河北 藁城 052160)
【摘 要】文学“细胞”也就是文学鉴赏力。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之一就是在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培养中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学鉴赏能力;培养
文学鉴赏力是阅读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应作为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因为鉴赏能力直接关系到阅读的质量和效果,决定阅读的成与败。所以,鉴赏力在中学语文学习中是极为重要的。
1. 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好处多多 (1)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对母语的感悟能力。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努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已经成为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探索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在使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从而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2)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加深学生对中华文明智慧的理解和体验。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健全人格和塑造人的灵魂,最终达到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理解、体验、吸收中华民族文化智慧。
(3)有利于增强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充分开拓思路,写作能力也会相应更快地发展起来。经常进行文学鉴赏活动是学生获得一种诗意体验的最好训练方式,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与过程,文学鉴赏与写作是文学的两端。文学鉴赏不仅可以提供学生借鉴的因子,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能够培养学生珍贵的写作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具备良好文学鉴赏能力的人,能够通过阅读作品感受作者脉搏的跳动与声气的活跃,也可以了解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对时代的评价及情感的变化,考察读者的自身素质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及人生阅历的深浅。文学鉴赏与写作其实是互动的,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 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措施 语文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关系到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瑰宝的认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延续、继承和弘扬。但是近几年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国家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和走向,有人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为一种应试训练。显然这种弊端不只表现在语文课上,而是目前学校教育的通病,只是在本应最具有人文性的语文课上,这种畸变尤其令人触目惊心。”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实际是艺术家、文学家对自身的生活状态、社会情感的体验及一种理想追求、完美人格的外在表达方式,这样的作品在词句使用、段落分层、行文逻辑上都是触及人类灵魂的,是最能直达人的内心的。作者试图通过一种艺术世界、审美情境、典型形象、语言风格、作品意境来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陶冶美的情操。
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其中知觉能力、想象能力、领悟能力等在文学鉴赏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需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因此我们首先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文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入艺术世界,感知形象,体会意境,领悟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1)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相似、相近事物进行同向联想想象,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我国近代著名学者夏丏尊先生说: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面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语感”能力的获得需通过进行两事物之间的相似、相近或两事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因果关系而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引导学生注意各种相似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反复的材料阅读与训练,进行合理性的拓展,引导学生突破常识性思维模式,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2)运用巧妙的导语,激发学生文学鉴赏的兴趣。兴趣是进入文学鉴赏的先导。运用巧妙的导语是正式进入文本鉴赏之前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运用的导语应做到:对象突出针对性,内容突出关联性,语言突出简明性,方式突出多样性,艺术突出趣味性。在具体方法上可运用巧设悬念、故事吸引、提出问题等。
(3)创造一种情境体验,激发情感,情景交融。教师在课堂设计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创设优美的文学表现意境,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想象,将各自孤立、互不相连的细节、场景、人物等形象个体,整合为相互联结、有机统一、有血有肉的生活画面,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筐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如果拘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弃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够鉴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总之,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除教师要具备精彩的课程设计,引人入胜的课程讲授之外,还应当引导学生多多学习一些普遍的文学常识,比如熟知并掌握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报告文学、影视文学等文体的主要特征,充分了解某一类作家及其作品或某一类作品的内涵、形式包括题材、情节、主题等,学习一定的文学史知识及部分文学理论,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向学生推荐适合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扩大视野,提高艺术鉴赏水平,扩大阅读面,使学生形成和建立成熟的认知结构和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摘 要】文学“细胞”也就是文学鉴赏力。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之一就是在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培养中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学鉴赏能力;培养
文学鉴赏力是阅读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应作为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因为鉴赏能力直接关系到阅读的质量和效果,决定阅读的成与败。所以,鉴赏力在中学语文学习中是极为重要的。
1. 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好处多多 (1)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对母语的感悟能力。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努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已经成为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探索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在使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从而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2)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加深学生对中华文明智慧的理解和体验。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健全人格和塑造人的灵魂,最终达到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理解、体验、吸收中华民族文化智慧。
(3)有利于增强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充分开拓思路,写作能力也会相应更快地发展起来。经常进行文学鉴赏活动是学生获得一种诗意体验的最好训练方式,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与过程,文学鉴赏与写作是文学的两端。文学鉴赏不仅可以提供学生借鉴的因子,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能够培养学生珍贵的写作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具备良好文学鉴赏能力的人,能够通过阅读作品感受作者脉搏的跳动与声气的活跃,也可以了解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对时代的评价及情感的变化,考察读者的自身素质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及人生阅历的深浅。文学鉴赏与写作其实是互动的,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 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措施 语文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关系到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瑰宝的认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延续、继承和弘扬。但是近几年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国家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和走向,有人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为一种应试训练。显然这种弊端不只表现在语文课上,而是目前学校教育的通病,只是在本应最具有人文性的语文课上,这种畸变尤其令人触目惊心。”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实际是艺术家、文学家对自身的生活状态、社会情感的体验及一种理想追求、完美人格的外在表达方式,这样的作品在词句使用、段落分层、行文逻辑上都是触及人类灵魂的,是最能直达人的内心的。作者试图通过一种艺术世界、审美情境、典型形象、语言风格、作品意境来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陶冶美的情操。
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其中知觉能力、想象能力、领悟能力等在文学鉴赏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需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因此我们首先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文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入艺术世界,感知形象,体会意境,领悟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1)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相似、相近事物进行同向联想想象,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我国近代著名学者夏丏尊先生说: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面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语感”能力的获得需通过进行两事物之间的相似、相近或两事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因果关系而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引导学生注意各种相似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反复的材料阅读与训练,进行合理性的拓展,引导学生突破常识性思维模式,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2)运用巧妙的导语,激发学生文学鉴赏的兴趣。兴趣是进入文学鉴赏的先导。运用巧妙的导语是正式进入文本鉴赏之前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运用的导语应做到:对象突出针对性,内容突出关联性,语言突出简明性,方式突出多样性,艺术突出趣味性。在具体方法上可运用巧设悬念、故事吸引、提出问题等。
(3)创造一种情境体验,激发情感,情景交融。教师在课堂设计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创设优美的文学表现意境,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想象,将各自孤立、互不相连的细节、场景、人物等形象个体,整合为相互联结、有机统一、有血有肉的生活画面,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筐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如果拘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弃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够鉴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总之,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除教师要具备精彩的课程设计,引人入胜的课程讲授之外,还应当引导学生多多学习一些普遍的文学常识,比如熟知并掌握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报告文学、影视文学等文体的主要特征,充分了解某一类作家及其作品或某一类作品的内涵、形式包括题材、情节、主题等,学习一定的文学史知识及部分文学理论,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向学生推荐适合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扩大视野,提高艺术鉴赏水平,扩大阅读面,使学生形成和建立成熟的认知结构和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