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们的阅读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教学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因为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汲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所以阅读教学既担负着上述重任,又还要学生喜欢阅读、轻松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也才能事半功倍。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呢?
1推荐适合的、学生喜欢的读物
1.1根据学生实际推荐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可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卡通、动漫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引人入胜的读物;这些读物便于学生读懂,读得有收获,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阅读的快乐。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如《世界著名童话》、《名人传记》、《西游记》、《童年》等世界名著,让学生能从博大精深的中外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扩大了知识视野、形成了良好的语感,最主要的是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也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其乐无穷。
1.2根据教学需要推荐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也有助于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养成了阅读习惯、培养了阅读兴趣。这样学生就不至于盲目滥读,更不会因为读不懂而产生畏难厌读情绪。
2阅读的形式要多样化
2.1读一读、画一画。学生读书后,总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根据学生喜欢涂鸦的特点,可以尝试着让孩子画出所读的故事情节,当然要配有文字说明,然后不定期地举办画展,让学生互相欣赏画作,从而感受阅读的成功和创作的乐趣。
2.2读一读、演一演。学生有着很强的表演的潜能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所读改编成课本剧、童话剧等,并且要利用班队会进行课本剧、童话剧等的表演,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2.3读一读、比一比。朗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所以要经常开展诗文朗诵会,比一比,谁朗读得最棒,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良好语感。
2.4开展读书汇报会。利用班队会等课余时间,不定期地举办读书汇报会,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书、最喜欢的人物、情节、最感动的片段、读书的感受体会收获等。
通过以上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最大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3加强阅读的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西方也有类似的论述:“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等于成功了一半。”浩如烟海的资料文献,教师是永远也讲不完的,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自学能力,让他们借助一定的工具,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才能得益。
3.1教给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在推荐好书的同时,应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的方法主要有:
3.1.1朗读,《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感情朗读。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的时间指导朗读,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开始崭新的每一天,在书声琅琅中度过愉快的每一天。
3.1.2精读,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用这些作品为材料,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1.3速读,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3.2上好阅读课(讲读课)。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阅读,让语文阅读课成为名副其实的读书课,应该指导学生好好地去读,美美地去读,从读中理解,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欣赏。要以读代讲、以读代问,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思考中阅读,在思考中发现、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乐趣中成长。我们应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欣赏地读,陶醉地读,美美地读,自由自在地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精彩,最终达到语言的内化、语感的培养、情感的升华、审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飞跃。各个阶段,都要以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情感为宗旨,总之,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里,多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给他们发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提倡在质疑中“标新立异”,发现自己独特的见解。
3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的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想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才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阅读的快乐,再创语文教学的新境界。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也才能事半功倍。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呢?
1推荐适合的、学生喜欢的读物
1.1根据学生实际推荐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可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卡通、动漫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引人入胜的读物;这些读物便于学生读懂,读得有收获,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阅读的快乐。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如《世界著名童话》、《名人传记》、《西游记》、《童年》等世界名著,让学生能从博大精深的中外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扩大了知识视野、形成了良好的语感,最主要的是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也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其乐无穷。
1.2根据教学需要推荐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也有助于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养成了阅读习惯、培养了阅读兴趣。这样学生就不至于盲目滥读,更不会因为读不懂而产生畏难厌读情绪。
2阅读的形式要多样化
2.1读一读、画一画。学生读书后,总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根据学生喜欢涂鸦的特点,可以尝试着让孩子画出所读的故事情节,当然要配有文字说明,然后不定期地举办画展,让学生互相欣赏画作,从而感受阅读的成功和创作的乐趣。
2.2读一读、演一演。学生有着很强的表演的潜能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所读改编成课本剧、童话剧等,并且要利用班队会进行课本剧、童话剧等的表演,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2.3读一读、比一比。朗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所以要经常开展诗文朗诵会,比一比,谁朗读得最棒,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良好语感。
2.4开展读书汇报会。利用班队会等课余时间,不定期地举办读书汇报会,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书、最喜欢的人物、情节、最感动的片段、读书的感受体会收获等。
通过以上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最大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3加强阅读的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西方也有类似的论述:“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等于成功了一半。”浩如烟海的资料文献,教师是永远也讲不完的,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自学能力,让他们借助一定的工具,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才能得益。
3.1教给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在推荐好书的同时,应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的方法主要有:
3.1.1朗读,《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感情朗读。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的时间指导朗读,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开始崭新的每一天,在书声琅琅中度过愉快的每一天。
3.1.2精读,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用这些作品为材料,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1.3速读,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3.2上好阅读课(讲读课)。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阅读,让语文阅读课成为名副其实的读书课,应该指导学生好好地去读,美美地去读,从读中理解,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欣赏。要以读代讲、以读代问,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思考中阅读,在思考中发现、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乐趣中成长。我们应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欣赏地读,陶醉地读,美美地读,自由自在地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精彩,最终达到语言的内化、语感的培养、情感的升华、审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飞跃。各个阶段,都要以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情感为宗旨,总之,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里,多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给他们发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提倡在质疑中“标新立异”,发现自己独特的见解。
3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的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想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才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阅读的快乐,再创语文教学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