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这是不争的事实,且日益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与忧虑。就中级工而言,这个问题则更加突出,一个班级中真正初中毕业的没有几个,优秀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面对这样的学生和这样的学习基础,如何将他们培养成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质量的技术工人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努力尝试。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课程设置充分体现技能性,以专业能力为中心构建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不同于“学科型”教育,用人单位需要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短暂的试用期后能够快速融入现场、并能独立操作的技术工人。因此制定课程时在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之外,更应该强调的是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性的培训。为此,可以请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和学院专业教师一起探讨课程改革,确定培养目标的就业岗位要求,注重其实践能力的提高,做到有的放矢,并将岗位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与学期评比和毕业安置结合起来,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技工院校的学制是三年时间,但大多数学生在校时间是两年,有的甚至不足四个学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过硬的操作技能呢?技工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课程内容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为着眼点。所以,在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时,不宜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应依据将来的工作需要进行相应的取舍,做到知识结构有序可循,既有目标性也有相融性,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呼应,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组合知识,确定基本内容。同时,明确课程中主要内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结果,教师不引导学生过多地探究“为什么”,而是使他们懂得“是什么、怎么做”。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够正确运用方法进行操作,或是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来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改革教学方法,注重激趣引思
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遵守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的目的,片面强调知识的积累,教学手段单一,学生以通过学期考试为主要任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能力被抑制,学习成为一种负担,毫无兴趣可言。这显然不能达到技工教育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目标。所以,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具、元件、仪表、挂图以及场地等硬件设施,努力营造实际的工作场景,将干巴巴的授课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尝试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将教学重心由“教”转移到“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体验真实的工作情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
四、教材的选用
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有特色鲜明的教材作为支撑,教材不仅是教师授课时的主要依据,同时还必须满足学生自学的有关要求。目前,市场上职业院校的教材版本很多,质量也是良莠不齐。笔者认为,不同的课程教材也要分别对待,对于专业基础类课程应优先选择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培训规划教材。专业技术类课程根据教学需要和用工单位的要求选择教材,以满足学生未来工作的要求为首要目的。同时,还可以组织专业资深教师自行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这样,即充实了教学资源,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准,可谓一举两得。
五、创造培训条件,实现专业教师“双师型”的目标
技工院校的专业教师不同于普教的老师,其工作特点要求他们即是专业水准较高、理论教学经验丰富的讲师,又是实践能力强、能够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技师或高级技师,即成为真正的“双师型”的教师。为满足这一要求,对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很有必要。可以组织理论课教师进行专业业务实践,使其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特点,即开阔了视野,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对缺乏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教师,可以通过研讨、座谈、交流、赛讲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其教育理论和任教水平。对于具有较好教育教学能力和良好专业实践水平的教师,学院要努力提供条件,促使其教学一体化水平和专业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常言说“变则通,通则达”,“求新、求变、求发展”更是我们学院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以上是笔者对学院教学工作改革的一些肤浅的认识,愿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课程设置充分体现技能性,以专业能力为中心构建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不同于“学科型”教育,用人单位需要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短暂的试用期后能够快速融入现场、并能独立操作的技术工人。因此制定课程时在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之外,更应该强调的是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性的培训。为此,可以请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和学院专业教师一起探讨课程改革,确定培养目标的就业岗位要求,注重其实践能力的提高,做到有的放矢,并将岗位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与学期评比和毕业安置结合起来,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技工院校的学制是三年时间,但大多数学生在校时间是两年,有的甚至不足四个学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过硬的操作技能呢?技工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课程内容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为着眼点。所以,在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时,不宜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应依据将来的工作需要进行相应的取舍,做到知识结构有序可循,既有目标性也有相融性,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呼应,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组合知识,确定基本内容。同时,明确课程中主要内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结果,教师不引导学生过多地探究“为什么”,而是使他们懂得“是什么、怎么做”。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够正确运用方法进行操作,或是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来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改革教学方法,注重激趣引思
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遵守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的目的,片面强调知识的积累,教学手段单一,学生以通过学期考试为主要任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能力被抑制,学习成为一种负担,毫无兴趣可言。这显然不能达到技工教育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目标。所以,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具、元件、仪表、挂图以及场地等硬件设施,努力营造实际的工作场景,将干巴巴的授课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尝试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将教学重心由“教”转移到“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体验真实的工作情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
四、教材的选用
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有特色鲜明的教材作为支撑,教材不仅是教师授课时的主要依据,同时还必须满足学生自学的有关要求。目前,市场上职业院校的教材版本很多,质量也是良莠不齐。笔者认为,不同的课程教材也要分别对待,对于专业基础类课程应优先选择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培训规划教材。专业技术类课程根据教学需要和用工单位的要求选择教材,以满足学生未来工作的要求为首要目的。同时,还可以组织专业资深教师自行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这样,即充实了教学资源,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准,可谓一举两得。
五、创造培训条件,实现专业教师“双师型”的目标
技工院校的专业教师不同于普教的老师,其工作特点要求他们即是专业水准较高、理论教学经验丰富的讲师,又是实践能力强、能够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技师或高级技师,即成为真正的“双师型”的教师。为满足这一要求,对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很有必要。可以组织理论课教师进行专业业务实践,使其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特点,即开阔了视野,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对缺乏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教师,可以通过研讨、座谈、交流、赛讲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其教育理论和任教水平。对于具有较好教育教学能力和良好专业实践水平的教师,学院要努力提供条件,促使其教学一体化水平和专业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常言说“变则通,通则达”,“求新、求变、求发展”更是我们学院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以上是笔者对学院教学工作改革的一些肤浅的认识,愿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