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的新型理念,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互联网与广播媒介的深度融合,使得网络直播成为全民娱乐的方式,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广播直播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传统广播直播的地位受到了新型直播方式的冲击。传统广播如何在“互联网+”的时代创新发展,其与网络直播的融合成为重要的方式。
【关键词】网络直播;传统广播;融合
广播作为人类收集信息与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情绪感染力强、功能多样等特点。在时代不断进步的同时,广播直播的信息优势、成本优势与技术优势也逐渐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即使是网络直播与电视直播也无法完全取代广播直播的地位。但网络直播突破传统广播直播的视觉维度,让明星效应与网红模式成为网络直播的核心主体,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全新感觉。
一、网络视频直播的变革与发展
21世纪作为一个信息化时代,全民进入了互联网+的生活中,互联网与广播直播也进行了深度融合。据统计,2010年我国在网络上共直播了404套节目[1]。由此可见,网络直播的普及速度之快,应用范围之广,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而网络视频直播的兴起也催生了一批视频直播软件和网络红人,产业经济学中也新添进了网红经济学专业。全民娱乐的風向标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可以清晰直观的实时欣赏视频中的主持人的才艺表演。一些网红会凭借网络视频直播的快捷与粉丝经济,来推广自己的产品。另一种滋生的产业,网络视频直播企业,通过运用网红经济与粉丝经济来赚取利润。这是现阶段网络视频直播所体现得最为突出的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发现,网络视频直播并非旨在对新闻信息的制造与传递,就是大众单纯地追求感官与娱乐的一种享受方式。因此在这种感官与娱乐至上的目的下,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比如淫秽色情的才艺表演等,污染了社会风气,影响了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健康。这也同样使得网络视频直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网络视频直播在广播中的不足之处
1.脆弱性。由于网络视频直播与广播新闻直播的技术应用不同,网络视频直播主要应用的是电信通讯技术,而广播直播运用的是FM、AM技术。其中电信通讯技术还未完全成熟,因此稳定性不足。因此只有在良好的气候环境与技术条件下,才能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但是一旦因为某些因素的干扰,其通讯技术的脆弱性也让受众转而选择更加稳定的媒介工具。
2.深度不足与易逝性。网络新闻直播往往会提高新闻的可视性与时效性,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受众简单介绍新闻的时间、地点、事件。但是依然无法做到传统媒体的深度剖析,如广播媒体中,中国之声的央广评论节目,会针对不同类型新闻事件配备相关专业评论员深度剖析新闻发生的原因、过程与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直播中,新闻具有时效性,如果没有更深的新闻调查和后续报道,依然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消逝,存在易逝性的特点。
三、网络直播与传统广播直播的弥合
1.传统广播搭载网络音频直播。近两年,多家音频平台推出声音直播功能,比如由上海东方广播开发的阿基米德FM,推出“播菜直播”。传统广播节目主持人在电台直播间主持节目时,同时开启播菜直播,与电台听众和网络听众同时互动。当主持人打开播菜直播,阿基米德用户会在正在直播区域看到提示,已关注主播的用户可以接收该主持人的直播推送提示。阿基米德用户已经覆盖了全国所有省市及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并与上海、湖北、贵州、江西、辽宁等多家全国有影响力的省市级广播电台签署合作协议。因此,传统广播结合该种网络音频直播,可以低成本收获更多来自全国甚至全球各地的听众,不再局限于本地。
传统广播主持人与记者外出采访是获取广播节目素材的重要途径,通过网络音频平台也能够令采访活动获得更多关注度。如,在大型活动采访中,搭载音频平台,将现场图片文字加上共同标签即时上传至本电台专区,并能将现场音频采访内容实时上传,平台会通过对标签识别将内容抓图集结至H5页面,形成系统的主题页面。通过广播主持人在电台直播中向听众引导收看收听主题活动的更多内容,作为广播直播的补充。而在音频平台主题页面中,引导受众收听具体广播电台频率了解更多精彩直播内容。2016年,在贵州举行的“2016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苗乡侗寨情·百家电台大型采风”等活动中,贵州各家广播媒体就通过这种广播直播与网络音频直播结合的方式多角度进行了报道。
2.网络视频直播给广播加上视觉效果。网络视频直播的推广与应用能够极大程度上弥补传统广播直播的缺陷,降低直播的成本与技术支持,提供更快捷与方便的直播方式,能够打破时间用户空间的限制[2]。运用网络视频直播,随时随地完成新闻的报道。网络视频直播也更加让传统广播的维度可视化与多样化。通过手机APP上的视频直播画面,让受众在接收到新闻直播的基础上,还能真实感受到新闻现场的真实感,从而提高了受众情感与思想上的共鸣与参与度。同时媒介之间的相互融合可以有效将功能之间的阻碍与转换壁垒打破[3]。特别是在复杂的非直播间环境下的新闻直播中,主持人可以拿一根自拍杆完成新闻的直播,从而提高了信息传递与播报的效率。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全国各家旅游广播都困惑于如何仅仅用声音这个单一媒介,向听众传递美景。如今通过与网络视频直播的结合,广播直播间中的主持人在用语言描述了景區景点的概况或旅游大会的盛况之后,可以引导听众开启与该广播媒体相关的视频端,更加直观地了解广播直播中的画面内容,做到声画结合。
3.主持人在网络直播中对于自身影响力的积极应用。在网络视频直播的引领下,使得广播主持人从“幕后”走向幕前,因为传统的广播直播,受众是通过辨别主持人的声音来选择直播的内容,对于主持人的形象是无从得知的。而网络视频直播中,受众可以清晰看到主持人实时动作、表情,主持人作为网络视频直播的主体,提高了网络视频直播的认同度与辨识度。受众可以依据喜欢的主持人来选择直播进行观看。
传统广播主持人作为把握社会主要精神与文化和社会新闻舆论导向的主体,能够净化网络视频直播环境。具有专业素养的主持人在网络视频直播中带给受众全新的实时交流感、亲切感与互动感。这也在不断促进主持人的使命感、责任感与曝光率,更好地创新新闻工作的方式与内容。
2017年2月24日,陕西广播电视台举行了“青春直播”上线发布会,2017年2月24日,陕西广播电视台举行了“青春直播”上线发布会,与社会直播平台最大的区别是,这个平台上的网红都是广电明星。名主持人、名记者、名编辑通过手机,直播自己原生态的生活,展现真、善、美,并用丰富多彩、新鲜好玩的互动形式与网友交流,通过社交直播平台这种最接地气儿的方式来在新媒体传播战场上建立传统媒体新的根据地。
4.获得更广阔的市场与受众群体。中国地域辽阔,广播的覆盖范围十分广泛,市场与受众群体也是非常多的。据调查统计显示,我国在2015年的网络直播平台数量已经高达200余家,而注册网络直播平台的用户也已达到了2亿[4]。以三四线城市的人口居多。而一线城市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白领阶层参与度较低。因此这一群体可以被作为未来可开发的巨大的资源宝库。互联网视频直播的受众数量明显多于广播新闻直播。
结束语
网络直播为传统广播带去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并进一步为广播直播提供了新技术、新平台与新传播方式。如果能够将互联网与传统广播直播完美融合在一起,就可以打破技术壁垒,健全新型互联网+广播直播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建飞。网络直播时代,电视媒体的流程再造与模式革新[J]。中国记者,2016,11:113-115。
[2]付玲。网络直播与广播的融合[J]。西部广播电视,2016,21:93。
[3]苏俊斌。理解网络直播——历史趋势、媒介特性及其启示[J]。青年记者,2016,34:22-23。
[4]赵曙光。从“广播网络化”到“网络化广播”:广播媒体的数字化转型[J]。传媒,2014,11:45-47。
[5]葛成立,金浩。广播电视互联网站音视频直、点播系统的构建[J]。影视制作,2012,11:66-71。
【关键词】网络直播;传统广播;融合
广播作为人类收集信息与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情绪感染力强、功能多样等特点。在时代不断进步的同时,广播直播的信息优势、成本优势与技术优势也逐渐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即使是网络直播与电视直播也无法完全取代广播直播的地位。但网络直播突破传统广播直播的视觉维度,让明星效应与网红模式成为网络直播的核心主体,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全新感觉。
一、网络视频直播的变革与发展
21世纪作为一个信息化时代,全民进入了互联网+的生活中,互联网与广播直播也进行了深度融合。据统计,2010年我国在网络上共直播了404套节目[1]。由此可见,网络直播的普及速度之快,应用范围之广,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而网络视频直播的兴起也催生了一批视频直播软件和网络红人,产业经济学中也新添进了网红经济学专业。全民娱乐的風向标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可以清晰直观的实时欣赏视频中的主持人的才艺表演。一些网红会凭借网络视频直播的快捷与粉丝经济,来推广自己的产品。另一种滋生的产业,网络视频直播企业,通过运用网红经济与粉丝经济来赚取利润。这是现阶段网络视频直播所体现得最为突出的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发现,网络视频直播并非旨在对新闻信息的制造与传递,就是大众单纯地追求感官与娱乐的一种享受方式。因此在这种感官与娱乐至上的目的下,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比如淫秽色情的才艺表演等,污染了社会风气,影响了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健康。这也同样使得网络视频直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网络视频直播在广播中的不足之处
1.脆弱性。由于网络视频直播与广播新闻直播的技术应用不同,网络视频直播主要应用的是电信通讯技术,而广播直播运用的是FM、AM技术。其中电信通讯技术还未完全成熟,因此稳定性不足。因此只有在良好的气候环境与技术条件下,才能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但是一旦因为某些因素的干扰,其通讯技术的脆弱性也让受众转而选择更加稳定的媒介工具。
2.深度不足与易逝性。网络新闻直播往往会提高新闻的可视性与时效性,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受众简单介绍新闻的时间、地点、事件。但是依然无法做到传统媒体的深度剖析,如广播媒体中,中国之声的央广评论节目,会针对不同类型新闻事件配备相关专业评论员深度剖析新闻发生的原因、过程与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直播中,新闻具有时效性,如果没有更深的新闻调查和后续报道,依然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消逝,存在易逝性的特点。
三、网络直播与传统广播直播的弥合
1.传统广播搭载网络音频直播。近两年,多家音频平台推出声音直播功能,比如由上海东方广播开发的阿基米德FM,推出“播菜直播”。传统广播节目主持人在电台直播间主持节目时,同时开启播菜直播,与电台听众和网络听众同时互动。当主持人打开播菜直播,阿基米德用户会在正在直播区域看到提示,已关注主播的用户可以接收该主持人的直播推送提示。阿基米德用户已经覆盖了全国所有省市及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并与上海、湖北、贵州、江西、辽宁等多家全国有影响力的省市级广播电台签署合作协议。因此,传统广播结合该种网络音频直播,可以低成本收获更多来自全国甚至全球各地的听众,不再局限于本地。
传统广播主持人与记者外出采访是获取广播节目素材的重要途径,通过网络音频平台也能够令采访活动获得更多关注度。如,在大型活动采访中,搭载音频平台,将现场图片文字加上共同标签即时上传至本电台专区,并能将现场音频采访内容实时上传,平台会通过对标签识别将内容抓图集结至H5页面,形成系统的主题页面。通过广播主持人在电台直播中向听众引导收看收听主题活动的更多内容,作为广播直播的补充。而在音频平台主题页面中,引导受众收听具体广播电台频率了解更多精彩直播内容。2016年,在贵州举行的“2016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苗乡侗寨情·百家电台大型采风”等活动中,贵州各家广播媒体就通过这种广播直播与网络音频直播结合的方式多角度进行了报道。
2.网络视频直播给广播加上视觉效果。网络视频直播的推广与应用能够极大程度上弥补传统广播直播的缺陷,降低直播的成本与技术支持,提供更快捷与方便的直播方式,能够打破时间用户空间的限制[2]。运用网络视频直播,随时随地完成新闻的报道。网络视频直播也更加让传统广播的维度可视化与多样化。通过手机APP上的视频直播画面,让受众在接收到新闻直播的基础上,还能真实感受到新闻现场的真实感,从而提高了受众情感与思想上的共鸣与参与度。同时媒介之间的相互融合可以有效将功能之间的阻碍与转换壁垒打破[3]。特别是在复杂的非直播间环境下的新闻直播中,主持人可以拿一根自拍杆完成新闻的直播,从而提高了信息传递与播报的效率。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全国各家旅游广播都困惑于如何仅仅用声音这个单一媒介,向听众传递美景。如今通过与网络视频直播的结合,广播直播间中的主持人在用语言描述了景區景点的概况或旅游大会的盛况之后,可以引导听众开启与该广播媒体相关的视频端,更加直观地了解广播直播中的画面内容,做到声画结合。
3.主持人在网络直播中对于自身影响力的积极应用。在网络视频直播的引领下,使得广播主持人从“幕后”走向幕前,因为传统的广播直播,受众是通过辨别主持人的声音来选择直播的内容,对于主持人的形象是无从得知的。而网络视频直播中,受众可以清晰看到主持人实时动作、表情,主持人作为网络视频直播的主体,提高了网络视频直播的认同度与辨识度。受众可以依据喜欢的主持人来选择直播进行观看。
传统广播主持人作为把握社会主要精神与文化和社会新闻舆论导向的主体,能够净化网络视频直播环境。具有专业素养的主持人在网络视频直播中带给受众全新的实时交流感、亲切感与互动感。这也在不断促进主持人的使命感、责任感与曝光率,更好地创新新闻工作的方式与内容。
2017年2月24日,陕西广播电视台举行了“青春直播”上线发布会,2017年2月24日,陕西广播电视台举行了“青春直播”上线发布会,与社会直播平台最大的区别是,这个平台上的网红都是广电明星。名主持人、名记者、名编辑通过手机,直播自己原生态的生活,展现真、善、美,并用丰富多彩、新鲜好玩的互动形式与网友交流,通过社交直播平台这种最接地气儿的方式来在新媒体传播战场上建立传统媒体新的根据地。
4.获得更广阔的市场与受众群体。中国地域辽阔,广播的覆盖范围十分广泛,市场与受众群体也是非常多的。据调查统计显示,我国在2015年的网络直播平台数量已经高达200余家,而注册网络直播平台的用户也已达到了2亿[4]。以三四线城市的人口居多。而一线城市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白领阶层参与度较低。因此这一群体可以被作为未来可开发的巨大的资源宝库。互联网视频直播的受众数量明显多于广播新闻直播。
结束语
网络直播为传统广播带去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并进一步为广播直播提供了新技术、新平台与新传播方式。如果能够将互联网与传统广播直播完美融合在一起,就可以打破技术壁垒,健全新型互联网+广播直播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建飞。网络直播时代,电视媒体的流程再造与模式革新[J]。中国记者,2016,11:113-115。
[2]付玲。网络直播与广播的融合[J]。西部广播电视,2016,21:93。
[3]苏俊斌。理解网络直播——历史趋势、媒介特性及其启示[J]。青年记者,2016,34:22-23。
[4]赵曙光。从“广播网络化”到“网络化广播”:广播媒体的数字化转型[J]。传媒,2014,11:45-47。
[5]葛成立,金浩。广播电视互联网站音视频直、点播系统的构建[J]。影视制作,2012,11: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