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读书名言,无不强调了多读书,集思广益的好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读书可以使人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可以净化心灵,陶治情操,充实精神世界。语文的阅读能力,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极其重要。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与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密切相关,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会很好的利用阅读机会汲取营养,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语文教师应该将阅读能力,作为小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最具有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量。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老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问:“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老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我也从中感悟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放飞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词语的理解、体会,除了联系上下文以及具体的语境理解外,还要引导学生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发表不同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激烈的讨论,让学生卸掉内心的困惑,从争论中懂得知识是无穷的,明白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放飞了思维。如在教学《桥》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这个老书记是一个大公无私,坚持原则,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等赞美的话语。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老书记的确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党员,可是他却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好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给爱他的人留下了无尽的伤心和怀念,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深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三、掌握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更好的进行阅读积累。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学生最终才有满满的收获。
(一)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运用课堂中学到的一般阅读方法,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只有正确的方法才有正确的读书体验,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推荐阅读书目
因为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较差,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读物推荐时,重点是要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我们不仅要读书,而且还要读好书。
(三)做好阅读积累
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认真做好阅读积累,把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科学奇闻,生活常识都可以记录,还可以写写阅读收获。这样不仅丰富语言,增长知识,还能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最后通过摘录讲评,交流感悟等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另外,老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亮点”的眼睛,让班级的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让他们个个发挥自己的优势。尤其是对学困生,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获得成功,尝到成功的滋味,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在班上尽量创造出书香的氛围,鼓励他们多去看看自己感兴趣的书本,从而扩大自己的阅读积累。由此让班上所有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阅读,使人充满诗意;阅读,使人泛发书香;阅读,使人品味提升。在有限的阅读中,能使人积累无限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真正做到“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无声境界,让人身心愉悦。以上的几种方式是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索,都基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上,注重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注重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从而在阅读中爱上语文,爱上学习。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里,让他们激荡起美丽的千层浪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读书可以使人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可以净化心灵,陶治情操,充实精神世界。语文的阅读能力,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极其重要。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与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密切相关,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会很好的利用阅读机会汲取营养,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语文教师应该将阅读能力,作为小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最具有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量。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老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问:“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老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我也从中感悟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放飞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词语的理解、体会,除了联系上下文以及具体的语境理解外,还要引导学生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发表不同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激烈的讨论,让学生卸掉内心的困惑,从争论中懂得知识是无穷的,明白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放飞了思维。如在教学《桥》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这个老书记是一个大公无私,坚持原则,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等赞美的话语。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老书记的确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党员,可是他却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好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给爱他的人留下了无尽的伤心和怀念,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深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三、掌握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更好的进行阅读积累。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学生最终才有满满的收获。
(一)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运用课堂中学到的一般阅读方法,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只有正确的方法才有正确的读书体验,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推荐阅读书目
因为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较差,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读物推荐时,重点是要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我们不仅要读书,而且还要读好书。
(三)做好阅读积累
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认真做好阅读积累,把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科学奇闻,生活常识都可以记录,还可以写写阅读收获。这样不仅丰富语言,增长知识,还能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最后通过摘录讲评,交流感悟等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另外,老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亮点”的眼睛,让班级的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让他们个个发挥自己的优势。尤其是对学困生,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获得成功,尝到成功的滋味,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在班上尽量创造出书香的氛围,鼓励他们多去看看自己感兴趣的书本,从而扩大自己的阅读积累。由此让班上所有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阅读,使人充满诗意;阅读,使人泛发书香;阅读,使人品味提升。在有限的阅读中,能使人积累无限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真正做到“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无声境界,让人身心愉悦。以上的几种方式是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索,都基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上,注重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注重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从而在阅读中爱上语文,爱上学习。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里,让他们激荡起美丽的千层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