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来美国将近10个春秋,从攻读博士到在大学任教,我接触了许多中国留学生。
读博士时,我和大多数中国学生不一样,选择了在学校宿舍居住,而不是和中国同学在校外租房。我主要是希望通过和外国人同住,多练习英语。亚洲人好像都挺喜欢扎堆的,当然初来乍到,和语言文化相通的同学一起住有个照应,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中国留学生之间互相帮忙很普遍,老生带新生,有车族带没车的,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我去考驾照时,也是借的一位中国朋友的车。
中国留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最大困难不是听和说英语,因为有很多自然科学专业,上课并没有特别密集的讨论,不像社会科学的专业,不参加课堂讨论甚至会没有成绩。所以我们最大的困难是写作,尤其是对于研究生来说,毕业时候过百页的论文是跑不掉的。我认识的一个同胞,思维深邃,想法独特,学术上是没有问题的,可惜英文写作成了他毕业的绊脚石,还好他的导师也是中国人,逐字逐句地帮他改。我曾有一个印度同学说起辅导某中国博士后的英语时,一脸的无奈。这个印度同学虽然有口音,但是用词遣句相当正统,说的是地道的英式英语,辅导别人是合格的。中国博士后说起来就比较奇怪了,在美国呆了七八年,博士也是在这里拿的,更发表了不少论文,可以说是个有成就的学者了,可是英语烂得一塌糊涂,身为工程专业的连engineering, technology这些词都拼写不出来,恐怕那些个论文都不是他执笔的,他只负责做实验吧……结果每次辅导都成了真人秀的最佳题材:印度同学抓狂得上窜下跳,中国学生痛苦得猛拔自己头发,最后大家精疲力竭,还几无进展。
中国学生给西方人的印象是:聪明,安静,不爱说话更不爱提问,但对话中喜欢笑。归结起来还是一个原因,语言不通!听不懂、说不了,尴尬得只有笑啦。其实大家都知道中国人爱说话!一年中秋节,我们学校中国同学会搞活动,发月饼和放映电影《十面埋伏》。学生和家属来了三四百人,热闹得很。开始是研究生院和国际学生中心的负责人,两位老外上台讲话,下边不停嘴地拼命说,会场里人声鼎沸、嗡嗡作响,小孩子也是到处乱跑,相当有在国内开团拜会的气氛,就差磕瓜子剥花生啦!两位美国人匆忙讲完就让我们闹腾去了,我却觉得有些难堪。电影是中国特色的ripDVD版本(那时电影还没正式出DVD)。没有字幕外国人看不懂,全场的高潮是第一个吻戏,小朋友估计在家也不让看这样的节目,看到此处突然大声喧哗起哄,成年人登时愣了一下,忍不住笑成一团,悲情缠绵的剧情立马变成搞笑。后来的变本加厉情欲戏,也都统统笑场,外国人可能觉得我们中国人真的是一点都不浪漫吧……
在美国学习并没有传说中那么轻松,本科每个学期都要上5门以上的课,研究生是3门以上,而且还都要B以上,否则就甭想拿奖学金,要想在短时间里毕业难度可不小。当然这难不倒优秀的中国学生,尤其是数理化。传说中的留学垃圾我没有见过,至少在研究生院里是极少有这种人的。我上的一门统计课里有两位中国同学,都是北京来的,我们仨成绩比一帮美国同学强多了,其中一位在修博士的同时还修了统计学的硕士,十分努力。
留学生们在美国的业余生活不如国内那么多姿多彩,中国学生喜欢锻炼身体或者游山玩水来消磨时间,每次我去游泳馆都能看到很多中国人举家共游,还有乒乓球、羽毛球也是我们的强项。我曾和一群中国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秋游,一路上几个北大清华等名校来的男生热火朝天地聊打牌,秋日美景和学业竟比不过“拖拉机”,我插不上嘴也就无法交流了。回头把同行的照片给一个帅哥发过去,他竟以为我要倒追他,怎么说中国女孩子也是中国留学生圈子里如众星捧月般的稀缺品,我不至于吧。
我当了老师后,接触的中国留学生多是80后、90后,也常有亲友的孩子来信问我留学的事情。这几年,美国学校纷纷到中国挖生源,我们学校和中国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也会越来越多。如今信息畅通,我觉得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很有自己的主意,我一般不会指手画脚,这也是和美国的老师看齐,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这些孩子中,有的很有礼貌,留学之初得到我的帮助,走的时候也不忘打个招呼,表示感谢;可有的就是需要我的时候邮件一封接一封,不需要我的时候就完全消失。这和学生的成绩好坏无关,还是个人素质的问题。
无论年纪大小,中国留学生普遍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就是毕业后的去向。许多人还是希望在美国工作几年,积累些工作经验再回国,避免成为“海待”。可是,最近美国经济不景气,工作不好找,连美国本地学生都抢着去实习。美国的工作签证也是一如既往的数量有限,好在如今国内一展宏图的机会比美国多,回国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作者系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助理教授)
责任编辑:张蕾磊
读博士时,我和大多数中国学生不一样,选择了在学校宿舍居住,而不是和中国同学在校外租房。我主要是希望通过和外国人同住,多练习英语。亚洲人好像都挺喜欢扎堆的,当然初来乍到,和语言文化相通的同学一起住有个照应,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中国留学生之间互相帮忙很普遍,老生带新生,有车族带没车的,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我去考驾照时,也是借的一位中国朋友的车。
中国留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最大困难不是听和说英语,因为有很多自然科学专业,上课并没有特别密集的讨论,不像社会科学的专业,不参加课堂讨论甚至会没有成绩。所以我们最大的困难是写作,尤其是对于研究生来说,毕业时候过百页的论文是跑不掉的。我认识的一个同胞,思维深邃,想法独特,学术上是没有问题的,可惜英文写作成了他毕业的绊脚石,还好他的导师也是中国人,逐字逐句地帮他改。我曾有一个印度同学说起辅导某中国博士后的英语时,一脸的无奈。这个印度同学虽然有口音,但是用词遣句相当正统,说的是地道的英式英语,辅导别人是合格的。中国博士后说起来就比较奇怪了,在美国呆了七八年,博士也是在这里拿的,更发表了不少论文,可以说是个有成就的学者了,可是英语烂得一塌糊涂,身为工程专业的连engineering, technology这些词都拼写不出来,恐怕那些个论文都不是他执笔的,他只负责做实验吧……结果每次辅导都成了真人秀的最佳题材:印度同学抓狂得上窜下跳,中国学生痛苦得猛拔自己头发,最后大家精疲力竭,还几无进展。
中国学生给西方人的印象是:聪明,安静,不爱说话更不爱提问,但对话中喜欢笑。归结起来还是一个原因,语言不通!听不懂、说不了,尴尬得只有笑啦。其实大家都知道中国人爱说话!一年中秋节,我们学校中国同学会搞活动,发月饼和放映电影《十面埋伏》。学生和家属来了三四百人,热闹得很。开始是研究生院和国际学生中心的负责人,两位老外上台讲话,下边不停嘴地拼命说,会场里人声鼎沸、嗡嗡作响,小孩子也是到处乱跑,相当有在国内开团拜会的气氛,就差磕瓜子剥花生啦!两位美国人匆忙讲完就让我们闹腾去了,我却觉得有些难堪。电影是中国特色的ripDVD版本(那时电影还没正式出DVD)。没有字幕外国人看不懂,全场的高潮是第一个吻戏,小朋友估计在家也不让看这样的节目,看到此处突然大声喧哗起哄,成年人登时愣了一下,忍不住笑成一团,悲情缠绵的剧情立马变成搞笑。后来的变本加厉情欲戏,也都统统笑场,外国人可能觉得我们中国人真的是一点都不浪漫吧……
在美国学习并没有传说中那么轻松,本科每个学期都要上5门以上的课,研究生是3门以上,而且还都要B以上,否则就甭想拿奖学金,要想在短时间里毕业难度可不小。当然这难不倒优秀的中国学生,尤其是数理化。传说中的留学垃圾我没有见过,至少在研究生院里是极少有这种人的。我上的一门统计课里有两位中国同学,都是北京来的,我们仨成绩比一帮美国同学强多了,其中一位在修博士的同时还修了统计学的硕士,十分努力。
留学生们在美国的业余生活不如国内那么多姿多彩,中国学生喜欢锻炼身体或者游山玩水来消磨时间,每次我去游泳馆都能看到很多中国人举家共游,还有乒乓球、羽毛球也是我们的强项。我曾和一群中国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秋游,一路上几个北大清华等名校来的男生热火朝天地聊打牌,秋日美景和学业竟比不过“拖拉机”,我插不上嘴也就无法交流了。回头把同行的照片给一个帅哥发过去,他竟以为我要倒追他,怎么说中国女孩子也是中国留学生圈子里如众星捧月般的稀缺品,我不至于吧。
我当了老师后,接触的中国留学生多是80后、90后,也常有亲友的孩子来信问我留学的事情。这几年,美国学校纷纷到中国挖生源,我们学校和中国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也会越来越多。如今信息畅通,我觉得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很有自己的主意,我一般不会指手画脚,这也是和美国的老师看齐,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这些孩子中,有的很有礼貌,留学之初得到我的帮助,走的时候也不忘打个招呼,表示感谢;可有的就是需要我的时候邮件一封接一封,不需要我的时候就完全消失。这和学生的成绩好坏无关,还是个人素质的问题。
无论年纪大小,中国留学生普遍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就是毕业后的去向。许多人还是希望在美国工作几年,积累些工作经验再回国,避免成为“海待”。可是,最近美国经济不景气,工作不好找,连美国本地学生都抢着去实习。美国的工作签证也是一如既往的数量有限,好在如今国内一展宏图的机会比美国多,回国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作者系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助理教授)
责任编辑:张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