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的中国留学生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pnyo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来美国将近10个春秋,从攻读博士到在大学任教,我接触了许多中国留学生。
  读博士时,我和大多数中国学生不一样,选择了在学校宿舍居住,而不是和中国同学在校外租房。我主要是希望通过和外国人同住,多练习英语。亚洲人好像都挺喜欢扎堆的,当然初来乍到,和语言文化相通的同学一起住有个照应,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中国留学生之间互相帮忙很普遍,老生带新生,有车族带没车的,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我去考驾照时,也是借的一位中国朋友的车。
  中国留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最大困难不是听和说英语,因为有很多自然科学专业,上课并没有特别密集的讨论,不像社会科学的专业,不参加课堂讨论甚至会没有成绩。所以我们最大的困难是写作,尤其是对于研究生来说,毕业时候过百页的论文是跑不掉的。我认识的一个同胞,思维深邃,想法独特,学术上是没有问题的,可惜英文写作成了他毕业的绊脚石,还好他的导师也是中国人,逐字逐句地帮他改。我曾有一个印度同学说起辅导某中国博士后的英语时,一脸的无奈。这个印度同学虽然有口音,但是用词遣句相当正统,说的是地道的英式英语,辅导别人是合格的。中国博士后说起来就比较奇怪了,在美国呆了七八年,博士也是在这里拿的,更发表了不少论文,可以说是个有成就的学者了,可是英语烂得一塌糊涂,身为工程专业的连engineering, technology这些词都拼写不出来,恐怕那些个论文都不是他执笔的,他只负责做实验吧……结果每次辅导都成了真人秀的最佳题材:印度同学抓狂得上窜下跳,中国学生痛苦得猛拔自己头发,最后大家精疲力竭,还几无进展。
  中国学生给西方人的印象是:聪明,安静,不爱说话更不爱提问,但对话中喜欢笑。归结起来还是一个原因,语言不通!听不懂、说不了,尴尬得只有笑啦。其实大家都知道中国人爱说话!一年中秋节,我们学校中国同学会搞活动,发月饼和放映电影《十面埋伏》。学生和家属来了三四百人,热闹得很。开始是研究生院和国际学生中心的负责人,两位老外上台讲话,下边不停嘴地拼命说,会场里人声鼎沸、嗡嗡作响,小孩子也是到处乱跑,相当有在国内开团拜会的气氛,就差磕瓜子剥花生啦!两位美国人匆忙讲完就让我们闹腾去了,我却觉得有些难堪。电影是中国特色的ripDVD版本(那时电影还没正式出DVD)。没有字幕外国人看不懂,全场的高潮是第一个吻戏,小朋友估计在家也不让看这样的节目,看到此处突然大声喧哗起哄,成年人登时愣了一下,忍不住笑成一团,悲情缠绵的剧情立马变成搞笑。后来的变本加厉情欲戏,也都统统笑场,外国人可能觉得我们中国人真的是一点都不浪漫吧……
  在美国学习并没有传说中那么轻松,本科每个学期都要上5门以上的课,研究生是3门以上,而且还都要B以上,否则就甭想拿奖学金,要想在短时间里毕业难度可不小。当然这难不倒优秀的中国学生,尤其是数理化。传说中的留学垃圾我没有见过,至少在研究生院里是极少有这种人的。我上的一门统计课里有两位中国同学,都是北京来的,我们仨成绩比一帮美国同学强多了,其中一位在修博士的同时还修了统计学的硕士,十分努力。
  留学生们在美国的业余生活不如国内那么多姿多彩,中国学生喜欢锻炼身体或者游山玩水来消磨时间,每次我去游泳馆都能看到很多中国人举家共游,还有乒乓球、羽毛球也是我们的强项。我曾和一群中国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秋游,一路上几个北大清华等名校来的男生热火朝天地聊打牌,秋日美景和学业竟比不过“拖拉机”,我插不上嘴也就无法交流了。回头把同行的照片给一个帅哥发过去,他竟以为我要倒追他,怎么说中国女孩子也是中国留学生圈子里如众星捧月般的稀缺品,我不至于吧。
  我当了老师后,接触的中国留学生多是80后、90后,也常有亲友的孩子来信问我留学的事情。这几年,美国学校纷纷到中国挖生源,我们学校和中国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也会越来越多。如今信息畅通,我觉得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很有自己的主意,我一般不会指手画脚,这也是和美国的老师看齐,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这些孩子中,有的很有礼貌,留学之初得到我的帮助,走的时候也不忘打个招呼,表示感谢;可有的就是需要我的时候邮件一封接一封,不需要我的时候就完全消失。这和学生的成绩好坏无关,还是个人素质的问题。
  无论年纪大小,中国留学生普遍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就是毕业后的去向。许多人还是希望在美国工作几年,积累些工作经验再回国,避免成为“海待”。可是,最近美国经济不景气,工作不好找,连美国本地学生都抢着去实习。美国的工作签证也是一如既往的数量有限,好在如今国内一展宏图的机会比美国多,回国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作者系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助理教授)
  责任编辑:张蕾磊
其他文献
听80多岁的六姑诉说的时候,颇有点穿越的感觉,仿佛莫言小说《蛙》里的人物活生生地来到眼前。  村里人都叫她“六姑”,小一辈儿的叫“六姑奶奶” ,  因她在家里排行老六,也因为六姑这些年在村里名声、地位和辈分都很高。  计生专干六姑与李老太  六姑是村里的接生婆,1935年出生在这个村。20多岁因为接生远近闻名,当了妇联主任,一辈子也没走出过这个村子。今年已有80岁高龄,也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党员之一
4天80个小时,清华学子(任务方)几乎不睡觉,要攻克挑战方布置的任务——他们摆弄玩具,模拟制造运输车、船只、导弹,勘探、开采无人岛石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何能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这正是课程设计者顾学雍的目标,让清华大学大一学生了解时间、空间和资源的极限概念,进而明白上大学的概念——上大学,创造改变自我的机会。  采访顾学雍老师之前,记者就曾被提醒——仔细观察他的办公室。  走进顾学雍的办公室,
看起来大学的日子还很长,今天好像又无所事事。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一年两年已经过去了,  没有人告诉你什么时候起跑。呃,你貌似错过了发令枪。  你计划着在大学里要看很多很多的书籍,要去很多很多的地方,要学一门新的语言,要写一部长篇小说……  然而,这些最后都变成了文档,静静地躺在你的电脑里。  上午你逃了几节课,奔波在几个社团之间,下午没课,你背着书包,进了图书馆,自习了不到十分钟,  拿出手机,刷一
“我一直在想,人总是有两种活法:要么好,要么差。一直活到快30岁才明白,好与坏都不过在一念之间。30岁如同一场离开学校的测验,成绩有好有坏,结果就体现在接下来的10年。”阿Sam说。  跟家乡的同学、发小相比,阿Sam好像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条和他们不同的路,一直到几年前他才坚定地告诉自己这不是一场冒险。  很多年前,当老师问阿Sam要做什么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我要当一个画家!”虽然是信口开河,可这
“我们把最美丽的年华都献给了北京,最后却还是一拍屁股走掉了。”  只是在拍屁股走掉之前,心中百般离愁别绪,如何消遣?  已经毕业离开北京四年的许诺安翻看当年离校前后关于北京日记和文字,这座城与青春之羁绊,一拍并未两散……  2010年6月13日     我是真的舍不得北京,这个城。  就好像那天我独自走在雍和宫,走在地坛公园,心里想着这是第一次或者也就是最后一次了。  不久前和Miya逛未名湖,我
上帝给了我文学的细胞,我却用它计算万有引力。  高中入学后,被分入重点班的喜悦还没有消减,第一次月考给了我当头一棒:物理34分,班里倒十;文综112分,班里前十(120总分)。虽然当班主任的物理老师一直安慰我说,班里人才济济,有秦皇岛市中考第一名的,而且重点班的物理平均分是60分普通班是30分,老师跟我说:“不要灰心呀!”但是,我真心想要选文科。不仅因为令人泪落的物理分数,还有我对或婉约或醉人的文
我犹豫了很久,才决定教我妈使用微博和微信。  图文与声情并茂,评论和点赞齐飞,网络风景独好,教会父母上网、体验新鲜事物,是为人子女应该做的。只是,网络的两面性在这件事上埋藏了一些隐患。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兴起之后,大家的圈子关系就像卞之琳的这首诗。只是这样一来,很多隐私也被旁人看去了,看风景的人看见的桥
出位表白状    出位的表白有很多种,像“南大表白门”应该属于影响秩序型。2011年3月,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邵栋在南大中文系外国文学唐建清老师的选修课上向心爱的女孩表白。老师走进教室准备上课,他走上讲台向老师说明有话宣布,老师不明就里允许其在台上说话,结果他直接发表了一场激情演说,用充满诗意的朗诵话语公开表白,最终抱得美人归,留下满堂兴奋的学生和惊愕的老师。  这一出“南大课堂上演的校园‘非诚勿扰
胡森自称非学霸,大学四年专业知识也掌握得一般,虽然读的是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信息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但他不喜欢整天敲代码的生活。“求职季”找工作迫在眉睫,胡森下定决心,不想工作,先找实习,“在实习单位好好表现最后能留下来,也是一样的。”  一轮轮实习  “实习习什么?”胡森直接跳过本专业,他去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各大就业网站溜达了一遍,看了一下招聘和就业的分类,大部分工作都是招销售员。胡森自知口才不
对于报告的结论,我完全不惊讶。  曾是顶级管理咨询公司的打工者、正在中国的创业者和走在路上的教育者,我的经历能成为报告的佐证。  当然,我的佐证充其量只是个案,好在这份报告建立在详细的调查数据上,  这使得 “能力远胜证书”的老生常谈具有了科学性。  “哈特研究协会在线调查了381名雇主,他们所在企业规模不少于25名员工……”  被调查者的身份都颇具份量,  包括老板、总裁、副总裁和“C”字头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