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学作为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对教学回归生活的要求尤为迫切。本文主要阐述笔者个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教学情境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生活化,养成健康习惯;教学方式生活化,提高教学质量;作业布置生活化,引导学生探究。
【关键词】生物教学 生活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注重让学生在生产、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倡导学生在解决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学生在生物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参与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来获取知识。本人深感生物教学过程中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北师大版七八年级生物教学实际,谈谈初中生物教学回归生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教学情境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教学资料,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起来,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把生物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景和矛盾冲突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使学生学有所得。
如学习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小学自然课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回忆家里的蔬菜、水果放置久了失水成萎焉的状态,再举许多生活中的事例“煮菜时不放水,锅里也会有很多水,水从哪儿来?”“到菜市场买菜,往往我们会挑叶片舒展、植株挺拔的菜,这是为什么?”这样启发学生思考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举以下生活事例:萝卜放久了会空心;水果放置久了,味道会变淡;潮湿的种子堆里会发烫,这是为什么?这些来源于生活中的问题会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
2、教学内容生活化,养成健康习惯
教学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因为知识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的教学内容应扎根于现实生活,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因为学习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运用,以方便我们的生活。现实生活才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知识的归宿。?在青少年时期,养成一些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一个人的生活习惯要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制约,但由于生物知识与生活关系密切,就决定了生物教学对生活习惯的形成有重大作用。因此要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这也是全面落实生物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
例如,在学习合理膳食时,我针对大多数学生存在挑食、偏食、迷恋洋快餐,如肯德基、麦当劳等不良饮食习惯,出示有关营养配餐的资料,让学生写出近日自己的一日三餐,对照各项指标来评价自己的营养状况。通过评价、讨论,认识到一日三餐应谷、肉、蛋、奶、菜、果无所不备,认可了“一杯牛奶改变了一个民族”的科学性。当我抛出“你能否用15块钱为全家准备一顿营养搭配合理、经济实惠,又能体现家庭特色的饭菜?”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一个个特色菜谱出台了……在不知不觉中,合理膳食的观念潜入学生脑海。这样,由于紧密结合了所学知识,学生更容易信服和接受,更能自觉地按科学要求去做,从而逐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3、教学方式生活化,提高教学质量
生活本身就是课堂教学的外延,课堂活动常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如游戏、抢答题、知识竞赛、表演剧等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式人们对喜欢的东西不仅学得快,而且也愿意在上面多花时间。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对游戏有很强的兴趣。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竞猜游戏、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方式进行,创建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兴趣的引领下,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如学习“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节时,先要求学生用5-6分钟时间自学课本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名称与功能;然后要求合上课本采用小组竞赛制对照实物说出各部分名称。“你指一指哪是粗准焦螺旋?”“它有什么功能” “答对了,一组加分,领先两分了” “三组要加油了”….老师不断地“煽动”,点燃他们的热情,这样学生心中的火是很难被熄灭的。在他们初步掌握显微镜使用操作后感觉没新意时,教师再寻思用小组竞赛制让他们重新点燃激情——再操作,比一比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操作。于是学生就有了兴趣,自然学得也快了。又如:《输血与血型》在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以抢答题的形式考察学生自学情况。如“你知道是谁在什么时间发现血型吗?常见的ABO血型分为几种类型?献血时为什么先要检查血型?输血的原则是什么?”课堂气氛很好,同学们踊跃参加。通过医小组抢答加分同学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4、作业布置生活化,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让学生经历和体会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问题的成功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生物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
如“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研究课题,要求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校周围主要污染现象、分析污染因素;在调查的基础上,学生分成若干研究小组,确定各个具体研究项目(如“汽车尾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噪声污染对动物生活的影响”);小组制定研究方案,开展实验;各小组间相互交流,进行评议与质询;最后要求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并提交给环保部门作为治理城市污染,改善城市环境的依据。如学习香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时,学生设计探究性课题,分成几个小板块进行研究。如到医院调查有关香烟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数量及患肺癌的几率;到实验室研究不同含量的香烟对小白鼠活动的影响;到社区中调查吸烟人数比例、香烟销售点的数量等等。通过研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香烟对身体的危害,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让生物教学回归生活,我们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吧!
【关键词】生物教学 生活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注重让学生在生产、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倡导学生在解决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学生在生物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参与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来获取知识。本人深感生物教学过程中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北师大版七八年级生物教学实际,谈谈初中生物教学回归生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教学情境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教学资料,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起来,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把生物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景和矛盾冲突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使学生学有所得。
如学习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小学自然课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回忆家里的蔬菜、水果放置久了失水成萎焉的状态,再举许多生活中的事例“煮菜时不放水,锅里也会有很多水,水从哪儿来?”“到菜市场买菜,往往我们会挑叶片舒展、植株挺拔的菜,这是为什么?”这样启发学生思考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举以下生活事例:萝卜放久了会空心;水果放置久了,味道会变淡;潮湿的种子堆里会发烫,这是为什么?这些来源于生活中的问题会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
2、教学内容生活化,养成健康习惯
教学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因为知识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的教学内容应扎根于现实生活,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因为学习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运用,以方便我们的生活。现实生活才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知识的归宿。?在青少年时期,养成一些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一个人的生活习惯要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制约,但由于生物知识与生活关系密切,就决定了生物教学对生活习惯的形成有重大作用。因此要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这也是全面落实生物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
例如,在学习合理膳食时,我针对大多数学生存在挑食、偏食、迷恋洋快餐,如肯德基、麦当劳等不良饮食习惯,出示有关营养配餐的资料,让学生写出近日自己的一日三餐,对照各项指标来评价自己的营养状况。通过评价、讨论,认识到一日三餐应谷、肉、蛋、奶、菜、果无所不备,认可了“一杯牛奶改变了一个民族”的科学性。当我抛出“你能否用15块钱为全家准备一顿营养搭配合理、经济实惠,又能体现家庭特色的饭菜?”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一个个特色菜谱出台了……在不知不觉中,合理膳食的观念潜入学生脑海。这样,由于紧密结合了所学知识,学生更容易信服和接受,更能自觉地按科学要求去做,从而逐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3、教学方式生活化,提高教学质量
生活本身就是课堂教学的外延,课堂活动常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如游戏、抢答题、知识竞赛、表演剧等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式人们对喜欢的东西不仅学得快,而且也愿意在上面多花时间。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对游戏有很强的兴趣。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竞猜游戏、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方式进行,创建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兴趣的引领下,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如学习“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节时,先要求学生用5-6分钟时间自学课本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名称与功能;然后要求合上课本采用小组竞赛制对照实物说出各部分名称。“你指一指哪是粗准焦螺旋?”“它有什么功能” “答对了,一组加分,领先两分了” “三组要加油了”….老师不断地“煽动”,点燃他们的热情,这样学生心中的火是很难被熄灭的。在他们初步掌握显微镜使用操作后感觉没新意时,教师再寻思用小组竞赛制让他们重新点燃激情——再操作,比一比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操作。于是学生就有了兴趣,自然学得也快了。又如:《输血与血型》在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以抢答题的形式考察学生自学情况。如“你知道是谁在什么时间发现血型吗?常见的ABO血型分为几种类型?献血时为什么先要检查血型?输血的原则是什么?”课堂气氛很好,同学们踊跃参加。通过医小组抢答加分同学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4、作业布置生活化,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让学生经历和体会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问题的成功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生物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
如“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研究课题,要求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校周围主要污染现象、分析污染因素;在调查的基础上,学生分成若干研究小组,确定各个具体研究项目(如“汽车尾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噪声污染对动物生活的影响”);小组制定研究方案,开展实验;各小组间相互交流,进行评议与质询;最后要求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并提交给环保部门作为治理城市污染,改善城市环境的依据。如学习香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时,学生设计探究性课题,分成几个小板块进行研究。如到医院调查有关香烟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数量及患肺癌的几率;到实验室研究不同含量的香烟对小白鼠活动的影响;到社区中调查吸烟人数比例、香烟销售点的数量等等。通过研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香烟对身体的危害,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让生物教学回归生活,我们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