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_yv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小说,重点在分析人物。分析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对比分析就是其中的一种。对比分析,既可以是同一篇小说中的人物的对比,也可以是多篇小说中的人物的对比,这里讨论的对比分析指的是后一种。
  常言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有对比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物。下面试选取《祝福》中的鲁四老爷、《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药》中的康大叔和《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这四个人物进行对比分析。
  
  一、共性归纳
  
  对比,要有可比性,人物要有共性,如时代、思想、行为、身份等,才有对比的基础。找出人物的共性,在广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种对比的方法,因为要通过比较才能归纳出共性。
  这四个人物都处在社会变革的大潮期。鲁四老爷和康大叔处于中国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封建社会已经没落,现代文明之风已经吹进古老的中国;别里科夫和奥楚蔑洛夫处于沙俄统治时期,社会变革潮流已经涌起,资产阶级革命正在酝酿之中。
  这四个人物,身处社会变革的大潮中却不是弄潮儿,而是阻碍历史进步、抗拒现代文明的反动分子。他们不是统治阶级的中坚力量,只是保守顽固的知识分子和残暴无耻的统治者的爪牙,是微末的小人物,是历史潮流中被淘汰的沙砾。但不要小看这些小人物,他们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阻碍社会变革的基础性的巨大力量。
  这四个人物,从另一个角度还可以分为两类:鲁四老爷和别里科夫是知识分子;康大叔和奥楚蔑洛夫是下层小吏(刽子手也是官府豢养的吧)。
  鲁四老爷和别里科夫都是知识分子。鲁四老爷是讲理学的老监生,他固执地信仰着封建统治正统思想,对一切违反理学观念和要求变革的人物和事情都深恶痛绝。祥林嫂因为再嫁,被他在精神上加以迫害,甚至她在悲惨地死去后,还要被他骂声“谬种”;康有为主张变法,更是被他“大骂”。别里科夫“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总担忧“闹出什么乱子”。这一中一外的两个人,思想上是多么相通!他们的反动,主要体现在思想上。
  康大叔和奥楚蔑洛夫可以说是社会渣滓。康大叔凶恶残暴,不仅干着杀人的勾当,还用革命者的鲜血来掠夺弱小百姓的钱财,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奥楚蔑洛夫是个小丑,欺压民众,谄媚贵族,没有一点儿人格尊严和良知。这两个下层小吏,一个是刽子手,一个是小警官,本身就是反动统治阶级国家机器的最小零件,是反动政府暴力统治的社会基础。他们的所作所为,充分体现了行将灭亡的反动政权的残暴、腐朽。他们对历史的反动和鲁四老爷又有极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行为上。
  归纳人物的共性,把人物放在社会历史宏观背景下再进行观察,能让我们更容易、更深刻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个性对比
  
  分析共性,是突出个性的前提。在共性的基础上,才能更容易地发现人物的个性。
  (一)个体对比
  鲁四老爷和别里科夫是思想上的反动者,保守、顽固,但是他们的性格又有很大的不同。鲁四老爷性格的主要特点是僵化,他捍卫理学,只读《近思录集注》《四库衬》之类的圣贤之书。他崇拜祖先,虔诚地举行祭祀仪式。康有为要变法,变祖先的法,所以他憎恶康有为,“大骂”表明他内心对变法的仇恨。他厌恶祥林嫂,因为她违反了封建理学的伦理观念,坏了圣贤的法。祖先和圣贤的东西,是动不得的。鲁四老爷执迷不悟,最终会被进步的大潮淹没。别里科夫性格的主要特点是恐惧,“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盗溜进来”,天天“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他把自己封闭在套子里,与外面鲜活的生活隔绝起来。因为怕生活、怕外面的世界,他总是歌颂过去,他认为过去的都是好的,并不像鲁四老爷那样信仰正统的封建思想,而是对现实非常恐惧、抗拒。他自觉地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恐惧生活会发生变化,恐惧变革会给社会带来改变(包括改变他自己的生活)。沙皇专制统治能给他一种安全感,也成为他精神上的“被子”,让他“蒙上脑袋”躲避人世的纷扰和生气。和鲁四老爷一如既往的僵化不同,别里科夫也曾想要有所改变,想结婚过正常人的生活,摆脱对生活的恐惧,爬出他的“套子”。他的结局比较悲惨,有点儿让人同情。
  康大叔的特点是凶残,这和他的职业很有关系。他为杀人得到白花花的银子而到处炫耀的嘴脸,拿着鲜血馒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蛮横,得了便宜还要华老栓感激涕零的盛气凌人,都突出地表现了他的性格特点。他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黑暗、残暴的底层代表,可憎可恶。奥楚蔑洛夫的特点是无耻,他是个小警官,混迹于社会最复杂最混浊的环境中,见风使舵,对下蛮横无理,对上阿谀奉承,以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来换取卑微的生存空间,让人觉得憎恶又可怜。反动统治依靠这些人作为自己支撑的力量,说明他们已经穷途末路,必将灭亡了。
  (二)分类对比(鲁四老爷同别里科夫,康大叔同奥楚蔑洛夫)
  鲁四老爷、别里科夫作为保守的知识分子,他们更多地从思想意识方面自觉地维护旧时代的反动统治,抗拒社会变革进步。鲁四老爷对祥林嫂,更多地是在精神上进行迫害。别里科夫对全城人的辖制,也是从“道德”(旧社会的规矩)方面进行的,别里科夫依靠告密来威胁别人,也是因为他自认为自己是有道义优势的。他们是在精神上同反动统治联系在一起,他们没有也不可能运用暴力手段。作者没有把他们写成青面獠牙的恶魔,而是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康大叔、奥楚蔑洛夫这样的恶棍小吏,主要是从行动上来维护反动统治。他们没有什么思想信仰,如此行为主要是适应社会生存,他们是反动体制的爪牙。旧制度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只有依靠这个体制,他们才能得到物质利益,才能活下去。作者把他们写成丑类,没有多少个性,有的只是丑陋、残暴,是类型化的人物。
  对比,好像把人物放在显微镜下,具体入微,纤毫毕现,让人物更清晰、更丰满。
  大浪淘沙,这四个人物被滚滚而来的历史大潮淹没、淘汰,他们是变革潮流的阻碍者,旧时代的牺牲品。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能深入剖析那个时代的诸多人物,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感受那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变革时代,理解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性。
  
  三、结语
  
  分析人物时使用对比是个好办法。先宏观(共性归纳),后微观(个性对比),思路清晰,操作简明。
  对比分析在教学上有很大的益处。其一,开拓思路。就人物本身分析人物,着眼于个体的思想行为,可能有局限性,看不到大的社会环境中同类人的共同境遇,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遗憾。而换个角度看问题,能从相互比较的人物身上,映照出其自身表现得不够明显的东西。其二,开阔视野。对比可以将古今中外相似相异的人物拢在一起,建构一个更广泛的社会生活画卷,以大境界活跃思维,以大视野观照人物,高屋建瓴,使分析者的立足点更高,视野更远,可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三,丰富教学。内容上可以对比古今中外各色人等;形式上可以做小活动,写小论文,办小讨论,能为小说教学提供更丰富更有趣味的平台。其四,激发兴趣和热情。人物对比的丰富性,可以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主性和多样性以及探究性学习的深入性和广泛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令他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通联: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在解答读图题时,不少学生题型意识模糊,解答思路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往往随意性较大,因而失分情况比较严重。而纵观近几年高考,传统的读图题型在“传承”,新的读图题型又在“滋生”。更为重要的是,对图画的审读和理解,对以图画为材料的作文的审题立意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鉴此,本人将该题型稍作归类,并示例解说。    一、介绍描述类    例:2006全国卷II:2006年5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奠基。请根据
毋庸讳言,许多版式的语文教材中关于写作的内容,有关指导学生拟写作文标题的专项知识与训练竞多为空白:在基础年级的语文文本教学中,也常常注重文本内容的分析探究。而忽视对标题与文本内容关系的审视。同时。学生在写作时,拟写作文标题的意识普遍薄弱,敷衍了事的现象并不鲜见。于是到了备考阶段。不少老师便给学生从高考满分作文和优秀作文中总结一些拟题技巧。临阵磨枪,以图速效,结果仓促应战,收效甚徽。  笔者认为,拟
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实效”为目的,以“板块”为思路,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为核心,以“审美”为意境,打破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满堂灌、满堂问的局面。  研究余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大面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有重要的意义。这里只从他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实与活、简与丰、静与动、恒与变几个方面来管中窥豹。  一、实与活  “实”就是实在,就是不故弄玄虚,不故作高深,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活”
一、媒体“乌龙”事,原题再展现  每年6月7日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总是率先向世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而这一天,各地的作文题又是媒体关注乃至国民热议的焦点。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对于2012年高考湖北作文题,7日当天以至目前媒体的报道存在较大差异,如搜狐教育、中国教育在线、凤凰网教育等报道的是“科技的利与弊”,新浪教育的是“家书的消失”,网易教育的是“书信可不可以替代”……五花八门,真可谓“乱花渐欲迷人
语文教育学是高师中文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中文师范生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担负着培养未来中小学语文师资的重任。其课程建设如何,将直接影响师范生毕业后承担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效果,甚至影响他们持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那么,语文教育学这门课程到底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来支撑与架构,才能真正实现它的功能与价值呢?语文教育学作为一门学问,无疑,从学理上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方
一、语序不当    1.状语位置不当  如重庆卷:D.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1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五星红旗。“首次”是状语,应修饰“抵达”。  2.关联词位置不当  如天津卷:B.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语要放在主语前,把“不仅”移到“那时”之后。 
只有创造性地运用生本教育理念,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贯彻生本教育的理念,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由于受落后教学观念的支配和考试制度的影响,以前我在语文教学中总是照搬教参的现成结论,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和标准化,对学生缺乏质疑批判的训练,因而学生为权威所困,拜倒在名人脚下,不敢有半点“越雷池”的非分之为,扼杀了学生在读解课文过程中所产生的创造性萌芽,因此我以前的课堂往往是死水一潭
理解句子是理解文章的基础。特别是一些关键句子,含义深刻,如果理解不清,直接影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每年的高考语文试题,都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下面就目前高考中四大类句子理解题谈些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一、主题句的理解    主题句——启人心智的哲理句,表露态度的观点句,深化主旨的抒情句。  主题句就是直接针对主题表达的,是作者表达文章主题的重要句子,也是读者理解文章主题的关键句子。主题句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散文一般都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较强的品鉴价值,从文本简单的表述到作者倾注的情感,从教者的鉴赏意识到学者分层级的展示都散发着独特的美感,对学生的心灵有着较为强烈的浸润作用,对教师的解读也有着相对宽广的发展空间。叶圣陶先生说过:“教的虽是一篇一篇的课文,目的却在于使学生善于读其它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法”。在课堂上,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自主理解、收获、生成
选修教材《〈论语〉选读》,已走过了五年的历程,经历过多轮课堂教学实践。作为大陆第一本关于《论语》的国学教材,它充分体现了“文言”、“文章”与“文化”的多重结合,担负着“立言”与“立人”的双重责任。《〈论语〉选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孔子,关注国学、关注中国文化。《〈论语〉选读》是中学生的一道精神大餐,充实了学生的精神底蕴。这对语文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不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论语〉选读》也还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