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讲解初中数学例题的几点体会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le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题作为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数学定理知识的诠释与解读有着重要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例题的分析和讲解是否透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数学定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因此,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例题讲好、讲透彻,让学生能够通过例题学会数学知识并能对其进行合理与恰当地运用,是摆在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工作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合理运用逆向思维
  在初中数学当中常会出现一些特例,这些特例学生很难从题意的正面来对其进行思考和解答,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用逆向思维的方式,从问题的结论往回推,一步一步地将问题简单化和明朗化,让学生得出正确结论的同时,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变得更灵活。
  例1 小蟒和大龙是好朋友,他们俩的家相距5千米,两人相约在位于两家之间的某地见面,小蟒出门时带了一只小狗,已知小蟒的前进速度为8千米/小时,大龙的前进速度为12千米/小时,小狗以25千米/小时的速度在小蟒和大龙之间奔跑,请问当小蟒和大龙相遇时,小狗跑了多少千米的路程?
  点拨:这是一道相向行驶的问题,这道题看似简单,其实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在小蟒和大龙相向移动的同时,小狗每次来回奔跑的距离都是不一样的,根据已知条件,很容易让学生进入一个以人的速度为基础条件的惯性思想误区。倘若进入了这样的思想误区,学生先要得出小狗最终奔跑的距离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应当在学生在遇到解题误区或盲区的时候,鼓励学生使用逆向思维的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尝试当中,学会更多解题的简便方法。
  解:根据题意设小蟒和大龙的相遇时间为x,可求出方程为8x+12x=5,经过换算得出x=0.25小时,即小蟒和大龙相遇的时间为0.25小时,也就是说小狗奔跑的时间为0.25小时;当小狗奔跑的时间为已知量,那么小狗奔跑的路程自然就能够求出来了。根据路程公式S=vt,得出小狗奔跑的距离为25×0.25=6.25千米。
  二、简化问题,理清解题思路
  为了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初中数学教材当中往往会选择一些条件和数据相对较多的“难题”来作为例题。这些条件繁多的例题,总会让学生不知如何下手,进而产生一种“畏难”心理。其实这些看上去很难的例题,并不像学生想得那样难,只要对例题进行细致地剖析,理清例题当中各条件的关系,明白各条件在例题当中存在的意义,就可以让这看上去很难的习题,变得非常简单。
  例2 一条货船从甲地运货到乙地后原路返回,用时12小时,已知货船在逆流行驶时的速度比顺流行驶时慢20公里/小时,且前6小时航行的距离比后6小时航行的距离多80公里,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点拨:这是初中教学当中典型的已知次要条件,求未知主要条件的习题。教师只需要帮学生理清各条件之间的关系,然后将各已知条件分别代入到算式当中,这看似难度很大的路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解:根据题意设甲乙两地的距离为S,顺流速度为v,则逆流速度为v-20;设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为t,(因顺流加速度的作用可知货船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肯定小于6小时,即t<6),则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为12-t,因从乙地到甲地的时间不足6小时,故前6小时航行的距离为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再加上逆流(6-t)行驶的距离;即:S+(6-t)×(v-20);已知求路程公式为S=vt,可将其转化为vt+(6-t)×(v-20),进而得出后6小时航行的距离为6×(v-20);因前6小时比后6小时多航行80公里,因此得出vt+(6-t)×(v-20)-4×(v-20)=80,经过带入换算得出t=4;再根据甲、乙两地之间距离相等得出4v=(12-4)×(v-20),解得v=40,最终得出S=4×40=160公里。
  例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换句话说,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效果甚至能够影响到初中数学教学的成败。例题的有效讲解,不仅能够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还能够让学生更加具象和直观地理解例题当中定理的用法及存在意义,提高学生对数学定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让学生从传统数学学习的题海战术模式当中解放出来,学会对数学定理知识的活学活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为学生将来在数学方面的发展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在现在的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渐渐地受到关注。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又是现在教育机制的内在要求。  一、转变教师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在过去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备课以教师为主体,通常教师精心设计导课、教学程序、教学活动等,大多数的活动是展示教师的表演,学生只作为观众去听、去欣赏,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改变
现阶段我县英语教学采用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出版的《Projet English》为实验教科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五指教学法(RPCPP),即复习(Review),呈现(Presentation),巩固(Consolidation),练习(Practice),综合探究活动(Project)。笔者在大部分的校内外教研听课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对于前面“四指”做得很多,在长期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强调的只是如何死记硬背来记住单词,这样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并没有真正锻炼学生们在生活中交际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发展早已经和世界接轨,英语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面对这种时代性的改变,我们在学习其它国家语言的过程中,就应该换种方式,主动去了解其它国家语言文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语言文化,改变以前死记硬背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们在实际
“终极性复习”是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其要点进行分类整理,注意以新带旧,注重语境分析,使之系统化、专题化、综合化,使零散的、孤立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已学知识网络化,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本文对中考复习中如何提升终极复习的效率做了一些探索。  一、“语境化”,注重语境分析  分析今年和往年的中考要求,我们会发现在选择题、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题型的考查要求中都有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考查这一要求。
汉语是历史最久远、内容最丰富、内涵最深邃的语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鲜活的材料激发学生的情感,让课堂洋溢着情感,让学生保持着求知的欲望和冲动,让学习变得轻松和愉悦。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情感  设置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学生就会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冲动。  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时期教学中新研发的一种教学模式,新时期的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力。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大胆发言的能力,让学生有更长远的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教师把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讨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曾说,如果没有了情感,那么就没有人去追寻真理。同样,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实施情感教育。在初中阶段,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学情,要把握该时期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而研读课文,寻找课文中的真挚情感,最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进行碰撞,这样才有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进行探讨。  一、巧
怎样让学生写出有血有肉的充满感情的文章,用真情实意彰显文章之美呢?经过这些年的探索,我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关注生活,定格真实画面  农村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果觉得无事可写,那么便是没有关注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而我要说“生活处处能作文”。我们每个人的经历、家庭、生活的环境都各不相同,只要你留心生活,善于发现,你会觉得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比比皆是。你上学走过的路,你家门前的大山,你脚下流淌的小溪,你
有效教学,从字面上看显然是侧重于教学的效率,具体而言,就是指通过教师在特定时期内所进行的教学,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提高其学习能力。  而这种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除了对学生的语文成绩产生影响,也会对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思想道德产生一定的影响。  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落实新课标的要求,通过采取多种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对一些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通过开展情境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智障儿童受生理缺陷和心理障碍的双重影响,在记忆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想象力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使得他们实际应用能力薄弱,动手能力差、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要根据弱智儿童心理、生理及数学学科特点,从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