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难于其易 图大于其细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fe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下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年来,不少省市中考语文试卷都大幅提高作文分值在试卷中的比例。几年前,上海市闵行区中考内容只考一篇作文,作文已受到整个语文界的特别关注。
  确实,作文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情操、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恰当地表达情感世界的能力等许多方面显示了它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我国有着悠久的作文教学传统,方法也归纳了一大堆,可是你走近学生作文课堂,十之八九的学生都会摇头叹惋,许多语文教师也常常慨叹: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作文写得太差劲了。作文成了师生谈之头痛的话题,在教学实践中,作文成了重点中的难点,难点中的重点。
  就作文写作理论、技巧而言,语文界的前辈已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在此我不想多说,只想就近年来作文教学的现状及个人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点滴体会谈一谈。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
  1 作文训练的随机性大。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缺乏计划性、序列化,缺乏一个系统的安排、一个循序渐进的步骤。作文课上各个班级的语文老师如“马塘的锣鼓各打各”,随意布置一篇作文题目,学生写,老师改,一学期七、八篇作文学生做完,老师改好评讲完算事。长期以往,学生对作文缺乏系统的有序的训练,作文能力难以提高。
  2 作文题材狭窄,立意不高。翻开中学生作文,随处可见,便是那些关于学习、考试、亲子隔膜之类悲伤苦闷的话题,文章中看不到新生活灿烂的阳光,充塞着感伤苦闷黯淡的色调,缺乏积极健康向上的情趣。
  3 语言平淡、词汇贫乏。由于平时语言积累不够,阅读量不够,导致中学生作文中既无形象生动的情景描绘,又无栩栩如生的细笔勾勒,表达生硬机械,缺少变通。平时语文课本上的新词汇又不能学以致用。
  4 模仿、抄袭作文成风。不少语文教师为把学生作文引入正轨,布置学生读、抄、背一些范文,目的是好的,但不可避免地养成了他们的情性,怕动脑筋,写作文时随意拖出一篇应付差事,或只记其中的大致情节,却没有丰富、生动的语言,只有干尸一具,或把自己背熟的作文默写下来,缺乏真情实感。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语文老师应如何应对呢?
  古人云“图难于其易,图大于其细”。凡事从易起,从细处着手。循序渐进。在作文写作实践中还是有章可循的。作文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激发兴趣,从零开始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首先是个兴趣问题,写作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与写作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力与爱好作为一种心理特征,二者相互制约,写作的爱好、兴趣、欲望冲动驱使着觉地从事写作活动。
  对于教者而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动笔的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这正如婴幼儿刚刚咿呀学语时一样,偶尔听到小生命的发音,虽还不准确、不成熟,却总能得到大人们的鼓励、褒扬、赞许,使他们学语言的欲望更为强烈起来,兴趣也就得到激发,潜能也便得到开掘。同样,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也同样需要这样的信心和耐心,习作课上不管他们写哪一类的文章,讲哪句话,只要动笔写了、说了,就是好的。就初学者而言,有写的动机,能自觉动手写,就是最大的成功了。
  作文课之前,我常常把自己新近的生活感悟、家庭、学校、社会的见闻趣事、自己发表过的“豆腐块”念给孩子们听。于我,重温旧感新悟、陶陶然自醉文中;于是,让他感受老师写作的快感,潜移默化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很容易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一发现贴近学生生活的短小精悍的小散文、小片断,或打印分发,人手一份,或反复朗读,让他们在读听中感受文学创作的乐趣。
  在学生的兴趣逐步、持久的激发过程中,鼓励他们动手动笔,从造句开始,从零起步,化整为零,完整的作文从造词造句开始的,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由词入手,由造句起步,连缀成段。对于学生的习作,只要一个词、一个句子写得不错,有创新意识,我都在评讲作文时大加赞赏,有的佳作还印发给每一位学生,广泛传阅,扩大“知名度”,年度中的佳作,汇编成册,这样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在写作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调动。
  
  二、积累素材,持之以恒
  
  学生反馈的信息表明“作文之难,就难在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这是写作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在写作兴趣得到激发。习惯得以养成之后,还得解决一个写什么的问题。“巧婦难为无米之炊”,这“米”又从何而来呢?作文中的“米”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书本。找“米”的过程便是积累素材的过程。
  怎样积累素材呢?从素材的来源看,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生活积累。生活积累主要通过以下途径: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一个人如果对人类的祸福,国家的安危,人民的苦乐及各种社会活动漠然视之,他必然写不出感动人心的文章和作品来。所以,我们必须培养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写作的热爱。其次,熟悉生活,善于洞察事物的本质。积累生活的过程是从对生活的陌生到熟悉,再到洞察的过程,不熟悉生活,对生活缺乏洞察力,作者就会“身在宝山不识宝”。这里的关键在于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正如鲁迅的“留心各样的事。多看看”。第三,记录生活,丰富生活积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得一位先贤这样说过:“有文字的地方就有语文,有语言的地方就有作文”。这值得我们每位学习作文的人深思。
  作文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认真回顾收集自己记事以来所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事,只要是自己亲身经历的,难以忘怀的,就将其大致经过简单记个流水账,这是收集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学生交过来的原生态素材,我做必要的筛选,将其中有价值意义的素材挖掘出来,再交由学生自主命题作文。这样素材是学生亲历的、真实的,感情也就会是真挚的、自然的,写作也是自发的、主动的。作文训练的效果也就达到了。
  (二)文辞积累。在素材有了一定积累之后还有一个如何使表达生动形象的问题。写作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尴尬或是写出来但干干巴巴,完全一本“流水账”。如何实现这个由素材到文章转化过程呢?我认为广泛的阅读,博览群书,并做好读书笔记,实现一个语言文辞积累的过程。九年制义务教育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阅读是作文的前提与基础,作文是阅读深化与升华,以写作文带动阅读,以阅读促进写作文,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的确,阅读是积累素材的一条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书读得少的人写出的文章往往显得单调浅陋,读书越多,材料积累越充分,这样临文之时,心之所思,便会运筹自如了。我在每周语文课计划中,专门安排两节阅读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一些中外名著以及一些精品散文小说。阅读时将感 悟较深的词、句、段摘录下来,并经常拿出来反复地读、品、悟。经过了这样的几个步骤,语言积累也就有了明显的成效,这时再动笔写作文就显得轻松了许多。当然无论是生活积累,还是文辞积累都需要一个持之以恒的韧性精神,须知凡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对于初学作文的初中生,我们语文老师更应以足够的耐心来引导、启发他们,为打好作文基础做好做实这个基础的积累工作。
  
  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叶圣陶先生把作文的内容定义为“作文就是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其实,作文的语言与人的思维语言是统一的。一个人的语言,受大脑思维的指挥,也就是说大脑中有了思想。在口头上表达出来而形成任务的语言,我们作文只不过是这种语言进一步被笔录下来形成文字的过程。这是一个系列化的逻辑过程。其实我们中学生每天也都会有情感经历的,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和思考,以文字的形式将这种情感经历记录下来,那一定是感人心田的佳作了。遗憾的是养成这样勤动笔习惯的人太少了。作为我们语文教师,现在要做的便是如何激发他们的感悟生活的热情并能及时将感受经历记录下来,动之以情,形之成文。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先请几个学生上台表演生活中的片断,反映师生、亲子之间的情谊和隔膜,同龄人之间的交往、经历,然后组织大家讨论,谈感想,而后动笔写作文,或是带学生看演出,参观工厂,听报告,接着趁热打铁写感受,长期坚持下来,培养他们勤动笔的良好写作习惯。
  有一点值得一提,我们不少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写日记。试图以每天的日记来强化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写一定数字的日记,并集中批阅,其效果如何呢?大多数学生为写日记而写日记,完全是应付差事式的,或抄袭,或简单记一些无关痛痒、毫无真情实感的事,这样非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反而养成了口是心非、造假、大、空的文章等不良的学习风气。这显然与《新课标》:“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假话、套话”相悖的。日记,顾名思义是将每天的感悟深切的事记录下来,写真事、讲真话、抒真情,日记是青少年学生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日记更是学生的隐私,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应重在引导他们养成勤练笔的习惯,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将一些好的日记推荐给其他同学,起到一个榜样示范作用,长期坚持下来,逐步培养他们勤于动笔的习惯。
  观察生活,体味生活,有了感触,文章也就有话可说了。再加上勤于练笔,养成习惯,有了感悟文章也就呼之欲出了。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说:“写作要不断地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这正体现了动之以情,形之成文的写作原则。
  
  四、训之以路,授之以法
  
  关于作文的技法,此类作文指导用书不胜枚举,笔者不想重复,只想就初中作文教学整体训练思路及语言训练谈谈自己的点滴体验和做法。 就初中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而言,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能写600字左右较为流畅具体的记叙文、一般性说明文、小议论文就可以了。对于文化底蕴较殷实的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散文、小品文、小小说。
  要写好记叙文,离不开常用的“以小见大”的选材技巧,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等表现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夸张、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针对以上认识,我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三年目标定位,然后化整为零分步实施,最终分别组装的教学思路。初一年级要求练好写完整的记叙文。把事情写得较为具体,人物写得较为形象;初二年级从选材、构思、角度人手,讲解一些技巧方法,掌握一系列套路,以及文章的详略安排;初三年级重语言的训练,片段描写的斟酌等等。如此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学生作文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印象较深的是2008年春区里组织的初中生作文竞赛,初三前六名均为我班学生。
  对于语言训练,我个人以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训练造句,是—种有效的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掘学生想象力的好方法,我的做法也是分年级逐步训练。
  初一上学期延续训练小学语文的造句能力,只是要求上稍有提高,造句时用两三个词,形成一定的语境,给予一定的提示,如用“阳光、小草、露珠”几个词造几句话;用“夏夜、凉风、鸣蝉”写一段语,不少于30字,情境有了,要求有了,写起来必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初一下学期,围绕课文中的生字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自由写一段话,将所学词语用在这段话中,要求只要用词准确到位,内容自由发挥。
  初二年级,主要训练作文片断系列:如环境、对话、外貌、动作、细节,每个系列再加以一定的分类,将不同情境下的各个系列逐一训练。
  初三年级,就各种文体的表达特点及整篇布局的要求加以训练。如此步步落实,稳打稳扎,语言表达的难题就被分层各个击破了。
  关于说明文、议论文要求较低,我则以语文课文为范例,引导学生,把握一般说明文、议论文的结构模式,说明方法议论方式,把事物的特征讲清楚,把自己的观点态度表达得较为鲜明即可。
  当然作文的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不懈地努力。我坚信在这条道路上,我永远不会,也不愿放慢脚步。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目的造成了现在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乏味的原因,要改变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必须以阅读能力为教学手段。  关键词:结构性知识规律 背景知识储备 心理承受能力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在
期刊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主体审美观念和提高审美能力为宗旨,而体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着力挖掘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美的因素,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提高其鉴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逐步使学生完善个性,健全人格,追求成才。  体育教师准确、优美、高难度的示范动作是成熟美的示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对学生的队列、形体运动、体育舞蹈的训练,培养学生青春之美;利用音乐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可以创造性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利用直观、生动、鲜明的实验现象诱发学生积极的创新思维,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设计——探究中感受物理世界的神秘和新奇。那么,如何改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呢?    一、更新实验教学理念    《新课标》加强了有关实验的教学。体现之一是它把实验与其他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不再规定所谓的“必做”实验。例如《
期刊
一、农村小学任务型英语教学的背景要求    农村小学由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设备条件有限,缺乏较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学生底子薄,学习兴趣不高等特点,很难提高教学质量。任务型教学倡导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分析和“需要估计”设計任务课程,“用语言做事”是任务型教学的核心。在任务型教学中学习者使用语言并不是为语言本身,而是利用语言的“潜势”,达到独立的交际目的,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具有较强的运用语言
期刊
散文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它本身具有鲜明的特点,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以叙事、记人、咏物、抒情为主的一种轻便灵活、篇幅短小的文学体裁。散文就其本质来说是写作者的所见所闻,抒作者的所思所感。这是散文写作的出发点。我在教学、写作的实践中体会到:要写好散文,必须做到——真、情、异、美。    一、散文    散文,是以抒发作者对真实事物的情感和思想为主的叙事、抒情性的文章。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所
期刊
摘要:中国和外国英语教育的不同理念及其带来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不同,从中领略外国新鲜的教学经验,并针对具体情况,发现目前中国英语教育存在问题加以具体分析,对如何有效地开展我国特色的职业英语教育进行一些方法上的探讨。  关键词:学生本位 激趣法 分层次 人性化    当今,英语职业教育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探索出一个科学且为广大师生所接受的教学方法是英语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美国
期刊
从专家学者到普通中学教师,从高考阅卷场到中学语文课堂,越来越多的人士在感叹高考考场作文的程式化、空心化、趋同化。  事实正是如此:随着高考关注的高度社会化、招生竞争的日渐白热化、复习备考的极端功利化,考生考场作文正在并将继续丢失个性和灵魂,极富创意和灵性的写作活动也正在并将继续蜕变为对所谓满分、高分作文千篇一律地简单克隆和拷贝,一场社会成本最为高昂的选拔性考试正在并将继续发挥其巨大的模板复制功能为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越来越被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接受和熟悉,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情境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虚设情境、探讨的问题过于简单、情境之间的转换缺乏过渡、忽视情境教育的全程性等。  关键词:思想品德 情境教学 问题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和《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确定,物理教学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注重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科学探究的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教学目标,也是教学方式,因此探究能力是学好物理必备的科学素养之一。而中学生探究能力不可以一蹴而成,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分层递进的过程,本人近几年教学实践中设计了以“扶”、“引”、“放”、“竞”为阶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师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而我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全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其创新能力,现抛砖引玉谈谈我的看法,以期同行批评斧正。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 好奇心    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无一不闪耀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创新是源泉,创新是动力,创新是希望。教师不仅应该在教学中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