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天山的深情(下篇)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k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深入了解“内高班”的发展历程、办学情况、教育特色和办学效果,2017年夏,北京教育杂志社的编辑们兵分三路,分别跟随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北京市第九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的“内高班”家访团赴新疆采访,一路走过了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博乐、喀什,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收获了一路感慨,一路感动。为了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内高班”的发展风貌,我们分两期报道“内高班”的办学情况。上期,我们报道了家访见闻和校园内感人的故事,本期我们呈现“内高班”的建设机制和学生发展情况。
  特别的关爱给特别的你们
  从2000年至今,“内高班”只有17年的办学历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内高班”既不能脱离普通学校教育的范畴,又因其与民族政策息息相关而具有特殊性。这是一次关乎无数边疆学子人生和命运的探索,也是一次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探索,其责任不可谓不艰巨,其挑战不可谓不艰难。令人欣喜的是,17年间,在党和国家的悉心关照下,在承办学校披荆斩棘的探索中,在无数教师无怨无悔的奉献中,北京各中学的“内高班”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的道路。
  最特别的学生,最适合的教育
  到底要不要远离亲人,千里迢迢到陌生的地方求学?这是很多“内高生”曾经纠结过的问题。前路未知,新疆的学子难以抉择,学校又何尝不是满怀压力。“内高班”创办伊始,学校是忐忑的,因为这项事业关乎个人命运和民族未来,却偏偏没有可借鉴的案例;学校又是期待的,因为这项事业大有可为。
  承办“内高班”的压力不仅来源于开山辟路的创业之难,更源自于不可回避的现实之困——在进入“内高班”之前,很多学生的汉语基础薄弱,甚至都无法用汉语交流;有些学生完全没有学过英语,知识基础更是无法与内地学生相比。严格来说,“内高班”不是单纯的高中教育,而是集小学、初中、高中教育于一体,既要启蒙,又要实现高中教育的目标,这对承办校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关于如何办“内高班”,教育部、新疆教育厅、北京市教委都出台了政策,为学校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因生制宜,因校制宜,是“内高班”建设的重要原则,也是其发展之道。
  潞河中学从2000年就开始承办“内高班”,是最早的承办校之一。在十多年的办班实践中,逐步探索完善了“预科单设,高中插班,强化辅导”的办班模式,逐步规范了“常规管理与特殊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强化预科课程,建设衔接课程,完善高中补充教育计划。
  因其“民考民”(少数民族学生在高考时使用本民族语言的试卷)的特殊性,北京九中确定了“内高班”采用插班与单独编班相结合的大方向,在此基础上系统设计“内高班”学生后两年的学习与生活,大部分课程与内地学生相同对接,小部分进行针对性重建与改造,确保“内高班”教育教学质量。从高二年级开始选拔部分优秀学生插入普通班,同本地学生一起上课。近年,学校又探索了预科年级“2 2模式”的课程改革,在预科第一学期学习初三的内容,第二学期渗透高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使预科和高中有效衔接,提高教学效率。
  首师大附属红螺寺中学采取新疆生单独设预科班,升入高一后和本地生混合编班的机制。从2014年开始,学校在高二“内高班”中探索实行分层教学实验。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潜力倾向把能力和成绩接近的学生分在一起,让他们在不同层次的教学班上课。老师们再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来设计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尽管各学校“内高班”的建设模式不同,但其教育目标却是一致的——让每个新疆学子在北京全面而健康地成长。为此,各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首师大附属红螺寺中学为每个“内高生”建立了成长记录册,把学生的成绩、参与各项实践活动情况、同学评价和老师评价以及获奖情况等综合表现及时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全方位、立体化、科学管理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学校还针对“内高班”学生远离家乡和亲人的特点,探索了“内高生”自主管理模式,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北京九中坚持走进心里、贴近生活、靠近一线的教育服务原则,坚持疏堵结合、严爱结合、奖惩结合的管理机制,坚持教育、管理、服务三大领域工作的协调配合,稳步推进家访、代理家长制、“2 1牵手”等温暖工程,在完善“2 2”学制的基础上主动应对高考改革带来的新挑战。
  img src="http://img1.qikan.com/qkimages/bjjy/bjjy201711/bjjy20171107-1-l.jpg" alt="" />
  不同的民族,同一個祖国
  “看到一个新疆班的孩子静静地站着,我感觉有些奇怪。从孩子身边走过时,听到了大操场传来的国歌声。哦,今天是周一,学校升旗!”2015年3月30日,曾明老师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消息,短短半个小时之内,就收到了众多点赞和留言。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曾明老师仍然记忆犹新:“就在人民楼的前面,孩子在那里静静地站着,眼睛望着操场的方向,直到国歌结束才朝办公室的方向走去。我也站在学生的身后,默默地注视着他,不敢发出一点声音,生怕破坏了这份美好。”
  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动,也让人意外。因为,在进入“内高班”之初,有些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比较低,甚至有的新疆学生对汉族人有抵触的情绪。“内高班”创办的初衷之一就是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融合,让新疆学子了解不同民族,了解祖国。告诉他们“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国,我们都是祖国的孩子”,是“内高班”的重要使命。
  热爱,源于了解。其实,部分新疆孩子对内地、对汉族不理解甚至有误解,只是由于生活环境和知识视野所限,不了解祖国历史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因此,各学校都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内高班”的重要教育内容。
  针对“内高班”,潞河中学开设了民族教育课程和补充教育计划,对学生进行五个“认同”教育——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既在常规课程中进行渗透,又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专门的针对性活动,比如“三史”教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这是新疆学子到内地学习的“第一课”。补充教育计划是一个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国家和民族的教育计划,如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包括认识节日,认识五十六个民族;“四个一”活动,预科时期去天安门看一次升旗,高一去北戴河看一次大海,高二登一次长城,高三做一次拓展训练;社会化教育,通过适当的方式让新疆学生与本地学生一起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等等。   北京九中把德育渗透到课堂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五观”意识;带领学生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同时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更高远的人生目標。
  首师大附属红螺寺中学在预科开设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教唱国歌,开设模拟法庭;开办民族知识讲座,提升学生对中华民族和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报告会、主题班会评比、“民族歌曲大家唱”竞赛等活动,以活动促进师生、生生感情。同时,学校非常重视节日文化教育,在文化教育中渗透政治教育。每个节日来临前向学生介绍节日的由来、节日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韵味无穷。
  此处是异乡,此处是吾家
  “独在异乡为异客”,这是很多“内高生”在离家前对未来生活的想象,踏上征程,他们怀着些许不安,些许惶恐。他们知道,这是一条艰难的成长之路,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条路上,学校与他们同行,给他们一路阳光,一路温暖。
  为了在北京给“内高班”学生一个真正的家,学校妥帖安排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承办“内高班”的学校均开设了专门的清真餐厅,高薪聘请维族厨师,让新疆学生在北京吃到地道的家乡菜。走进“内高班”餐厅,抓饭、拉条子、大盘鸡、烤馕……学生在北京的食堂吃饭,就像在新疆的家里吃饭一样。学校还给新疆学生免费配备四季服装、床上用品、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明亮温馨的宿舍学生可以拎包入住。
  北京九中与周边的超市建立联系,方便新疆生采购物品;与最近的三甲医院首钢医院签订合约,形成就医的绿色通道;与邮局、银行和电信部门联系,让学生能够及时与新疆的家人进行沟通和联络。首师大附属红螺寺中学还确立了“人人为内高生服务”的理念,每位教职工全面负责1-2名内高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让每名“内高生”都在北京有亲人,都在北京有个家。教职工首先要了解负责的“内高生”的家庭状况、家乡情况,经常与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及和心理状况,在思想、学习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帮助和教育,像家人一样关心学生生活、身体状况和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明确发展目标。
  从制度初探到模式完善,17年,“内高班”与数万名学生一同成长,从根芽稚嫩到枝繁叶茂,庇荫越来越多的新疆学子。
  最重要的决定,最动人的改变
  再一次站在潞河的校园里,望着潞园的红楼碧草,看着那句“今日我为潞河骄傲,明天潞河为我自豪”,艾克热木江眼里满是自己15岁的影子。彼时,他并不知道,选择“内高”,选择潞河,是自己最重要的决定,更不知道,数年以后,自己真的成了潞河的骄傲。
  选择,命运转折的开始
  2008年,初来到“内高班”时,麦麦提敏甚至不会说汉语,2012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汉语诗集《返回》,如今,他早已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为诗坛一颗闪亮的新星。
  正是在“内高班”,麦麦提敏有了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学现代汉语,第一次学文言文,第一次接触古诗名家,第一次读完一本汉语书,第一次写诗,第一次出版诗集……“内高班”为麦麦提敏打开了文学的大门,更为数万名新疆学子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如果没有选择“内高班”,对于一些新疆学生来说,人生可能就是种田、放羊,世界就是周围的方寸天地,可能就是重走父母走过的路,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潜能在哪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其实丰富多彩。是“内高班”给了家境贫寒的新疆孩子上学的机会,给了更多新疆孩子发现自己的机会、走向广阔世界的机会。
  在“内高班”,学生除了学习先进的知识,还参加多种多样的活动:参与社会实践;走进清华、北大等名校参观,与大学生座谈交流,了解大学生活;利用假期参加职业体验活动,深入了解各个行业。学校还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为学生开设合唱团、民乐社、舞蹈社、钢琴社、美术社、书法社、戏剧社、新闻社、民间剪纸社等社团,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艾克热木江说:“我的整个命运是在‘内高’改变的。”艾克热木江生长在托克逊县一个极其贫困的村庄里,当年村里人均年收入不到800元。2001年,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潞河中学读“内高班”,一下子从全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到了全国最好的中学之一。“内高班”是艾克热木江梦想开始的地方,在这里他积累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培养了良好的心态和品质,并立志做一名医生。正是得益于在“内高班”的积累,他后来去了清华大学、,成为了医学博士后,最终实现了当医生的梦想,成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一名脊柱外科医生。
  在“内高班”,还有很多“麦麦提敏”,很多“艾克热木江”,来到“内高”是他们最重要的决定,他们是“内高”最大的骄傲。让每一个学生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这是“内高班”的期望,也是“内高班”的建设者们一直在努力做的。
  回归,助力新疆的发展
  2001年,艾克热木江怀着无限美好的憧憬,从乌鲁木齐坐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走进了“内高班”;2016年,他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怀着建设家乡的决心登上了飞往新疆的航班。17年来,新疆送走了数万名前往内地求学的孩子,而如今,也迎来了他们的回归。
  新疆地域辽阔,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但由于地处祖国的西部边陲,环境艰苦,交通不便,长久以来,人才资源的缺乏制约着新疆的发展,因此,除了为新疆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之外,为新疆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也是“内高班”建设的重要任务。
  “内高班”将学生个人的发展与新疆的发展、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用暑假时间让内高生回新疆调查新疆人才需求状况,使学生发现新疆的人才需求,更加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   17年来,“内高班”培养了数万名优秀的新疆学子,他们在内地学习到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其中绝大部分人考入了高等院校,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大学毕业后,很多人选择回到新疆。
  阿布都亥帕尔致力于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回新疆后创建了厚德教育集团,服务于更多的新疆孩子;米叶莎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了新疆电视台著名的主持人;艾克热木江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成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脊柱外科医生......
  阔别故乡几年甚至十几年,他们从稚嫩的孩子成长为了思想先进、知识渊博的专业人才,怀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殷切期望,他们成为了新疆快速发展的重要建设力量。
  融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再过一年多的时间,我们都将各奔东西,以后的风风雨雨,同桌也许没有办法陪你了,但我还是会在心里默默地为你祝福。就算我在新疆,你在北京,心灵相惜,距离不是障碍。”
  “似乎只有在回家时,才感觉你是北京人,我是新疆人。我觉得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更像另一个家。我们相互依偎,互相帮助,相亲相爱,地域的隔阂越来越薄,心越来越近。在你们的陪伴下,我更开心、更快地向远方奔跑。”
  ……
  这是“内高班”学生写给北京同学的信,字字暖心,句句真情。
  曾经,他们一个在新疆,一个在北京,是同一个天空下的陌生人,因为“内高班”,他们成了朋友,成了亲人,就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内高班”给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成长的机会。春节,本地生邀请内高生到家中做客,送礼物,买衣服;古尔邦节,新疆生为节本地学生带来表演精彩节目。本地生家长来学校探望新疆生并为他们带来水果、书籍;新疆生家长邮寄过来的美食,孩子们拿到班里与本地生一起分享。暑假“内高生”要回家的时候,本地生都要到学校来送行,虽然是短短的一个暑期,但同学们还是依依惜别,恋恋不舍。高三的“内高生”毕业了,本地生和老师们为他们送行,難舍难分,那是跨越地域、跨越民族的无法割舍的亲情。
  感谢“内高”,让心与心的距离跨越了万水千山,跨越了不同民族、不同语言。在最好的时光相遇,在今后的岁月携手,这是他们写给“内高”的承诺,也是“内高”向祖国许下的诺言。
其他文献
1.新方法诠释科学督导新理念  结合海淀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态势与需求,海淀区督导室着手研发“发展性督导”的海淀模式,在督导的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关注督导过程、关注学校常态(挂牌督学经常性督导结果得以运用)、关注学校内控、关注学校发展增量、关注社会评价、关注资源统筹和开放办学等,力求与时俱进,在督导工作中体现新理念、新要求。  2.新力量引导专业化提升  海淀区教育督导室创新性地建立学科督导机制,责任
2015年10月,北京市启动实施了初中生学农实践活动,让城区初中学生到郊区学农基地接受为期一周的劳动教育。这项旨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的学生实践活动,被纳入全市教育综合改革重点实施项目,由市教委统筹推动实施。这项改革项目的设计,特别强调要把学生放在教育改革的正中央。市教委将它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全面育人和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作为深入落实北京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进大中小学教育有机衔接,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育英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体的学校。这是学校的特色,开展小初高一体化课程建设与育人模式的改革实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2年3月,学校召开了“育英学校十二年一贯制课程建設与育人模式”研讨会,明确了学校课程建设的发
民主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其核心内涵是平等和集中民意。民主之于教育,是人类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重要内涵首先是教育平等,实现人人有权接受教育;其次是实现了教育内容的民主,更多的适合儿童成长规律的知识和优秀文化成为教育的内容;此外,教育活动的民主,促进了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变革,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得到发展。学校教育是教育民主的最终实现场所。因此,学校治理和学校教育的民主程度是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对教师来说,要当好先生,先当好学生。于此,我有四点体会。  1.向专家学习  优秀的专家都是某一领域里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集大成者。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旨在告诉读者,他所“观察、记录的”是“教师们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的挑战”,并提出了创造“学习共同体”的要点,提出了课堂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从以“目标——达成——评
尹强老师和杨志刚老师的最后一课都很特别。  尹强老师的最后一课是“甜甜”的——他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根棒棒糖,上课时大家嘴里都含着棒棒糖。  “让他们感觉高中三年语文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甜甜的。”这是尹老师说出来的愿望,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他害怕感情波动,吃着糖上课,“甜甜的,避免流泪”。这个原因,他不好意思对学生说。  尹老师“最后一课”的内容也走“甜美”路线。他梳理了过去三年中那些“甜蜜”的点,如
如何搞好班级评价,为班级文化建设注入生机?五角星、大苹果、小红花……花样翻新,然而保鲜期并不长,学生的新鲜感一过就失效,怎样让班级的奖励别具一格、吸引学生?我们推出了鲜活的评价方法,收到了显著效果。  教师发现学生喜欢收集卡片,于是结合“水滴四班”的班级“水”文化,设计了四种小奖票和表扬信。四种小奖票上都有可爱的小水滴卡通形象和颁奖关键词。奖票就放在讲台上,各科教师都可以使用。印有“水滴石穿”字样
怀柔区在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中,实施科学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校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动学校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  创新督导机制,依法督导  1.建立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实施督导规范管理  在怀柔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区教育督导室组织全体责任督学认真学习国家督导办和市教育督导室有关挂牌督导的文件和区
目前国际上关于21世纪素养的研究普遍认为,21世纪素养分为三大类,一是学习与创新素养,二是数字化素养,三是职业和生活技能。因此,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现实选择。  构建创新教育体系  面对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和风起云涌的“创客运动”,十二中以“创新驱动,实践育人”为科技创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构建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理论学习与
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内容包括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其中确实很难看出德育的内容。但音乐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三维目标的排序中位于第一位,且具体描述中,非常明确地概括出音乐学科的德育研究范畴,包括: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陶冶高尚情操、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第一,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