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huan40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专家说过:“知道如何提问就等于知道了如何教学。语文课是一曲动听的交响乐,提问则是这乐曲中最动人的旋律”。教学离不开提问,提问是小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核心构成部分,掌握了提问的方式就等于掌握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权。可见,没有提问的课堂是沉闷的,不会课堂提问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独立探究、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送信息,并获得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笔者现把这些年来听课时发现的一些教师提问出现的问题总结归纳如下。
  一、提问内容缺乏科学性
  提问内容合乎科学性,它包括提问要明确、具体;表达必须准确无误;用词要恰当,无歧义。例如在《蝙蝠和雷达》一课中,在解释蝙蝠飞行原理时,若问:“蝙蝠在什么时候才能飞行?”部分学生答出:“在夜晚飞行。”这是再提问中用词不当造成的学生答错,其中的“时候”一词对学生的思维产生“答案必须和时间因子有关系”的暗示作用。如果改为“蝙蝠在什么条件下才能飞行?”学生的错误率就会大大降低。提问内容的科学性是学生获得正确认识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否则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模糊,产生负迁移,甚至形成错误认识。
  二、提问作用缺乏启发性
  提問作用要具备启发性,它是指通过提问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联想而有所领悟的特性,它不但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当然,并非所有的提问都具有启发性,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才能提出高质量的有启发性的问题,否则只能做表面文章。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表面上气氛热闹活跃,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却得不到真正的培养。总是会不自觉地提一些琐碎的、肤浅的、甚至是无聊的问题。什么“好不好”、“美不美”、“是不是”、“对不对”,等等,看起来是在搞启发式,实际上是“启”无“发”。师生之间一问一答,一问齐答,学生可以不动脑筋不作任何思考,像一架预先设计好程序的机器,这样的“答对如流”又有多少的意义和价值呢?
  三、提问过程缺乏目的性
  问题是支撑教学过程的工具。提问时应当明确自己在教什么内容,是问识记、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封闭性问题,还是问分析、综合、评价层次的开放性问题,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漫无目的、信口开河式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大忌。如一位教师在教《七月的天山》一文时,用多媒体放映花朵的图片,然后指着屏幕问:“这是什么?”
  生:花。
  师:什么花?
  生:……
  师:花怎么样?
  生:好看。
  师: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很明显,这里教师提问的目的很不明确,其实可以直接问:天山这儿的花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前面的提问都是无效的,浪费了很多时间。
  四、提问对象带有随意性
  由于缺乏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课堂提问的对象选择很容易带有随意性。在上街区外国语小学的实习中,起初明显地感到初到班级,问题提出后,没有考虑到问题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意地喊一下某学生回答,时常会造成这些结果:容易的问题由好学生回答,由于未能切入疑难点,学生答对如流,但是得不到思维训练,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疑难的问题由差学生回答,学生虽经努力思考,但仍答错,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后来我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问题按识记、理解、应用层次,由易到难设计成上、中、下三类,分别请好、中、差生回答,就能让所有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使他们都能形成“我能学好,我能学得更好”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五、提问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
  课堂提问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一些突击式的提问,效果并不好,不但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能力,反而会使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识记的水平上,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提问时要坚持先亮出问题,稍后请学生回答,为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其语言组织能力提供必要的时间因子,切忌先“点兵点将”,后出示问题。
  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也是探求真理、创造发明的起点。有了问题才能引起思维,才能进行探索。“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学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课堂提问现状中所出现的问题是可以消除的,只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精心设计出每一个问题,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活跃课堂气氛,使师生间互动协作,达到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的路不论怎样走,它的任务是建立在保证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实践已经证明,课改是符合教育改革需求的,它的出现对提高学生成绩、学生能力是有效的。我们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6年了,什么样的课符合新课程理念?什么样的课是课改课?课改课与常规课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优点?有没有一个完整的标准?这些都值得去探索。那么怎样使我们的老师都能按新理念、新课标来上课,从根本上改变老师的观念呢?光靠我们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学习的方式不能是单一的、枯燥的,或如一潭死水,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期刊
在以前的教育中,课程的知识体系因其学术的权威性而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他们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和自己的经验,事实上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奴隶。新课改倡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而语文学习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展个性、表现个性、培养关个性的过程。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这次课改的亮点。这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相继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待着新模式的出现。在这种形势下,不仅学生,甚至连许多教师都明显感到不适应,课堂教学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师没有真正树立起服务学生、服务学习的思想,对组织学生学习的本质理解不到位。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不能灵活变动,不能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学
期刊
摘 要:改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优化教学方式可以转变师生的教学观念与学习方法,使教师更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势的需要,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的内容,切实提高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会求知,从而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政治 提高实效 成功做法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相应同步进行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成功的教改思路,认
期刊
在数学课改的进程中,我们时常看到教师在一节数学课中过多地关注如何吸引学生的眼球,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因此我想,我们的数学课堂不能仅追求快乐教学,更应在此基础上回归数学教学的本质,追求教学的实效性。  一、回归开门见山  学生的兴趣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课改以来,老师们在新课伊始,总是绞尽脑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色彩鲜艳,悦耳动听的视频和音频效果固然锁定了学生
期刊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习中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追问和考虑的。课堂教学既体现了教师的素质,也体现了教师的智慧。为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2001年国家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但是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有几多变化呢?我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平时的听课为依托,来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关于课前备课  如果教师在上课前,不进行充分的备
期刊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终身学习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人才不再以知识的储备量为标准,善于获取新信息,善于不断更新知识系统将是衡量人才发展力的重要标准。让教育对象具备这些“关键能力”,就必须变革模仿和记忆为特征的接受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倡導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经历
期刊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汉字丰富多变。我们的语文课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载体,而识字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础的阶段。我们怎么让孩子们喜欢识字、乐于识字呢?  一、激趣识字  1、猜谜识字。出个谜语猜猜看。把谜语引入生字的识记,让学生通过猜字谜来学习和记忆某些生字,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设立“编字谜有奖”作业,激励学生观察学过的生字的字形,展开想象,自己编字谜。这样,识字、认字避免了单调无味的
期刊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便是诗画相融的范例。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从读书中受到劳动美、人性美、社会美、自然美的熏陶,感受文章艺术的存在?我想,如果在读书的同时,把绘画融入到阅读中去,通过“画一画、想一想”使学生知道文中有畫,画中有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定能使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一、利用插图助读。插图设置具有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