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和综合能力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联系教学现状可以发现,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学生兴趣不浓、探究意识缺乏、与实际生活联系不足等问题,不仅降低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还严重制约了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了解现代化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及目标,并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对教学进行调整和优化,使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基于此,本文对新时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212-02
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开展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要更加侧重对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主动思考、探究实践中感知知识和锻炼能力。这样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学生能获得综合全面的发展[1]。本文联系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从激发兴趣、思考探究、教学手段、实践应用等方面入手,提出几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希望为其他教师开展教学提供参考。
1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致不高。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比较,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且实际学习中存在很多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如果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久而久之,一些学生会丧失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也会下降。第二,学生探究意识欠缺。新时期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侧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实际情况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讨论的机会比较少,无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目标的实现。想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觉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第三,教师教学手段单一。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多媒体、问题设置、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可以推动教学更加高效和高质完成,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单一性和使用不恰当的问题,需要对此进行调整和优化。第四,教学与生活缺乏联系。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展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实际教学中却容易忽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再加上学生实践体验的欠缺,给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极大的影响[2]。
2 新时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兴趣指导下,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所以教师要注意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活动更加顺利地进行,并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实践中教师可以仔细剖析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知识内容呈现出来,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直观图片展示。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将抽象性的知识内容以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还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第二,趣味游戏活动。学生有爱玩的天性,在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在游戏参与中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更加高效[3]。
以“认识图形”为例,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以直观、具体的方式展现,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细致地掌握不同图形特征。在学生初步认识不同图形以后,教师可以组织看图说话游戏。教师给出一个图形,学生举手回答图形对应的名称及主要特征。最后教师给予回答正确的学生相应的奖励。在这过程中,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学科的趣味性。
2.2 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新时期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要侧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實现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与锻炼。教师想要取得这一教学效果,就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结合教学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设置多个问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探究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指导者的作用,在学生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给予适当指导,让学生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如桌子、窗户等,让学生对这两个图形有一个简单认识,然后设置“长方形有什么特征?正方形有什么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区别?怎样辨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等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观察和操作。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在折一折、量一量和比一比操作中能思考、比较和归纳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探究、操作等能力能得到锻炼,教学效率与质量也能得到有力保障[4]。
2.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新时期出现的教学手段有很多,想要这些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辅助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就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选择和恰当运用,确保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主要的教学方法包含以下几种:第一,小组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对教学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和分析探讨,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起到活跃课堂、促进互动交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第二,实践操作。小学数学包含很多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教师仅依赖口头讲授无法帮助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对此,教师可采用实践操作教学方法,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课堂知识有更透彻的理解[5]。 以“长度单位”为例,该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米、厘米”长度单位,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利用刻度尺对不同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为进一步调动學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还可以将小组合作教学方法渗透其中,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真实的测量活动,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准确记录,最后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评价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这样既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能力,又能提高实际教学质量。
2.4 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小学数学涵盖的知识内容在实际生活中都能够找到原型。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时,教师需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更好理解数学知识内容,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进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教学有效性明显提高[6]。
以“混合运算”为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超市购物、坐公交车等情境引入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完成教学后,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实践应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新时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教师要侧重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学生探究意识欠缺、教学方法运用不够科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缺乏联系等问题。对此,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当前数学教学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教学进行优化调整,在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推动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综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彩红.新时期打造新课堂,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魅力中国,2018(3).
[2]张志华.论新时期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中外交流,2017(24).
[3]闫义兴.新时期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0).
[4]周艳华.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8(65).
[5]于殿波.论新时期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3).
[6]冉俊海.浅析新时期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2017(25).
【作者简介】
林慧红(1977~),女,汉族,福建莆田人,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212-02
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开展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要更加侧重对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主动思考、探究实践中感知知识和锻炼能力。这样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学生能获得综合全面的发展[1]。本文联系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从激发兴趣、思考探究、教学手段、实践应用等方面入手,提出几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希望为其他教师开展教学提供参考。
1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致不高。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比较,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且实际学习中存在很多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如果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久而久之,一些学生会丧失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也会下降。第二,学生探究意识欠缺。新时期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侧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实际情况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讨论的机会比较少,无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目标的实现。想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觉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第三,教师教学手段单一。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多媒体、问题设置、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可以推动教学更加高效和高质完成,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单一性和使用不恰当的问题,需要对此进行调整和优化。第四,教学与生活缺乏联系。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展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实际教学中却容易忽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再加上学生实践体验的欠缺,给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极大的影响[2]。
2 新时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兴趣指导下,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所以教师要注意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活动更加顺利地进行,并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实践中教师可以仔细剖析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知识内容呈现出来,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直观图片展示。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将抽象性的知识内容以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还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第二,趣味游戏活动。学生有爱玩的天性,在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在游戏参与中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更加高效[3]。
以“认识图形”为例,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以直观、具体的方式展现,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细致地掌握不同图形特征。在学生初步认识不同图形以后,教师可以组织看图说话游戏。教师给出一个图形,学生举手回答图形对应的名称及主要特征。最后教师给予回答正确的学生相应的奖励。在这过程中,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学科的趣味性。
2.2 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新时期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要侧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實现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与锻炼。教师想要取得这一教学效果,就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结合教学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设置多个问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探究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指导者的作用,在学生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给予适当指导,让学生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如桌子、窗户等,让学生对这两个图形有一个简单认识,然后设置“长方形有什么特征?正方形有什么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区别?怎样辨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等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观察和操作。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在折一折、量一量和比一比操作中能思考、比较和归纳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探究、操作等能力能得到锻炼,教学效率与质量也能得到有力保障[4]。
2.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新时期出现的教学手段有很多,想要这些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辅助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就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选择和恰当运用,确保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主要的教学方法包含以下几种:第一,小组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对教学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和分析探讨,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起到活跃课堂、促进互动交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第二,实践操作。小学数学包含很多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教师仅依赖口头讲授无法帮助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对此,教师可采用实践操作教学方法,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课堂知识有更透彻的理解[5]。 以“长度单位”为例,该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米、厘米”长度单位,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利用刻度尺对不同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为进一步调动學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还可以将小组合作教学方法渗透其中,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真实的测量活动,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准确记录,最后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评价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这样既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能力,又能提高实际教学质量。
2.4 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小学数学涵盖的知识内容在实际生活中都能够找到原型。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时,教师需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更好理解数学知识内容,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进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教学有效性明显提高[6]。
以“混合运算”为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超市购物、坐公交车等情境引入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完成教学后,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实践应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新时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教师要侧重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学生探究意识欠缺、教学方法运用不够科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缺乏联系等问题。对此,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当前数学教学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教学进行优化调整,在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推动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综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彩红.新时期打造新课堂,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魅力中国,2018(3).
[2]张志华.论新时期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中外交流,2017(24).
[3]闫义兴.新时期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0).
[4]周艳华.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8(65).
[5]于殿波.论新时期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3).
[6]冉俊海.浅析新时期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2017(25).
【作者简介】
林慧红(1977~),女,汉族,福建莆田人,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