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教学是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式,也是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最常用的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数学,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还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锻炼数学探究能力,实现有效发展。基于学生探究数学的价值,笔者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多种手段驱动学生深入探究。在本文中,将对使用到的教学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探究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在数学课堂上探究数学,学生不仅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还可以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数学,同时发展数学探究能力。立足数学探究教学的价值,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地应用多样的教学策略,驱动学生探究数学。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如下策略引导学生探究数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所谓的情境,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使用各种方式创设的符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特殊的教学场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指出,学习是学生在体验情境中进行的活动。同时,教学情境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所以,笔者在组织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时候,会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夯实深度探究数学的基础。
以“时分秒”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初,笔者立足该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利用微课创设了生活情境。具体地,在这个情境中,老虎通知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六点二十五分达到河边,准备跑步。但是,第二天,有的小动物早上六点早早地到了河边,但是有小动物却没来,一直到傍晚六点才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如此情境,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立足学生的学习状态,笔者顺势将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展现出来,驱动学生们深入探究。
二、多种手段,驱动深入探究
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接下来,就需要教师应用多样的手段,引导学生深入地展开数学探究,从中获取数学知识,锻炼探究能力,提升数学探究学习效果。
(一)多媒体辅助,辅助探究
教育现代化的到来,要求教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数学教材中展现的数学知识是尤为抽象的。但是,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发达。数学知识与学生思维之间存在矛盾,如此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索。同时,在探索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严重影响探索的效果。不少学生正因此,失去数学学习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视频或图片,满足学生的思维特点。驱动学生在思维作用下,透过现象发现数学本质,获取有价值的知识,提升数学探究效果。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理解分数概念,是学生在这节课上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分数概念,是对分数现象的抽象概括。为了使学生们能有效地与分数现象互动,笔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直观地展现了一些圆形图片。这些圆形图片被切割为不同的分数。接着,笔者随意地在这些图片的不同区域涂上颜色,并标注出不同的分数,要求学生们立足具体的图片,探究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在直观现象的辅助下,学生们可以把握分数的特点,发挥思维能力,概括出含义。如此教学,不仅使学生轻松地探究到了数学知识,还获得了数学探究乐趣,为今后有效地探究数学夯实基础。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基于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足,提出了做中学的教学思想。在该思想中,他指出,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机会,使学生手脑并用地探究数学现象,发现、总结数学规律,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此外,小学生爱玩、爱动,创设动手操作活动,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驱动他们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所以,笔者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会借助动手操作活动,驱动学生自主探究。
以“正方体和长方体”为例,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点及其含义,是学生们在课堂上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在生活中,学生随处可见正方体和长方体物品。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为他们直接展现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物品,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形式,测量这些物品的各个边的长度。也可以打开这些物品,量一量,测一侧,将获得的数据,填写到表格中。之后,合作分析这些数据,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通过如此动手探究,学生不仅可以借由数学现象建立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发现了合作探究能力,一举两得。此外,在此过程中,学生还掌握了探究学习数学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总之,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立足课标要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应用多种方法,驱动学生主动探究,潜移默化地实现探究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也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范凌云.探究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6):279.
[2]赖芳艳.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究[J].華夏教师,2017(22):64.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探究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在数学课堂上探究数学,学生不仅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还可以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数学,同时发展数学探究能力。立足数学探究教学的价值,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地应用多样的教学策略,驱动学生探究数学。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如下策略引导学生探究数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所谓的情境,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使用各种方式创设的符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特殊的教学场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指出,学习是学生在体验情境中进行的活动。同时,教学情境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所以,笔者在组织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时候,会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夯实深度探究数学的基础。
以“时分秒”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初,笔者立足该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利用微课创设了生活情境。具体地,在这个情境中,老虎通知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六点二十五分达到河边,准备跑步。但是,第二天,有的小动物早上六点早早地到了河边,但是有小动物却没来,一直到傍晚六点才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如此情境,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立足学生的学习状态,笔者顺势将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展现出来,驱动学生们深入探究。
二、多种手段,驱动深入探究
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接下来,就需要教师应用多样的手段,引导学生深入地展开数学探究,从中获取数学知识,锻炼探究能力,提升数学探究学习效果。
(一)多媒体辅助,辅助探究
教育现代化的到来,要求教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数学教材中展现的数学知识是尤为抽象的。但是,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发达。数学知识与学生思维之间存在矛盾,如此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索。同时,在探索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严重影响探索的效果。不少学生正因此,失去数学学习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视频或图片,满足学生的思维特点。驱动学生在思维作用下,透过现象发现数学本质,获取有价值的知识,提升数学探究效果。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理解分数概念,是学生在这节课上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分数概念,是对分数现象的抽象概括。为了使学生们能有效地与分数现象互动,笔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直观地展现了一些圆形图片。这些圆形图片被切割为不同的分数。接着,笔者随意地在这些图片的不同区域涂上颜色,并标注出不同的分数,要求学生们立足具体的图片,探究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在直观现象的辅助下,学生们可以把握分数的特点,发挥思维能力,概括出含义。如此教学,不仅使学生轻松地探究到了数学知识,还获得了数学探究乐趣,为今后有效地探究数学夯实基础。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基于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足,提出了做中学的教学思想。在该思想中,他指出,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机会,使学生手脑并用地探究数学现象,发现、总结数学规律,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此外,小学生爱玩、爱动,创设动手操作活动,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驱动他们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所以,笔者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会借助动手操作活动,驱动学生自主探究。
以“正方体和长方体”为例,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点及其含义,是学生们在课堂上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在生活中,学生随处可见正方体和长方体物品。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为他们直接展现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物品,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形式,测量这些物品的各个边的长度。也可以打开这些物品,量一量,测一侧,将获得的数据,填写到表格中。之后,合作分析这些数据,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通过如此动手探究,学生不仅可以借由数学现象建立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发现了合作探究能力,一举两得。此外,在此过程中,学生还掌握了探究学习数学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总之,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立足课标要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应用多种方法,驱动学生主动探究,潜移默化地实现探究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也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范凌云.探究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6):279.
[2]赖芳艳.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究[J].華夏教师,2017(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