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运用信息技术独特的功能,来突破传统教学单一的、线性的、局限性的、被动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自主、愉悦、和谐的状态中进行主动的、交互式的、非线性的、大容量的、选择性地的学习,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拓开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信息技术 自主学习
近年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孕育产生了全新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个性品质、世界观不断形成的初期。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元认知水平、知识的深加工等高级认知能力欠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下期学生的年龄特点,探索适合小学生需求的网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模式与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条件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特点
利用信息技术条件,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为着眼点,构建一种适合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的开放性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并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它具有以下特点:①自主性: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主动学习;②探究性: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探究能力的培养;③开放性: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学习目标、内容、方式、学习时空等),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多方面智慧潜能;④过程性: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⑤实践性:强调学生通过一系列主体实践活动亲身经历探究过程。
二、信息技术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的发展对教育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使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传统教学中,学生因为条件与环境的制约不能发挥其自主性,不能进行自主学习。而今,信息技术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与机会,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1、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融合在一起,形成图文并茂、音像结合的多媒体情境。在教学中,这种多媒化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多感观参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学生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
2、信息技术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资源媒体,如光盘、磁盘、因特网等,光盘的容量之大,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与之相比,网络更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为学习者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这种学习方式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Internet搜集大量相关课题的学习资料,然后将资料整理好放在局域网中,上课时,对于学生学习中所产生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查找这些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最终自主性地解决问题。
3、网络上开放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学生自主性的实现奠定基础
利用网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来确定学习进程,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还可以与同学、老师甚至专家进行交流,使学生真正实现了自主性。
4、网络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交流、协作的学习环境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和个性化的,但自主学习不是一种完全独立和孤立的学习。它首先需要学习环境中有组织良好的反馈系统,以帮助学生做出自我决策。同时,它需要学习环境提供促进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与协作的手段、策略和氛围。
三、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真正实施自主学习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在这种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的角色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所以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课件制作,而且对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有一定的预见性,也必须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精心設计、策划。教师不能只把网络资源当成是备课寻找素材的来源,也不能仅把计算机当作教师粉笔、语言功能的延伸。而应把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转变成学生手中的笔和纸,最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
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是在解决问题的条件下实现的,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苏联心理学家马丘斯金认为,构成问题情境的成分主要有三点:(1)问题情境的核心成分是新的、未知的东西,是为了正确完成任务而应当加以揭示的东西。(2)能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欲望,诱发探究行为。(3)要考虑学生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包括学生的创力和现有的知识水平。这点非常重要,问题情境最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是让学生伸伸手就能够到桃子。太容易的问题情境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过难的又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而必须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创设一个适中的问题情境。而且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适当的启示。
3、引导学生自学
学生有了深入学习新课的情境体验,下一步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就是要有自学的问题与资料,磁盘、光盘、网络等信息媒体能够提供大量的资源,为学生自学提供条件。这样学生便可以利用这些资料来进行问题的自主探索。在自学中,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发布到BBS上或设计成电子文稿发布到网页上。
在学生的自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要鼓励学生自主确定学习步骤,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对碰到的困难通过各种途径自主解决,使学生真正自主性地学习。
4、组织讨论,及时总结
学生经过自主探索,会有许多新的认识,也可能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也可能找到的是错误的答案。这时,教师要及时组织讨论,将新认识进一步分析整理,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对于没有找到正确答案的同学或找到错误答案的同学,要力求通过讨论使他们有正确认识。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适当给予补充,培养学生自主总结与评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