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 言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大部分的初中教师和学生仍把教学的目标定位于中考。过分强调应试,使得教学陷入了填鸭式的圈子中。学生俨然成为了学习的机器,每天机械被动的运转。要想使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不仅要对起始阶段的教学进行调整,还要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纠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重视普通班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1.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
杜威强调,无论什么人学习什么东西,都必须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教育就是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学生从经验中产生问题而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去探索知识,产生新的观念。
2.皮亚杰知识建构学说
皮亚杰认为,知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一方面新经验获得意义需要以原来的经验为基础,另一方面,新经验的进入又会使原有的经验得到丰富、调整与改造。新旧经验的共同作用,促进知识的丰富。
3.学习心理理论
学习心理的一般原理认为,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学生从一个学习阶段升入到另一个学习阶段,期间必然要经过一个过渡阶段。这是学生在新阶段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知识、心理的双重准备阶段和适应过程阶段。
三、如何抓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
由于不同的学校具有不同的学生生源,就是相同专业的教师,也存在教学年限、教学经验以及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这就导致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下面就“怎样搞好高一普通班的英语教学”这一问题,结合笔者多年对教学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1.知识的查漏补缺
(1)摸底考查了解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的教学必须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得以实现。所以,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提到普通班的学生,大家喜欢用一个“差”字来概括。差从何来?到底差到什么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
为此,笔者抽样分析了普通班和重点班学生的入学英语考试成绩及他们的试卷。结果表明,普通班的各项得分率都较低。学生对一些基本的语音语素掌握不好;中考之后,漫长的暑假差不多使学生把单词忘得一干二净;拼读能力也有待提高;语法规则仍比较模糊,听力和口语还不能适应高中用英语授课的要求;书面表达深受汉语的影响,得体性有待提高。对此,笔者对他们进行了“有的放矢”的“补缺”教学工作。
(2)补缺教学工作
1)集中补语音,提高拼读能力。
语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语音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拼读能力,拼读能力的高低,又直接影响记忆单词的效果。由于缺乏拼读能力,学生只能像外行记“甲骨文”那样去死记英语单词。如b-o-o-k→book,这种死记硬背单词的方法,其效果自然“事倍功半”,并且越记越头疼。所以,集中补习语音,提高拼读能力,给予学生英语学习的“拐杖”就显得非常必要。
2)渗透分散补语法
新编高中教材,充分注意了语言知识的教学,常常把同一个语法项目安排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不断接触,复习旧的语言形式和学习新材料交替进行;另一方面,对于初中已经学过的语法基本不再作为新的语法项目来讲解,而初中的有些语法,其深度不够,加上学生本身并未完全掌握。因此,在上新课的同时,还要进行“渗透分散”补语法。
3)强化听力和口语
由于普通班的学生成绩排名靠后,听力和口语非常薄弱。除了英语课本,学生几乎没有其他途径接触英语。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英语教学,笔者首先集中一段时间强化操练课堂用语,让学生熟悉一些老师常说的指令性语句。设计大量的听录音辩单词的练习。充分利用学校的电教设备,利用学校收视课的时间,随机给学生播放一些英语短片、歌曲、录音等,增加学生英语信息的输入。
4)增强笔头表达能力
有的学生虽然能够流利的背诵重要的课文段落,但是一旦让他们默写该段落时,就表现出单词不会拼写,漏洞百出。为了增强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学生坚持课内默写重点段落;另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书面翻译能力。每天根据课文中的句型,要求学生翻译五句话。通过对重点短语、重要句型的英汉和汉英的反复翻译,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语言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种应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对英语语言的得体应用有了感性的认识,为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2.帮助学生排除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
林格伦(Lingeren)通过调查“学生学习成功和失败的因素”发现各种失败因素的比重是:缺乏努力占25%,缺乏兴趣占35%,个人问题占8%,其他因素占32%。针对林格伦的失败因素的比重,笔者也对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研。结果表明,普通班的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绝大多数表现为缺乏努力,缺乏兴趣,没有信心,甚至讨厌学习英语。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排除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克服学习英语的恐惧心理。
(1)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为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笔者利用年龄的优势,经常通过了解、谈心、座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让他们明白老师内心的真实想法,消除他们心里的顾虑,克服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
另外还在课堂上创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比如上课之前放一段音乐,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兴奋和欢快的心理状态。不失时机的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以热情、欢迎、接纳的态度鼓励学生,决不歧视和讽刺学生。尤其是那些自卑又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更应给予关心和爱护,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而不能漠视和放弃他们。
(2)提高兴趣,进行理想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尽可能地利用学校的各种教学挂图,电教设备来组织教学,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充分引起学生的好奇,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和学生一起准备和制作教学用具。比如在学习“the Olympic Games”一文之前,笔者就让学生画一幅奥运会的会旗,带自己爱好的体育用具,上课时叫学生进行介绍。
当然,再生动的表演反复多次,也就平淡无趣了。怎样才能让学生具有持久学习英语的兴趣呢?这就要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生的奋斗目标。只有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人生的理想和追求结合起来,他们的兴趣才会发展成为志趣,学习才会持之以恒。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林格伦关于“学生学习成功因素的比重”的调查表明,良好的学习习惯占30%,兴趣占25%,智力占15%,家庭因素占5%,其他占25%。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笔者对普通班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进行调研分析后发现,普通班学生的学习方法呆板,习惯很差。有的学生虽然学习非常努力,但是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方法陈旧,学习习惯较差。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纠正和培养。良好的习惯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重点培养了学生的以下习惯:
(1)复习的习惯
复习的习惯即“回忆”,就是课后回忆,又称作“尝试回忆”或“情景再现”。它是在听课的基础上,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回忆;它具有检验预习、听课效果的作用。也有人把这种回忆叫作“过电影”。如果能顺利回忆部分或全部内容,就证明预习和听课的效果不错;反之,就应该寻找原因,改进预习和听课的方法。
(2)养成诵读的习惯
诵读的习惯是精读教材。许多优秀学生的学习实践告诉我们,对教材“吃”得越透,其基础知识掌握就越好、越牢。这也正是“熟能生巧”的道理。精读教材,一要全面,要注重梳理基础知识和词汇的基本用法;二是要突出重点、难点、考点,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有意识地加强对易混、易错部分的辨析;三是把教材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勾划出来,并在教材的空白处记录下学习过程中新的体会。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还便于以后查阅以及考前复习。
(3)养成整理的习惯
整理的习惯就是整理、理顺笔记。这是课后复习的核心环节之一。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以及较快的课堂节奏,加之学生“听”、“看”、“思”、“读”、“记”的个体差异,笔记不可能做的十分周全。这就要求我们结合预习、上课、回忆和阅读对笔记加以补充,并对“提纲式”、“符号式”的笔记进行整理和转化,力求做到笔记完整、正确和实用。
(4)自觉练习的习惯
练习的习惯即能力达标训练。训练通常包括书面作业、口语表达、听力练习等。通过训练,弄清知识点的设题思路和形式,归纳解题方法,寻求解题规律,以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要达到知难而进,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突破盲点和难点。
4.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国家教委最近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普通班的学生基础差,基本上没有学习的策略。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比如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制定学习计划,督促其执行。引导学生利用好参考书和工具书等。通过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不仅能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高中的英语学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的环节。高一普通班的学生能否顺利地适应高中的学习,关键就是要实现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自然衔接和平稳过渡。当然,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对于笔者而言,作为年轻教师,还应加强学习与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以上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大部分的初中教师和学生仍把教学的目标定位于中考。过分强调应试,使得教学陷入了填鸭式的圈子中。学生俨然成为了学习的机器,每天机械被动的运转。要想使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不仅要对起始阶段的教学进行调整,还要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纠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重视普通班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1.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
杜威强调,无论什么人学习什么东西,都必须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教育就是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学生从经验中产生问题而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去探索知识,产生新的观念。
2.皮亚杰知识建构学说
皮亚杰认为,知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一方面新经验获得意义需要以原来的经验为基础,另一方面,新经验的进入又会使原有的经验得到丰富、调整与改造。新旧经验的共同作用,促进知识的丰富。
3.学习心理理论
学习心理的一般原理认为,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学生从一个学习阶段升入到另一个学习阶段,期间必然要经过一个过渡阶段。这是学生在新阶段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知识、心理的双重准备阶段和适应过程阶段。
三、如何抓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
由于不同的学校具有不同的学生生源,就是相同专业的教师,也存在教学年限、教学经验以及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这就导致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下面就“怎样搞好高一普通班的英语教学”这一问题,结合笔者多年对教学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1.知识的查漏补缺
(1)摸底考查了解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的教学必须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得以实现。所以,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提到普通班的学生,大家喜欢用一个“差”字来概括。差从何来?到底差到什么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
为此,笔者抽样分析了普通班和重点班学生的入学英语考试成绩及他们的试卷。结果表明,普通班的各项得分率都较低。学生对一些基本的语音语素掌握不好;中考之后,漫长的暑假差不多使学生把单词忘得一干二净;拼读能力也有待提高;语法规则仍比较模糊,听力和口语还不能适应高中用英语授课的要求;书面表达深受汉语的影响,得体性有待提高。对此,笔者对他们进行了“有的放矢”的“补缺”教学工作。
(2)补缺教学工作
1)集中补语音,提高拼读能力。
语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语音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拼读能力,拼读能力的高低,又直接影响记忆单词的效果。由于缺乏拼读能力,学生只能像外行记“甲骨文”那样去死记英语单词。如b-o-o-k→book,这种死记硬背单词的方法,其效果自然“事倍功半”,并且越记越头疼。所以,集中补习语音,提高拼读能力,给予学生英语学习的“拐杖”就显得非常必要。
2)渗透分散补语法
新编高中教材,充分注意了语言知识的教学,常常把同一个语法项目安排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不断接触,复习旧的语言形式和学习新材料交替进行;另一方面,对于初中已经学过的语法基本不再作为新的语法项目来讲解,而初中的有些语法,其深度不够,加上学生本身并未完全掌握。因此,在上新课的同时,还要进行“渗透分散”补语法。
3)强化听力和口语
由于普通班的学生成绩排名靠后,听力和口语非常薄弱。除了英语课本,学生几乎没有其他途径接触英语。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英语教学,笔者首先集中一段时间强化操练课堂用语,让学生熟悉一些老师常说的指令性语句。设计大量的听录音辩单词的练习。充分利用学校的电教设备,利用学校收视课的时间,随机给学生播放一些英语短片、歌曲、录音等,增加学生英语信息的输入。
4)增强笔头表达能力
有的学生虽然能够流利的背诵重要的课文段落,但是一旦让他们默写该段落时,就表现出单词不会拼写,漏洞百出。为了增强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学生坚持课内默写重点段落;另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书面翻译能力。每天根据课文中的句型,要求学生翻译五句话。通过对重点短语、重要句型的英汉和汉英的反复翻译,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语言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种应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对英语语言的得体应用有了感性的认识,为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2.帮助学生排除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
林格伦(Lingeren)通过调查“学生学习成功和失败的因素”发现各种失败因素的比重是:缺乏努力占25%,缺乏兴趣占35%,个人问题占8%,其他因素占32%。针对林格伦的失败因素的比重,笔者也对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研。结果表明,普通班的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绝大多数表现为缺乏努力,缺乏兴趣,没有信心,甚至讨厌学习英语。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排除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克服学习英语的恐惧心理。
(1)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为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笔者利用年龄的优势,经常通过了解、谈心、座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让他们明白老师内心的真实想法,消除他们心里的顾虑,克服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
另外还在课堂上创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比如上课之前放一段音乐,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兴奋和欢快的心理状态。不失时机的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以热情、欢迎、接纳的态度鼓励学生,决不歧视和讽刺学生。尤其是那些自卑又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更应给予关心和爱护,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而不能漠视和放弃他们。
(2)提高兴趣,进行理想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尽可能地利用学校的各种教学挂图,电教设备来组织教学,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充分引起学生的好奇,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和学生一起准备和制作教学用具。比如在学习“the Olympic Games”一文之前,笔者就让学生画一幅奥运会的会旗,带自己爱好的体育用具,上课时叫学生进行介绍。
当然,再生动的表演反复多次,也就平淡无趣了。怎样才能让学生具有持久学习英语的兴趣呢?这就要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生的奋斗目标。只有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人生的理想和追求结合起来,他们的兴趣才会发展成为志趣,学习才会持之以恒。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林格伦关于“学生学习成功因素的比重”的调查表明,良好的学习习惯占30%,兴趣占25%,智力占15%,家庭因素占5%,其他占25%。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笔者对普通班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进行调研分析后发现,普通班学生的学习方法呆板,习惯很差。有的学生虽然学习非常努力,但是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方法陈旧,学习习惯较差。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纠正和培养。良好的习惯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重点培养了学生的以下习惯:
(1)复习的习惯
复习的习惯即“回忆”,就是课后回忆,又称作“尝试回忆”或“情景再现”。它是在听课的基础上,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回忆;它具有检验预习、听课效果的作用。也有人把这种回忆叫作“过电影”。如果能顺利回忆部分或全部内容,就证明预习和听课的效果不错;反之,就应该寻找原因,改进预习和听课的方法。
(2)养成诵读的习惯
诵读的习惯是精读教材。许多优秀学生的学习实践告诉我们,对教材“吃”得越透,其基础知识掌握就越好、越牢。这也正是“熟能生巧”的道理。精读教材,一要全面,要注重梳理基础知识和词汇的基本用法;二是要突出重点、难点、考点,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有意识地加强对易混、易错部分的辨析;三是把教材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勾划出来,并在教材的空白处记录下学习过程中新的体会。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还便于以后查阅以及考前复习。
(3)养成整理的习惯
整理的习惯就是整理、理顺笔记。这是课后复习的核心环节之一。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以及较快的课堂节奏,加之学生“听”、“看”、“思”、“读”、“记”的个体差异,笔记不可能做的十分周全。这就要求我们结合预习、上课、回忆和阅读对笔记加以补充,并对“提纲式”、“符号式”的笔记进行整理和转化,力求做到笔记完整、正确和实用。
(4)自觉练习的习惯
练习的习惯即能力达标训练。训练通常包括书面作业、口语表达、听力练习等。通过训练,弄清知识点的设题思路和形式,归纳解题方法,寻求解题规律,以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要达到知难而进,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突破盲点和难点。
4.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国家教委最近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普通班的学生基础差,基本上没有学习的策略。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比如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制定学习计划,督促其执行。引导学生利用好参考书和工具书等。通过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不仅能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高中的英语学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的环节。高一普通班的学生能否顺利地适应高中的学习,关键就是要实现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自然衔接和平稳过渡。当然,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对于笔者而言,作为年轻教师,还应加强学习与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以上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