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题性区域活动是目前幼儿园中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相结合的重要方式。研究表明,主题性区域活动有助于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积极主动的获取与主题相关的经验,促使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一线教育活动中是如何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如何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选取适宜的主题活动,并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相融合?为探究以上问题,本文对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实施行动进行长期研究,通过对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开展的问题诊断,设计活动方案、实施行动、反思与调整,以探讨主题性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方式。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033
通过阅读教育部近几年颁布的各项文件,分析学习其中的教育精神,我们能够发现学前教育中的区域活动日益得到重视,同时,区域活动也是实现《指南》发展目标,响应国家教育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随着人们对区域活动的重视和有效开发,以及对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教育者逐渐发现“主题性区域活动”中的重要价值。总之,主题性区域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作用,更好地完成主题活动目标,让幼儿在系统性的情景中,以亲身体验操作的形式获得整体性发展。
一、主题性区域活动在实施中存在问题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当中,由于教育者对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的价值有着不同程度的理解,在主题性区域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陈莉亚(2006)曾提出在主题性区域活动过程中,存在着区域活动目标与主题教育目标难以整合的问题,内容上有相互分离的现象。付甜甜(2016)指出主题性区域活动中,两者的结合情况存在两种问题,一是教育实践者忽视区域活动对于开展主题活动的作用及功能,二是教育实践者过度利用区域活动。研究者通过观察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开展方式,发现在两者的融合过程当中,存在着教师追求“面子工程”的现象,既:在结合方式上,区域活动往往仅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除此之外,教师很少思考其他的结合方式,存在结合方式的单一问题;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中,教师只是表面上凸显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融合,然而幼儿在实际的区域游戏中并没有与教师投放的材料产生有效互动;在教师的指导方面,教师缺乏对幼儿游戏的观察记录与反思,出现不能了解幼儿的游戏需要和兴趣的问题。从而导致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面和心不和”的现象。因此,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使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效融合?如何实现幼儿能够在区域游戏的过程中,以亲身体验操作的方式,自然的获得相关知识经验,以完成主题活动以及区域活动的目标?这一问题地解决,对于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实施行动
(一).构建区域活动范围
将本土资源与幼儿园教学实践联系起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构建出区域活动的范围,将对本土资源利用的教学模块与其他教学知识的模块区分开来,构建出专门的活动区域和区域活动范围。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园本身的教学设备和教育环境来进行区域活动的本土利用,如根据本土资源的地域特色将幼儿园里的走廊,楼梯等公共空间,通过画本地著名或常见的建筑、树木或张贴这些特色标志物的照片等来营造“家乡场景“的重现,让同学们在幼儿园内也能感受到当地的特色文化,增强幼儿对当地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文化自豪感。教师在构建区域活动范围时也可以设立一块单独的“家乡文化角”,并可以在构建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同时能够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幼儿对这一区域活动更有归属感,方便后续活动的开展。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可以构建多模块的区域活动实践,将上文提到的“文化街”“家乡角”等多种实践方式结合起来,丰富幼儿园在区域活动方面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学方法的独特性。并在这种活动区域中多举办集体游戏或手工活动,对活动区域进行有效利用,让幼儿不仅能在活动区域中感受到文化魅力,也能在其中留下美好回忆,茁壮成长。
(二)利用本土资源深化活动主题
区域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对集体生活的适应,加强幼儿间的联系,也是幼儿进行主动学习和实践的一种活动方式,通过这种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丰富生活经验,以及增加幼儿对地区文化的了解。区域活动的这种教学方式是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所以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活动时要考虑好教学目的和活动主题,并利用本土资源达到高效实现教学目的和深化活动主题。如在开展观察幼苗发芽的活动时,幼儿教师可根据教学经验来向幼儿们简述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于幼兒自身联系起来,向幼儿灌输生命的成长就是需要不断地学习来吸收养分等积极向上的思想,培养幼儿养成积极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生活观念;在手工活动中可以根据一些本地区最常见的无害的废弃材料来进行手工改造,并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变废为宝”的创新能力;在开展户外活动时,幼儿教师可以向同学们讲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儿童的环境意识。而在活动主题的选定方面老师也可以多与幼儿沟通,给幼儿足够的尊重和交流,选择幼儿真正感兴趣的主题开展相应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实现活动的高效进行。并在主题选定过程中对幼儿的奇思妙想进行适当的肯定,充分发挥儿童幼儿时期的思维发散,引导幼儿的思维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结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把握幼儿园活动区域环境创设的目的,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区域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教师在这一过程要发挥重要的辅助和协调作用,从幼儿自身发展的角度,在区域环境的布置上,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主要考虑因素。
参考文献
[1]陈萍,吴利娟.主题性游戏研究之路的思与行[J].成才之路,2019,(29):71-72.
[2]李卫华.幼教改革背景下主题性区域活动实践与探索[J].中外交流,2019,26(47):180.
[3]林银燕.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材料的投放探讨[J].考试周刊,2019,(48):194.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033
通过阅读教育部近几年颁布的各项文件,分析学习其中的教育精神,我们能够发现学前教育中的区域活动日益得到重视,同时,区域活动也是实现《指南》发展目标,响应国家教育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随着人们对区域活动的重视和有效开发,以及对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教育者逐渐发现“主题性区域活动”中的重要价值。总之,主题性区域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作用,更好地完成主题活动目标,让幼儿在系统性的情景中,以亲身体验操作的形式获得整体性发展。
一、主题性区域活动在实施中存在问题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当中,由于教育者对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的价值有着不同程度的理解,在主题性区域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陈莉亚(2006)曾提出在主题性区域活动过程中,存在着区域活动目标与主题教育目标难以整合的问题,内容上有相互分离的现象。付甜甜(2016)指出主题性区域活动中,两者的结合情况存在两种问题,一是教育实践者忽视区域活动对于开展主题活动的作用及功能,二是教育实践者过度利用区域活动。研究者通过观察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开展方式,发现在两者的融合过程当中,存在着教师追求“面子工程”的现象,既:在结合方式上,区域活动往往仅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除此之外,教师很少思考其他的结合方式,存在结合方式的单一问题;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中,教师只是表面上凸显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融合,然而幼儿在实际的区域游戏中并没有与教师投放的材料产生有效互动;在教师的指导方面,教师缺乏对幼儿游戏的观察记录与反思,出现不能了解幼儿的游戏需要和兴趣的问题。从而导致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面和心不和”的现象。因此,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使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效融合?如何实现幼儿能够在区域游戏的过程中,以亲身体验操作的方式,自然的获得相关知识经验,以完成主题活动以及区域活动的目标?这一问题地解决,对于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实施行动
(一).构建区域活动范围
将本土资源与幼儿园教学实践联系起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构建出区域活动的范围,将对本土资源利用的教学模块与其他教学知识的模块区分开来,构建出专门的活动区域和区域活动范围。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园本身的教学设备和教育环境来进行区域活动的本土利用,如根据本土资源的地域特色将幼儿园里的走廊,楼梯等公共空间,通过画本地著名或常见的建筑、树木或张贴这些特色标志物的照片等来营造“家乡场景“的重现,让同学们在幼儿园内也能感受到当地的特色文化,增强幼儿对当地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文化自豪感。教师在构建区域活动范围时也可以设立一块单独的“家乡文化角”,并可以在构建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同时能够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幼儿对这一区域活动更有归属感,方便后续活动的开展。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可以构建多模块的区域活动实践,将上文提到的“文化街”“家乡角”等多种实践方式结合起来,丰富幼儿园在区域活动方面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学方法的独特性。并在这种活动区域中多举办集体游戏或手工活动,对活动区域进行有效利用,让幼儿不仅能在活动区域中感受到文化魅力,也能在其中留下美好回忆,茁壮成长。
(二)利用本土资源深化活动主题
区域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对集体生活的适应,加强幼儿间的联系,也是幼儿进行主动学习和实践的一种活动方式,通过这种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丰富生活经验,以及增加幼儿对地区文化的了解。区域活动的这种教学方式是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所以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活动时要考虑好教学目的和活动主题,并利用本土资源达到高效实现教学目的和深化活动主题。如在开展观察幼苗发芽的活动时,幼儿教师可根据教学经验来向幼儿们简述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于幼兒自身联系起来,向幼儿灌输生命的成长就是需要不断地学习来吸收养分等积极向上的思想,培养幼儿养成积极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生活观念;在手工活动中可以根据一些本地区最常见的无害的废弃材料来进行手工改造,并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变废为宝”的创新能力;在开展户外活动时,幼儿教师可以向同学们讲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儿童的环境意识。而在活动主题的选定方面老师也可以多与幼儿沟通,给幼儿足够的尊重和交流,选择幼儿真正感兴趣的主题开展相应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实现活动的高效进行。并在主题选定过程中对幼儿的奇思妙想进行适当的肯定,充分发挥儿童幼儿时期的思维发散,引导幼儿的思维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结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把握幼儿园活动区域环境创设的目的,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区域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教师在这一过程要发挥重要的辅助和协调作用,从幼儿自身发展的角度,在区域环境的布置上,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主要考虑因素。
参考文献
[1]陈萍,吴利娟.主题性游戏研究之路的思与行[J].成才之路,2019,(29):71-72.
[2]李卫华.幼教改革背景下主题性区域活动实践与探索[J].中外交流,2019,26(47):180.
[3]林银燕.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材料的投放探讨[J].考试周刊,2019,(48):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