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杂剧《遗真记》敷演的是小青的故事,由《挑灯》、《游湖》、《请师》、《写照》、《送花》、《点化》六出构成。相对于已有的小青题材的戏曲而言,此剧用笔相当精简,在人物和情节上有其独特之处。
关键词: 廖景文 遗真记 小青故事
廖景文,字觐扬,号古檀,娄县人。约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官合肥知县,以参案去官。著《吟香集》、《清绮集》。所作杂剧《遗真记》(一名《桃花影》)有乾隆三十八年惬心堂刊本,著录于吴兴国氏编《言言斋劫存戏曲目》。据附在《遗真记》之后其弟廖景行(字羡行,一字倩行)的《羡行偶笔》所云,廖景文应该还创作了《周郎顾》、《罗浮梦》、《玉马坠》、《李謩裂笛记》诸传奇。
一、创作意图
杂剧《遗真记》敷演的是小青之事,“小青”创作热潮是明清时代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短短二三百年,有诸多文人垂青于这个十八岁就离世的薄命女子,留下了大量关于她的传奇、杂剧以及传记、小说。而此剧正是廖氏对传小青事影响最大的《疗妒羹》有着强烈的不满所进行的创作。《遗真记》序言里云:“……《療妒羹》传奇以其改嫁,嗟乎小青一厄于伧父再厄于妒妇,殁世而后于傀儡场,复遭唐突。生而玉质摧残,死而冰心湮没,更可怜矣。余诸生时见此即欲釐正之……以正《疗妒羹》之误,始见青之深可怜者。”对于吴炳安排小青改嫁一事,廖氏大为不满,所以他要塑造的是一个“地老天荒,此身无变更”的小青形象。
另一方面,对于功名有着强烈的欲望的廖景文却经历着始终未能成为进士,即使中了举,也并未立即被授职任等人生遭遇,对于世事多出了一分深沉的感慨,所以在《遗真记》附诗话里,毕花江的一首“劳君苦蘸如椽笔,苦弔千秋失意人”正合此君心思,他自云:“夫为失意人表扬,此予作《遗真记》本意也。”
二、人物与情节
《遗真记》全剧六出,分别为《挑灯》、《游湖》、《请师》、《写照》、《送花》、《点化》,相对于已有的小青题材的戏曲而言,此剧用笔相当精简,但却并不粗糙,在人物和情节上都有其独特之处。试析如下:
(一)人物
全剧出场人物不少,增入了婢菊香、邻家母女及小青之弟数角,但主角却只小青一人。较其他小青题材戏曲而言必不可少的妒妇,只在《点化》一出匆匆出场而又匆匆下场,仅仅是露了个脸。小青之夫冯生也只是在妒妇等人的语言中提带一下,并未出场。作为其他剧作只是一笔带过的画师,在此剧中却是穿插于《请师》与《写照》两出,可谓用笔有意。
纵观全剧,《遗真记》之小青,在性格上也是被赋予了一定的廖氏特色。
1.小青之孤寂
剧中的小青,是个才貌无双、遭逢不偶的薄命佳人,如影随行的始终是难挨的寂寞,试看:
《挑灯》一出:【尾文】阑干梦湿芙蓉帐。(贴)冷雨幽窗人断肠。(合)奈挑尽寒灯鸡未唱。
《游湖》一出:【滴溜子】(旦)看几处村庄,女儿结伴。鬓儿边,篱落间,花簪满,陌上行来缓缓。青姐,你盈盈正少年,怎排遣,粉愁脂怨,好时光可惜,早难道命合迍邅。
《写照》一出:【醉扶归】(小旦引诸婢上)南楼楚雨暗三更,满怀幽恨梦难成;春水西湖一夜生,多应是我泪珠迸。早起理云鬟,开却窗棂,没见个残花影。
《送花》一出:【解酲望乡】(老旦)恶姻缘参辰卯酉,离恨天雨僝风僽。望夫石化银河口,鹊桥断,隔牵牛,青姐吓。你红楼不盼韩郎马,踠地长条叶叶愁。
【甘州解酲】(合)簪花字迹稠,咏絮才华秀。秃笔膏寒,残笺香透。断肠诗无限离忧。(贴旦)想他花前泪珠空揾袖,灯下孤吟掩翠帱。
《点化》一出:【南步步娇】(小旦扮小青上)雨歇荷池红衣败,溪阁围凉霭。风帘卷半开,慵启香奁。恨锁眉黛,昨夜梦难猜,妆镜愁独对。
不管是小青自感自伤,还是杨夫人、菊香、画师及邻家母女眼中,小青所过的都是孤枕难眠、无法排遣的生活。如此好时光,却只可空叹可惜。夜是暗的,恨是幽的,西湖的水是泪儿聚成的。愁是那样无尽无边,梦是难成的、难猜的,最美的春梦也只能在红尘之外!
2.小青之贞
在菊香眼里,小青是“志洁如霜,情深似海”,而这个“志”更胜于“情”,《遗真记》里菊香劝过小青:“青姐,我想杜丽娘,死而复生,终谐佳耦。那上苍也是爱惜佳人哩。青姐风流才调,何减丽娘!或者将来有些好处,也未可知。”而小青只道:“拼把那一代红妆,分付与一梦黄粱看破了休痴想!”杨夫人也试图脱小青于火坑,被她以“孽缘未断红丝线。妄想徒供口碑贬。冥曹岂肯行方便”为由拒绝了。其后画师、邻家妈妈都劝过她,要其另寻佳偶,可她都执意不从。四次劝说,四次拒绝,可见她的内心是多么决绝。而廖氏所要褒奖的,正是小青的这种贞心亮节,在《遗真记》附诗话所收的《古檀诗话》有一段云:“古来贤媛岂有不从一终者?石崇之被收也,绿珠请先死以报宠遇。宋子虚诗云,红粉捐躯为主家,珍珠一斛委泥沙。年来金谷园中燕,衔取香泥葬落花。又小青云,盈盈金谷女班头,一曲骊歌众伎收。值得楼前身一死,季伦原是解风流。绿珠可无憾于九京矣。”作者所要赞美的,正是这种从一而终的品格,这点也即是他不满吴炳演小青改嫁一事的原因。
试看他所赞赏的小青之贞:
《写照》一出:【皂罗袍】(生接唱再画介)听他衷肠细罄。任风风雨雨,甘守孤灯,心迹清如玉壶冰。广寒仙子也堪并。青姐,我一向闻你读牡丹亭传奇,慕杜丽娘为人。今日看来,幽闲贞静,却与琵瑟记中牛氏小姐相同。可敬可敬。尘根割断,寒松比贞,禅关勘破,秋月较清,芳名应占孤山岭。
【好姐姐】虽则鸳鸯被冷,落得个香奁清净。地老天荒,此身无变更。晨钟定,半世情痴。今全醒,好倩湖神作证明。
《送花》一出:【解酲望乡】(老旦)恶姻缘参辰卯酉,离恨天雨僝风僽,望夫石化银河口。鹊桥断,隔牵牛。青姐吓,你红楼不盼韩郎马,踠地长条叶叶愁。(小旦)母亲说那里话来,他芙渠净,兰蕙秀,休比做章台柳。
《点化》一出:【北沽美酒带太平令】(老旦正旦)他那里步虚声向莲台,步虚声向莲台,扫巫云,早铲却六六苍崖。(老旦)想青姐往日呵,并不曾翠倚红偎。(正旦)险做了玉葬香埋。(老旦)怎肯似杨花性歹。(正旦)不能勾丁香结解。
不盼着韩郎马,不做那章台柳,也不似那水性杨花之人。廖景文在这里,塑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
3.小青之才
作为一个毫无地位可言的小妾,小青的诗所存不多,怕为妒妇所不容,且别的本子里,在身边的仆或尼可能是妒妇耳目的情况下,小青多是“低低地口占一诗”或“默占一绝”,试想她连哭起来都是“黯然下泪”,大声地吟诵可能性极小。但是《遗真记》中的小青,不仅有贴心并解其意的菊香,还有一群同样顺主心意的婢女。小青对己才的自赏,才会誉己为“巾帼文人”、“画眉才子”,所作诸诗,常令这些婢女诵习,并要她们依次歌之,甚至于衬花钿的诗稿,邻家女孩也会好好珍藏并早晚吟诵。这种从他人口中说出来的才情,是一种才的外露,与那个低低口占一诗的小青虽非一人,却与廖景文这样的文人所具有的怀才自赏与自恋是一致的。也与那个顾影自怜,对着画像好生端详的小青,并无太大矛盾。
(二)情节安排
1.可以说,廖景文着意刻画的是小青这一才女“贞心性”的一面,所以他能够略去《小青传》中点明其红颜命薄之夙孽根由的一段老尼授经情节,也省去了“吾幼梦手折一花,随风片片着水,命止此矣”之语,对于突显小青提防与怀疑之心的情节,“其妇每命医来看视,仍遣女婢以药送至。小青佯为感谢,俟婢退出,将药倾掷床头,笑曰:‘吾固不愿生,亦当以净体皈依,作刘安鸡犬,岂汝一杯鸩所能断送乎!’”也一并删去。“写照”一段中,诸多作品都是小青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画师能够做到“传其貌”而又“传其神”,《遗真记》却只安排两次写真,另一次交由婢女来提出,且不是在同一天完成,完全节省了舞台演出时间。为了剪去枝节,还省去小六娘及其一系列情节。
2.画师一角能够跨越《请师》与《写照》两出,实是为了表现出作为戏曲家的廖景文所推崇的《琵琶记》及对牛氏一角的偏爱。在他的《清绮集》中,云十美图中之十美者,以及古今天名媛,莫如牛氏等数语,在《请师》一出中,也再一次提及:
(生)咳。老汉平生喜读琵琶记。觉古来闺秀,莫如牛氏。芳姿淑质,绝世无双,其规奴,则曰端不为春闲愁。不比杜丽娘之感梦成疾,其愁配,则曰莫把嫦娥。轻与少年,亦异崔莺莺之借简传情,嗣后甘居赵次,苦辞父归。事既殁之舅姑,成所天之孝义,伟哉一女中丈夫也。
而廖景文在此,也是把小青與牛氏并提:
怪他风韵天成,犯孤鸾,是小星。花情黯淡,柳意飘零。我想这样佳人,才貌兼全,幽闲贞静。正与我方才所称牛氏,可称二美,只是牛氏呵。
青姐,我一向闻你读牡丹亭传奇,慕杜丽娘为人。今日看来,幽闲贞静,却与琵瑟记中牛氏小姐相同。可敬可敬。
作者是拿小青与牛小姐并提的,他对于牛氏的赞赏论调,与正统文人借戏曲形式来教化人心的宗旨是一致的,也符合廖氏本人创作《遗真记》的动机之一。作为拥有比较保守的戏曲观念的他而言,塑造出一个十七八岁便遭遇婚姻不幸,空守闺房却执着于“贞心性”的女子形象,与牛氏那样的木头人儿并称双美,只能说抹杀了一个年轻生命所应该具有的性灵的一面。而廖氏的友人也颇能体会《遗真记》所要表达的,所以才会在意会廖景文苦弔千秋失意人之余,出现“当筵一曲贞心见,漫把遗真比会真”、“涕零好借宫商按,忍把贞姬风节换”、“却将意怨情贞处,谱得风流绝点尘”、“凭将彩笔写遗真,白雪歌成弦管新。一点贞心照千古,只今湖水碧无尘”,“脉脉贞魂未许招”、“心比粲花应更热,肯教贞骴染纤尘”这样的诗句。
3.冯生的缺席。
相对于在最后一出才出现妒妇一角,冯生在《遗真记》里就没有露个脸。只在妒妇口中出现:“可恨我家这天杀的,昨晚一夜不归,想是到小青房里歇宿哉。因此老娘急急赶来,打他一个人翻马倒,才出我胸中一口毒气”,以及邻家妈妈与菊香的话中出现:“(老旦)公子可有信来。(贴旦)可知薄幸抛红豆”。在画师眼里,可与牛氏并称二美的小青,竟也是“缘何却遇枭和獍?”可见虽然廖氏没有正面写冯生,却已经从他人口中刻画了一个“嘈唼戚施,憨跳不韵”的软弱薄情男子形象,一个让才貌双全而又贞静如水的少女整日以泪洗面,以至于心冷若灰的好色之徒。廖景文曾云“造物何厚于伧父,使坐拥姝丽若此”,干脆将他省略,只通过间接描写,点滴笔墨便可。
4.仙游之结局
登仙证果这样的结局难免落入宗教的俗套中,倘若小青不改嫁,而廖氏也不想创作悲剧,那这样的结局也是他不能克服的了,而且他觉得改嫁之结局“不若遗真撒手生天,为佳人寻得一块干净去处也”。而娟娟楚楚如秋海棠花的小青第二图,也终是流落至邻家母女手里,并得以存世为后人所见。
三、结语
廖景文对于小青一事的关注,不是一时之兴。深信小青实有其人的他,曾细细考察,对于不能确定的小青姓氏,是很让他感到遗憾的,所以《遗真记》中,小青是没有姓氏的,可见廖氏创作上的严谨。他所作的《遗真记》曾有过很高的声誉,有诗云“一曲遗真敌会真”(毕花江),“绝调遗真匹会真”,“疗妒重翻字字新,洛阳纸贵索遗真”(翁玉涛)。《遗真记》也在多处上演,如《遗真记》所附贺念祖《次韵访小青墓》云“武林名优演唱今更传递江东”,廖景明《次歆记小青墓》云“在家兄合肥署数见演桃花影”及胡师谦《次韵题桃花影填词》云“徐方伯在杭曾令玉名班唱演”等。虽然这些诗都是廖氏的友人所作,尤其廖景行在后序中云“与琵琶西厢牡丹亭诸传奇并流传不朽也可”,难免过誉,但是不能否认,该剧在情节上、结构安排及人物刻画上确实有着独特之处,《遗真记》一剧的创作,实可为小青题材作品添上较为出色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邓长风.明清戏曲家考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廖景文.遗真记[M].清乾隆三十八年惬心堂刊本(线装).
[3]张潮.虞初新志[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
关键词: 廖景文 遗真记 小青故事
廖景文,字觐扬,号古檀,娄县人。约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官合肥知县,以参案去官。著《吟香集》、《清绮集》。所作杂剧《遗真记》(一名《桃花影》)有乾隆三十八年惬心堂刊本,著录于吴兴国氏编《言言斋劫存戏曲目》。据附在《遗真记》之后其弟廖景行(字羡行,一字倩行)的《羡行偶笔》所云,廖景文应该还创作了《周郎顾》、《罗浮梦》、《玉马坠》、《李謩裂笛记》诸传奇。
一、创作意图
杂剧《遗真记》敷演的是小青之事,“小青”创作热潮是明清时代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短短二三百年,有诸多文人垂青于这个十八岁就离世的薄命女子,留下了大量关于她的传奇、杂剧以及传记、小说。而此剧正是廖氏对传小青事影响最大的《疗妒羹》有着强烈的不满所进行的创作。《遗真记》序言里云:“……《療妒羹》传奇以其改嫁,嗟乎小青一厄于伧父再厄于妒妇,殁世而后于傀儡场,复遭唐突。生而玉质摧残,死而冰心湮没,更可怜矣。余诸生时见此即欲釐正之……以正《疗妒羹》之误,始见青之深可怜者。”对于吴炳安排小青改嫁一事,廖氏大为不满,所以他要塑造的是一个“地老天荒,此身无变更”的小青形象。
另一方面,对于功名有着强烈的欲望的廖景文却经历着始终未能成为进士,即使中了举,也并未立即被授职任等人生遭遇,对于世事多出了一分深沉的感慨,所以在《遗真记》附诗话里,毕花江的一首“劳君苦蘸如椽笔,苦弔千秋失意人”正合此君心思,他自云:“夫为失意人表扬,此予作《遗真记》本意也。”
二、人物与情节
《遗真记》全剧六出,分别为《挑灯》、《游湖》、《请师》、《写照》、《送花》、《点化》,相对于已有的小青题材的戏曲而言,此剧用笔相当精简,但却并不粗糙,在人物和情节上都有其独特之处。试析如下:
(一)人物
全剧出场人物不少,增入了婢菊香、邻家母女及小青之弟数角,但主角却只小青一人。较其他小青题材戏曲而言必不可少的妒妇,只在《点化》一出匆匆出场而又匆匆下场,仅仅是露了个脸。小青之夫冯生也只是在妒妇等人的语言中提带一下,并未出场。作为其他剧作只是一笔带过的画师,在此剧中却是穿插于《请师》与《写照》两出,可谓用笔有意。
纵观全剧,《遗真记》之小青,在性格上也是被赋予了一定的廖氏特色。
1.小青之孤寂
剧中的小青,是个才貌无双、遭逢不偶的薄命佳人,如影随行的始终是难挨的寂寞,试看:
《挑灯》一出:【尾文】阑干梦湿芙蓉帐。(贴)冷雨幽窗人断肠。(合)奈挑尽寒灯鸡未唱。
《游湖》一出:【滴溜子】(旦)看几处村庄,女儿结伴。鬓儿边,篱落间,花簪满,陌上行来缓缓。青姐,你盈盈正少年,怎排遣,粉愁脂怨,好时光可惜,早难道命合迍邅。
《写照》一出:【醉扶归】(小旦引诸婢上)南楼楚雨暗三更,满怀幽恨梦难成;春水西湖一夜生,多应是我泪珠迸。早起理云鬟,开却窗棂,没见个残花影。
《送花》一出:【解酲望乡】(老旦)恶姻缘参辰卯酉,离恨天雨僝风僽。望夫石化银河口,鹊桥断,隔牵牛,青姐吓。你红楼不盼韩郎马,踠地长条叶叶愁。
【甘州解酲】(合)簪花字迹稠,咏絮才华秀。秃笔膏寒,残笺香透。断肠诗无限离忧。(贴旦)想他花前泪珠空揾袖,灯下孤吟掩翠帱。
《点化》一出:【南步步娇】(小旦扮小青上)雨歇荷池红衣败,溪阁围凉霭。风帘卷半开,慵启香奁。恨锁眉黛,昨夜梦难猜,妆镜愁独对。
不管是小青自感自伤,还是杨夫人、菊香、画师及邻家母女眼中,小青所过的都是孤枕难眠、无法排遣的生活。如此好时光,却只可空叹可惜。夜是暗的,恨是幽的,西湖的水是泪儿聚成的。愁是那样无尽无边,梦是难成的、难猜的,最美的春梦也只能在红尘之外!
2.小青之贞
在菊香眼里,小青是“志洁如霜,情深似海”,而这个“志”更胜于“情”,《遗真记》里菊香劝过小青:“青姐,我想杜丽娘,死而复生,终谐佳耦。那上苍也是爱惜佳人哩。青姐风流才调,何减丽娘!或者将来有些好处,也未可知。”而小青只道:“拼把那一代红妆,分付与一梦黄粱看破了休痴想!”杨夫人也试图脱小青于火坑,被她以“孽缘未断红丝线。妄想徒供口碑贬。冥曹岂肯行方便”为由拒绝了。其后画师、邻家妈妈都劝过她,要其另寻佳偶,可她都执意不从。四次劝说,四次拒绝,可见她的内心是多么决绝。而廖氏所要褒奖的,正是小青的这种贞心亮节,在《遗真记》附诗话所收的《古檀诗话》有一段云:“古来贤媛岂有不从一终者?石崇之被收也,绿珠请先死以报宠遇。宋子虚诗云,红粉捐躯为主家,珍珠一斛委泥沙。年来金谷园中燕,衔取香泥葬落花。又小青云,盈盈金谷女班头,一曲骊歌众伎收。值得楼前身一死,季伦原是解风流。绿珠可无憾于九京矣。”作者所要赞美的,正是这种从一而终的品格,这点也即是他不满吴炳演小青改嫁一事的原因。
试看他所赞赏的小青之贞:
《写照》一出:【皂罗袍】(生接唱再画介)听他衷肠细罄。任风风雨雨,甘守孤灯,心迹清如玉壶冰。广寒仙子也堪并。青姐,我一向闻你读牡丹亭传奇,慕杜丽娘为人。今日看来,幽闲贞静,却与琵瑟记中牛氏小姐相同。可敬可敬。尘根割断,寒松比贞,禅关勘破,秋月较清,芳名应占孤山岭。
【好姐姐】虽则鸳鸯被冷,落得个香奁清净。地老天荒,此身无变更。晨钟定,半世情痴。今全醒,好倩湖神作证明。
《送花》一出:【解酲望乡】(老旦)恶姻缘参辰卯酉,离恨天雨僝风僽,望夫石化银河口。鹊桥断,隔牵牛。青姐吓,你红楼不盼韩郎马,踠地长条叶叶愁。(小旦)母亲说那里话来,他芙渠净,兰蕙秀,休比做章台柳。
《点化》一出:【北沽美酒带太平令】(老旦正旦)他那里步虚声向莲台,步虚声向莲台,扫巫云,早铲却六六苍崖。(老旦)想青姐往日呵,并不曾翠倚红偎。(正旦)险做了玉葬香埋。(老旦)怎肯似杨花性歹。(正旦)不能勾丁香结解。
不盼着韩郎马,不做那章台柳,也不似那水性杨花之人。廖景文在这里,塑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
3.小青之才
作为一个毫无地位可言的小妾,小青的诗所存不多,怕为妒妇所不容,且别的本子里,在身边的仆或尼可能是妒妇耳目的情况下,小青多是“低低地口占一诗”或“默占一绝”,试想她连哭起来都是“黯然下泪”,大声地吟诵可能性极小。但是《遗真记》中的小青,不仅有贴心并解其意的菊香,还有一群同样顺主心意的婢女。小青对己才的自赏,才会誉己为“巾帼文人”、“画眉才子”,所作诸诗,常令这些婢女诵习,并要她们依次歌之,甚至于衬花钿的诗稿,邻家女孩也会好好珍藏并早晚吟诵。这种从他人口中说出来的才情,是一种才的外露,与那个低低口占一诗的小青虽非一人,却与廖景文这样的文人所具有的怀才自赏与自恋是一致的。也与那个顾影自怜,对着画像好生端详的小青,并无太大矛盾。
(二)情节安排
1.可以说,廖景文着意刻画的是小青这一才女“贞心性”的一面,所以他能够略去《小青传》中点明其红颜命薄之夙孽根由的一段老尼授经情节,也省去了“吾幼梦手折一花,随风片片着水,命止此矣”之语,对于突显小青提防与怀疑之心的情节,“其妇每命医来看视,仍遣女婢以药送至。小青佯为感谢,俟婢退出,将药倾掷床头,笑曰:‘吾固不愿生,亦当以净体皈依,作刘安鸡犬,岂汝一杯鸩所能断送乎!’”也一并删去。“写照”一段中,诸多作品都是小青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画师能够做到“传其貌”而又“传其神”,《遗真记》却只安排两次写真,另一次交由婢女来提出,且不是在同一天完成,完全节省了舞台演出时间。为了剪去枝节,还省去小六娘及其一系列情节。
2.画师一角能够跨越《请师》与《写照》两出,实是为了表现出作为戏曲家的廖景文所推崇的《琵琶记》及对牛氏一角的偏爱。在他的《清绮集》中,云十美图中之十美者,以及古今天名媛,莫如牛氏等数语,在《请师》一出中,也再一次提及:
(生)咳。老汉平生喜读琵琶记。觉古来闺秀,莫如牛氏。芳姿淑质,绝世无双,其规奴,则曰端不为春闲愁。不比杜丽娘之感梦成疾,其愁配,则曰莫把嫦娥。轻与少年,亦异崔莺莺之借简传情,嗣后甘居赵次,苦辞父归。事既殁之舅姑,成所天之孝义,伟哉一女中丈夫也。
而廖景文在此,也是把小青與牛氏并提:
怪他风韵天成,犯孤鸾,是小星。花情黯淡,柳意飘零。我想这样佳人,才貌兼全,幽闲贞静。正与我方才所称牛氏,可称二美,只是牛氏呵。
青姐,我一向闻你读牡丹亭传奇,慕杜丽娘为人。今日看来,幽闲贞静,却与琵瑟记中牛氏小姐相同。可敬可敬。
作者是拿小青与牛小姐并提的,他对于牛氏的赞赏论调,与正统文人借戏曲形式来教化人心的宗旨是一致的,也符合廖氏本人创作《遗真记》的动机之一。作为拥有比较保守的戏曲观念的他而言,塑造出一个十七八岁便遭遇婚姻不幸,空守闺房却执着于“贞心性”的女子形象,与牛氏那样的木头人儿并称双美,只能说抹杀了一个年轻生命所应该具有的性灵的一面。而廖氏的友人也颇能体会《遗真记》所要表达的,所以才会在意会廖景文苦弔千秋失意人之余,出现“当筵一曲贞心见,漫把遗真比会真”、“涕零好借宫商按,忍把贞姬风节换”、“却将意怨情贞处,谱得风流绝点尘”、“凭将彩笔写遗真,白雪歌成弦管新。一点贞心照千古,只今湖水碧无尘”,“脉脉贞魂未许招”、“心比粲花应更热,肯教贞骴染纤尘”这样的诗句。
3.冯生的缺席。
相对于在最后一出才出现妒妇一角,冯生在《遗真记》里就没有露个脸。只在妒妇口中出现:“可恨我家这天杀的,昨晚一夜不归,想是到小青房里歇宿哉。因此老娘急急赶来,打他一个人翻马倒,才出我胸中一口毒气”,以及邻家妈妈与菊香的话中出现:“(老旦)公子可有信来。(贴旦)可知薄幸抛红豆”。在画师眼里,可与牛氏并称二美的小青,竟也是“缘何却遇枭和獍?”可见虽然廖氏没有正面写冯生,却已经从他人口中刻画了一个“嘈唼戚施,憨跳不韵”的软弱薄情男子形象,一个让才貌双全而又贞静如水的少女整日以泪洗面,以至于心冷若灰的好色之徒。廖景文曾云“造物何厚于伧父,使坐拥姝丽若此”,干脆将他省略,只通过间接描写,点滴笔墨便可。
4.仙游之结局
登仙证果这样的结局难免落入宗教的俗套中,倘若小青不改嫁,而廖氏也不想创作悲剧,那这样的结局也是他不能克服的了,而且他觉得改嫁之结局“不若遗真撒手生天,为佳人寻得一块干净去处也”。而娟娟楚楚如秋海棠花的小青第二图,也终是流落至邻家母女手里,并得以存世为后人所见。
三、结语
廖景文对于小青一事的关注,不是一时之兴。深信小青实有其人的他,曾细细考察,对于不能确定的小青姓氏,是很让他感到遗憾的,所以《遗真记》中,小青是没有姓氏的,可见廖氏创作上的严谨。他所作的《遗真记》曾有过很高的声誉,有诗云“一曲遗真敌会真”(毕花江),“绝调遗真匹会真”,“疗妒重翻字字新,洛阳纸贵索遗真”(翁玉涛)。《遗真记》也在多处上演,如《遗真记》所附贺念祖《次韵访小青墓》云“武林名优演唱今更传递江东”,廖景明《次歆记小青墓》云“在家兄合肥署数见演桃花影”及胡师谦《次韵题桃花影填词》云“徐方伯在杭曾令玉名班唱演”等。虽然这些诗都是廖氏的友人所作,尤其廖景行在后序中云“与琵琶西厢牡丹亭诸传奇并流传不朽也可”,难免过誉,但是不能否认,该剧在情节上、结构安排及人物刻画上确实有着独特之处,《遗真记》一剧的创作,实可为小青题材作品添上较为出色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邓长风.明清戏曲家考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廖景文.遗真记[M].清乾隆三十八年惬心堂刊本(线装).
[3]张潮.虞初新志[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