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的任务之一,课堂教学既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渠道。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采用了让学生欣赏美好事物、动手实践、评价交流等过程。
关键词:审美能力 激趣 实践 渗透美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人类社会的改造,应当是对人的改造。改造人的根本,应从学生的审美教育着手。”那么如何在小学劳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在欣赏美好事物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劳技课的兴趣高涨与否,这是劳技课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的兴趣是上好劳技课的驱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兴趣上来后,那么这节劳技课的效果一定会十分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中来。只有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动手制作的欲望。因此,在小学劳动教学的起始阶段需要一个激趣的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兴趣的最好的手段就是让学生欣赏美好的事物,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的情感。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实物欣赏
教师在课前根据课文内容准备各种劳技作品,在课堂中展示给每位学生看,引导学生对成品的欣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作品的美,从而在制作自己的作品时,有了如何设计才能让作品更加美观的灵感。如在教绳带编制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看老师带来的各种中国结作品,学生在看过程中被中国结的造型优美、色彩多样深深的吸引住了。此时,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动手制作的欲望也得到很大提升。
(二)媒体欣赏
教师在课上播放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各种音乐或视频资源,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美,欣赏美。如在学生动手制作作品时,教师播放各种音乐,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音乐的美,心情放松愉悦,激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感受,把握作品的意境。手工制作课上,教师播放各种漂亮的手工制品的制作视频,直观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视频中讲解了具体的制作步骤和方法,使学生习得知识的过程变得轻松,同时增强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制作出的作品也就更加美观。
(三)图片欣赏
教学中要很好的利用图片和教材中的插图,因为这些图片是劳动过程的艺术再现,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探寻和欣赏,学生在欣赏美好事物的同时,教师也要给予欣赏方式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地感受美的对象,抓住美的特点,激起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产生动手试一试的强烈欲望。如在教授泥条盘筑这一单元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欣赏了生活中泥条盘筑的各种精美绝伦的器皿图片,学生刚一看到这些图片就发出“哇”的一声,他们被这些作品深深地吸引住了,没想到这种泥巴也能创造出这么美的物品,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并且意识到美无处不在,但需要他们去发现。
二、在动手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培养学生劳动技术素质的课程,它融知识、技术于一体,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劳动技术课是以动手操作训练和制作实践为基本教学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生在了解劳动技术基本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基本技能的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劳动教学中,我采取了这样两种方法:
(一)自主探究
课本里经常会出现一些作品的制作步骤图及文字说明,遇到这样的课程,我一般会让学生先自我探究,给每位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然后再尝试制作。以此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门。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做有心人,发现制作方法。
(二)作品创新
要让学生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就必须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培养孩子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在我的课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创造出更新颖更美好的事物,在教学中不拘泥于书本上的几个艺术造型,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创设创造美的思維空间,让学生在原造型上再设计,制作出更精美的艺术作品。 在劳动教学中,正确地引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创造出更美好的事物的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 在评价交流中提高审美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评价与交流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制作,在最后的评价交流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可以采取学生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也可以让作品制作较好的同学进行展示说明,表述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制作过程。这样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体优势,也充分的展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此环节教师通过让学生展示汇报、同学评价和教师小结等过程,让学生从作品的功能、创新、安全、美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在互相交流、互相观摩中共同提高审美能力。
在劳技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对培养学生兴趣,陶治学生的情操,以及提高学生的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也能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感悟。通过对学生美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的情趣、审美的修养,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劳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到美就在劳动过程中,美就在自己身边,美应由自己创造,美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通过劳技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意识,从而创造美好的生活、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国教育 1993年
[2]《技术与综合实践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中心小学 北京市昌平区 王海洪
关键词:审美能力 激趣 实践 渗透美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人类社会的改造,应当是对人的改造。改造人的根本,应从学生的审美教育着手。”那么如何在小学劳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在欣赏美好事物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劳技课的兴趣高涨与否,这是劳技课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的兴趣是上好劳技课的驱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兴趣上来后,那么这节劳技课的效果一定会十分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中来。只有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动手制作的欲望。因此,在小学劳动教学的起始阶段需要一个激趣的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兴趣的最好的手段就是让学生欣赏美好的事物,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的情感。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实物欣赏
教师在课前根据课文内容准备各种劳技作品,在课堂中展示给每位学生看,引导学生对成品的欣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作品的美,从而在制作自己的作品时,有了如何设计才能让作品更加美观的灵感。如在教绳带编制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看老师带来的各种中国结作品,学生在看过程中被中国结的造型优美、色彩多样深深的吸引住了。此时,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动手制作的欲望也得到很大提升。
(二)媒体欣赏
教师在课上播放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各种音乐或视频资源,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美,欣赏美。如在学生动手制作作品时,教师播放各种音乐,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音乐的美,心情放松愉悦,激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感受,把握作品的意境。手工制作课上,教师播放各种漂亮的手工制品的制作视频,直观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视频中讲解了具体的制作步骤和方法,使学生习得知识的过程变得轻松,同时增强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制作出的作品也就更加美观。
(三)图片欣赏
教学中要很好的利用图片和教材中的插图,因为这些图片是劳动过程的艺术再现,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探寻和欣赏,学生在欣赏美好事物的同时,教师也要给予欣赏方式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地感受美的对象,抓住美的特点,激起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产生动手试一试的强烈欲望。如在教授泥条盘筑这一单元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欣赏了生活中泥条盘筑的各种精美绝伦的器皿图片,学生刚一看到这些图片就发出“哇”的一声,他们被这些作品深深地吸引住了,没想到这种泥巴也能创造出这么美的物品,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并且意识到美无处不在,但需要他们去发现。
二、在动手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培养学生劳动技术素质的课程,它融知识、技术于一体,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劳动技术课是以动手操作训练和制作实践为基本教学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生在了解劳动技术基本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基本技能的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劳动教学中,我采取了这样两种方法:
(一)自主探究
课本里经常会出现一些作品的制作步骤图及文字说明,遇到这样的课程,我一般会让学生先自我探究,给每位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然后再尝试制作。以此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门。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做有心人,发现制作方法。
(二)作品创新
要让学生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就必须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培养孩子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在我的课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创造出更新颖更美好的事物,在教学中不拘泥于书本上的几个艺术造型,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创设创造美的思維空间,让学生在原造型上再设计,制作出更精美的艺术作品。 在劳动教学中,正确地引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创造出更美好的事物的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 在评价交流中提高审美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评价与交流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制作,在最后的评价交流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可以采取学生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也可以让作品制作较好的同学进行展示说明,表述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制作过程。这样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体优势,也充分的展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此环节教师通过让学生展示汇报、同学评价和教师小结等过程,让学生从作品的功能、创新、安全、美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在互相交流、互相观摩中共同提高审美能力。
在劳技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对培养学生兴趣,陶治学生的情操,以及提高学生的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也能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感悟。通过对学生美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的情趣、审美的修养,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劳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到美就在劳动过程中,美就在自己身边,美应由自己创造,美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通过劳技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意识,从而创造美好的生活、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国教育 1993年
[2]《技术与综合实践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中心小学 北京市昌平区 王海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