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新课程改革的诸多方面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痼疾仍然未见明显改善。
在我校,诸多问题引发思考:
我们没有办法教会每一个孩子想要教给的内容,许多老师仍然变本加厉地“教”,却很少探讨为什么难以“教”会;
我们可以相信,只要条件许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学会想要学习的内容,许多老师却没有真正扎扎实实地研究“学”,很少探讨孩子为什么能够“学”会;
学校试图遏止孩子学业负担过重、教学质量持续下滑的态势,解决之道却乏术可陈;
……
怎样使课堂充满美好的理想和成功的希望?有“轻负担,高质量”的良策吗?怎样让我校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低谷,创出新路?我们在追寻。
定向:众里寻他千百度
行政“走出去”!教师“走出去”!杜郎口风暴、洋思经验、生本教育、后茶馆式教学,我们看到了锐意改革取得的瞩目成绩,那种破釜沉舟、不破不立、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感动,让人“心动”,但是落实到行动上,竟如碎石入水,纵有波澜,却是毫无作用!
东小的改革之路在哪里?
2008年5月,我区教育局组织部分校长赴京参加“教育改革创新与科学发展”高峰论坛,我第一次接触“友善用脑”一词,眼前一亮——它可以创造一方教育的艳阳天!
从北京背回来11本沉甸甸的《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带着一份欣喜和热情组织11位骨干教师召开了东小第一次“友善用脑”培训会。以后的两个多月,不同形式的学习、研讨、讲座,激活了老师们学习“友善用脑”的热情,许多老师争相传阅这本书,写下数十万字的阅读笔记,《江宁教育》发表了其中10篇读后感悟,懒散和缺乏活力的校本教研萌发出生机。
2008年暑期,带着对异国风情的好奇,带着深入探讨“友善用脑”教学思想的强烈欲望,带着对办好一所学校的责任感,我赴新西兰向“友善用脑”教育理念的创始人克里斯蒂进一步学习。基督城慢节奏的生活使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反思学习、去谋划学校工作——“友善”、“用脑”是可以让我校走出低谷的两个关键词!于是,在新西兰的一段时间里,我确定了我校今后一段时间的办学设想——以“友善用脑”研究为抓手,促进每一个孩子智慧地成长。
尝试:天光云影共徘徊
“友善用脑”是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以神经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教(学)会学习为理念的,强调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积极学习的新方法。如何把“友善用脑”的思想根植课堂?我们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减少改革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学校研究决定采用“骨干引领,自愿参与”的推进策略,并由教科室负责,部署安排研究活动。2008年秋季,正式全面启动“友善用脑”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以“个人课题”研究为抓手,鼓励教师申报“友善用脑”各级研究课题。学校邀请市区教科研专家培训指导、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十多项“友善用脑”个人课题申报立项成功,其中有4项课题被立项为南京市第三届个人课题。《基于“友善用脑”教学的自学导航的设计与运用》《“友善用脑”思维导图的运用研究》《实施“友善用脑”,将音乐融入学科教学的实证研究》等个人课题的研究成果为更多教师实施“友善用脑”课堂教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解决了研究过程中的诸多难题。
2008年10月,我校全面推进“友善用脑”教学改革一个多月,将承办由北京市教科院和我区教育局共同主办的课堂教学改革“南北对话”(南京—北京)活动,我们把此次全国性的交流活动作为撬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契机。“友善用脑”的课堂没有范式,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分科合力研究,打造属于自己的“范式”,接受专家“会诊”。校长分别带组,精心谋划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友善用脑”的思想?“友善用脑”策略的运用是否有效?在“融”字上做文章成为我们践行“友善用脑”思想的追求。语文课上,有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带着表情、动作朗读课文时,增加了肢体交叉的活动;数学课上的一个判断也蕴含着健脑操的元素;体验性教学中付诸更多的尊重学生知觉倾向性的内涵……专家们给予褒奖的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建议。
2008年12月,我校申办江宁区“践行‘友善用脑’,锤炼有效课堂”现场会;2009年3月,申办“南京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2009年5月,3位老师应邀去安徽望江上课讲学。在活动中,通过多节课的研究,“友善用脑”课堂有了雏形,几位老师的“友善用脑”课堂开始“有模有样”,教师在活动中得到快速成长。
攻坚:不畏浮云遮望眼
部分骨干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开始在公开课逐渐娴熟运用“友善用脑”教学策略,但我们期待的“骨干引领,志同道合者逐渐增多”的现象并没有出现。至2009年秋,“走出去”上课的、在本校区级以上展示的教师共9位,占全校教师总数不足10%,更令人担忧的是连大多骨干教师的常态课也依然“涛声依旧”。原因是什么?
有老师说,低年段孩子太小了,我们应该更加细致地手把手地教他们!“友善用脑”课堂“自主合作”的要求有碍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年段英语老师认为,学生没有英语言语基础,口语能力是在听说和模仿中形成的,老师不教、不读,靠学生自学、互助,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可能会退化,发音不够准确会成为突出问题。
有家长通过电话、网站等渠道向学校反映建议和意见。一位家长在学校论坛上写道:学校的实验可以重新来过,可是孩子的时间一去不复返,不能让孩子们成了“试验品”!
走出东小、走出江宁,老师们的课堂教学难以得到认同。他们不习惯“友善用脑”教学方法的运用,脑健操、冥想、思维导图等有画蛇添足之嫌,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成绩欠佳。
如何走出“瓶颈”期?学校又一次组织全科教师“走出去”。如皋之行,在“活动单导学”中我们看到了“友善用脑”课堂所倡导的“学会学习”的精彩;台湾考察,在“适性教育”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友善用脑”教学中的人本思想;聆听理论前沿,从韦钰院士“做中学”新理念的讲座中,我们领悟到“基于脑”的教学是科学的教学,是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方向…… 我们更加坚信“友善用脑”研究的方向没有错。2009年秋,我们提出了新的推进策略——“服务到位,全员跟进”,让全体师生在历练的过程中学会“友善用脑”。
校本研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我们决定让校本研训“沉底”!一是调整课程,做到时间落实。数学、语文、英语老师周一、周二、周四下午分别不安排课务,保障老师能够全员参与校本研训活动。二是夯实“两组”活动。每周一次的“一课多上,多上一课”的备课组活动由各科带头人领衔“磨课”;每月一次的主题教研组活动,基于教师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根植常态课堂,采用面向全体教师的体验性研训形式,领导垂范、骨干引领、研训一体,老师们乐于参与、勤于研讨。三是健全组织,做到服务管理落实。分管校长负责学科、蹲点年段,教务处、教科室、年段部组织落实,定期组织研究,注重研究材料的收集、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推广。
有效的校本研训活动夯实了“点”,带出了“面”,推动了“友善用脑”教学研究活动全科开展,全员参与。
我们请专家诊断。“友善用脑”研究专家李健多次走进东小,提供国内外研究最新信息。思维科学家张光鉴走进“友善用脑”的课堂,用脑科学原理剖析教与学的本质。省市教科研专家杨九俊、金连平、朱宇辉等多次亲临指导,从策略优化到操作路径梳理提出宝贵意见。尝试教育创始人邱学华,北京教科院时龙院长,特级教师孙双金、严华银、詹明道、刘志春等全国教育名家多次走进我们的课堂深入交流。专家们的引领斧正,使老师们开阔了眼界、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我们尝试建立资源库。老师们的音乐素养是参差不齐的,如何在浩淼的音乐海洋中找到适合“友善用脑”的音乐是老师们面临的难题。在学校的教学资源库里,《“友善用脑”音乐的选择与应用》的专题研究小组为老师们开出了一张张美妙的音乐清单:巴赫、韩德尔、维瓦尔迪音乐中徐缓、宁静的部分与心跳节奏相当,能很快使大脑安静下来,可以用于课前;莫扎特的音乐将创造力和严密的思维顺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可以用于学生数学作业、制图等;梦幻般的、节奏松散的音乐有利于学生进入沉思和创造性状态,可以用于激发学生想像……许多老师课堂上的音乐富有了新的内涵。健脑操的创编难度大,一些腼腆的、年长的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健脑操总感觉比较别扭。资源库中,教师创编的数套健脑操视频可以直接打开供师生模仿,课堂上增添了一分活力和情趣。
共建资源库成为学校行为。优秀的教学视频和教学设计、各科自学导航、优秀思维导图均会被发到资源库中让大家共享,也供批评。至2010年末,学校建成了覆盖全科、全年级的教学资源库,成为实施“友善用脑”常态课堂的有力保障。
一年多时间,全校所有班级参与到研究之中,研究氛围如火如荼,对“友善用脑”的认识和课堂教学研究成果有了“质”的飞跃。班级氛围、课堂形态在悄然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悄然变化。2010年,在区办学效能综合评估中,我校办学绩效成绩突出,令人振奋,更加坚定了全校教师深入课改的信心。
完善:千锤万凿出深山
2010年下半年,区教育局朱慧局长多次来我校调研,三次指出要加快“友善用脑”研究成果“固化”,辐射、带动全区教育改革的发展。
2011年,我校接待来自北京、浙江、广西、安徽、山东、内蒙等全国各地教育代表团参观交流。“友善用脑”教学改革工作逐渐增多,浙江安吉、广西桂林等地多次安排教师来我校蹲点培训,单纯以课堂和经验介绍的形式呈现课改成果已失去了原有的震撼力。分析我校“友善用脑”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如散落的珍珠,串起来才成体系,才能更有效推广运用。于是我们提出“建设‘友善用脑’培训课程,促教师专业成长”的推进策略,在“走进来”的接待中梳理打磨“友善用脑”研究成果。
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由注重“友善用脑”教学策略的课程“固化”,到“友善用脑”教学导图的形成,由“友善用脑”课堂教学“五个步骤、六项策略、四级评价及良好学习环境建设”的课程“固化”,到“友善用脑”教学的操作路径、多项策略、多元评价及物理环境建设四位一体的整体课程架构,是一个日趋完善的过程。学校起初只有6人组成一个培训团队,逐步发展到5个培训团队,30多个培训者。在一次次接待来访者的培训交流过程中,老师们进一步深化了对“友善用脑”教学的认识,锻炼了研究能力,丰富完善着培训课程,享受着在讲学过程中受到的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
吹花送远香。我校教师团队多次应邀去浙江、安徽、山东等地上课讲学,“友善用脑”培训课程在“走出去”的交流中得到进一步雕琢,较为完善的培训课程“固化”着“友善用脑”研究成果,在浙江安吉、安徽蒙城、北京海淀等地区均能看到我校研究成果在生根发芽。
2012年6月8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联合举办了“2012北京市六区县中小学教师‘友善用脑’课堂教学观摩暨‘友善用脑’培训会”。我校“友善用脑”研究团队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三位老师作课、6位老师做“友善用脑”课程培训,北京市教科院多位专家给予高度评价,北京市6区县教师多次以掌声表示热烈欢迎。我们享受着“友善用脑”的幸福,我们也相信友善之花会在京城绽放。
科学家们预言,脑科学将在21世纪自然科学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
思维科学家张光鉴说:“‘友善用脑’的课堂是完全遵循脑科学原理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是轻松、愉悦的。”
北京教科院时龙院长评价:“东山小学的‘友善用脑’研究有自身的独特性,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人的成长规律,遵循人的思维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尝试教学的创始人邱学华老师说,他在东山小学看到了理想的课堂,坚持做下去,大有可为!
……
中国教育台、江苏教育台、《中国教师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我校“友善用脑”教学研究成果。近一年来,全国各地50多个教育代表团来我校学习交流“友善用脑”教学研究工作。我们坚信,“基于脑”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也必将成为未来教学研究的重点领域,我们期待得到更多的指导、帮助和支持,在新的起点扬帆起航!
(蔡小平,南京市东山小学,211100)
在我校,诸多问题引发思考:
我们没有办法教会每一个孩子想要教给的内容,许多老师仍然变本加厉地“教”,却很少探讨为什么难以“教”会;
我们可以相信,只要条件许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学会想要学习的内容,许多老师却没有真正扎扎实实地研究“学”,很少探讨孩子为什么能够“学”会;
学校试图遏止孩子学业负担过重、教学质量持续下滑的态势,解决之道却乏术可陈;
……
怎样使课堂充满美好的理想和成功的希望?有“轻负担,高质量”的良策吗?怎样让我校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低谷,创出新路?我们在追寻。
定向:众里寻他千百度
行政“走出去”!教师“走出去”!杜郎口风暴、洋思经验、生本教育、后茶馆式教学,我们看到了锐意改革取得的瞩目成绩,那种破釜沉舟、不破不立、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感动,让人“心动”,但是落实到行动上,竟如碎石入水,纵有波澜,却是毫无作用!
东小的改革之路在哪里?
2008年5月,我区教育局组织部分校长赴京参加“教育改革创新与科学发展”高峰论坛,我第一次接触“友善用脑”一词,眼前一亮——它可以创造一方教育的艳阳天!
从北京背回来11本沉甸甸的《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带着一份欣喜和热情组织11位骨干教师召开了东小第一次“友善用脑”培训会。以后的两个多月,不同形式的学习、研讨、讲座,激活了老师们学习“友善用脑”的热情,许多老师争相传阅这本书,写下数十万字的阅读笔记,《江宁教育》发表了其中10篇读后感悟,懒散和缺乏活力的校本教研萌发出生机。
2008年暑期,带着对异国风情的好奇,带着深入探讨“友善用脑”教学思想的强烈欲望,带着对办好一所学校的责任感,我赴新西兰向“友善用脑”教育理念的创始人克里斯蒂进一步学习。基督城慢节奏的生活使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反思学习、去谋划学校工作——“友善”、“用脑”是可以让我校走出低谷的两个关键词!于是,在新西兰的一段时间里,我确定了我校今后一段时间的办学设想——以“友善用脑”研究为抓手,促进每一个孩子智慧地成长。
尝试:天光云影共徘徊
“友善用脑”是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以神经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教(学)会学习为理念的,强调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积极学习的新方法。如何把“友善用脑”的思想根植课堂?我们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减少改革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学校研究决定采用“骨干引领,自愿参与”的推进策略,并由教科室负责,部署安排研究活动。2008年秋季,正式全面启动“友善用脑”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以“个人课题”研究为抓手,鼓励教师申报“友善用脑”各级研究课题。学校邀请市区教科研专家培训指导、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十多项“友善用脑”个人课题申报立项成功,其中有4项课题被立项为南京市第三届个人课题。《基于“友善用脑”教学的自学导航的设计与运用》《“友善用脑”思维导图的运用研究》《实施“友善用脑”,将音乐融入学科教学的实证研究》等个人课题的研究成果为更多教师实施“友善用脑”课堂教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解决了研究过程中的诸多难题。
2008年10月,我校全面推进“友善用脑”教学改革一个多月,将承办由北京市教科院和我区教育局共同主办的课堂教学改革“南北对话”(南京—北京)活动,我们把此次全国性的交流活动作为撬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契机。“友善用脑”的课堂没有范式,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分科合力研究,打造属于自己的“范式”,接受专家“会诊”。校长分别带组,精心谋划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友善用脑”的思想?“友善用脑”策略的运用是否有效?在“融”字上做文章成为我们践行“友善用脑”思想的追求。语文课上,有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带着表情、动作朗读课文时,增加了肢体交叉的活动;数学课上的一个判断也蕴含着健脑操的元素;体验性教学中付诸更多的尊重学生知觉倾向性的内涵……专家们给予褒奖的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建议。
2008年12月,我校申办江宁区“践行‘友善用脑’,锤炼有效课堂”现场会;2009年3月,申办“南京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2009年5月,3位老师应邀去安徽望江上课讲学。在活动中,通过多节课的研究,“友善用脑”课堂有了雏形,几位老师的“友善用脑”课堂开始“有模有样”,教师在活动中得到快速成长。
攻坚:不畏浮云遮望眼
部分骨干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开始在公开课逐渐娴熟运用“友善用脑”教学策略,但我们期待的“骨干引领,志同道合者逐渐增多”的现象并没有出现。至2009年秋,“走出去”上课的、在本校区级以上展示的教师共9位,占全校教师总数不足10%,更令人担忧的是连大多骨干教师的常态课也依然“涛声依旧”。原因是什么?
有老师说,低年段孩子太小了,我们应该更加细致地手把手地教他们!“友善用脑”课堂“自主合作”的要求有碍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年段英语老师认为,学生没有英语言语基础,口语能力是在听说和模仿中形成的,老师不教、不读,靠学生自学、互助,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可能会退化,发音不够准确会成为突出问题。
有家长通过电话、网站等渠道向学校反映建议和意见。一位家长在学校论坛上写道:学校的实验可以重新来过,可是孩子的时间一去不复返,不能让孩子们成了“试验品”!
走出东小、走出江宁,老师们的课堂教学难以得到认同。他们不习惯“友善用脑”教学方法的运用,脑健操、冥想、思维导图等有画蛇添足之嫌,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成绩欠佳。
如何走出“瓶颈”期?学校又一次组织全科教师“走出去”。如皋之行,在“活动单导学”中我们看到了“友善用脑”课堂所倡导的“学会学习”的精彩;台湾考察,在“适性教育”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友善用脑”教学中的人本思想;聆听理论前沿,从韦钰院士“做中学”新理念的讲座中,我们领悟到“基于脑”的教学是科学的教学,是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方向…… 我们更加坚信“友善用脑”研究的方向没有错。2009年秋,我们提出了新的推进策略——“服务到位,全员跟进”,让全体师生在历练的过程中学会“友善用脑”。
校本研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我们决定让校本研训“沉底”!一是调整课程,做到时间落实。数学、语文、英语老师周一、周二、周四下午分别不安排课务,保障老师能够全员参与校本研训活动。二是夯实“两组”活动。每周一次的“一课多上,多上一课”的备课组活动由各科带头人领衔“磨课”;每月一次的主题教研组活动,基于教师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根植常态课堂,采用面向全体教师的体验性研训形式,领导垂范、骨干引领、研训一体,老师们乐于参与、勤于研讨。三是健全组织,做到服务管理落实。分管校长负责学科、蹲点年段,教务处、教科室、年段部组织落实,定期组织研究,注重研究材料的收集、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推广。
有效的校本研训活动夯实了“点”,带出了“面”,推动了“友善用脑”教学研究活动全科开展,全员参与。
我们请专家诊断。“友善用脑”研究专家李健多次走进东小,提供国内外研究最新信息。思维科学家张光鉴走进“友善用脑”的课堂,用脑科学原理剖析教与学的本质。省市教科研专家杨九俊、金连平、朱宇辉等多次亲临指导,从策略优化到操作路径梳理提出宝贵意见。尝试教育创始人邱学华,北京教科院时龙院长,特级教师孙双金、严华银、詹明道、刘志春等全国教育名家多次走进我们的课堂深入交流。专家们的引领斧正,使老师们开阔了眼界、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我们尝试建立资源库。老师们的音乐素养是参差不齐的,如何在浩淼的音乐海洋中找到适合“友善用脑”的音乐是老师们面临的难题。在学校的教学资源库里,《“友善用脑”音乐的选择与应用》的专题研究小组为老师们开出了一张张美妙的音乐清单:巴赫、韩德尔、维瓦尔迪音乐中徐缓、宁静的部分与心跳节奏相当,能很快使大脑安静下来,可以用于课前;莫扎特的音乐将创造力和严密的思维顺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可以用于学生数学作业、制图等;梦幻般的、节奏松散的音乐有利于学生进入沉思和创造性状态,可以用于激发学生想像……许多老师课堂上的音乐富有了新的内涵。健脑操的创编难度大,一些腼腆的、年长的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健脑操总感觉比较别扭。资源库中,教师创编的数套健脑操视频可以直接打开供师生模仿,课堂上增添了一分活力和情趣。
共建资源库成为学校行为。优秀的教学视频和教学设计、各科自学导航、优秀思维导图均会被发到资源库中让大家共享,也供批评。至2010年末,学校建成了覆盖全科、全年级的教学资源库,成为实施“友善用脑”常态课堂的有力保障。
一年多时间,全校所有班级参与到研究之中,研究氛围如火如荼,对“友善用脑”的认识和课堂教学研究成果有了“质”的飞跃。班级氛围、课堂形态在悄然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悄然变化。2010年,在区办学效能综合评估中,我校办学绩效成绩突出,令人振奋,更加坚定了全校教师深入课改的信心。
完善:千锤万凿出深山
2010年下半年,区教育局朱慧局长多次来我校调研,三次指出要加快“友善用脑”研究成果“固化”,辐射、带动全区教育改革的发展。
2011年,我校接待来自北京、浙江、广西、安徽、山东、内蒙等全国各地教育代表团参观交流。“友善用脑”教学改革工作逐渐增多,浙江安吉、广西桂林等地多次安排教师来我校蹲点培训,单纯以课堂和经验介绍的形式呈现课改成果已失去了原有的震撼力。分析我校“友善用脑”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如散落的珍珠,串起来才成体系,才能更有效推广运用。于是我们提出“建设‘友善用脑’培训课程,促教师专业成长”的推进策略,在“走进来”的接待中梳理打磨“友善用脑”研究成果。
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由注重“友善用脑”教学策略的课程“固化”,到“友善用脑”教学导图的形成,由“友善用脑”课堂教学“五个步骤、六项策略、四级评价及良好学习环境建设”的课程“固化”,到“友善用脑”教学的操作路径、多项策略、多元评价及物理环境建设四位一体的整体课程架构,是一个日趋完善的过程。学校起初只有6人组成一个培训团队,逐步发展到5个培训团队,30多个培训者。在一次次接待来访者的培训交流过程中,老师们进一步深化了对“友善用脑”教学的认识,锻炼了研究能力,丰富完善着培训课程,享受着在讲学过程中受到的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
吹花送远香。我校教师团队多次应邀去浙江、安徽、山东等地上课讲学,“友善用脑”培训课程在“走出去”的交流中得到进一步雕琢,较为完善的培训课程“固化”着“友善用脑”研究成果,在浙江安吉、安徽蒙城、北京海淀等地区均能看到我校研究成果在生根发芽。
2012年6月8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联合举办了“2012北京市六区县中小学教师‘友善用脑’课堂教学观摩暨‘友善用脑’培训会”。我校“友善用脑”研究团队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三位老师作课、6位老师做“友善用脑”课程培训,北京市教科院多位专家给予高度评价,北京市6区县教师多次以掌声表示热烈欢迎。我们享受着“友善用脑”的幸福,我们也相信友善之花会在京城绽放。
科学家们预言,脑科学将在21世纪自然科学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
思维科学家张光鉴说:“‘友善用脑’的课堂是完全遵循脑科学原理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是轻松、愉悦的。”
北京教科院时龙院长评价:“东山小学的‘友善用脑’研究有自身的独特性,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人的成长规律,遵循人的思维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尝试教学的创始人邱学华老师说,他在东山小学看到了理想的课堂,坚持做下去,大有可为!
……
中国教育台、江苏教育台、《中国教师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我校“友善用脑”教学研究成果。近一年来,全国各地50多个教育代表团来我校学习交流“友善用脑”教学研究工作。我们坚信,“基于脑”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也必将成为未来教学研究的重点领域,我们期待得到更多的指导、帮助和支持,在新的起点扬帆起航!
(蔡小平,南京市东山小学,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