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每一个孩子智慧地成长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z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新课程改革的诸多方面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痼疾仍然未见明显改善。
  在我校,诸多问题引发思考:
  我们没有办法教会每一个孩子想要教给的内容,许多老师仍然变本加厉地“教”,却很少探讨为什么难以“教”会;
  我们可以相信,只要条件许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学会想要学习的内容,许多老师却没有真正扎扎实实地研究“学”,很少探讨孩子为什么能够“学”会;
  学校试图遏止孩子学业负担过重、教学质量持续下滑的态势,解决之道却乏术可陈;
  ……
  怎样使课堂充满美好的理想和成功的希望?有“轻负担,高质量”的良策吗?怎样让我校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低谷,创出新路?我们在追寻。
  定向:众里寻他千百度
  行政“走出去”!教师“走出去”!杜郎口风暴、洋思经验、生本教育、后茶馆式教学,我们看到了锐意改革取得的瞩目成绩,那种破釜沉舟、不破不立、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感动,让人“心动”,但是落实到行动上,竟如碎石入水,纵有波澜,却是毫无作用!
  东小的改革之路在哪里?
  2008年5月,我区教育局组织部分校长赴京参加“教育改革创新与科学发展”高峰论坛,我第一次接触“友善用脑”一词,眼前一亮——它可以创造一方教育的艳阳天!
  从北京背回来11本沉甸甸的《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带着一份欣喜和热情组织11位骨干教师召开了东小第一次“友善用脑”培训会。以后的两个多月,不同形式的学习、研讨、讲座,激活了老师们学习“友善用脑”的热情,许多老师争相传阅这本书,写下数十万字的阅读笔记,《江宁教育》发表了其中10篇读后感悟,懒散和缺乏活力的校本教研萌发出生机。
  2008年暑期,带着对异国风情的好奇,带着深入探讨“友善用脑”教学思想的强烈欲望,带着对办好一所学校的责任感,我赴新西兰向“友善用脑”教育理念的创始人克里斯蒂进一步学习。基督城慢节奏的生活使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反思学习、去谋划学校工作——“友善”、“用脑”是可以让我校走出低谷的两个关键词!于是,在新西兰的一段时间里,我确定了我校今后一段时间的办学设想——以“友善用脑”研究为抓手,促进每一个孩子智慧地成长。
  尝试:天光云影共徘徊
  “友善用脑”是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以神经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教(学)会学习为理念的,强调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积极学习的新方法。如何把“友善用脑”的思想根植课堂?我们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减少改革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学校研究决定采用“骨干引领,自愿参与”的推进策略,并由教科室负责,部署安排研究活动。2008年秋季,正式全面启动“友善用脑”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以“个人课题”研究为抓手,鼓励教师申报“友善用脑”各级研究课题。学校邀请市区教科研专家培训指导、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十多项“友善用脑”个人课题申报立项成功,其中有4项课题被立项为南京市第三届个人课题。《基于“友善用脑”教学的自学导航的设计与运用》《“友善用脑”思维导图的运用研究》《实施“友善用脑”,将音乐融入学科教学的实证研究》等个人课题的研究成果为更多教师实施“友善用脑”课堂教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解决了研究过程中的诸多难题。
  2008年10月,我校全面推进“友善用脑”教学改革一个多月,将承办由北京市教科院和我区教育局共同主办的课堂教学改革“南北对话”(南京—北京)活动,我们把此次全国性的交流活动作为撬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契机。“友善用脑”的课堂没有范式,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分科合力研究,打造属于自己的“范式”,接受专家“会诊”。校长分别带组,精心谋划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友善用脑”的思想?“友善用脑”策略的运用是否有效?在“融”字上做文章成为我们践行“友善用脑”思想的追求。语文课上,有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带着表情、动作朗读课文时,增加了肢体交叉的活动;数学课上的一个判断也蕴含着健脑操的元素;体验性教学中付诸更多的尊重学生知觉倾向性的内涵……专家们给予褒奖的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建议。
  2008年12月,我校申办江宁区“践行‘友善用脑’,锤炼有效课堂”现场会;2009年3月,申办“南京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2009年5月,3位老师应邀去安徽望江上课讲学。在活动中,通过多节课的研究,“友善用脑”课堂有了雏形,几位老师的“友善用脑”课堂开始“有模有样”,教师在活动中得到快速成长。
  攻坚:不畏浮云遮望眼
  部分骨干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开始在公开课逐渐娴熟运用“友善用脑”教学策略,但我们期待的“骨干引领,志同道合者逐渐增多”的现象并没有出现。至2009年秋,“走出去”上课的、在本校区级以上展示的教师共9位,占全校教师总数不足10%,更令人担忧的是连大多骨干教师的常态课也依然“涛声依旧”。原因是什么?
  有老师说,低年段孩子太小了,我们应该更加细致地手把手地教他们!“友善用脑”课堂“自主合作”的要求有碍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年段英语老师认为,学生没有英语言语基础,口语能力是在听说和模仿中形成的,老师不教、不读,靠学生自学、互助,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可能会退化,发音不够准确会成为突出问题。
  有家长通过电话、网站等渠道向学校反映建议和意见。一位家长在学校论坛上写道:学校的实验可以重新来过,可是孩子的时间一去不复返,不能让孩子们成了“试验品”!
  走出东小、走出江宁,老师们的课堂教学难以得到认同。他们不习惯“友善用脑”教学方法的运用,脑健操、冥想、思维导图等有画蛇添足之嫌,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成绩欠佳。
  如何走出“瓶颈”期?学校又一次组织全科教师“走出去”。如皋之行,在“活动单导学”中我们看到了“友善用脑”课堂所倡导的“学会学习”的精彩;台湾考察,在“适性教育”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友善用脑”教学中的人本思想;聆听理论前沿,从韦钰院士“做中学”新理念的讲座中,我们领悟到“基于脑”的教学是科学的教学,是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方向……   我们更加坚信“友善用脑”研究的方向没有错。2009年秋,我们提出了新的推进策略——“服务到位,全员跟进”,让全体师生在历练的过程中学会“友善用脑”。
  校本研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我们决定让校本研训“沉底”!一是调整课程,做到时间落实。数学、语文、英语老师周一、周二、周四下午分别不安排课务,保障老师能够全员参与校本研训活动。二是夯实“两组”活动。每周一次的“一课多上,多上一课”的备课组活动由各科带头人领衔“磨课”;每月一次的主题教研组活动,基于教师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根植常态课堂,采用面向全体教师的体验性研训形式,领导垂范、骨干引领、研训一体,老师们乐于参与、勤于研讨。三是健全组织,做到服务管理落实。分管校长负责学科、蹲点年段,教务处、教科室、年段部组织落实,定期组织研究,注重研究材料的收集、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推广。
  有效的校本研训活动夯实了“点”,带出了“面”,推动了“友善用脑”教学研究活动全科开展,全员参与。
  我们请专家诊断。“友善用脑”研究专家李健多次走进东小,提供国内外研究最新信息。思维科学家张光鉴走进“友善用脑”的课堂,用脑科学原理剖析教与学的本质。省市教科研专家杨九俊、金连平、朱宇辉等多次亲临指导,从策略优化到操作路径梳理提出宝贵意见。尝试教育创始人邱学华,北京教科院时龙院长,特级教师孙双金、严华银、詹明道、刘志春等全国教育名家多次走进我们的课堂深入交流。专家们的引领斧正,使老师们开阔了眼界、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我们尝试建立资源库。老师们的音乐素养是参差不齐的,如何在浩淼的音乐海洋中找到适合“友善用脑”的音乐是老师们面临的难题。在学校的教学资源库里,《“友善用脑”音乐的选择与应用》的专题研究小组为老师们开出了一张张美妙的音乐清单:巴赫、韩德尔、维瓦尔迪音乐中徐缓、宁静的部分与心跳节奏相当,能很快使大脑安静下来,可以用于课前;莫扎特的音乐将创造力和严密的思维顺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可以用于学生数学作业、制图等;梦幻般的、节奏松散的音乐有利于学生进入沉思和创造性状态,可以用于激发学生想像……许多老师课堂上的音乐富有了新的内涵。健脑操的创编难度大,一些腼腆的、年长的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健脑操总感觉比较别扭。资源库中,教师创编的数套健脑操视频可以直接打开供师生模仿,课堂上增添了一分活力和情趣。
  共建资源库成为学校行为。优秀的教学视频和教学设计、各科自学导航、优秀思维导图均会被发到资源库中让大家共享,也供批评。至2010年末,学校建成了覆盖全科、全年级的教学资源库,成为实施“友善用脑”常态课堂的有力保障。
  一年多时间,全校所有班级参与到研究之中,研究氛围如火如荼,对“友善用脑”的认识和课堂教学研究成果有了“质”的飞跃。班级氛围、课堂形态在悄然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悄然变化。2010年,在区办学效能综合评估中,我校办学绩效成绩突出,令人振奋,更加坚定了全校教师深入课改的信心。
  完善:千锤万凿出深山
  2010年下半年,区教育局朱慧局长多次来我校调研,三次指出要加快“友善用脑”研究成果“固化”,辐射、带动全区教育改革的发展。
  2011年,我校接待来自北京、浙江、广西、安徽、山东、内蒙等全国各地教育代表团参观交流。“友善用脑”教学改革工作逐渐增多,浙江安吉、广西桂林等地多次安排教师来我校蹲点培训,单纯以课堂和经验介绍的形式呈现课改成果已失去了原有的震撼力。分析我校“友善用脑”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如散落的珍珠,串起来才成体系,才能更有效推广运用。于是我们提出“建设‘友善用脑’培训课程,促教师专业成长”的推进策略,在“走进来”的接待中梳理打磨“友善用脑”研究成果。
  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由注重“友善用脑”教学策略的课程“固化”,到“友善用脑”教学导图的形成,由“友善用脑”课堂教学“五个步骤、六项策略、四级评价及良好学习环境建设”的课程“固化”,到“友善用脑”教学的操作路径、多项策略、多元评价及物理环境建设四位一体的整体课程架构,是一个日趋完善的过程。学校起初只有6人组成一个培训团队,逐步发展到5个培训团队,30多个培训者。在一次次接待来访者的培训交流过程中,老师们进一步深化了对“友善用脑”教学的认识,锻炼了研究能力,丰富完善着培训课程,享受着在讲学过程中受到的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
  吹花送远香。我校教师团队多次应邀去浙江、安徽、山东等地上课讲学,“友善用脑”培训课程在“走出去”的交流中得到进一步雕琢,较为完善的培训课程“固化”着“友善用脑”研究成果,在浙江安吉、安徽蒙城、北京海淀等地区均能看到我校研究成果在生根发芽。
  2012年6月8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联合举办了“2012北京市六区县中小学教师‘友善用脑’课堂教学观摩暨‘友善用脑’培训会”。我校“友善用脑”研究团队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三位老师作课、6位老师做“友善用脑”课程培训,北京市教科院多位专家给予高度评价,北京市6区县教师多次以掌声表示热烈欢迎。我们享受着“友善用脑”的幸福,我们也相信友善之花会在京城绽放。
  科学家们预言,脑科学将在21世纪自然科学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
  思维科学家张光鉴说:“‘友善用脑’的课堂是完全遵循脑科学原理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是轻松、愉悦的。”
  北京教科院时龙院长评价:“东山小学的‘友善用脑’研究有自身的独特性,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人的成长规律,遵循人的思维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尝试教学的创始人邱学华老师说,他在东山小学看到了理想的课堂,坚持做下去,大有可为!
  ……
  中国教育台、江苏教育台、《中国教师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我校“友善用脑”教学研究成果。近一年来,全国各地50多个教育代表团来我校学习交流“友善用脑”教学研究工作。我们坚信,“基于脑”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也必将成为未来教学研究的重点领域,我们期待得到更多的指导、帮助和支持,在新的起点扬帆起航!
  (蔡小平,南京市东山小学,211100)
其他文献
摘要: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职业院校新版数学教材建设项目。该版教材的编写理念、选材思路、教材体系等都具有自主特色。  关键词:教材理念;教材体系;教材体例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2-0003-04  数学科学历来被视为所有科学的基础——无论对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科学还是思维科学而言。因而在大专院校的课程体系里,数学课程自
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究竟要达成哪些目标?答案很多,甚至可以说什么都可以包括进去。然而“什么都是”的处处为落脚点,势必会进入“什么都落空”的无家可归的尴尬境地。语文教学到底做些什么?这是一个不想倒还明白、一想就觉得复杂的问题,而且见仁见智,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真理像劳动人民一样朴素”,或许一讲就明白的简单常识才是我们苦苦追求而不得的东西,那就是要让学生学有所得——有所记诵,有所思考,有所感动,通
摘要:美术课程中的欣赏教学分渗透式欣赏教学和专题式欣赏教学。当前专题式欣赏教学存在诸多“症结”,既有观念上的,也有操作层面的。相比渗透式欣赏教学,专题式欣赏教学对学生提供的文化信息更为整体,对学生产生的文化冲击力更为强烈,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更为全面。因而,专题欣赏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文试以《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十一册)一课,谈谈我对专题式欣赏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
摘要:建立在制造业基础上的传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简单套用在服务产业人才培养上显然忽视了服务业的行业特性。传统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对学生情感服务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缺陷。嵌入实景化教学环节后的工学结合模式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要顺利实施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的“工学结合”实景化教学模式需要得到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实景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要:通过对薄弱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调研发现,“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数学课堂催生了大批跟不上、听不懂、学不会的学生,建立慢教育教学观已成为一线教师的价值追求。近年来,学者们从慢教育内涵的界定,慢教育的艺术、因素分析以及实施策略,慢教育的教学案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与研究,为数学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智力支撑。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践行慢化教育理念能让学生跟上、听懂、学会,实现知识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动笔墨”一般有两种形式:写批注和小练笔。其中,小练笔更是犹如一缕清风,给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由于小练笔能紧密结合课文情境,有效发挥读写结合的作用,深受广大老师的喜爱,在课堂中得到广泛运用,但是实践中也出现不少效果不尽如人意之处:有的练笔目的不明确,生搬硬套,有为练笔而练笔之嫌;有的练笔忽视甚至背离文本价值取向,随意引申;有的时机不当,在教学情境不
识字难、记字乱、用字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普遍难题。有没有有效的途径可以帮助孩子们在入学伊始便能够愉快、有效地识字、记字、用字呢?为此,笔者用两年的时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研究,回头纵观,略有心得。  一、以课题的形式将识字转化为内在需要  苏教版低年级教材中特意编排了识字系列,很多识字课文,都是围绕学生熟悉、喜欢的话题而展开,比如体育、季节、食物等。于是我引导学生自己做课题,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个
摘要:长期以来,课堂都是教师主导的舞台,提问是教师的“权利”,回答是学生的“本分”。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重视,学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这一趋势下,“生—生”课堂提问模式主张开发“学生经验”这一宝贵资源,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少讲、精讲,多给学生留些“空白”,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文对“生—生”课堂提问模式的概念、价值、策略和操作框架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
摘要:举世闻名的优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壮年猝故,苏联教育界十分震惊。如何安排葬礼?派谁出席?出席者怎么发言评价故人?这就难住了苏联教育科学院的领导们。27年后,出席此葬礼的代表揭秘当时的过程和原因。原来,苏霍姆林斯基在苏联教育界高举起人道主义教育的大旗,已被当局视为异己,视为危险分子。他身临逆境,被口珠笔浅,以致心力交瘁而故。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葬礼;人道主义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
摘要:国际最负盛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10年11月29日发布了一份长达126页的教育报告:《全球进步最快教育体系因何持续进步?》(How the world’s most improved school systems keep getting better)。这份报告在全球五大洲选取了20个教育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回答了教育体系之所以成功的许多问题,并给我们的教育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麦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