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发展,课堂中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数学生活化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连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使数学学习起来觉得特别亲切,特别容易。它不仅感知得到,甚至触摸得到,也就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了浓厚的“生活味”,那么,在数学课堂中怎样才能体现生活味与数学味呢?
1 依存生活经验,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经说过:“自然界的伟大的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数学以一种我们看不见的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有些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那么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经验,环境入手,让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从自己的生活中走出,在现实生活中提出自己的数学思考,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我们六年级的同学刚刚学习了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我就让学生上街去了解商场、超市中的各种商品的打折情况,然后让学生计算出现价,并与原价相对比,并让学生谈谈关于其打折的看法。
再如小学数学中一些具体的思想方法:移多补少、多加要减、多减要加、等量代换、按顺序思考等在生活现实中到处可见。我举了一个实例:“老师带了162元到商场买一双鞋,老师看中的鞋子的标价是97元,你认为老师会怎样拿钱?”让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侧重指出下列这种那法:“老师从口袋中拿出()张一百元,营业员找回老师()元,这时老师口袋里还有()元。”然后要求学生填空,并写出算式。学生写出了以下算式:(1)162-97;(2)62+3;(3)100-97+62;(4)162-100+3.像这类活动不仅贴近学生实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喜欢数学、从而爱数学的情感,这种带领学生,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全过程
中,使他们真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2 提炼现实生活,还原数学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直接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原封不动地搬移到课堂教学中,这对学生显得太随意粗糙,先前还必须进行“数字化”的工作,让学生真正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
如学完了长方形的周长后,要计算包装长方形的礼品盒要多少彩带时,先让大家动手实践操作一下,怎么系礼品盒,然后得出一般系的方法。再让大家仔细的观察,整个包装中,长有几条,宽有几条,高又有几条。这样,把我们生活中的这样一个小小的常识转化成了跟我们课堂上有密切关联的数学知识。教师在这中间的点拨与引导无疑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会。
3 解决问题,生活数学和谐融合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学以致用。只有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促使学生更能熟练地、彻底地掌握所学知识,使其数学思维,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如:要测量出一粒黄豆的体积。一粒黄豆大小,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可是个难题,怎么办呢?老师引导大家,一粒黄豆的体积难量,那么一大把也难量吗?大家恍然大悟,数出100粒大小均匀的黄豆放入有水的量杯中,根据水的升高情况,得出100粒黄豆的体积,就能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大家在共同合作中,体会到问题的解决所带来的欢悦,在认识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大家设计自己家电视机罩的制作方法,先计算出所需面料,然后再打出预算,而每一个同学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展开了一系列活动。这样既丰富了大家的生活,又提高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在“统计”的教学后,我并没有按部就班地进行练习。而是将学生引入生活,挖掘生活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生活需要出发,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片段如下:
师:“我昨天中午到的长春,一下汽车就在车站附近的小饭馆吃了一顿午餐,菜很丰盛,有小黄鱼、大肉圆、鸡腿、煎鸡蛋、排骨、豆芽等任选其中四样,有这样的菜看来小饭馆的生意应该不错,而伙计却说小店的生意并不理想。经过了解,原来伙计天天将这么多种菜都做100份以致每天都浪费不少,老师就请同学们来帮他想一想,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提高小店的效益呢?”生答:“这么多种菜不应该全都准备100份。”“我觉得可以适当减少几种菜的份量。”
“我们需要统计一下,看看哪些菜受欢迎,哪些菜不受欢迎。受欢迎的必须多做,不受欢迎的菜可以减少份量!”“如果分小组进行统计就比较快了。”“小组之间也可以互相进行分工,每人统计一样菜。”……本课成功之处就是我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所学数学知识融入了学生生活,沟通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验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充分发挥了学生心理特点和需求的巨大世界,激发了学生学习内驱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把数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从而使数学因生活而更加精彩!
1 依存生活经验,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经说过:“自然界的伟大的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数学以一种我们看不见的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有些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那么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经验,环境入手,让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从自己的生活中走出,在现实生活中提出自己的数学思考,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我们六年级的同学刚刚学习了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我就让学生上街去了解商场、超市中的各种商品的打折情况,然后让学生计算出现价,并与原价相对比,并让学生谈谈关于其打折的看法。
再如小学数学中一些具体的思想方法:移多补少、多加要减、多减要加、等量代换、按顺序思考等在生活现实中到处可见。我举了一个实例:“老师带了162元到商场买一双鞋,老师看中的鞋子的标价是97元,你认为老师会怎样拿钱?”让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侧重指出下列这种那法:“老师从口袋中拿出()张一百元,营业员找回老师()元,这时老师口袋里还有()元。”然后要求学生填空,并写出算式。学生写出了以下算式:(1)162-97;(2)62+3;(3)100-97+62;(4)162-100+3.像这类活动不仅贴近学生实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喜欢数学、从而爱数学的情感,这种带领学生,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全过程
中,使他们真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2 提炼现实生活,还原数学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直接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原封不动地搬移到课堂教学中,这对学生显得太随意粗糙,先前还必须进行“数字化”的工作,让学生真正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
如学完了长方形的周长后,要计算包装长方形的礼品盒要多少彩带时,先让大家动手实践操作一下,怎么系礼品盒,然后得出一般系的方法。再让大家仔细的观察,整个包装中,长有几条,宽有几条,高又有几条。这样,把我们生活中的这样一个小小的常识转化成了跟我们课堂上有密切关联的数学知识。教师在这中间的点拨与引导无疑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会。
3 解决问题,生活数学和谐融合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学以致用。只有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促使学生更能熟练地、彻底地掌握所学知识,使其数学思维,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如:要测量出一粒黄豆的体积。一粒黄豆大小,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可是个难题,怎么办呢?老师引导大家,一粒黄豆的体积难量,那么一大把也难量吗?大家恍然大悟,数出100粒大小均匀的黄豆放入有水的量杯中,根据水的升高情况,得出100粒黄豆的体积,就能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大家在共同合作中,体会到问题的解决所带来的欢悦,在认识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大家设计自己家电视机罩的制作方法,先计算出所需面料,然后再打出预算,而每一个同学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展开了一系列活动。这样既丰富了大家的生活,又提高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在“统计”的教学后,我并没有按部就班地进行练习。而是将学生引入生活,挖掘生活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生活需要出发,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片段如下:
师:“我昨天中午到的长春,一下汽车就在车站附近的小饭馆吃了一顿午餐,菜很丰盛,有小黄鱼、大肉圆、鸡腿、煎鸡蛋、排骨、豆芽等任选其中四样,有这样的菜看来小饭馆的生意应该不错,而伙计却说小店的生意并不理想。经过了解,原来伙计天天将这么多种菜都做100份以致每天都浪费不少,老师就请同学们来帮他想一想,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提高小店的效益呢?”生答:“这么多种菜不应该全都准备100份。”“我觉得可以适当减少几种菜的份量。”
“我们需要统计一下,看看哪些菜受欢迎,哪些菜不受欢迎。受欢迎的必须多做,不受欢迎的菜可以减少份量!”“如果分小组进行统计就比较快了。”“小组之间也可以互相进行分工,每人统计一样菜。”……本课成功之处就是我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所学数学知识融入了学生生活,沟通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验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充分发挥了学生心理特点和需求的巨大世界,激发了学生学习内驱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把数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从而使数学因生活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