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现代社会正在步入信息时代,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提供适合其阅读的读物,创设真实、生动、有趣的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首先应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具有不同的社会经历与生活经验,以至于产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所以,他们对课外读物也会有不同的态度和选择。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创设阅读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比如利用墙报、黑板报等开辟“读书角”、“心得体会交流角”等园地;也可设立图书角,并配备班级图书管理员,图书定期轮换交流;同时鼓励学生上图书馆、阅览室读书,吸引学生学习课外书;在训练习作过程中,及时表扬班中喜爱阅读的同学,请他们谈爱看书的体会。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浓厚的氛围,而且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有的学生手里有许多课外读物,每次随便拿出一本翻几页,没兴致再换一下……这样,一本好书几年也不曾完整地读一遍。这种无目的的读书效果是不好的,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规定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之内,把哪本书读完,把读课外书当作丰富知识的重要手段看待,养成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在按计划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阅读过程,补充、修正自己的阅读行为。让每名学生都制定一份详细的课外阅读计划,教师及时指导,这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三、指导选择课外读物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方涉猎。在阅读内容上,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字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一些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的书来读,自主挑选精品,摒弃糟粕。对适合学生阅读的时代新著、流行佳作,更需及时推荐,以免学生茫然而无所适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较少,阅读能力较差,可以选择一些内容浅显、情节生动有趣的注音读物或一些图文并茂的图书,如童话、寓言等进行阅读;中年级学生兴趣逐步发展,对于英雄人物事迹及科普知识饶有兴趣,可以为他们推荐这方面的图书;高年级学生已经形成初步的兴趣爱好,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爱好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读物,而且可以适时地为他们推荐一些名著名篇,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四、教给课外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较好的阅读习惯。
1.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进行读书讨论,讨论他们最喜爱的文章,最喜爱的人物,最感兴趣的事。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水平出发,让学生阅读后自己讲,低年级进行简单复述,中高年级讲前拟发言稿提纲,或拟要提的问题及答案。其他学生听后讨论,促进全班学生对课外书的研读。学生也可自发组成一个读书小组,交流读书心得,互相交流反馈阅读情况,共同讨论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难题。这样,可使学生在讨论中受到启迪,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会日臻完善。
2.比较扩展:在课内,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总结并掌握学习课文的方法,课后选择与课内教材同类型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运用从课内学到的学法,独立阅读理解,扩展学生课文阅读范围。如学习了《落花生》这篇课文后,掌握了借物比喻的写作方法,这时可让学生课后学习《闷头花》、《甜藤儿》这两篇文章,思考解决文章是借闷头花和甜藤儿来告诉人们有什么道理。
3.及时记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把读到的好词、佳句、甚至好段、名篇摘录下来。摘录时可分类进行,如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景物描写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读得仔细,又能从中体会到好词佳句的作用,为进一步运用这些好词佳句创造条件。老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把这些好词佳句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写作之中,使它们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运用积累的材料,形成能力。
4.掌握技巧:读书并无定法,采用何种方法,皆由个人阅读习惯而定,圈点勾画、寻章摘句、制作卡片、撰写心得、精读浏览、熟读成诵都是读书之法,各有其妙。如泛读就是大略地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此,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式阅读,即“随便翻翻”,只要大致了解内容就可以,这种方法可按“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必须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作者单位:辽阳市宏伟区峨嵋小学)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首先应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具有不同的社会经历与生活经验,以至于产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所以,他们对课外读物也会有不同的态度和选择。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创设阅读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比如利用墙报、黑板报等开辟“读书角”、“心得体会交流角”等园地;也可设立图书角,并配备班级图书管理员,图书定期轮换交流;同时鼓励学生上图书馆、阅览室读书,吸引学生学习课外书;在训练习作过程中,及时表扬班中喜爱阅读的同学,请他们谈爱看书的体会。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浓厚的氛围,而且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有的学生手里有许多课外读物,每次随便拿出一本翻几页,没兴致再换一下……这样,一本好书几年也不曾完整地读一遍。这种无目的的读书效果是不好的,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规定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之内,把哪本书读完,把读课外书当作丰富知识的重要手段看待,养成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在按计划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阅读过程,补充、修正自己的阅读行为。让每名学生都制定一份详细的课外阅读计划,教师及时指导,这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三、指导选择课外读物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方涉猎。在阅读内容上,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字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一些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的书来读,自主挑选精品,摒弃糟粕。对适合学生阅读的时代新著、流行佳作,更需及时推荐,以免学生茫然而无所适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较少,阅读能力较差,可以选择一些内容浅显、情节生动有趣的注音读物或一些图文并茂的图书,如童话、寓言等进行阅读;中年级学生兴趣逐步发展,对于英雄人物事迹及科普知识饶有兴趣,可以为他们推荐这方面的图书;高年级学生已经形成初步的兴趣爱好,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爱好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读物,而且可以适时地为他们推荐一些名著名篇,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四、教给课外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较好的阅读习惯。
1.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进行读书讨论,讨论他们最喜爱的文章,最喜爱的人物,最感兴趣的事。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水平出发,让学生阅读后自己讲,低年级进行简单复述,中高年级讲前拟发言稿提纲,或拟要提的问题及答案。其他学生听后讨论,促进全班学生对课外书的研读。学生也可自发组成一个读书小组,交流读书心得,互相交流反馈阅读情况,共同讨论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难题。这样,可使学生在讨论中受到启迪,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会日臻完善。
2.比较扩展:在课内,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总结并掌握学习课文的方法,课后选择与课内教材同类型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运用从课内学到的学法,独立阅读理解,扩展学生课文阅读范围。如学习了《落花生》这篇课文后,掌握了借物比喻的写作方法,这时可让学生课后学习《闷头花》、《甜藤儿》这两篇文章,思考解决文章是借闷头花和甜藤儿来告诉人们有什么道理。
3.及时记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把读到的好词、佳句、甚至好段、名篇摘录下来。摘录时可分类进行,如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景物描写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读得仔细,又能从中体会到好词佳句的作用,为进一步运用这些好词佳句创造条件。老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把这些好词佳句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写作之中,使它们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运用积累的材料,形成能力。
4.掌握技巧:读书并无定法,采用何种方法,皆由个人阅读习惯而定,圈点勾画、寻章摘句、制作卡片、撰写心得、精读浏览、熟读成诵都是读书之法,各有其妙。如泛读就是大略地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此,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式阅读,即“随便翻翻”,只要大致了解内容就可以,这种方法可按“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必须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作者单位:辽阳市宏伟区峨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