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30例中25例患者胸闷、心悸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肌钙蛋白、心肌酶指标恢复正常;7例遗留偶发室性早搏,4例遗留偶发房性早搏,1例遗留房室传导阻滞;5例死亡,死因为3例并发急性肺水肿,1例引发全身多器官衰竭,1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病情发展迅猛,患者死亡率较高,虽然其临床特征多样,但很多诊断手段难以实施,因此,应加强早期诊断并科学制定救治计划,是其抢救成功、保障患者安全、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急性重症心肌炎;临床特征;治疗策略
急性重症心肌炎是指心肌细胞及其组织间隙弥漫性炎症,组织学特征为心肌细胞溶解、坏死、变性、肿胀等,好发于青壮年群体[1]。病因为感染性、过敏、变态反应或风湿性疾病、理化因素等。因其发病急骤、病程进展迅速、病情危笃,若抢救治疗不当,常可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急性重症心肌炎在临床中往往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发展猛、表现多样化等特征,尤其在心电图表现上与心肌梗死患者极为相似,容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对于重症急性心肌炎的救治,若不及时,可导致患者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应引起医务人员高度重视,对其加强正确诊断,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有助于预后,与降低死亡率。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肌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入的3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所制定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2]。男18例,女12例,年龄17~50岁,平均(32.3±2.7)岁。
1.2临床表现:30例患者起病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烧症状,同时伴有咳嗽、咽痛、鼻塞等上呼吸道症状。发病后,30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上的胸闷、心悸、乏力、头晕、呼吸急促等现象。30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听诊有心律不齐的现象。9例患者存在心界扩张现象,17例患者第一心音听诊时伴有奔马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上的心功能不全。其中14例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7例患者出现阿-斯综合征,15例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17例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竭,6例患者出现心肌心包炎。
1.3治疗方法:所有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绝对卧位休息、给氧,并检测患者的心电、血氧、血压以及动脉血气。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大剂量的Vit C配合中药黄芪注射液静脉推注。并适当给予患者营养心肌、清楚氧自由基、抗病毒药物。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给予适量的抗心力衰竭药物。可酌情给予患者小激素。后期对患者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当患者出现Ⅲ°AVB时,须使用起搏器帮助患者度过急性期。
2结果
经治疗后本组3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25例患者胸闷、心悸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肌钙蛋白、心肌酶指标恢复正常;7例遗留偶发室性早搏,4例遗留偶发房性早搏,1例遗留房室传导阻滞;5例死亡,死因为3例并发急性肺水肿,1例引发全身多器官衰竭,1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讨论
急性重症心肌炎在中老年患者中易与急性心肌梗死混淆,应结合临床特点、超声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早期诊断。出现以下多种情况,应高度怀疑急性重症心肌炎的可能:①既往无冠心病高危因素,以胸闷、气促就诊,胸闷、气促明显而胸痛不剧烈者,发病前有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病史,发病后短时间内出现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者;②心电图有类似心肌梗死样改变,但无明显心肌梗死定位特征,相应导联无对应抬高,短时间内心律变化多样;③发病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如明显肝肾功能不全,既往无相关病史;①心脏彩超提示室壁运动普遍性或节段性减弱,室壁增厚伴有心肌回声增强者。另外,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情况下,及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协助鉴别十分关键。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患者须绝对卧位休息,以改善心肌的代谢功能。同时还可适当使用免疫调节剂,并进行早期抗病毒治疗。绝对卧位休息,可以降低患者心肌耗氧,促进受损的心肌细胞恢复,改善心肌的代谢功能。Vit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以有效清除氧自由基,保护心肌细胞。早期大量静脉推注VitC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心肌细胞进一步受损,可以有效避免患者休克,并对心肌的炎性病变有明显的改善效果。黄芪具有扩张冠脉,抑制心肌细胞凋亡、降低钙负荷、抗病毒等功效。可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病毒,并增加NK細胞的活性,可有效降低病毒对心肌的损伤。本组30例患者注射黄芪注射液后,胸闷、心悸等现象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效果确切。对于激素的使用一定要适量,患者早期可少量、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但不可大量使用,以免延长患者病程。目前,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标准一般为:急性期在患者的心内膜、心肌、心包中检测出病毒、病毒蛋白抗原。但此种方法的病原学诊断的阳性率较低,往往会造成误诊的可能。故而,医生须掌握该疾病典型的临床特征并对患者心肌受损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快速、准确对患者进行诊断。
综上所述,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病情发展迅猛,患者死亡率较高,虽然其临床特征多样,但很多诊断手段难以实施,因此,应加强早期诊断并科学制定救治计划,是其抢救成功、保障患者安全、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谢海滨,王化云,齐书英.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08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1):2997.
[2]马文英,顾复生,沈潞华,等.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31.
关键词:急性重症心肌炎;临床特征;治疗策略
急性重症心肌炎是指心肌细胞及其组织间隙弥漫性炎症,组织学特征为心肌细胞溶解、坏死、变性、肿胀等,好发于青壮年群体[1]。病因为感染性、过敏、变态反应或风湿性疾病、理化因素等。因其发病急骤、病程进展迅速、病情危笃,若抢救治疗不当,常可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急性重症心肌炎在临床中往往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发展猛、表现多样化等特征,尤其在心电图表现上与心肌梗死患者极为相似,容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对于重症急性心肌炎的救治,若不及时,可导致患者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应引起医务人员高度重视,对其加强正确诊断,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有助于预后,与降低死亡率。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肌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入的3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所制定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2]。男18例,女12例,年龄17~50岁,平均(32.3±2.7)岁。
1.2临床表现:30例患者起病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烧症状,同时伴有咳嗽、咽痛、鼻塞等上呼吸道症状。发病后,30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上的胸闷、心悸、乏力、头晕、呼吸急促等现象。30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听诊有心律不齐的现象。9例患者存在心界扩张现象,17例患者第一心音听诊时伴有奔马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上的心功能不全。其中14例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7例患者出现阿-斯综合征,15例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17例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竭,6例患者出现心肌心包炎。
1.3治疗方法:所有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绝对卧位休息、给氧,并检测患者的心电、血氧、血压以及动脉血气。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大剂量的Vit C配合中药黄芪注射液静脉推注。并适当给予患者营养心肌、清楚氧自由基、抗病毒药物。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给予适量的抗心力衰竭药物。可酌情给予患者小激素。后期对患者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当患者出现Ⅲ°AVB时,须使用起搏器帮助患者度过急性期。
2结果
经治疗后本组3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25例患者胸闷、心悸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肌钙蛋白、心肌酶指标恢复正常;7例遗留偶发室性早搏,4例遗留偶发房性早搏,1例遗留房室传导阻滞;5例死亡,死因为3例并发急性肺水肿,1例引发全身多器官衰竭,1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讨论
急性重症心肌炎在中老年患者中易与急性心肌梗死混淆,应结合临床特点、超声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早期诊断。出现以下多种情况,应高度怀疑急性重症心肌炎的可能:①既往无冠心病高危因素,以胸闷、气促就诊,胸闷、气促明显而胸痛不剧烈者,发病前有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病史,发病后短时间内出现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者;②心电图有类似心肌梗死样改变,但无明显心肌梗死定位特征,相应导联无对应抬高,短时间内心律变化多样;③发病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如明显肝肾功能不全,既往无相关病史;①心脏彩超提示室壁运动普遍性或节段性减弱,室壁增厚伴有心肌回声增强者。另外,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情况下,及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协助鉴别十分关键。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患者须绝对卧位休息,以改善心肌的代谢功能。同时还可适当使用免疫调节剂,并进行早期抗病毒治疗。绝对卧位休息,可以降低患者心肌耗氧,促进受损的心肌细胞恢复,改善心肌的代谢功能。Vit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以有效清除氧自由基,保护心肌细胞。早期大量静脉推注VitC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心肌细胞进一步受损,可以有效避免患者休克,并对心肌的炎性病变有明显的改善效果。黄芪具有扩张冠脉,抑制心肌细胞凋亡、降低钙负荷、抗病毒等功效。可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病毒,并增加NK細胞的活性,可有效降低病毒对心肌的损伤。本组30例患者注射黄芪注射液后,胸闷、心悸等现象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效果确切。对于激素的使用一定要适量,患者早期可少量、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但不可大量使用,以免延长患者病程。目前,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标准一般为:急性期在患者的心内膜、心肌、心包中检测出病毒、病毒蛋白抗原。但此种方法的病原学诊断的阳性率较低,往往会造成误诊的可能。故而,医生须掌握该疾病典型的临床特征并对患者心肌受损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快速、准确对患者进行诊断。
综上所述,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病情发展迅猛,患者死亡率较高,虽然其临床特征多样,但很多诊断手段难以实施,因此,应加强早期诊断并科学制定救治计划,是其抢救成功、保障患者安全、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谢海滨,王化云,齐书英.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08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1):2997.
[2]马文英,顾复生,沈潞华,等.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