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怎样学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u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的问题将关乎语文教学的成败。教师该怎样合理有效地介入并参与课堂教学,如何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本文联系课堂进行了以下反思,以求取得实际性的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 师生角色 反思
  
   进入高三第二轮复习以来,一直忙着做题评卷,领着学生一路走来,上的都是清一色的复习课和评讲课,没有太多新知识的注入,课堂真是有点波澜不惊,学生天天提不起精神,我也只能望着学生兴叹,真是有点不知所措。一天我心血来潮突发奇想,若是把复习课、评讲课转换成新授课该怎么上呢?毕竟从学生接受知识技能这个角度上说,复习课和新授课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于是我选取眼下正在复习的“诗歌鉴赏”的一部分内容“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精心地设计了教学内容和过程,满心期待准备大展身手。从乐景衬乐情的《春夜喜雨》到哀景衬哀情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再到乐景衬哀情的《春行即兴》哀景衬乐情的《江南逢李龟年》,课堂上我讲得激情澎湃,同学们听的也津津有味,课后我进行了思考:这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究竟学了多少?就在此刻我突然想到了语文诵读大师韩军老师的一句话:“别信语文老师那一套!”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我想经我们精心设计、细心打造的课堂教学是不是在误人子弟?我很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一、语文老师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
  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特别是像我们这些偏僻农村的语文教师来说,我们在经年累月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多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不过也有很大的弊端:固定的思维模式,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演变成程式化。教师个人也大多随波逐流,逐渐失去了棱角,失去了激情,没有了创造。每天套公式般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没有新的教学模式的冲击,新的教学理念的更替,长此以往,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将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跟不上社会的需要。
  从以上思考中将引发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现在各种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优质课评选如火如荼。各种教学模式纷纷登场,有人戏谑为演戏,纵观这些课,讲者大多眉飞色舞,听者笑声赞叹声一片,但笑过赞过以后,不觉有一丝沉重压在心头。
  为教学而教学,为应试教育而教育。上课难免唯一,上课模式看似灵活实则呆板,因为高考的指挥棒在那。在此背景下学生学到的知识必然是死的,即使掌握了也很难灵活运用。导致这样的结果,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空白的庄稼地,教师要有计划地好好播种。当然若加上科学的精心的护理,必定会收获高的产量。故一言以蔽之,是方法,它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二、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去学并且要学会呢?
  首要的要让学生喜欢你、信任你,走进学生的心里,和学生平等对话并保持“零距离”,正所谓:亲其师,才能行其道。说句到家的话,只要学生喜欢我们、信任我们,他们就会喜欢我们所教的学科,才会在我的课堂上学得主动并神采飞扬,也必然会成绩优异,那家长也会尊敬你、信任你,能得到家长们的拥戴,那我想,无论是教师体制怎么改革,你永远都会是受欢迎的教师了!那么,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信任你,喜欢你呢?
  我认为,今天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学会鼓励、学会尊重、学会赏识。的确,教师的态度与学生的人格需要密切相关:教师对学生鼓励越多,学生的成就需要就越强烈,越自信;反之,教师对学生鼓励越少,学生就越自卑。学生虽然是孩子,但他们的人格尊严与成人是平等的,我们甚至应该比尊敬成人更尊敬学生。有这样一个细节常常在我脑海里放大,并化为感动:一位老师向学生借红笔,学生认真地将三色笔调至红色处再真诚献上。是的,细节的背后是尊重乃至敬重。尊重应当是相互的,如果尊重换来的不是尊重,而是对尊重的侵犯,那谁还会相信我们的教育呢?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是的,学生渴望尊重,渴望平等,渴望在和谐的氛围中享受师爱的阳光雨露。人生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
  其次我们要以渊博的学识、饱满的热情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召学生。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一个对外部世界冷漠无情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今年刚满30岁的美国华有德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陈宇华的父亲陈文福先生说过一句话:“笑着活也是活,哭着活也是活,为什么不笑着活?”是呀,我们这些当教师的就应该用更多的热情影响并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点亮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们也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每天都去拥抱一个新的太阳。
  教的目的是要学生学会,学生如何才能学会一种方法?是靠老师的点拨、讲解,还是靠学生一遍遍的练习、尝试?我想点拨固然重要,但学生有计划地练习会更重要。正如某中学的教学理念一样“如果你不能保证老师讲好课,那么宁可不让老师讲”。有了适当的针对性的练习,让每个学生就某一首诗说出自己的理解和发现,找出意象然后揣摩情感。这样才能真正的入境。否则,任你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依然是一头雾水。
  三、课堂上老师做什么?
  我们只能扮演参与合作者的角色,用自身情激学生的情,让学生主动求知。有时带领学生读读教材,指导学生做做练习,必要时引导学生品析丰富、生动、精妙、传神的语言。如“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啼”字能否换成“鸣”或“唱”,带着学生赏析课本上的经典语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答答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只是个是过客”。透过这些隽永深刻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母语的精深和绝妙。
  四、老师该如何备课?
  备课前搞好学情分析,对学生基础和本节课掌握情况要了如指掌;老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所有与本节相关的内容要尽量掌握;课堂练习要落实,练习难易适中区别有度;指导方法要灵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努力做到个别指导和统一讲评相结合。
  最后我想说:我们老师只是课堂生成的调控者,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是师生平等对话的首席者,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者,是开阔视野的引领者,是人文精神的渗透者。我们无权替学生发言,课堂的精彩应是学生来创造。所以请老师们大胆地放手吧!相信我们的学生。
  作者单位:湖北郧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王几何》一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的一篇自读课文。常规的教学安排是一课时,也就是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点评精彩段落,赏析作者是如何塑造一个幽默风趣、业务水平极高、热爱教育的几何老师。但是笔者发现教完此文后有的学生笑嘻嘻地说“王几何、王几何”,好像对这个绰号很感兴趣,据说背地里还有戏谑性地给同学取绰号的现象。看来一堂课的有效性还不够。如果从三维目标来看的话,就是注意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课本剧教学是一种情境教学,它是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通过改编剧本、即兴表演、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发挥想象,表达思想,使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并促进人格成长,激发潜能。所以当课本剧教学被引入语文课堂,语文的天空更加广阔了。  笔者在具体的教学中,做了一点尝试,也总结了一点开展课本剧的路子。  一、把握课文的特点是开展好课本剧的前提  不是任何一篇课文都能开展课本剧活动的,所以选择
《林黛玉进贾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大致情况。课文中主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等的性格特征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对王熙凤的塑造我认为更是技高一筹、最为成功。  王熙凤的性格历来被人们视为是一个精明能干,专权显胜,惯于玩弄权术的人。
“立言之要,在于有物”,“物”就是文章内容,它是靠材料来体现的,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要素之一。我们的高考作文更是如此,只有占有了丰富的、新鲜的材料,才会写出言之有物,富有说服力的佳作来。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因为生活空间狭小、知识储备少等原因,造成素材积累不够,以至于作文没有材料可写。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素材积累的指导。  一、立足课堂,在教材中挖掘素材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是语文学科专
随着高考大幕的拉开,作为第一场的语文考试一直备受关注。而语文考试中最为核心的当属作文。高考过后,各地区作文形式与立意的分析也往往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对象。今年全国Ⅰ卷的漫画作文考题以新颖的形式,丰富的隐身含义引发人们的深思。其实漫画作文考题总是在循规蹈矩中寻找创新的突破口,但与高考的主题保持永恒的一致,将社会现象、时代气息融入其中,实现高考服务于生活,作文联系生活的初衷。本文主要以2016年全国
艾·巴·辛格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他于1904年出生在波兰华沙一个犹太家庭,从小就在一个犹太氛围非常浓厚的家庭中长大,他的爸爸是一个贫寒的哈西德教派拉比,他的妈妈是一个犹太拉比的女儿,同样笃信宗教。哈西德主义强调祈祷者发自内心的虔诚和真诚是信仰的基础,上帝是哈西德主义的核心概念。在对上帝的理解上,哈西德主义认为,上帝是无处不在的,他弥漫于所有的存在物之中,无论善恶美丑,都有一种神性的目的和力量。而传
语文教学要“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就不能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贯彻诱导性原则,让学生“乐学、会学”,则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事实证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诱导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质疑探索问题、独创思维的能力。下面就教学实践,谈谈诱导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学习过程注重质
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爱弥儿》就具有这样的作用。最近读了法国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深为他根据爱弥儿的年龄而提出的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而受到启发。卢梭说:“只有爱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爱;只有宜人的性情,才能收获幸福;只有良好的品格,才能使人服从;只有自我尊重,才值得别人给的尊重。”这全然是对教师乃至人类提出的美好目标、做人的准则,它闪耀着卢梭的真知灼见之光彩。就教师这个职
《品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底层的光芒”版块中的一篇小说,它出自于英国现实主义作家高尔斯华绥,小说讲述了鞋匠格斯拉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因为机器生产对于手工业作坊的冲击,生意越来越清淡,最后悲惨地饿死了的故事。小说赞扬了鞋匠格斯拉诚信敬业,坚守自己理想的底层劳动者形象,同时借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小说没有一波三折的曲折情节,小说的主旨似乎也一望而知,翻译过来的文
李晓奎  每每读到《马说》“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目光总是来回审视,逡巡不前:“祇”“骈”“称”之读音,句子的正解,究竟若何?  文章开头一段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即“伯乐不常有”,而写得有声有色的却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终身遭遇:“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那么,作为两个状语后置句前面的谓语动词“祇辱”和“骈死”二者是什么关系?是因为“祇辱”所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