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教研组教研活动实效性问题一直是被困扰的问题,学科组研讨活动怎么开展?如何达到理想的效果?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几年来,我们围绕提升学科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较深入的探索。
1 明确学科教研组的内涵及其功能
对学科教研组的内涵与功能主要从“三个明确”来理解:
1.1 明确学科组内涵。学科教研组从学校层面来讲,它应该是学校校本教研最基本的活动单位,它是由任教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团队。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学校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
1.2 明确学科教研组的功能。学科教研组的功能是帮助学科教师,解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具体讲,就是学科组成员共同学习,共同制定本组的研讨活动计划,共同设计研究活动,共同感受、体验研讨活动过程,共同开展课题研究,解决碰到的疑难问题,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1.3 明确学科教研组主要特征具有“三性”。一是研讨活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学科研究活动中,学科组的优势就在于人员少行动快,,说干就干,不受地点、环境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灵活机动。二是学科组问题解决具有急迫性。碰到的问题无论大小,都是急需解决的。这些问题有来自于课堂的,有来自于教材方面的,有来自于学校建设方面的。三是学科组研讨活动具有共同性。学科组内研讨活动设计是透明的,研讨的问题是大家发现的,研究的内容是大家安排的,活动程序是大家设计的,研究的成果是大家共享的。总之一句话就是整个活动过程都是小组内成员共同参与制定与谋划的,属于大家共同完成的。
2 学科教研组活动有效性必须坚守四个原则
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提升学科教研组研讨活动实效性必须把握“四个原则”。
2.1 问题的真实性原则。校本教研最忌假、大、空。不进入真环境,发现真问题,开展真行动,是完全无效的。因此,问题的真实性原则涵盖三个要素:一是问题是同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碰到的,在课堂教学中偶发的或者生成的。二是问题是来源本学科的,是属于本学科教学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二是问题是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比如:写字教学,如何实现个性化指导;怎样指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如何解决学生作业拖沓问题;如何用好课文插图;如何让孩子爱上作文;如何让听写趣味盎然;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写话;语文课堂如何把握“导”的时机等等。因为问题是大家发现的,是掣肘教学的,是认为有必要破解的,所以研究起来才有兴趣,有针对性,有价值,也才有效果。
2.2 成员的主体性原则。一个教师只教不研,其结果是劳其筋骨。一个校长不带领教师从事研究,不可能有影响力。一个学校不搞研究,不可能得到发展。教师要从思想上,从内心上感受到“以研促己,以研为福”的幸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亚·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要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做研究会给人许多益处:首先做研究使人变得聪明。一个长期不思索问题的人,不是一个大脑健康的人。其次做研究能够成就自我。一个不研究的教师,不可能有成功。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从研究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其三做研究给教师以成就感。自己获得的研究方法、经验体会用于教育教学,是一件美事,而且终身享用。
总之,做研究的教师要真心地、热情地去参与,主动对待研讨活动。做研究的教师不仅在行动上要为本组的活动出谋划策,还要善于勤笔耕耘。学科教研组成员要时刻体现主体意识,主动意识。在研究思想上要有以研究为乐,把研究作为幸福教学的开始,以研究促进专业发展的情怀,要保持浓厚的研究兴趣与热情。在研究态度上,要主动出击,认真对待,热情参与讨论与资料收集整理等。在研究行动上,要积极献策,认真提炼,反思实践。
2.3 活动的针对性原则。学科教研组活动要在教研组长的牵头下,打好“四张牌”。即针对问题确立研究“主题”;针对主题安排研究“内容”;针对内容制定研究“程序”;针对程序做好具体“分工”。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写作文老大难”的问题确定教研活动主题:“基于学生作文老大难问题写作方法指导策略研究”。根据这个主题安排研究的内容:开阔学生写作思路,倡导学生选材多样化,有哪些方法?在大力倡导“自由作文”的今天,引导学生审题要注意什么?如何运用范文或“下水文”进行引路?这些研究内容确立后,再制定研究的程序。教研组成员进行分工,每人选取某一个问题作为研讨的切入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精心准备轮流当好中心发言人。并对每次研讨的过程进行记录和整理。这样长期坚持就能保证问题研究的力度与效度。
2.4 成果的应用性原则。教学需要研究,研究促进教学。问题在学科教研组的共同探讨下,得到解决并形成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后,还要做好三项工作:①成果应用。要迅速把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检验其效果。②聚焦反思。要认真反思研究过程,反思每个研究成员的研究激情和方法,并及时总结反馈。③经验提炼。成果在广泛应用的基础上要认真提炼完善,促进研究的优化与深化,并形成可供推广的经验总结或研究报告,以产生积极的影响。
3 学科教研组研讨活动过程必须真实有效
学科教研组的活动容易组织,但也容易流于形式,不少学校的学科教研组活动不是学学文章,就是轻描淡写地评评课,研究既不深入,也没成效。怎样确保学科教研组活动真正有效?
3.1 选择有效的研究方式。课例研究是学科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方式。课例研究是以某一课为案例进行深入透彻地研究。它具有三个特征,即以实际发生的课堂教学内容为载体;以某个小的研究问题为主题;帮助教师从一节课的教学感悟到一类课的教学。课例研究因为来自教学,又反哺教学,所以容易激发学科组成员的研究兴趣,易被教师接受,是学科组教研活动的有效方式。在具体的课例研究过程中,一般采用三轮研讨两轮反思的办法进行,即:先由学科组教师认真研讨、集体备课,再由一名教师上课,之后进行第一轮反思,反思结束后进行第二轮研讨备课。再由教师上课,课后进行第二轮反思;反思后进行第三轮研课。通过三轮研讨两轮反思便较为透彻地解决了课例中的问题,并形成了较为优化的教学方案。如某校小学高年级语文教研组以《寻找幸运花瓣》为课例探讨阅读教学的适切性模式研究,取得非常突出的效果。经过三轮研讨两轮反思后形成了“四环三读,言意兼得”的阅读教学模式。既环节一:抓住文眼,情境导入。环节二:围绕重点,精读探究。一读:品读重点词,深入理解课文;二读:赏读重点句,丰富内心体验;三读:评读重点段,揣摩表达方法。环节三:回归整体,深化提高。环节四:适当拓展,学用结合。a.通过诵读——丰富学生记忆;b.通过摘抄——练就学生慧眼;c.通过讲演——内化课文语言;d.通过迁移——运用书面语言。模式的形成为高年级阅读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3.2 强调真实的活动场景。活动真实性是学科教研组活动的有效保证。学科教研组活动环节必须体现“四个特征”。
一是研讨的问题有效特征。无论是课例研究还是其他方式的研究,在研讨的问题选择上必须做到有效。学科组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且善于发现有探索研究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是共性的问题,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
二是聚焦的主题有效特征。问题有主有次,在研究时,定位要准确,问题研究的主题要突出。某校小学高年级数学组教师在“问题解决(或解决问题)”领域教学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及困惑,通过教研组成员共同决策,决定把教研活动的主题聚焦为“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探讨”,要求教师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怎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怎样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怎样引导学生把握数量关系?这样有了研讨的重点内容,教师们就好分散找对策,再集中探讨时就会有的放矢,收效甚高。
三是研讨的过程有效特征。研讨过程绝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每次学科教研组活动,教研组长必须提前拿出研讨方案,广泛征集全组成员意见,确立每次研究过程的具体细节和流程,保证研讨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学习资料、有过程及结果的记录等等。对于研讨活动过程及其流程,我们结合具体实践,提出了“三环九步”研讨活动模式。即:一是科学确立研讨主题生成环节。其流程步骤为:问题发现——问题碰撞——问题提炼;二是研讨寻求问题解决对策环节,其流程步骤为:预设对策——集体商讨——展演观摩。三是全力促进经验成果形成环节。其流程步骤为:集体辩课——经验提炼——应用推广。研讨过程是否真正有效,我们的评判标准就是人人参与,过程透明,活动真实,研讨情节宜人。笔者于2013年11月有幸参加了某校小学数学教研组为全县教师提供的研讨活动现场。当时到会教师都对学科教研组如何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获得了深深启迪。这次活动之后,该县学科组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影响深远。
四是形成的成果有效特征。研讨成果是否有效,其基本特征就是能真正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因此我们要求各学科教研组的研讨在成果的形成上,必须达成三个要素,即可操作性强,能够引领与借鉴,有一定的影响力。
4 促进学科教研组活动还需强化评价激励
教学研究原本是一件乐事,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更是一件引领教师走向幸福从教,促进专业自主发展的幸事。它需要引导,更需要激励。为促进学科教研组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我们的激励办法主要有如下几点。
4.1 各项评优评先,让教师有看头。各学校制定有教研先进学科组,教研先进个人,教研型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品牌教师等评选标准,每期评选表彰。特别优秀的会推荐到县里参加县级校本教研先进个人的评选。被评上全县校本教研先进个人的教师不仅全县通报表彰,还会在每年的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隆重颁奖。
4.2 形成积分制度,让教师有奔头。借用市场营销积分的办法,对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进行积分管理,并且积分永不清零。教研积分细则主要从教研组活动、小课题研究、教学比武、教学研讨课、随堂听评课等10个方面进行累计,每月一统计一通报,积分还和当月绩效工资挂钩。每年根据积分多少评出金牌教研教师,银牌教研教师等。
4.3 创建网络平台,让教师有盼头。各学校成立了学校网站,组建了学科教研组QQ群,搭建了网络讨论组、教师个人博客展等平台,加大了教师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赏识。开辟了教师风采和教研展示台等专栏,重点推介在学科教研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突出教师,以此提升教师的声誉和知名度。另外县教育科研网和由各教研员牵头的学科中心教研QQ群更是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每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教师在最快最短时间内被全县同行们知晓。评价激励的扎实推行,有力促进了教师参加学科组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科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
此文系湖南省12·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实效性研究与实践》《农村学校学科教研组建设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1 明确学科教研组的内涵及其功能
对学科教研组的内涵与功能主要从“三个明确”来理解:
1.1 明确学科组内涵。学科教研组从学校层面来讲,它应该是学校校本教研最基本的活动单位,它是由任教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团队。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学校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
1.2 明确学科教研组的功能。学科教研组的功能是帮助学科教师,解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具体讲,就是学科组成员共同学习,共同制定本组的研讨活动计划,共同设计研究活动,共同感受、体验研讨活动过程,共同开展课题研究,解决碰到的疑难问题,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1.3 明确学科教研组主要特征具有“三性”。一是研讨活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学科研究活动中,学科组的优势就在于人员少行动快,,说干就干,不受地点、环境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灵活机动。二是学科组问题解决具有急迫性。碰到的问题无论大小,都是急需解决的。这些问题有来自于课堂的,有来自于教材方面的,有来自于学校建设方面的。三是学科组研讨活动具有共同性。学科组内研讨活动设计是透明的,研讨的问题是大家发现的,研究的内容是大家安排的,活动程序是大家设计的,研究的成果是大家共享的。总之一句话就是整个活动过程都是小组内成员共同参与制定与谋划的,属于大家共同完成的。
2 学科教研组活动有效性必须坚守四个原则
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提升学科教研组研讨活动实效性必须把握“四个原则”。
2.1 问题的真实性原则。校本教研最忌假、大、空。不进入真环境,发现真问题,开展真行动,是完全无效的。因此,问题的真实性原则涵盖三个要素:一是问题是同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碰到的,在课堂教学中偶发的或者生成的。二是问题是来源本学科的,是属于本学科教学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二是问题是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比如:写字教学,如何实现个性化指导;怎样指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如何解决学生作业拖沓问题;如何用好课文插图;如何让孩子爱上作文;如何让听写趣味盎然;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写话;语文课堂如何把握“导”的时机等等。因为问题是大家发现的,是掣肘教学的,是认为有必要破解的,所以研究起来才有兴趣,有针对性,有价值,也才有效果。
2.2 成员的主体性原则。一个教师只教不研,其结果是劳其筋骨。一个校长不带领教师从事研究,不可能有影响力。一个学校不搞研究,不可能得到发展。教师要从思想上,从内心上感受到“以研促己,以研为福”的幸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亚·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要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做研究会给人许多益处:首先做研究使人变得聪明。一个长期不思索问题的人,不是一个大脑健康的人。其次做研究能够成就自我。一个不研究的教师,不可能有成功。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从研究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其三做研究给教师以成就感。自己获得的研究方法、经验体会用于教育教学,是一件美事,而且终身享用。
总之,做研究的教师要真心地、热情地去参与,主动对待研讨活动。做研究的教师不仅在行动上要为本组的活动出谋划策,还要善于勤笔耕耘。学科教研组成员要时刻体现主体意识,主动意识。在研究思想上要有以研究为乐,把研究作为幸福教学的开始,以研究促进专业发展的情怀,要保持浓厚的研究兴趣与热情。在研究态度上,要主动出击,认真对待,热情参与讨论与资料收集整理等。在研究行动上,要积极献策,认真提炼,反思实践。
2.3 活动的针对性原则。学科教研组活动要在教研组长的牵头下,打好“四张牌”。即针对问题确立研究“主题”;针对主题安排研究“内容”;针对内容制定研究“程序”;针对程序做好具体“分工”。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写作文老大难”的问题确定教研活动主题:“基于学生作文老大难问题写作方法指导策略研究”。根据这个主题安排研究的内容:开阔学生写作思路,倡导学生选材多样化,有哪些方法?在大力倡导“自由作文”的今天,引导学生审题要注意什么?如何运用范文或“下水文”进行引路?这些研究内容确立后,再制定研究的程序。教研组成员进行分工,每人选取某一个问题作为研讨的切入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精心准备轮流当好中心发言人。并对每次研讨的过程进行记录和整理。这样长期坚持就能保证问题研究的力度与效度。
2.4 成果的应用性原则。教学需要研究,研究促进教学。问题在学科教研组的共同探讨下,得到解决并形成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后,还要做好三项工作:①成果应用。要迅速把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检验其效果。②聚焦反思。要认真反思研究过程,反思每个研究成员的研究激情和方法,并及时总结反馈。③经验提炼。成果在广泛应用的基础上要认真提炼完善,促进研究的优化与深化,并形成可供推广的经验总结或研究报告,以产生积极的影响。
3 学科教研组研讨活动过程必须真实有效
学科教研组的活动容易组织,但也容易流于形式,不少学校的学科教研组活动不是学学文章,就是轻描淡写地评评课,研究既不深入,也没成效。怎样确保学科教研组活动真正有效?
3.1 选择有效的研究方式。课例研究是学科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方式。课例研究是以某一课为案例进行深入透彻地研究。它具有三个特征,即以实际发生的课堂教学内容为载体;以某个小的研究问题为主题;帮助教师从一节课的教学感悟到一类课的教学。课例研究因为来自教学,又反哺教学,所以容易激发学科组成员的研究兴趣,易被教师接受,是学科组教研活动的有效方式。在具体的课例研究过程中,一般采用三轮研讨两轮反思的办法进行,即:先由学科组教师认真研讨、集体备课,再由一名教师上课,之后进行第一轮反思,反思结束后进行第二轮研讨备课。再由教师上课,课后进行第二轮反思;反思后进行第三轮研课。通过三轮研讨两轮反思便较为透彻地解决了课例中的问题,并形成了较为优化的教学方案。如某校小学高年级语文教研组以《寻找幸运花瓣》为课例探讨阅读教学的适切性模式研究,取得非常突出的效果。经过三轮研讨两轮反思后形成了“四环三读,言意兼得”的阅读教学模式。既环节一:抓住文眼,情境导入。环节二:围绕重点,精读探究。一读:品读重点词,深入理解课文;二读:赏读重点句,丰富内心体验;三读:评读重点段,揣摩表达方法。环节三:回归整体,深化提高。环节四:适当拓展,学用结合。a.通过诵读——丰富学生记忆;b.通过摘抄——练就学生慧眼;c.通过讲演——内化课文语言;d.通过迁移——运用书面语言。模式的形成为高年级阅读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3.2 强调真实的活动场景。活动真实性是学科教研组活动的有效保证。学科教研组活动环节必须体现“四个特征”。
一是研讨的问题有效特征。无论是课例研究还是其他方式的研究,在研讨的问题选择上必须做到有效。学科组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且善于发现有探索研究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是共性的问题,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
二是聚焦的主题有效特征。问题有主有次,在研究时,定位要准确,问题研究的主题要突出。某校小学高年级数学组教师在“问题解决(或解决问题)”领域教学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及困惑,通过教研组成员共同决策,决定把教研活动的主题聚焦为“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探讨”,要求教师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怎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怎样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怎样引导学生把握数量关系?这样有了研讨的重点内容,教师们就好分散找对策,再集中探讨时就会有的放矢,收效甚高。
三是研讨的过程有效特征。研讨过程绝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每次学科教研组活动,教研组长必须提前拿出研讨方案,广泛征集全组成员意见,确立每次研究过程的具体细节和流程,保证研讨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学习资料、有过程及结果的记录等等。对于研讨活动过程及其流程,我们结合具体实践,提出了“三环九步”研讨活动模式。即:一是科学确立研讨主题生成环节。其流程步骤为:问题发现——问题碰撞——问题提炼;二是研讨寻求问题解决对策环节,其流程步骤为:预设对策——集体商讨——展演观摩。三是全力促进经验成果形成环节。其流程步骤为:集体辩课——经验提炼——应用推广。研讨过程是否真正有效,我们的评判标准就是人人参与,过程透明,活动真实,研讨情节宜人。笔者于2013年11月有幸参加了某校小学数学教研组为全县教师提供的研讨活动现场。当时到会教师都对学科教研组如何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获得了深深启迪。这次活动之后,该县学科组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影响深远。
四是形成的成果有效特征。研讨成果是否有效,其基本特征就是能真正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因此我们要求各学科教研组的研讨在成果的形成上,必须达成三个要素,即可操作性强,能够引领与借鉴,有一定的影响力。
4 促进学科教研组活动还需强化评价激励
教学研究原本是一件乐事,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更是一件引领教师走向幸福从教,促进专业自主发展的幸事。它需要引导,更需要激励。为促进学科教研组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我们的激励办法主要有如下几点。
4.1 各项评优评先,让教师有看头。各学校制定有教研先进学科组,教研先进个人,教研型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品牌教师等评选标准,每期评选表彰。特别优秀的会推荐到县里参加县级校本教研先进个人的评选。被评上全县校本教研先进个人的教师不仅全县通报表彰,还会在每年的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隆重颁奖。
4.2 形成积分制度,让教师有奔头。借用市场营销积分的办法,对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进行积分管理,并且积分永不清零。教研积分细则主要从教研组活动、小课题研究、教学比武、教学研讨课、随堂听评课等10个方面进行累计,每月一统计一通报,积分还和当月绩效工资挂钩。每年根据积分多少评出金牌教研教师,银牌教研教师等。
4.3 创建网络平台,让教师有盼头。各学校成立了学校网站,组建了学科教研组QQ群,搭建了网络讨论组、教师个人博客展等平台,加大了教师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赏识。开辟了教师风采和教研展示台等专栏,重点推介在学科教研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突出教师,以此提升教师的声誉和知名度。另外县教育科研网和由各教研员牵头的学科中心教研QQ群更是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每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教师在最快最短时间内被全县同行们知晓。评价激励的扎实推行,有力促进了教师参加学科组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科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
此文系湖南省12·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实效性研究与实践》《农村学校学科教研组建设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