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以实现教学内容为目标,从学生的兴趣、情感、生活、实践出发,创设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多种活动形式,将内容呈现与活动展开融为一体,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是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上,而是注重于学生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和提升他们的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活动式教学法对于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结合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材,着重探析思品课堂活动式教学的几种常见形式。
一课堂游戏,寓教于乐
初中学生,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开展课堂游戏完全符合孩子的天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还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如学习《信任无价》时,我就让学生三人一组,其中一个人背向其他两名同学站立,另外两个学生面对面、手挽手站好,背向站立的学生在询问其他两人准备好了的情况下向后倒下,让站在后面的两个学生接住,然后交换角色。活动结束后先让其他同学评价活动成功与否,并让表演的同学自己分析成败的原因。游戏让学生们懂得了别人的信任和鼓励的重要性,也要学会给自己身边的人多些信任和鼓励。
二小品表演,角色体验
这是一种依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设置情景,模拟现实,或围绕某一具体问题,由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开展小品演出的活动。恰当地组织小品表演,不仅能够深化教育主题,还能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表演中,强化道德观念,塑造健康心理。如学习《做一个自信的人》时,可以布置三名学生分别表演演讲比赛的自信者、自负者、自卑者,并让其他学生猜测他们三人分别表现了什么,接着让表演者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表演,最后补充说明生活中类似的事例。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懂得了自信与自负的区别,明白了自卑是与自信相反的一种消极心理,从而得出我们要“做一个自信的人”这一结论。
三课堂辩论,明理践行
精心选择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辩题,由学生组成正反方,推选出四名同学充当辩手,要求学生恰当运用课堂及课外知识开展辩论,在自由辩论中其他学生也可以补充发言,最后由教师对双方辩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并由师生共同点评双方的辩论技巧、逻辑推理、语言表达能力等。这种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如在学习《拒绝不良诱惑》时,为使学生认清玩电子游戏的利弊,教师可组织一场“中学生玩电子游戏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通过辩论,学生对电子游戏的利弊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加强。课堂辩论还可以根据需要演化为主题班会、学习成果交流会等活动形式。
四情境活动,升华情感
在学习九年级《认识社会巨变》时,我先让学生列举改革开放30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然后要求学生写一篇简洁的《国旗下的讲话》发言稿,并让学生对着黑板上面的国旗朗读自己写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操。这就是一种情境活动式教学,是一种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创设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制造出一種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在客观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发起相应情感,由此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
五视频播放,深化主题
选择合适的经典电影电视片段,或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件,在课堂内插播,能直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如在学习《正视现实的压力》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时,我播放了一段“未来在你手中”的广告视频:优美的大自然、漫不经心的人、被戕害丢弃的弱小生灵……使学生在课堂短暂放松之余,获得强烈的心灵震撼,从而达到营造教学气氛、深化教学主题的目的。
六社会实践,发展能力
活动式教学要求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广泛收集资料,提出问题,又在相互合作中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的需要,到校外开展深入的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活动方式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与志愿者活动等。
课堂活动式教学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其开展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其有效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求知,让思品课堂在活动的引领下展现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姿态。
(作者单位:江西省井冈山中学)
责任编辑:袁海波
下面结合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材,着重探析思品课堂活动式教学的几种常见形式。
一课堂游戏,寓教于乐
初中学生,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开展课堂游戏完全符合孩子的天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还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如学习《信任无价》时,我就让学生三人一组,其中一个人背向其他两名同学站立,另外两个学生面对面、手挽手站好,背向站立的学生在询问其他两人准备好了的情况下向后倒下,让站在后面的两个学生接住,然后交换角色。活动结束后先让其他同学评价活动成功与否,并让表演的同学自己分析成败的原因。游戏让学生们懂得了别人的信任和鼓励的重要性,也要学会给自己身边的人多些信任和鼓励。
二小品表演,角色体验
这是一种依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设置情景,模拟现实,或围绕某一具体问题,由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开展小品演出的活动。恰当地组织小品表演,不仅能够深化教育主题,还能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表演中,强化道德观念,塑造健康心理。如学习《做一个自信的人》时,可以布置三名学生分别表演演讲比赛的自信者、自负者、自卑者,并让其他学生猜测他们三人分别表现了什么,接着让表演者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表演,最后补充说明生活中类似的事例。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懂得了自信与自负的区别,明白了自卑是与自信相反的一种消极心理,从而得出我们要“做一个自信的人”这一结论。
三课堂辩论,明理践行
精心选择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辩题,由学生组成正反方,推选出四名同学充当辩手,要求学生恰当运用课堂及课外知识开展辩论,在自由辩论中其他学生也可以补充发言,最后由教师对双方辩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并由师生共同点评双方的辩论技巧、逻辑推理、语言表达能力等。这种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如在学习《拒绝不良诱惑》时,为使学生认清玩电子游戏的利弊,教师可组织一场“中学生玩电子游戏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通过辩论,学生对电子游戏的利弊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加强。课堂辩论还可以根据需要演化为主题班会、学习成果交流会等活动形式。
四情境活动,升华情感
在学习九年级《认识社会巨变》时,我先让学生列举改革开放30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然后要求学生写一篇简洁的《国旗下的讲话》发言稿,并让学生对着黑板上面的国旗朗读自己写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操。这就是一种情境活动式教学,是一种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创设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制造出一種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在客观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发起相应情感,由此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
五视频播放,深化主题
选择合适的经典电影电视片段,或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件,在课堂内插播,能直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如在学习《正视现实的压力》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时,我播放了一段“未来在你手中”的广告视频:优美的大自然、漫不经心的人、被戕害丢弃的弱小生灵……使学生在课堂短暂放松之余,获得强烈的心灵震撼,从而达到营造教学气氛、深化教学主题的目的。
六社会实践,发展能力
活动式教学要求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广泛收集资料,提出问题,又在相互合作中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的需要,到校外开展深入的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活动方式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与志愿者活动等。
课堂活动式教学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其开展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其有效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求知,让思品课堂在活动的引领下展现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姿态。
(作者单位:江西省井冈山中学)
责任编辑:袁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