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嘉定区真新社区(街道)党工委依托社区,以“主导社会、服务社会”为基本工作思路,用真心、真情来凝聚社会,使社区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安定团结的新局面。
一、创新党建形式、扩大组织覆盖,为凝聚社会提供组织保证
通过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区,将党的工作向全社会覆盖。将每个社区都划分为党建责任区,由党工委委员分工负责。责任人对责任区内的居民小区、社区单位、社会组织等每月走访一次,通报党工委近期的中心工作,了解居民区及社区单位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听取社区单位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动员责任区内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通过建立社区性组织,将党的工作向社区单位渗透。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社区管理委员会和社区志愿者队伍等社区性组织,按其性质分别由街道党工委的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开展活动。同时建立社区党课制度,党工委委员定期到实行“双重领导”的单位上党课,增强党的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消灭党组织建设空白点。坚持做到居民小区建到哪里,就把党的工作辐射到哪里;新经济组织在哪里经营,就把党的联络员派到哪里;新社会组织在哪里活动,就把党员骨干派到哪里。至今已建立党支部(总支)16个,新经济组织党组织5个,新社会组织党组织2个。还根据各类专业市场多的实际情况,将“支部建在市场”,不断扩大党的工作在社区的覆盖面。
二、倾听群众心声,缓解社会矛盾,为凝聚社会构建制度保障
召开社区代表大会,倾听各方意见。通过召开社区代表大会,既能使代表对街道的地区性、社区性、群众性、公益性等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协商,又赋予代表民主决策的权利,使街道在社区管理、社区建设、群众利益解决等方面得到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如社区代表大会提出,将原来地域意义上的22个社区居委调整为12个社区,使街道的区域划分更符合城市化发展的方向。成立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群众的事由群众来议。为开辟街道与居民沟通与联系的渠道,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创办社区报《真新人家》,将社区中老百姓关注的政府实事工程、社区建设成果、社区新事、社区热点等内容及时报道。每年夏令时节,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还随《真新人家》发放一万张邮资明信片,广泛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随后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及时予以解决答复。加强信访工作,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每月召开一次信访工作恳谈会,坚持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通过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和聘请“信息员”等方式,主动找到上访群众,邀请上访群众与政府进行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求信访干部知道居民“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在什么地方、可能干什么”,通过及时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把群体性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街道还定期召开信访工作例会,听取信访人员意见,努力解决群众急、难信访事件。
三、强化社会救助,关注弱势群体,为凝聚社会夯实群众基础
制定和实施社会救助政策,使帮困工作制度化、经常化。2004年,街道党政联席会议通过决议,在已有的社会保障基础上,对社会救助人员实行另行补贴,街道向每一位低保人员每月发放价值20元的大米,支疆支内人员每月另补贴50元。同时,还实施广泛、深入的就业援助措施,建立一支由22人组成的专业就业援助员队伍,充分挖掘社区就业资源,有力推动街道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构建社会互助网络,建立由各种社会组织、社区成员、志愿者、社会成功人士等组成的社区互助网络。依托一支80人的专业化社工队伍,承担12个社区的民政、卫生、治安、精神文明建设等社区管理和建设事务。依靠一支1000多人的家庭志愿者队伍,开展社区帮困、帮教、调解、临终关怀等各种为民服务活动。提高弱势群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以社区邻里中心为载体,开展外来人员文明素质培训、动迁农民的素质教育、创建学习型家庭等活动,提升社区群众的文明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积极关注外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建造外来建设者子弟学校,向街道外来人员子女开放辖区内公办学校。通过这些人性化的关怀措施,加强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整合社会资源、密切党群关系,在凝聚社会中发挥主体作用
建立“四方联席会”,整合社区资源为群众解决急事难事。党组织召开由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公安等部门和组织参加的“四方联席会”,各方代表共同研究,解决小区存在的问题。如,以前群众对居民区河道水质问题意见很大,却因各部门相互推诿而长期得不到解决,经过“四方联席会”研究后,很快解决这一难题,得到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丰富党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资源。如,轻纺市场作为全区首家成立流动党员支部的大型批发市场,其党支部通过组织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对群众、社会的凝聚力。曹安经济发展中心党支部开展与企业结对,支部11名党员每人都固定联系3家企业,定期进行走访,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受到企业主的欢迎。开展“四事”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知道天下事,了解身边事,管好自己事,关心他人事”,要求广大党员关心国家大事,心系党的事业;知晓社区动态,了解群众缺什么、想什么、要什么、烦什么;以身作则,带动家人、楼组,做群众的榜样,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主动团结在党支部周围,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热心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开展“牵手工程”,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各党组织以“支部牵着党员的手、党员牵着群众的手、群众牵着群众的手”为基本模式,通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秉承和发扬党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的优良传统,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的问题,用真心、真情凝聚人心。
■ 责任编辑:袁志平
一、创新党建形式、扩大组织覆盖,为凝聚社会提供组织保证
通过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区,将党的工作向全社会覆盖。将每个社区都划分为党建责任区,由党工委委员分工负责。责任人对责任区内的居民小区、社区单位、社会组织等每月走访一次,通报党工委近期的中心工作,了解居民区及社区单位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听取社区单位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动员责任区内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通过建立社区性组织,将党的工作向社区单位渗透。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社区管理委员会和社区志愿者队伍等社区性组织,按其性质分别由街道党工委的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开展活动。同时建立社区党课制度,党工委委员定期到实行“双重领导”的单位上党课,增强党的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消灭党组织建设空白点。坚持做到居民小区建到哪里,就把党的工作辐射到哪里;新经济组织在哪里经营,就把党的联络员派到哪里;新社会组织在哪里活动,就把党员骨干派到哪里。至今已建立党支部(总支)16个,新经济组织党组织5个,新社会组织党组织2个。还根据各类专业市场多的实际情况,将“支部建在市场”,不断扩大党的工作在社区的覆盖面。
二、倾听群众心声,缓解社会矛盾,为凝聚社会构建制度保障
召开社区代表大会,倾听各方意见。通过召开社区代表大会,既能使代表对街道的地区性、社区性、群众性、公益性等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协商,又赋予代表民主决策的权利,使街道在社区管理、社区建设、群众利益解决等方面得到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如社区代表大会提出,将原来地域意义上的22个社区居委调整为12个社区,使街道的区域划分更符合城市化发展的方向。成立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群众的事由群众来议。为开辟街道与居民沟通与联系的渠道,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创办社区报《真新人家》,将社区中老百姓关注的政府实事工程、社区建设成果、社区新事、社区热点等内容及时报道。每年夏令时节,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还随《真新人家》发放一万张邮资明信片,广泛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随后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及时予以解决答复。加强信访工作,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每月召开一次信访工作恳谈会,坚持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通过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和聘请“信息员”等方式,主动找到上访群众,邀请上访群众与政府进行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求信访干部知道居民“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在什么地方、可能干什么”,通过及时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把群体性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街道还定期召开信访工作例会,听取信访人员意见,努力解决群众急、难信访事件。
三、强化社会救助,关注弱势群体,为凝聚社会夯实群众基础
制定和实施社会救助政策,使帮困工作制度化、经常化。2004年,街道党政联席会议通过决议,在已有的社会保障基础上,对社会救助人员实行另行补贴,街道向每一位低保人员每月发放价值20元的大米,支疆支内人员每月另补贴50元。同时,还实施广泛、深入的就业援助措施,建立一支由22人组成的专业就业援助员队伍,充分挖掘社区就业资源,有力推动街道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构建社会互助网络,建立由各种社会组织、社区成员、志愿者、社会成功人士等组成的社区互助网络。依托一支80人的专业化社工队伍,承担12个社区的民政、卫生、治安、精神文明建设等社区管理和建设事务。依靠一支1000多人的家庭志愿者队伍,开展社区帮困、帮教、调解、临终关怀等各种为民服务活动。提高弱势群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以社区邻里中心为载体,开展外来人员文明素质培训、动迁农民的素质教育、创建学习型家庭等活动,提升社区群众的文明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积极关注外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建造外来建设者子弟学校,向街道外来人员子女开放辖区内公办学校。通过这些人性化的关怀措施,加强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整合社会资源、密切党群关系,在凝聚社会中发挥主体作用
建立“四方联席会”,整合社区资源为群众解决急事难事。党组织召开由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公安等部门和组织参加的“四方联席会”,各方代表共同研究,解决小区存在的问题。如,以前群众对居民区河道水质问题意见很大,却因各部门相互推诿而长期得不到解决,经过“四方联席会”研究后,很快解决这一难题,得到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丰富党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资源。如,轻纺市场作为全区首家成立流动党员支部的大型批发市场,其党支部通过组织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对群众、社会的凝聚力。曹安经济发展中心党支部开展与企业结对,支部11名党员每人都固定联系3家企业,定期进行走访,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受到企业主的欢迎。开展“四事”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知道天下事,了解身边事,管好自己事,关心他人事”,要求广大党员关心国家大事,心系党的事业;知晓社区动态,了解群众缺什么、想什么、要什么、烦什么;以身作则,带动家人、楼组,做群众的榜样,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主动团结在党支部周围,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热心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开展“牵手工程”,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各党组织以“支部牵着党员的手、党员牵着群众的手、群众牵着群众的手”为基本模式,通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秉承和发扬党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的优良传统,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的问题,用真心、真情凝聚人心。
■ 责任编辑:袁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