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被认为是国际上近50年来最重要的教育改革理论之一,伴随着我国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它逐渐地被广大教师所熟悉和了解,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予以丰富的内涵。然而,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个别小组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但他们的讨论探究有的偏离正题、有的只浮于表层,并没进入实质性问题的探究和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慢慢演变成流于形式的合作,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究其原因:
1.合作学习缺乏合理分工,小组内部只由少数学生唱“独角戏”,多数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无合作意愿。
2.合作学习不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而被动要求开展讨论,是没有价值的合作。
3.小组活动内容设置不合理,是无效合作。
4.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不到位,是低效合作。
针对上述合作学习的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优化小组合作互动,实现高效数学课堂。
一、精心构建学习小组,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1.有效地分组。
在取得班主任的支持后,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实现各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2.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打造严谨而快乐的学习家园。
为能够操作到位,应与学生制定细致的评分条例,如常规评分(针对平时的课堂发言和平时的表现)和机动评分(针对临时抽查和综合性活动)。随着评分细则的制定和操作方式的完善,学生逐渐能意识到小组成员之间荣辱与共。团结协作的意识,小组本位意识就能逐渐建立起来。学生参与小组互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逐步提高。
二、预留独立思考空间,实现高效课堂的条件
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教学中一些较难的或较大的问题,老师应该设法建立问题解决的“台阶”,帮助学生拾阶而上,采用分化瓦解的方法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这样才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比如《同类项》概念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老师先准备好八张写有单项式的卡片,其中预留两个没有同类项的单项式。如)
师引:这里有八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一些式子,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
生答:单项式
师问:那你们能利用归类的思想方法把它们分类吗?
(在各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后,请“按有没有字母分组“的小组代表上黑板移动卡片.即一组,一组)
师问:这一小组的同学为什么这么分组?
(全班同学讨论后明白:是按有没有字母来分)
师语:很不错!说明同学们有认真去思考、讨论!
(再请“按所含字母的不同分组”
的小组代表上黑板移动卡片。即将
分为和x和y三组)
(学生很快能明白:将它们再按所含字母的不同分成三组)
师语:太好了!又将它们分细了一些!
(最后请“按字母和指数都相同分组”的小组代表上黑板移动卡片。即将再分为和两组)
(学生能明白:将刚才同学的第一组再分一次,因为它们所含字母的指数不同)
师语:同学们真细心,这样的细节都发现了!好了,现在大家一起观察黑板上的前三组式子,找找它们的共同特点。
生一:它们的字母相同。
生二:或者它们都没有字母。
生三:前两组式子中相同的字母右上角的指数相等。
师语:同学们的观察真的很仔细,回答问题也很到位。我们说,具备上述三个同学所讲特点的单项式就叫做同类项。
(教师板书概念,彩笔强调“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师语:知道了什么叫同类项,现在同学们给剩余的两个单项式配上一个“同伴”。
(由同学举手回答)
这样通过卡片的直观移动让学生感受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教师不把卡片分组后叫学生观察分类,而是将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数学才能,在从粗到细的分类过程中主动去建构知识体系,从而获取知识;教师在设计时还故意预留两个没有同类项的单项式,由学生在得出概念后自己配“同伴”,这样的开放性设计为学生及时巩固概念,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讨论,讨论才有实质性效果,学生才会的实质性收获。他们在讨论过程中往往会把问题深化、细化,又会对问题的答案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的感觉。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空间,为实现高效课堂创造条件。
三、组织有效活动,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提出的不同问题充分考虑合作时间怎样安排才能最有效。一方面,我们可以以中等稍微偏下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参照物,精心预估学生合作学习所需要的时间;另一方面,认真研究学情,精心预留需要教师介入的时间。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性质》一课时,在学生的合作讨论中,老师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并可提出如下四个问题:
1.画出函数的图像(如图1),并探究图像的性质;2.画出函数的图像(如图2),并探究图像的性质;3.画出函数的图像(如图3),并探究图像的性质;4.分析这三个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关系。然后,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收到了“小组合作”的效果。
实际上,如果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合作讨论的结果,就能够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指导,从而实现“小组合作”教学的高效性。
四、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实现高效课堂的保障
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是否有效,与老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合作学习中,要求老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巧于启发学生想象、构思,还要激发学生敢于冲出传统观念的框框,大胆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
比如,在教学“多边形内角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三角形的内角和过渡到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学生会自然联想从多边形的一个顶點出发连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如图4),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180°,求出n边形内角和为(n-2)·180°。可能有同学会突发奇想,不从顶点出发,而是从边上任意一点出发连接其他顶点分成(n-1)个三角形(如图5)。这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这样找出的(n-1)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比 边形内角和多了一个多边形边上的平角(即180°),应减去多余的180°,结果还是(n-2)·180°。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奇思怪想,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他们可能还会从多边形外部一点(如图6),内部一点(如图7)连接其他顶点来说明 边形内角和为(n-2)·180°。
小组合作模式通过分组、分层次、学生讲题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作为小组合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通过专业的技能,组建互动的小组、选择合作的话题、安排足效的合作时间,进行适当的引导,注重合理的评价,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究其原因:
1.合作学习缺乏合理分工,小组内部只由少数学生唱“独角戏”,多数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无合作意愿。
2.合作学习不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而被动要求开展讨论,是没有价值的合作。
3.小组活动内容设置不合理,是无效合作。
4.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不到位,是低效合作。
针对上述合作学习的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优化小组合作互动,实现高效数学课堂。
一、精心构建学习小组,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1.有效地分组。
在取得班主任的支持后,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实现各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2.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打造严谨而快乐的学习家园。
为能够操作到位,应与学生制定细致的评分条例,如常规评分(针对平时的课堂发言和平时的表现)和机动评分(针对临时抽查和综合性活动)。随着评分细则的制定和操作方式的完善,学生逐渐能意识到小组成员之间荣辱与共。团结协作的意识,小组本位意识就能逐渐建立起来。学生参与小组互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逐步提高。
二、预留独立思考空间,实现高效课堂的条件
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教学中一些较难的或较大的问题,老师应该设法建立问题解决的“台阶”,帮助学生拾阶而上,采用分化瓦解的方法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这样才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比如《同类项》概念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老师先准备好八张写有单项式的卡片,其中预留两个没有同类项的单项式。如)
师引:这里有八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一些式子,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
生答:单项式
师问:那你们能利用归类的思想方法把它们分类吗?
(在各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后,请“按有没有字母分组“的小组代表上黑板移动卡片.即一组,一组)
师问:这一小组的同学为什么这么分组?
(全班同学讨论后明白:是按有没有字母来分)
师语:很不错!说明同学们有认真去思考、讨论!
(再请“按所含字母的不同分组”
的小组代表上黑板移动卡片。即将
分为和x和y三组)
(学生很快能明白:将它们再按所含字母的不同分成三组)
师语:太好了!又将它们分细了一些!
(最后请“按字母和指数都相同分组”的小组代表上黑板移动卡片。即将再分为和两组)
(学生能明白:将刚才同学的第一组再分一次,因为它们所含字母的指数不同)
师语:同学们真细心,这样的细节都发现了!好了,现在大家一起观察黑板上的前三组式子,找找它们的共同特点。
生一:它们的字母相同。
生二:或者它们都没有字母。
生三:前两组式子中相同的字母右上角的指数相等。
师语:同学们的观察真的很仔细,回答问题也很到位。我们说,具备上述三个同学所讲特点的单项式就叫做同类项。
(教师板书概念,彩笔强调“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师语:知道了什么叫同类项,现在同学们给剩余的两个单项式配上一个“同伴”。
(由同学举手回答)
这样通过卡片的直观移动让学生感受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教师不把卡片分组后叫学生观察分类,而是将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数学才能,在从粗到细的分类过程中主动去建构知识体系,从而获取知识;教师在设计时还故意预留两个没有同类项的单项式,由学生在得出概念后自己配“同伴”,这样的开放性设计为学生及时巩固概念,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讨论,讨论才有实质性效果,学生才会的实质性收获。他们在讨论过程中往往会把问题深化、细化,又会对问题的答案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的感觉。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空间,为实现高效课堂创造条件。
三、组织有效活动,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提出的不同问题充分考虑合作时间怎样安排才能最有效。一方面,我们可以以中等稍微偏下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参照物,精心预估学生合作学习所需要的时间;另一方面,认真研究学情,精心预留需要教师介入的时间。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性质》一课时,在学生的合作讨论中,老师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并可提出如下四个问题:
1.画出函数的图像(如图1),并探究图像的性质;2.画出函数的图像(如图2),并探究图像的性质;3.画出函数的图像(如图3),并探究图像的性质;4.分析这三个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关系。然后,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收到了“小组合作”的效果。
实际上,如果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合作讨论的结果,就能够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指导,从而实现“小组合作”教学的高效性。
四、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实现高效课堂的保障
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是否有效,与老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合作学习中,要求老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巧于启发学生想象、构思,还要激发学生敢于冲出传统观念的框框,大胆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
比如,在教学“多边形内角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三角形的内角和过渡到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学生会自然联想从多边形的一个顶點出发连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如图4),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180°,求出n边形内角和为(n-2)·180°。可能有同学会突发奇想,不从顶点出发,而是从边上任意一点出发连接其他顶点分成(n-1)个三角形(如图5)。这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这样找出的(n-1)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比 边形内角和多了一个多边形边上的平角(即180°),应减去多余的180°,结果还是(n-2)·180°。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奇思怪想,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他们可能还会从多边形外部一点(如图6),内部一点(如图7)连接其他顶点来说明 边形内角和为(n-2)·180°。
小组合作模式通过分组、分层次、学生讲题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作为小组合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通过专业的技能,组建互动的小组、选择合作的话题、安排足效的合作时间,进行适当的引导,注重合理的评价,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