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成教育是培养习惯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思维习惯,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三大核心任务。
经典诵读和养成教育殊途同归,都是有利于孩子终生发展的教育。那么,将经典诵读作为养成教育的一种途径,它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呢?根据自己多年来开展经典诵读的实践探索,谈谈经典诵读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一、坚持诵读,养成读书习惯
读书首先要识字。诵读经典,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尽多地认识汉字。就拿《千字文》来说,读完以后,就可以认识一千个汉字,如果用一个月的时间读完,就等于一个月就认识了一千个字,而人教版语文一年级整整一学年才认识1200个字。更何况读了《千字文》,可以掌握很多的成语和一些文史知识。学生识字多了,阅读的欲望也被激发了出来。
笔者于几年前接到一个全校有名的差班,学生不爱读书,学习成绩也很差。后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笔者开始教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我们首先读《弟子规》,《弟子规》总共有“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节内容,为了不耽误学习,笔者每周教一节内容,先利用班会课教学生会读,对意思深奥的句子,结合相关的故事予以解释,然后在这一周每天课前三分钟里诵读这一节,最后让学生在周末将这一节背给家长听。由于天天诵读,学生到了周末基本上都可以背诵。读完《弟子规》,我们又读了《千字文》《三字经》及《大学》《中庸》《老子》《论语》《孟子》中的部分章节。我一边教学生诵读经典,一边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经过三年的经典诵读,我班的学风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涵养性情,养成良好品德
读国学经典,可以让孩子们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读《弟子规》,会懂得孝悌诚信;读《论语》,会获得仁爱天下的道德力量;读《孟子》,会产生“舍生取义”的浩然之气;读《老子》,会拥有“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博大胸怀;读《大学》,会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志向……
请看笔者班上孩子的例子——
小敏是一个性格不稳定的女生,在家里经常对父母发脾气,自从诵读经典以后,好像突然长大了许多,以前她的父母一和她说话她就不耐烦,父母一句话没说完就被她抢白了,父母往往被她说的哑口无言,现在她能静静地听完父母的话再表达自己的见解,有时候自己与父母的意见不一致,她也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她的父母也不止一次地说:“我的孩子长大了。”
在当前的中国家庭中,孩子是家长的心肝宝贝,娇惯和溺爱使他们普遍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自私、抑郁、妒忌、焦虑、情绪失控……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引导和纠正,将会危害孩子的一生,而经典中汇集了很多恰好可以治疗这些问题的“良药”。如孔子所说的“人不知而不慍”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些语句,给人以力量,催人奋发,让人的心里充满正气和温暖,对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开启智慧,养成独立个性
为什么读经可以让孩子开启智慧呢?现代医学证明,一个孩子聪明不聪明,除了先天的因素以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的刺激。诵读经典不正是一种刺激大脑的方式吗?诵读看似简单,其实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它的具体程序是:眼——脑——口——耳——脑,多种感官同时调动,因而加深了对儿童大脑的刺激;长期坚持诵读经典,对学生大脑神经的锻炼,思维能力的提高,对记忆力、想象力的培养,都是不可低估的。
四、厚积薄发,养成文化底蕴
我国古代、近代乃至当代的大文学家,无不是得益于童年时代诵读了大量的经典。巴金就是因为小时候背过《古文观止》,为他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功底。我国目前唯一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曾经建议学生不要追求快餐式阅读,要注重对中国传统经典的阅读。因此,让儿童诵读经典,可以提升人文素养,增强文化底蕴。
将国学经典作为养成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的确是行之有效的教育举措。
(东莞市凤岗镇雁田小学 张金成)
经典诵读和养成教育殊途同归,都是有利于孩子终生发展的教育。那么,将经典诵读作为养成教育的一种途径,它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呢?根据自己多年来开展经典诵读的实践探索,谈谈经典诵读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一、坚持诵读,养成读书习惯
读书首先要识字。诵读经典,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尽多地认识汉字。就拿《千字文》来说,读完以后,就可以认识一千个汉字,如果用一个月的时间读完,就等于一个月就认识了一千个字,而人教版语文一年级整整一学年才认识1200个字。更何况读了《千字文》,可以掌握很多的成语和一些文史知识。学生识字多了,阅读的欲望也被激发了出来。
笔者于几年前接到一个全校有名的差班,学生不爱读书,学习成绩也很差。后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笔者开始教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我们首先读《弟子规》,《弟子规》总共有“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节内容,为了不耽误学习,笔者每周教一节内容,先利用班会课教学生会读,对意思深奥的句子,结合相关的故事予以解释,然后在这一周每天课前三分钟里诵读这一节,最后让学生在周末将这一节背给家长听。由于天天诵读,学生到了周末基本上都可以背诵。读完《弟子规》,我们又读了《千字文》《三字经》及《大学》《中庸》《老子》《论语》《孟子》中的部分章节。我一边教学生诵读经典,一边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经过三年的经典诵读,我班的学风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涵养性情,养成良好品德
读国学经典,可以让孩子们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读《弟子规》,会懂得孝悌诚信;读《论语》,会获得仁爱天下的道德力量;读《孟子》,会产生“舍生取义”的浩然之气;读《老子》,会拥有“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博大胸怀;读《大学》,会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志向……
请看笔者班上孩子的例子——
小敏是一个性格不稳定的女生,在家里经常对父母发脾气,自从诵读经典以后,好像突然长大了许多,以前她的父母一和她说话她就不耐烦,父母一句话没说完就被她抢白了,父母往往被她说的哑口无言,现在她能静静地听完父母的话再表达自己的见解,有时候自己与父母的意见不一致,她也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她的父母也不止一次地说:“我的孩子长大了。”
在当前的中国家庭中,孩子是家长的心肝宝贝,娇惯和溺爱使他们普遍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自私、抑郁、妒忌、焦虑、情绪失控……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引导和纠正,将会危害孩子的一生,而经典中汇集了很多恰好可以治疗这些问题的“良药”。如孔子所说的“人不知而不慍”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些语句,给人以力量,催人奋发,让人的心里充满正气和温暖,对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开启智慧,养成独立个性
为什么读经可以让孩子开启智慧呢?现代医学证明,一个孩子聪明不聪明,除了先天的因素以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的刺激。诵读经典不正是一种刺激大脑的方式吗?诵读看似简单,其实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它的具体程序是:眼——脑——口——耳——脑,多种感官同时调动,因而加深了对儿童大脑的刺激;长期坚持诵读经典,对学生大脑神经的锻炼,思维能力的提高,对记忆力、想象力的培养,都是不可低估的。
四、厚积薄发,养成文化底蕴
我国古代、近代乃至当代的大文学家,无不是得益于童年时代诵读了大量的经典。巴金就是因为小时候背过《古文观止》,为他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功底。我国目前唯一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曾经建议学生不要追求快餐式阅读,要注重对中国传统经典的阅读。因此,让儿童诵读经典,可以提升人文素养,增强文化底蕴。
将国学经典作为养成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的确是行之有效的教育举措。
(东莞市凤岗镇雁田小学 张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