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创设轻松愉快的情景,使学生能直觉地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思维也就被激活,这样,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探究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努力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体验教学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灌输式”、“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阻碍着新课程的实施,改革与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环节。探索最佳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的重要体现。体验性教学主要是组织学生体验,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域的充实,在反思中重构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体现教学目标中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并获得一些体验。教学中如何理解并有效实施体验性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体验性教学的。
1. 创设情景,体验问题生成的过程 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 借助童话故事导入新课是低年级教学常用的方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异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饶有趣味的简短小故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小猫吃鱼”时,联系前面讲过的“小猫钓鱼”一课,设置童话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话说小猫一家去钓鱼,当时没有钓到鱼的猫弟弟今天认真钓鱼,结果钓了好几条(边说边演示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正准备吃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呢!学生一听小猫钓鱼的后续故事小猫吃鱼,都瞪大了好奇的双眼。趁热打铁,让学生数数有几条鱼(一共3条)课件动态演示小猫吃掉一条,设问:“还剩几条?”再演示吃掉一条……把从3到0的变化过程逐步演示出来,让学生形象地体验了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在一种充满童话色彩的氛围中学习、探究。
2. 实践中体验 学生从亲身体验的活动中获得的知识,他们的理解更加深刻,运用起来必然也更加熟练。这样的体验最终能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能力,受用一生。数学是抽象的,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努力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从而学好数学。
例如,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一课,在认识秤之后,我出示了四包物品:棉花、黄豆、苹果、花生(都是千克)。先让学生猜一猜哪包会重一些,学生兴趣盎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这时,我让学生分组称一称重量,及时为学生提供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学习机会。学生小组内开展了“称一称”的实践活动,最后得出四包物品的重量都是1千克,然后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拎一拎,亲身感受1千克的实际重量。同时可让学生数一数千克的苹果、鸡蛋等各有几个,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哪些物体的重量约是1千克。建立了1千克的重量观后,再通过称体重的游戏以及联系生活实际举例,使学生逐步感受几千克的重量。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体验中积累了1千克、几千克重量的丰富表象,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抽象感、陌生感,感到数学原来就是这样活生生、丰富多彩而与生活又是那么联系紧密的。这样,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感知、参与体验,学以致用,产生成就感,终身难忘。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体验教学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灌输式”、“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阻碍着新课程的实施,改革与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环节。探索最佳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的重要体现。体验性教学主要是组织学生体验,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域的充实,在反思中重构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体现教学目标中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并获得一些体验。教学中如何理解并有效实施体验性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体验性教学的。
1. 创设情景,体验问题生成的过程 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 借助童话故事导入新课是低年级教学常用的方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异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饶有趣味的简短小故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小猫吃鱼”时,联系前面讲过的“小猫钓鱼”一课,设置童话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话说小猫一家去钓鱼,当时没有钓到鱼的猫弟弟今天认真钓鱼,结果钓了好几条(边说边演示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正准备吃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呢!学生一听小猫钓鱼的后续故事小猫吃鱼,都瞪大了好奇的双眼。趁热打铁,让学生数数有几条鱼(一共3条)课件动态演示小猫吃掉一条,设问:“还剩几条?”再演示吃掉一条……把从3到0的变化过程逐步演示出来,让学生形象地体验了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在一种充满童话色彩的氛围中学习、探究。
2. 实践中体验 学生从亲身体验的活动中获得的知识,他们的理解更加深刻,运用起来必然也更加熟练。这样的体验最终能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能力,受用一生。数学是抽象的,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努力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从而学好数学。
例如,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一课,在认识秤之后,我出示了四包物品:棉花、黄豆、苹果、花生(都是千克)。先让学生猜一猜哪包会重一些,学生兴趣盎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这时,我让学生分组称一称重量,及时为学生提供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学习机会。学生小组内开展了“称一称”的实践活动,最后得出四包物品的重量都是1千克,然后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拎一拎,亲身感受1千克的实际重量。同时可让学生数一数千克的苹果、鸡蛋等各有几个,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哪些物体的重量约是1千克。建立了1千克的重量观后,再通过称体重的游戏以及联系生活实际举例,使学生逐步感受几千克的重量。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体验中积累了1千克、几千克重量的丰富表象,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抽象感、陌生感,感到数学原来就是这样活生生、丰富多彩而与生活又是那么联系紧密的。这样,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感知、参与体验,学以致用,产生成就感,终身难忘。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