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43-01
相比高中数学而言,初中数学课的内容较为基础,数学考试题目的考察对数学技巧方面的要求较少,主要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考察。另外进入初中的学生年龄大都是11至12岁,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思维的不稳定性以及思维模式的尚未形成。心理上又处在叛逆期,情绪容易波动,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的教学我感觉比较教"艰难"。而且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从生活到数学的认识过程,将所学应用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领略数学中很多美好的东西。
1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整个数学教学的关键
作为教师,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学习习惯的好坏是学生成绩好坏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尤为重要。初中一年级的时候,一个学校有好几个班,哪个班在一年级的时候的数学成绩好,那么这个班的数学成绩在整个初中阶段都会很好,作为数学老师大家可能都有这方面的经验:如果让学生在初中一年级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么接下来的两年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会好做许多,反之则愈来愈困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首先是预习习惯,每一节新课前都让学生借助预习学案做好充分的预习,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上课时通过听讲进行修改订正;其次是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课堂时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时间,基本的数学方法和解题思路都是在课堂上传授的。
2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会使其终生受益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学的好与坏,往往与老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一些基本功的掌握有关。我们现阶段的数学教学大多数还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性讲解"来进行,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是对我们教师教学的主要评价标准。所以我们就要抓紧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就要吸引他们不能开小差,所以上课的时候,要提问、要学生到讲台来板书、要开展竞赛、开展小组讨论。其次还要组织学生认真复习。学生在课堂上学过后,必须要及时的巩固才行,但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自己主动复习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们还要抓住学生复习这个环节,及时进行日日清和周周清,及时做好单元小结和测试。
3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也很关键
当前,初中的数学教师也许都有所了解,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学教"相离"现象较为严重。所谓学教"相离"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老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学教"相离"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数学上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学教"相离"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关",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学生代表总结 。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提高教师自身解题能力也不能忽略
一位深受学生欢迎的数学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位解题高手,最好能成为一位解题专家。如果一位数学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不能现场解答,而是过后才讲给学生,那么就在学生中就会威信扫地,教师没了权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有较高的解题水平,对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信其道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解题水平高的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信心十足,敢于现场给予解答,师生共同经历如何思考、如何修正错误思路、如何找到正确思路的探索过程,长此以往,不仅树立了教师的威信,而且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怎样解题。教师解题水平高的标志之一,就是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迎刃而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教课之余多做题,多研究一些典型题目的解法,并归纳分类。
5小组合作的作用会让教师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老师们尤其是数学老师常用的教学模式,但运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成绩的好坏。我在教学中,本着优、中、差搭配,男女生搭配,以及身高适中,座位就近等原则,把全班同学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组6人左右,按成绩编成号,这样,即便于他们共同讨论问题,又能实现兵教兵、兵帮兵的目的。对于数学课上的一些问题,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通过讨论帮助,则在小组内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便在全班内解决,全班同学解决不了的则由老师来解决。有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问题交流,学生之间的讲解,比老师给学生的讲解效果更好。这是因为学生的年龄相仿,他们的知识背景、个人阅历等等更为接近,所以一个程度较好的学生对一个程度较差学生的讲解,更容易被较差学生接受和理解。并且在教学中一些习题处理,让各组的同学来讲解,难度较大的由成绩好的来完成。难度较小的由中等学生来完成,简单的则由差生来完成。这样既能提高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体现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如何才能上好初中数学课,这是一个较大的话题。经验也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数学教师不断的去探索,发现和总结。我想我们当教师的尽量做到使数学教学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他们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把数学课堂同"枯燥""繁琐""空洞""深奥"这些词语分开,变枯燥为有趣、变繁琐为有味、变空洞为实在、变深奥为浅显、形象,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永远的追求,也是我们最高的追求和境界。
相比高中数学而言,初中数学课的内容较为基础,数学考试题目的考察对数学技巧方面的要求较少,主要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考察。另外进入初中的学生年龄大都是11至12岁,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思维的不稳定性以及思维模式的尚未形成。心理上又处在叛逆期,情绪容易波动,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的教学我感觉比较教"艰难"。而且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从生活到数学的认识过程,将所学应用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领略数学中很多美好的东西。
1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整个数学教学的关键
作为教师,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学习习惯的好坏是学生成绩好坏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尤为重要。初中一年级的时候,一个学校有好几个班,哪个班在一年级的时候的数学成绩好,那么这个班的数学成绩在整个初中阶段都会很好,作为数学老师大家可能都有这方面的经验:如果让学生在初中一年级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么接下来的两年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会好做许多,反之则愈来愈困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首先是预习习惯,每一节新课前都让学生借助预习学案做好充分的预习,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上课时通过听讲进行修改订正;其次是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课堂时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时间,基本的数学方法和解题思路都是在课堂上传授的。
2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会使其终生受益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学的好与坏,往往与老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一些基本功的掌握有关。我们现阶段的数学教学大多数还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性讲解"来进行,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是对我们教师教学的主要评价标准。所以我们就要抓紧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就要吸引他们不能开小差,所以上课的时候,要提问、要学生到讲台来板书、要开展竞赛、开展小组讨论。其次还要组织学生认真复习。学生在课堂上学过后,必须要及时的巩固才行,但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自己主动复习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们还要抓住学生复习这个环节,及时进行日日清和周周清,及时做好单元小结和测试。
3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也很关键
当前,初中的数学教师也许都有所了解,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学教"相离"现象较为严重。所谓学教"相离"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老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学教"相离"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数学上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学教"相离"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关",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学生代表总结 。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提高教师自身解题能力也不能忽略
一位深受学生欢迎的数学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位解题高手,最好能成为一位解题专家。如果一位数学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不能现场解答,而是过后才讲给学生,那么就在学生中就会威信扫地,教师没了权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有较高的解题水平,对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信其道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解题水平高的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信心十足,敢于现场给予解答,师生共同经历如何思考、如何修正错误思路、如何找到正确思路的探索过程,长此以往,不仅树立了教师的威信,而且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怎样解题。教师解题水平高的标志之一,就是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迎刃而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教课之余多做题,多研究一些典型题目的解法,并归纳分类。
5小组合作的作用会让教师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老师们尤其是数学老师常用的教学模式,但运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成绩的好坏。我在教学中,本着优、中、差搭配,男女生搭配,以及身高适中,座位就近等原则,把全班同学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组6人左右,按成绩编成号,这样,即便于他们共同讨论问题,又能实现兵教兵、兵帮兵的目的。对于数学课上的一些问题,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通过讨论帮助,则在小组内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便在全班内解决,全班同学解决不了的则由老师来解决。有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问题交流,学生之间的讲解,比老师给学生的讲解效果更好。这是因为学生的年龄相仿,他们的知识背景、个人阅历等等更为接近,所以一个程度较好的学生对一个程度较差学生的讲解,更容易被较差学生接受和理解。并且在教学中一些习题处理,让各组的同学来讲解,难度较大的由成绩好的来完成。难度较小的由中等学生来完成,简单的则由差生来完成。这样既能提高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体现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如何才能上好初中数学课,这是一个较大的话题。经验也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数学教师不断的去探索,发现和总结。我想我们当教师的尽量做到使数学教学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他们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把数学课堂同"枯燥""繁琐""空洞""深奥"这些词语分开,变枯燥为有趣、变繁琐为有味、变空洞为实在、变深奥为浅显、形象,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永远的追求,也是我们最高的追求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