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eng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知识,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良好品质。在教学中突出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促进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时我做了以下几点努力:
  一、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就能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在知识的运用中,既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以生活素材为背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有意识地捕捉一定的生活信息、素材,把它们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如:教学三年级“两步计算应用题”。我呈现这样的例题:“星期天,小明的妈妈给他20元钱,让他去湖东公园玩。小明玩空中飞车花了6元,玩碰碰车花了8元,小明还剩多少钱?”同学们一听到熟悉的人和事,就非常感兴趣,这个说小明玩空中飞车后还有20-6=14(元),再玩碰碰车就只剩下14-8=6(元);那个说小明玩空中飞车和玩碰碰车共用6+8=14(元),那么应该还有20-14=6(元)。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里给学生提供的生活素材,是学生非常熟悉或曾经经历过的,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解决的正是与我们联系密切的生活问题,所以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教学也显得更为轻松愉快。
  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教学不能光凭书本,要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脱离生活的教学,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身边的事物割裂开来,既不利于他们理解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又无法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教学中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自然。
  如:在教学行程问题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了有趣的表演。我让两个学生站在教室的前后两个黑板前,准备相对而行,请另一学生喊口令。学生一说:“出发”。两个学生很快撞在一起,我立刻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学生这就叫做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碰在一起就叫相遇。我再让两个学生背对背地站好,一声令下,他们便相反的方向走去,一直走到前后两个黑板前。我又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大家这就叫做相背而行,到黑板前停下的地方叫做终点。我再让两个学生一个在前慢行,一个在后快走,做一次追及表演。命令一下,快的很快把慢的追上……教室里一片欢笑,学生仿佛感到这不是在上课,是老师在领他们玩。但他们哪里知道,这样一玩竟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行程问题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加强操作,培养能力。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学生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笔者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测量计算学校操场旗杆的高度,如何测量?面对如此高难度的问题,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有的提出爬上去量,有的提出倒下来量,还有人提议量升旗的绳子,再除以2。这可是个好办法,可顶上有一部分,怎么办?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1米的米尺,笔直插在旗杆边。这时正阳光灿烂,在旗杆影子的边上马上出现了米尺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0.45米。于是启发学生思考:从尺长与影子的比,你能想出测量旗杆高度的办法吗?学生开始议论纷纷,也不断地猜想,不断地假设,终于得出:旗杆的高度与它的影长的比等于米尺的长度与它影长的比。(教师补充“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旗杆影的长,算出了旗杆的高。于是举一反三,学生兴趣盎然,利用课余还继续测量了学校附近电视塔的高度等。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二、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中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宗旨。
  加强知识的实践性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前提。学生掌握一个新知识、理解一个新概念,往往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具体实践的过程。建立概念更要充分体现知识的实践性,为学生创设动口、动手、动脑的条件和机会。这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本保证。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学生的解题能力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培养、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周围事物,尽可能为学生接触现实生活、了解社会提供更广泛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利息后,让学生去银行了解利息、利息税等有关知识,并帮助家长计算利息和利息税。又如在学生有一定百分数知识基础上引导探讨,在“六•一”期间,有两家商店开展了促销活动。甲商店采用打8折(按原价的80%出售)的方式,乙商店采用了“买三赠一”的方式。假如你要买6件同样的商品,每件商品的原价是2.50元,你将选择哪一家商店?为什么?请算出你花去的总钱数。
  在教学时,数学教学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并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为解决数学问题积累经验,养成善于运用数学眼光、分析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应用意识。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第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且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间接经验的学习有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
[摘 要]插图是高中生物教材的第二语言,加强插图的阅读是教师处理好教材的关键之一,本文通过本人多年教学实践总结高中生物教材插图的七种阅读方法。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插图 阅读   插图是高中生物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浓缩和承载了生物科学的概况,作为生物教材的第二语言,以形象、生动、简明扼要、概括、直观地说明了一些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相对于语言文字来说, 具有更大的信息量和直观性。教材中的插图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学习不是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于是让开放式教学方式走进数学课堂,积极推动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学习,本文就如何组织开放式数学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独创性、合作性进行了全面阐述。  [关键词]开放、数学教学、新课程、学生学习、能动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所谓的创新能力培养并非要求他们创造出、发明出什么东西,而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不受课本、权威的约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为将来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奠定基础。   一、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做了一点尝试。   一、训练朗读能力,感受语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程度,即言语本身的规
小学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读书环节,鼓励学生抛开一切杂念,认真读书,真正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主要机构。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重要支持与保障条件是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而信息的主要集散地,是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是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也是图书馆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拟从了解高校读者需求、采集信息资源、协调采购等方面探索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探析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主要的信息集散地,是高校三大支柱之一。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