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P不是万能的翅膀,中国电影飞翔的高度最终取决于自身的生命力。电影投资方和从业人员应对优质IP持有循环性的、系列性的开发态度,文化高峰的产生没有捷径可走。
中国电影、游戏产业高歌猛进,催热了一个新词“IP”。
虽然已入行多年,但大部分编剧去年才第一次听说“IP”这个词儿,“突然之间,大家就言必称IP了。”一开始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弄明白后发现,IP并不算新鲜事物,“其实就是英语‘IntellectualProperty’的缩写,也就是‘知识产权’。”
IP的概念最早源自互联网圈,听起来很虚,但内涵很实在,而且很多元。IP的形式五花八门,一部脍炙人口的网络小说、一个拥趸众多的动漫形象、一首歌的名字甚至一个概念……一句话,只要有开发价值,都有可能被投资者买下版权,都是IP。仅在今年暑期档,就有《大圣归来》《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桂宝之爆笑闯宇宙》等多部IP电影。
实际上,电影、动画购买文学版权的传统由来已久: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所谓IP开发不过是换了个新说法而已。
“美国迪士尼公司是运营IP的高手,依靠米老鼠、唐老鸭等深入人心的形象,不但创造了史上最成功的主题乐园,还开发了一系列玩具、服饰等衍生品,它们所创造的利润远远超过电影本身的产值。”作为迪士尼的玩具、服饰生产商,美盛文化董事长赵小强深有感触。
正是受到迪士尼运营方式的启发,美盛文化近两年开始尝试IP开发,旗下不仅有《莫麟传奇》《爵士兔》等原创动画,还开发出了三维动画片《星学院:魔法礼服》。赵小强介绍,“以后还会打造《星学院》第二部、第三部,目前团队以IP为运营核心,我们的目标不是出一部作品,而是找一批可以持续挖掘的形象。”
互联网特点
IP能够成为一个热词,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撑,互联网也让当下的IP开发不同于以往的知识产权开发。
互联网极大地扩大了作品的流传范围及影响力,一位网络作家在文学网站上发布一部小说,无论贫富贵贱,哪怕地处老少边穷地区,读者们也可在第一时间无差别分享,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好恶,网友的打赏和吐槽决定了这部小说在榜单上的沉浮,改编高居榜首的作品无疑意味着套牢了大多数拥趸的钱包。以前,一本书适不适合被改编成电影、一组形象合不合适开发成游戏,大多取决于投资者的经验和改编者的审美趣味。现在,高点击率是优质IP的重要标志。
在知识产权开发中,也有专门的版权经纪人搜罗好作品,针对其特质改编成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如今的IP开发有何不同?
以往,大多数版权经纪人的改编计划比较零散,一个项目得找不同的动漫公司、电影公司、出版社分别合作,耗时耗力。而互联网公司往往跨界发展,旗下拥有娱乐、出版、快消产品多个板块,因而,诞生于互联网圈的IP开发从一“出生”便显示出全产业链开发的基因。
在优质IP价格一路上涨的情况下,更有意识地进行全产业链开发,已成为投资者收回成本、打造品牌的必要手段。
乘着IP的翅膀就能高飞吗?
如今,“IP”这一概念在中国炙手可热,大有燎原之势。然而,在2015众人蜂拥寻找投机风口的这一年里,IP似乎被曲解成了一种极易速成的新型营销模式。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周铁东曾撰文指出,不久之后,将会有无数热钱被忽悠得栽在“IP”这个热词上,因为并非所有的知识产权都有可被开发成电影项目的潜质:无论什么故事,若要在大银幕上呈现,它必须“可拍摄”(能转化为电影视觉语言),“可融资”(有人愿意砸钱投拍),“可营销”(具有足够的卖点说服投资人砸钱),“可观赏”(影院愿意排片,观众愿意买票)。这几个要素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缺一不可。
IP电影的急速发展,是对我国电影市场巨大潜力的直接反映。作为一个年票房总额在百亿元的巨大市场,需要好电影、好故事。而IP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IP电影的发展确有其益处,对电影产业来说,内容更加多元化,对文化产业来说,提高了业内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IP电影因其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而受到投资方的青睐。“短、平、快”在IP电影制作中可以简化为一种标准流程:寻找热门IP——确定合适演员——坐等粉丝贡献票房。这一系列市场行为操作简单,却能轻而易举获得票房。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这种电影速成法以及IP电影的过度开发,给中国电影的健康有序发展带来的弊端也是极大的。
负面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对电影创造力的抑制和削减。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无论采用何种市场运作机制,创意永远是核心。而IP电影最大的诟病就是创意的“拿来主义”。任何一个领域的IP都是在本领域的创作规律下产生的,作家写出好的小说,动漫制作者创作好的动漫形象,这些核心创意虽然可能被很好地用于电影改编,但电影的故事与人物形象是有其独特性的。好的电影剧本需要市场给予充分的尊重。而目前的现实是,在中国的电影制作体系中,电影编剧本就属于弱势群体,如果再舍弃本源,势必会影响编剧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
文化产品的创造和生产与其他商品不同,唯利是图和急功近利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大忌。文化产品的孕育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打磨。这一点从IP电影在国外的发展可窥一斑。国外的超级IP都是经过多年的酝酿,如大家所熟知的《哈利·波特》《变形金刚》《钢铁侠》等,都是围绕一个核心IP的开发,并且名利双收。以《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为例,这部电影延续了第一部的火爆,人们争先恐后涌进影院享受钢铁侠、美国队长、绿巨人集体拯救地球的痛快。观众的快感来自于漫威75年漫画文化的集合,长时间、多方面的塑造使得英雄形象在人们心中更为丰满和深刻。漫威还全面开发了动画、电视剧、游戏等多种IP产品。所以,《复联2》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在中国内地播出的首周就拿到近10亿元的票房,得益于创作团队对这一IP形象多年的打磨。
反观中国的IP开发,能够经过全面创造、长久打磨的IP少之又少,这与中国文化市场急剧发展带来的急功近利的心态有关。前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曾谈到一个事例:浙江卫视曾计划与一家瑞典知名动画公司合作,面对中方提出一年多的制作周期,对方表示不可能完成,因为他们一个动画片的制作周期正常是7年,而这么长的制作周期在中国的市场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从行业竞争的角度看,中国目前的IP转化实力仍不足,面对IP蜂拥而上的开发,必然造成电影业的混乱和资源浪费。针对大IP的抢夺已经成为当下各个制作工作的核心“业务”。
中国电影正处于一个急速发展的时期,从2003年的10亿元,2014年的200亿元,到2015年已超过400亿元,票房的剧增说明了中国电影积极开放的态度,也反映了中国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消费需要理性的引导,好的电影能够培育观众,形成良好有序的电影文化,从而产生良性循环——这是电影的发展之道。
IP不是万能的翅膀,中国电影飞翔的高度最终取决于自身的生命力。电影投资方和从业人员应对优质IP持有循环性的、系列性的开发态度。文化高峰的产生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应积蓄力量,择机而发,依然期待好IP,期待好电影。
中国电影、游戏产业高歌猛进,催热了一个新词“IP”。
虽然已入行多年,但大部分编剧去年才第一次听说“IP”这个词儿,“突然之间,大家就言必称IP了。”一开始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弄明白后发现,IP并不算新鲜事物,“其实就是英语‘IntellectualProperty’的缩写,也就是‘知识产权’。”
IP的概念最早源自互联网圈,听起来很虚,但内涵很实在,而且很多元。IP的形式五花八门,一部脍炙人口的网络小说、一个拥趸众多的动漫形象、一首歌的名字甚至一个概念……一句话,只要有开发价值,都有可能被投资者买下版权,都是IP。仅在今年暑期档,就有《大圣归来》《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桂宝之爆笑闯宇宙》等多部IP电影。
实际上,电影、动画购买文学版权的传统由来已久: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所谓IP开发不过是换了个新说法而已。
“美国迪士尼公司是运营IP的高手,依靠米老鼠、唐老鸭等深入人心的形象,不但创造了史上最成功的主题乐园,还开发了一系列玩具、服饰等衍生品,它们所创造的利润远远超过电影本身的产值。”作为迪士尼的玩具、服饰生产商,美盛文化董事长赵小强深有感触。
正是受到迪士尼运营方式的启发,美盛文化近两年开始尝试IP开发,旗下不仅有《莫麟传奇》《爵士兔》等原创动画,还开发出了三维动画片《星学院:魔法礼服》。赵小强介绍,“以后还会打造《星学院》第二部、第三部,目前团队以IP为运营核心,我们的目标不是出一部作品,而是找一批可以持续挖掘的形象。”
互联网特点
IP能够成为一个热词,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撑,互联网也让当下的IP开发不同于以往的知识产权开发。
互联网极大地扩大了作品的流传范围及影响力,一位网络作家在文学网站上发布一部小说,无论贫富贵贱,哪怕地处老少边穷地区,读者们也可在第一时间无差别分享,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好恶,网友的打赏和吐槽决定了这部小说在榜单上的沉浮,改编高居榜首的作品无疑意味着套牢了大多数拥趸的钱包。以前,一本书适不适合被改编成电影、一组形象合不合适开发成游戏,大多取决于投资者的经验和改编者的审美趣味。现在,高点击率是优质IP的重要标志。
在知识产权开发中,也有专门的版权经纪人搜罗好作品,针对其特质改编成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如今的IP开发有何不同?
以往,大多数版权经纪人的改编计划比较零散,一个项目得找不同的动漫公司、电影公司、出版社分别合作,耗时耗力。而互联网公司往往跨界发展,旗下拥有娱乐、出版、快消产品多个板块,因而,诞生于互联网圈的IP开发从一“出生”便显示出全产业链开发的基因。
在优质IP价格一路上涨的情况下,更有意识地进行全产业链开发,已成为投资者收回成本、打造品牌的必要手段。
乘着IP的翅膀就能高飞吗?
如今,“IP”这一概念在中国炙手可热,大有燎原之势。然而,在2015众人蜂拥寻找投机风口的这一年里,IP似乎被曲解成了一种极易速成的新型营销模式。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周铁东曾撰文指出,不久之后,将会有无数热钱被忽悠得栽在“IP”这个热词上,因为并非所有的知识产权都有可被开发成电影项目的潜质:无论什么故事,若要在大银幕上呈现,它必须“可拍摄”(能转化为电影视觉语言),“可融资”(有人愿意砸钱投拍),“可营销”(具有足够的卖点说服投资人砸钱),“可观赏”(影院愿意排片,观众愿意买票)。这几个要素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缺一不可。
IP电影的急速发展,是对我国电影市场巨大潜力的直接反映。作为一个年票房总额在百亿元的巨大市场,需要好电影、好故事。而IP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IP电影的发展确有其益处,对电影产业来说,内容更加多元化,对文化产业来说,提高了业内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IP电影因其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而受到投资方的青睐。“短、平、快”在IP电影制作中可以简化为一种标准流程:寻找热门IP——确定合适演员——坐等粉丝贡献票房。这一系列市场行为操作简单,却能轻而易举获得票房。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这种电影速成法以及IP电影的过度开发,给中国电影的健康有序发展带来的弊端也是极大的。
负面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对电影创造力的抑制和削减。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无论采用何种市场运作机制,创意永远是核心。而IP电影最大的诟病就是创意的“拿来主义”。任何一个领域的IP都是在本领域的创作规律下产生的,作家写出好的小说,动漫制作者创作好的动漫形象,这些核心创意虽然可能被很好地用于电影改编,但电影的故事与人物形象是有其独特性的。好的电影剧本需要市场给予充分的尊重。而目前的现实是,在中国的电影制作体系中,电影编剧本就属于弱势群体,如果再舍弃本源,势必会影响编剧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
文化产品的创造和生产与其他商品不同,唯利是图和急功近利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大忌。文化产品的孕育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打磨。这一点从IP电影在国外的发展可窥一斑。国外的超级IP都是经过多年的酝酿,如大家所熟知的《哈利·波特》《变形金刚》《钢铁侠》等,都是围绕一个核心IP的开发,并且名利双收。以《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为例,这部电影延续了第一部的火爆,人们争先恐后涌进影院享受钢铁侠、美国队长、绿巨人集体拯救地球的痛快。观众的快感来自于漫威75年漫画文化的集合,长时间、多方面的塑造使得英雄形象在人们心中更为丰满和深刻。漫威还全面开发了动画、电视剧、游戏等多种IP产品。所以,《复联2》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在中国内地播出的首周就拿到近10亿元的票房,得益于创作团队对这一IP形象多年的打磨。
反观中国的IP开发,能够经过全面创造、长久打磨的IP少之又少,这与中国文化市场急剧发展带来的急功近利的心态有关。前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曾谈到一个事例:浙江卫视曾计划与一家瑞典知名动画公司合作,面对中方提出一年多的制作周期,对方表示不可能完成,因为他们一个动画片的制作周期正常是7年,而这么长的制作周期在中国的市场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从行业竞争的角度看,中国目前的IP转化实力仍不足,面对IP蜂拥而上的开发,必然造成电影业的混乱和资源浪费。针对大IP的抢夺已经成为当下各个制作工作的核心“业务”。
中国电影正处于一个急速发展的时期,从2003年的10亿元,2014年的200亿元,到2015年已超过400亿元,票房的剧增说明了中国电影积极开放的态度,也反映了中国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消费需要理性的引导,好的电影能够培育观众,形成良好有序的电影文化,从而产生良性循环——这是电影的发展之道。
IP不是万能的翅膀,中国电影飞翔的高度最终取决于自身的生命力。电影投资方和从业人员应对优质IP持有循环性的、系列性的开发态度。文化高峰的产生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应积蓄力量,择机而发,依然期待好IP,期待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