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想保证小学生思想品德与社会知识不断提高,就一定要深入研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需要正确认知的是,现阶段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而且教学效率不高。因而,在当前小学教师日常工作中,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应成为重点。基于此,本文以粤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为研究重点,阐述了有效教学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小学阶段;品德;社会课;有效教学
小学阶段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旨在对学生热爱生活与优秀品德精神进行全面培养。而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儿童生活作为重要基础,将主要目标确定成良好品德的培养,是一种活动型的综合课程。下文将与小学生特点相结合,深入研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方式,以不断提高实际的教学质量。而作为小学教师,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最重要的就是正确把握课程特点,并根据儿童心理展开关切式教育,通过教学传递爱,使学生学会做人道理,感悟世界的美好。
一、影响与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所以学生应当具备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应当创新教学的方法,以学生为切入点,合理选择相应的措施,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性。其中,在粤教版六年级上册《“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教学过程中,教師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向学生播放“中国制造”产品在全球各地流通和交易的视频片段,是学生能够正确认知当前国内“中国制造”产品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而通过视频片段的观看与学习,学生也能够切实地感受到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加,更热爱祖国。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开展相关性的活动,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更贴近社会发展,理解中国经济发展为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与教学工具以提高教学效果
陶行知先生曾讲:你要教你的学生怎样去教他。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通过这段话可以发现,教师需要与学生展开有效地交流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特点予以深入地了解,进而充分考虑其实际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因小学生的年龄偏小,所以注意力集中时间并不长,只有吸引其注意,才能够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目标。
基于此,在开展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工具,为教学活动提供辅助作用。其中,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动画、图片以及模型的运用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以成功吸引其注意力。在动画中,小朋友帮助老年人过马路,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到助人为乐与尊老爱幼的重要作用,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在开展粤教版六年级上册《世界风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开展教学,同样以学生为切入点,可以选择学生了解或者是熟悉的国家与民族,收集关于世界风情的图片或者视频等,将教材内容与多媒体工具有机结合,为学生展现不同国家与民族风情的差异。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样也能够使其更热爱品德与社会课内容的学习。在观看视频以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讲述所观看的内容,并与我国民族风情进行对比和比较,阐述更喜欢哪一种国家风情。在课堂教学尾声,教师应向学生阐明,各国各民族都有不同的风情与特色,应当尊重并正确看待各国风情,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世界的共同发展。
三、落实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开展以前,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特点,并为其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组建合作小组并选择科学的合作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模式构建的基础上,也能够使学生品德与社会课学习质量与效率提高。其中,教师可以在教材中选择相应的内容当作合作学习的素材,并且根据学习的内容在组内划分并设计,以保证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并正确认知个人承担角色以及所需履行的责任。另外,学生也一定要对合作学习目的予以理解,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
在学习粤教版六年级下册《拒绝诱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图书馆中查阅相关资料内容,并且将班级内部学生细化成3-5组,同时进行搜集并整理。另外,教师应教授学生网络资料查阅的方法,并且对资料内容进行整理,随后展开相关性的讨论与分析。通过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教材内容以外的知识,对其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十分有利。
四、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
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很多,而学生实际接触的世界也更加丰富多彩,社会实践内容复杂。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一般都是源于生活,也同样会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所以,在课堂教学方面需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实现日常生活和教学的有效连接。其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且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进一步增强教学的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仍然要将课本内容作为重点,综合考虑小学生的特点与实践水平,适当地调整并完善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当组织学生融入自然,聆听并欣赏自然,仔细观察自然,使其自身视野有效开拓,品德水平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增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教学的方法。只有灵活运用教学的方法,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才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充实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变成主动学习状态,有效提升学生品德与社会课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也一定要综合考虑学生特点,保证因材施教,创新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环节中,最终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永群.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J].速读(中旬),2016(9):80-80.
[2]卢春忠.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7(2):51.
【关键词】小学阶段;品德;社会课;有效教学
小学阶段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旨在对学生热爱生活与优秀品德精神进行全面培养。而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儿童生活作为重要基础,将主要目标确定成良好品德的培养,是一种活动型的综合课程。下文将与小学生特点相结合,深入研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方式,以不断提高实际的教学质量。而作为小学教师,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最重要的就是正确把握课程特点,并根据儿童心理展开关切式教育,通过教学传递爱,使学生学会做人道理,感悟世界的美好。
一、影响与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所以学生应当具备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应当创新教学的方法,以学生为切入点,合理选择相应的措施,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性。其中,在粤教版六年级上册《“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教学过程中,教師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向学生播放“中国制造”产品在全球各地流通和交易的视频片段,是学生能够正确认知当前国内“中国制造”产品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而通过视频片段的观看与学习,学生也能够切实地感受到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加,更热爱祖国。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开展相关性的活动,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更贴近社会发展,理解中国经济发展为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与教学工具以提高教学效果
陶行知先生曾讲:你要教你的学生怎样去教他。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通过这段话可以发现,教师需要与学生展开有效地交流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特点予以深入地了解,进而充分考虑其实际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因小学生的年龄偏小,所以注意力集中时间并不长,只有吸引其注意,才能够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目标。
基于此,在开展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工具,为教学活动提供辅助作用。其中,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动画、图片以及模型的运用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以成功吸引其注意力。在动画中,小朋友帮助老年人过马路,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到助人为乐与尊老爱幼的重要作用,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在开展粤教版六年级上册《世界风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开展教学,同样以学生为切入点,可以选择学生了解或者是熟悉的国家与民族,收集关于世界风情的图片或者视频等,将教材内容与多媒体工具有机结合,为学生展现不同国家与民族风情的差异。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样也能够使其更热爱品德与社会课内容的学习。在观看视频以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讲述所观看的内容,并与我国民族风情进行对比和比较,阐述更喜欢哪一种国家风情。在课堂教学尾声,教师应向学生阐明,各国各民族都有不同的风情与特色,应当尊重并正确看待各国风情,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世界的共同发展。
三、落实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开展以前,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特点,并为其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组建合作小组并选择科学的合作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模式构建的基础上,也能够使学生品德与社会课学习质量与效率提高。其中,教师可以在教材中选择相应的内容当作合作学习的素材,并且根据学习的内容在组内划分并设计,以保证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并正确认知个人承担角色以及所需履行的责任。另外,学生也一定要对合作学习目的予以理解,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
在学习粤教版六年级下册《拒绝诱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图书馆中查阅相关资料内容,并且将班级内部学生细化成3-5组,同时进行搜集并整理。另外,教师应教授学生网络资料查阅的方法,并且对资料内容进行整理,随后展开相关性的讨论与分析。通过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教材内容以外的知识,对其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十分有利。
四、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
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很多,而学生实际接触的世界也更加丰富多彩,社会实践内容复杂。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一般都是源于生活,也同样会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所以,在课堂教学方面需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实现日常生活和教学的有效连接。其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且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进一步增强教学的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仍然要将课本内容作为重点,综合考虑小学生的特点与实践水平,适当地调整并完善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当组织学生融入自然,聆听并欣赏自然,仔细观察自然,使其自身视野有效开拓,品德水平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增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教学的方法。只有灵活运用教学的方法,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才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充实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变成主动学习状态,有效提升学生品德与社会课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也一定要综合考虑学生特点,保证因材施教,创新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环节中,最终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永群.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J].速读(中旬),2016(9):80-80.
[2]卢春忠.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