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是独特的精神文化,是特色的环境文化、个性的制度文化、别样的行为文化的有机结合体。校园文化具有激励精神、凝聚力量、引导价值导向等功能,对于陶冶师生情操、构建师生的精神世界、完善师生的人格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更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师生“视而不见”、没有感觉、没有触动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对师生的精神引领作用非常有限,对师生的心灵撼动作用甚微,对师生的品格影响甚小,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使校园文化的作用最大化,必须注意以下八个问题,做到“八忌”。
一、忌重结果、轻过程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很多时候是由管理者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个人的情感出发而定的,将所定的各种文化现象直接“塞”给师生。这些文化现象的选择、操作,师生没有参与,没有亲历,得不到师生的认同,管理者自以为是,而师生又觉得不相关,大大降低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组织师生参与,只有认同才能发挥作用,只有亲历才会产生更大的效果。
二、忌重外来、轻本土
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干的都是拿来主义或移植主义,文化内容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外来物,没有挖掘本校的本土文化或地域文化,没有根植于学校本身,让师生觉得校园文化离他们很远,影响力自然降低。笔者认为,学校要认真提炼自身的文化,如本校的名师、名校友、名学生的事迹以及他们对知识、对文化、对人生的感悟,这些都是很好的文化内容。
三、忌重表象、轻内化
一提到校园文化建设,都是设置什么景观给师生看、什么时候开个会搞搞宣传的多,输入式的多,在怎样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方面考虑得很少,甚至没有考虑,只是搞些文化设施,宣传、解读一下内容而已。这就很难将文化的影响内化。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做到知、情、意、行相结合,让学生去讨论,并按照文化的要求去亲历,在亲历中去体验,这样校园文化才会人心、之脑,才能内化为师生的一种自觉。
四、忌齐步走、轻个性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价值取向、主体等,大多都是按照上级的统一标准进行布置的,极少关注地方的、校本的人文资源、文化资源。没有地方的、校本的元素,致使趋同化,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和个性。
特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标志,没有特色就难于或不能体现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就无法彰显学校个性。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亲切度降低,陌生度增大,其综合影响力就会受影响。
五、忌重物质文化、轻精神文化
当前的校园文化建设,过分偏重于物质文化建设,津津乐道于物质文化建设,起灵魂作用的精神文化则考虑得比较少。要知道,校园物质文化只是手段,只是载体,如果没有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就没有了内涵,纯粹的物质便会失去应有的功能,对师生精神世界的影响便无法实现。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又要重视精神文化这个“本”的建设,这样文化建设才会有血、有肉、有灵魂。
六、忌重传统、轻现代
现在的校园文化建设,传统的色彩很浓厚,映入眼帘的普遍都是国学经典传统文化。无须讳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现代意识、世界眼光,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赋予其时代的内涵,体现时代精神,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先进文化要和谐共生,这样面对未来,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七、忌重“创新”、轻继承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需要一代代师生共同努力、精心打造,需要一任又一任学校领导持续推进、同向而动。在继承中完善、提升,久久为功,教育效果才会明显,这就要求校园文化建设要有连贯性和继承性。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学校一任领导一个样、一代师生一个模,校园文化建设远未发育成熟,就被否定而“创新”另搞一套,上下任领导之间的校园文化建设严重脱节,这是不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
八、忌重自我、轻开放
当前的校园文化建设,总是从抵御大众文化中消极的东西的渗透考虑,拒绝大众文化,以构筑起封闭的校园文化,总想营造一个没有或极少干扰的世界,让学生能在一个相对干净、清静的环境中成长。殊不知,长久地封闭,培养出的是不适应社会甚至对社会恐惧的弱苗。校園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脱节,造成师生所接触的文化单一,就会导致师生抵制诱惑的能力越来越缺乏。学校要主动、积极地投身于社会环境,要接纳大众文化,不断丰富校园文化中的大众文化成分,构建开放、多元的校园文化体系,让学生多接触,使学生经受各种锻炼,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鉴别、选择、批判的能力,不断提升文化的品位,使学生免受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蚀、毒害,使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能洁身自爱、不受污染,健康成长。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师生“视而不见”、没有感觉、没有触动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对师生的精神引领作用非常有限,对师生的心灵撼动作用甚微,对师生的品格影响甚小,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使校园文化的作用最大化,必须注意以下八个问题,做到“八忌”。
一、忌重结果、轻过程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很多时候是由管理者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个人的情感出发而定的,将所定的各种文化现象直接“塞”给师生。这些文化现象的选择、操作,师生没有参与,没有亲历,得不到师生的认同,管理者自以为是,而师生又觉得不相关,大大降低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组织师生参与,只有认同才能发挥作用,只有亲历才会产生更大的效果。
二、忌重外来、轻本土
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干的都是拿来主义或移植主义,文化内容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外来物,没有挖掘本校的本土文化或地域文化,没有根植于学校本身,让师生觉得校园文化离他们很远,影响力自然降低。笔者认为,学校要认真提炼自身的文化,如本校的名师、名校友、名学生的事迹以及他们对知识、对文化、对人生的感悟,这些都是很好的文化内容。
三、忌重表象、轻内化
一提到校园文化建设,都是设置什么景观给师生看、什么时候开个会搞搞宣传的多,输入式的多,在怎样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方面考虑得很少,甚至没有考虑,只是搞些文化设施,宣传、解读一下内容而已。这就很难将文化的影响内化。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做到知、情、意、行相结合,让学生去讨论,并按照文化的要求去亲历,在亲历中去体验,这样校园文化才会人心、之脑,才能内化为师生的一种自觉。
四、忌齐步走、轻个性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价值取向、主体等,大多都是按照上级的统一标准进行布置的,极少关注地方的、校本的人文资源、文化资源。没有地方的、校本的元素,致使趋同化,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和个性。
特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标志,没有特色就难于或不能体现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就无法彰显学校个性。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亲切度降低,陌生度增大,其综合影响力就会受影响。
五、忌重物质文化、轻精神文化
当前的校园文化建设,过分偏重于物质文化建设,津津乐道于物质文化建设,起灵魂作用的精神文化则考虑得比较少。要知道,校园物质文化只是手段,只是载体,如果没有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就没有了内涵,纯粹的物质便会失去应有的功能,对师生精神世界的影响便无法实现。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又要重视精神文化这个“本”的建设,这样文化建设才会有血、有肉、有灵魂。
六、忌重传统、轻现代
现在的校园文化建设,传统的色彩很浓厚,映入眼帘的普遍都是国学经典传统文化。无须讳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现代意识、世界眼光,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赋予其时代的内涵,体现时代精神,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先进文化要和谐共生,这样面对未来,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七、忌重“创新”、轻继承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需要一代代师生共同努力、精心打造,需要一任又一任学校领导持续推进、同向而动。在继承中完善、提升,久久为功,教育效果才会明显,这就要求校园文化建设要有连贯性和继承性。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学校一任领导一个样、一代师生一个模,校园文化建设远未发育成熟,就被否定而“创新”另搞一套,上下任领导之间的校园文化建设严重脱节,这是不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
八、忌重自我、轻开放
当前的校园文化建设,总是从抵御大众文化中消极的东西的渗透考虑,拒绝大众文化,以构筑起封闭的校园文化,总想营造一个没有或极少干扰的世界,让学生能在一个相对干净、清静的环境中成长。殊不知,长久地封闭,培养出的是不适应社会甚至对社会恐惧的弱苗。校園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脱节,造成师生所接触的文化单一,就会导致师生抵制诱惑的能力越来越缺乏。学校要主动、积极地投身于社会环境,要接纳大众文化,不断丰富校园文化中的大众文化成分,构建开放、多元的校园文化体系,让学生多接触,使学生经受各种锻炼,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鉴别、选择、批判的能力,不断提升文化的品位,使学生免受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蚀、毒害,使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能洁身自爱、不受污染,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