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何为有效教学
学生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不好并不是指教师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不认真,但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那么何为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有必要好好了解自己的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情,分析学生的学情,再顺应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与辅导,相信会有另一番景象。
二、什么是学情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曾经讲过:“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那么,什么是学情呢?“学情”指学生的实际特点,主要指实际发展水平和思维能力,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学习的情况与需要等,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因素,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在立足大多数学生的前提下关注个体差异。
(1)要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并调整教学。检查内容一般为文章的生字生词及文学常识;检查形式视情况而定,有听写、填空、朗读、复述、问答等。这些语文知识作为必考点,“临时抱佛脚”效果不好,需要学生在平时就做好积累。学生预习时总会碰到一些问题,尤其是文言文,怎么翻译、哪里停顿、何种用法、什么句式。教师只有课前有所了解才能在课中做到有的放矢。
(2)要了解学生的读书习惯并巧妙引导。语文课堂上该有琅琅的书声。但是读的效果怎么样呢?许多优美生动的文章,学生读起来却是味同嚼蜡,甚至连起码的正确流利都无法达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和强调朗读的训练。朗读形式多种多样,有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同桌互相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等。
(3)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熟读成诵,才会记忆深刻。经常见到放学后办公室里留着学生在那儿背书,好像总也背不好。这其实是方法问题,傻背是背不下来的。让他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帮他把要背诵的段落理清思路,再把要背诵的段落朗读个十几遍,看看他能不能背下来。其实,朗读和背诵是一个递进关系,理解了,熟读了,一定能成诵。当然,特殊人群除外。
三、了解学生课中表现并相机诱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课文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之中,往往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或不够确切的理解。这时,教师要及时地捕捉这些“学情”,及时采取调控措施,这种调控措施不是指责和批评学生,而是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态度。
(1)察其言。教师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反馈及时了解学情,例如学生兴趣高昂时会激昂陈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按着教师课堂设计,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甚至遇到异议时会提出质疑。学生若听不懂或对本节教学活动不感兴趣时,会沉默不语或者窃窃私语。
(2)视其行。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听课理解情况及兴趣爱好会有不同表现:学生眉头紧皱时就是向教师发出他已听不懂的信号;若学生趴在桌上,无精打采,就是向老师发出他对这节课不感兴趣的信号;若学生神情专注就是向老师发出他对这节课感兴趣的信号。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行动信息,相机诱导。
(3)观其色。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情况,不但会以语言行动表现出来,还会以各种表情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善于“察言视行”还要学会“观色”,若学生对教师教学感兴趣,学得轻松,他会笑逐颜开,思想轻松;若学生对教师教学不感兴趣,学得吃力,疑雾迷漫,他会眉头紧皱,目无神韵,情绪低落。
四、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并及时讲评
众所周知,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同时,作业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以便规划以后新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弥补教学不足。笔者认为作业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1)多样性。布置作业形式不能太呆板、机械,要灵活多样,如随堂书面练习、口头回答练习、讨论练习、演板训练、课堂表演等,也可布置课后书面练习、课后笔记整理。(2)教育性。作业的好坏,也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缩影”,对于整洁、规范、优秀的作业可以公开作示范性的表扬、展览;对于作业书写不认真,敷衍了事,甚至抄袭他人者,可用艺术性批评,指出其危害。个性问题个别谈话,适时加以教育引导。(3)时效性。作业要及时布置、及时辅导、及时批改、及时讲评,从而培养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及时订正的好习惯。
学生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不好并不是指教师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不认真,但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那么何为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有必要好好了解自己的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情,分析学生的学情,再顺应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与辅导,相信会有另一番景象。
二、什么是学情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曾经讲过:“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那么,什么是学情呢?“学情”指学生的实际特点,主要指实际发展水平和思维能力,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学习的情况与需要等,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因素,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在立足大多数学生的前提下关注个体差异。
(1)要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并调整教学。检查内容一般为文章的生字生词及文学常识;检查形式视情况而定,有听写、填空、朗读、复述、问答等。这些语文知识作为必考点,“临时抱佛脚”效果不好,需要学生在平时就做好积累。学生预习时总会碰到一些问题,尤其是文言文,怎么翻译、哪里停顿、何种用法、什么句式。教师只有课前有所了解才能在课中做到有的放矢。
(2)要了解学生的读书习惯并巧妙引导。语文课堂上该有琅琅的书声。但是读的效果怎么样呢?许多优美生动的文章,学生读起来却是味同嚼蜡,甚至连起码的正确流利都无法达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和强调朗读的训练。朗读形式多种多样,有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同桌互相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等。
(3)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熟读成诵,才会记忆深刻。经常见到放学后办公室里留着学生在那儿背书,好像总也背不好。这其实是方法问题,傻背是背不下来的。让他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帮他把要背诵的段落理清思路,再把要背诵的段落朗读个十几遍,看看他能不能背下来。其实,朗读和背诵是一个递进关系,理解了,熟读了,一定能成诵。当然,特殊人群除外。
三、了解学生课中表现并相机诱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课文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之中,往往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或不够确切的理解。这时,教师要及时地捕捉这些“学情”,及时采取调控措施,这种调控措施不是指责和批评学生,而是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态度。
(1)察其言。教师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反馈及时了解学情,例如学生兴趣高昂时会激昂陈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按着教师课堂设计,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甚至遇到异议时会提出质疑。学生若听不懂或对本节教学活动不感兴趣时,会沉默不语或者窃窃私语。
(2)视其行。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听课理解情况及兴趣爱好会有不同表现:学生眉头紧皱时就是向教师发出他已听不懂的信号;若学生趴在桌上,无精打采,就是向老师发出他对这节课不感兴趣的信号;若学生神情专注就是向老师发出他对这节课感兴趣的信号。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行动信息,相机诱导。
(3)观其色。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情况,不但会以语言行动表现出来,还会以各种表情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善于“察言视行”还要学会“观色”,若学生对教师教学感兴趣,学得轻松,他会笑逐颜开,思想轻松;若学生对教师教学不感兴趣,学得吃力,疑雾迷漫,他会眉头紧皱,目无神韵,情绪低落。
四、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并及时讲评
众所周知,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同时,作业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以便规划以后新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弥补教学不足。笔者认为作业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1)多样性。布置作业形式不能太呆板、机械,要灵活多样,如随堂书面练习、口头回答练习、讨论练习、演板训练、课堂表演等,也可布置课后书面练习、课后笔记整理。(2)教育性。作业的好坏,也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缩影”,对于整洁、规范、优秀的作业可以公开作示范性的表扬、展览;对于作业书写不认真,敷衍了事,甚至抄袭他人者,可用艺术性批评,指出其危害。个性问题个别谈话,适时加以教育引导。(3)时效性。作业要及时布置、及时辅导、及时批改、及时讲评,从而培养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及时订正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