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幻灭与救赎与毒品有关的电影
■ 文/谢韬宇
很多人对墨西哥毒品的印象是从《墨西哥往事》开始的,它是更早以前的《杀手悲歌》和《英雄不流泪》的续集,尽管这部电影不算特别大众化。
许多墨西哥题材的电影里,常常出现西班牙人的面孔,班德拉斯毫无疑问地在其中成为墨西哥之子,如果仅仅从一个枪战片角度看这片子,这片子从头到尾就是在扮酷、耍帅、大肆宣扬个人英雄主义。你可以挑出无数违反常理的纰漏之处,甚至可以指出一个卖泡泡糖的小男孩怎么可能在那样惊险的场景下如此镇定,但是别忘记,这是一部电影。
就像《上帝之城》(又名《无主之城》),同样是拉丁美洲的燥热,同样是黑帮、凶杀、火拼,同样拥有着拉丁民族的热情奔放,同样是一幅动荡不安的底层世界全景图。
在关于嗑药的影片里,《梦之安魂曲》是不得不说的一部片子,电影里那些吸毒场景因为细节过于真实而让人过目不忘,同样是因为这些倒霉细节,影片被多个国家打上禁片的烙印,不得放映。抛开影片吸毒细节因为真实被人诟病,影片中众人吸毒之后的幻觉镜头被导演用多种手法渲染得迷离虚幻,十分精彩。
与《梦之安魂曲》同样著名的是“坚决捍卫自己作为人渣权利”的《猜火车》,当丹尼·博伊尔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横扫影坛奖项之前,当伊万·麦克格雷格成为“绝地武士”之前,估计他们都想不到这部投资250万美元,仅用49天拍摄完毕的小成本电影,居然会成为新人类的电影代表。
而残酷的《万福玛利亚》所讲述的故事则无疑和本期杂志话题中说提到的墨西哥年轻人极其相似:国家不能保证提供良好的教育及生活娱乐,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商业及文化的侵入使人们无不想去创造更好的生活,然而身处的环境却在摧残人的欲望。
于是,这成了不幸的开始,也成为了故事的开始。
《万福玛利亚》
简介:18岁的少女玛利亚辞掉了花场的工作,又发现自己怀孕,跟男友意见不合只得分手。玛利亚和朋友布兰卡得到了一份新工作——走私毒品到美国,玛利亚在高额的酬金下决定接下此活,由此认识了老手露西,并练习吞食毒品。
《上帝之城》
简介:布斯卡是上帝之城的一个11岁男孩,所谓上帝之城,是指里约热内卢远郊一个贫困的城镇。有一天,他看到了一个正在工作的摄影师,从那时起,他就决定以此作为谋生的职业。不过,他的相机,照下的却是孩子们荷枪实弹的狰狞,和帮派间无休无止的仇杀。
《梦之安魂曲》
简介:哈瑞和玛丽安彼此相爱,梦想着开个服装店,梦想着有个美好的明天。然而他们都离不开毒品,并想着以贩毒赚得第一桶金。哈瑞的母亲不顾年迈吞食减肥药。由于药品里的毒品成分,她渐渐上了瘾。哈瑞的朋友狄龙同样是个瘾君子,为了挣大钱加入了黑社会。为了梦想,他们努力着,却一步步深陷毒品泥潭难以自拔。
《墨西哥往事》
简介:毒枭巴罗瑞逐渐建立起了他的毒品王国,野心勃勃的他甚至还在密谋刺杀总统,推翻墨西哥政权。CIA探员桑德斯得知了巴罗瑞的阴谋,于是,他找到了神枪手埃尔。埃尔当然不会袖手旁观,他终于重出江湖。但是,事情并没有表面的那么简单,墨西哥荒漠上一出传奇正在徐徐上演。
·悦 读·
笑中有泪的乌克兰拖拉机
能和《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媲美的小说名大概只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如果算上哲学书,《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也有一定竞争力。《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以为是些学术性的东西,可偏又有个吸引人的封面,翻开看看知道掏到宝了:84岁的老爸被36岁的乌克兰金发女郎骗得团团转,主角的生活被她搅得浑水四溢。
它获得了为喜剧小说而设的“波灵格大众伍德豪斯奖”,不过又没那么简单。作者玛琳娜·柳薇卡为这本有趣的小说取了个“最勇敢的”书名。2005年小说在英国刚出版时,亚马逊网站把它归在非小说的科技类里,不少书店也把它放在农业书里。这样一本看似早该被淹没的书却靠着读者的口碑,从农业科技的死角漂亮翻身,力压风头正劲的丹·布朗的《达芬奇的密码》和《天使与恶魔》,成为2006年的图书销售冠军。
二战刚刚结束,玛琳娜·柳薇卡出生在难民营,但随后不久就移民到了英国。乌克兰的历史对她而言,本来就是淡薄至极,更何况,一个孩子的童年中,快乐总是会大于苦难。她的小说处女作《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出版时,她已经57岁了。遥远的记忆中,那段苦难的历史对她而言更像是一种审视与观望,挑剔与打量,即从苦难中努力分辨出荒诞和幽默来。
小说讲述的家庭战争在外人看来真是场喜剧。昏聩的老父,任性虚荣的继母,精明刻薄的姐姐,焦头烂额的妹妹,还有那活在记忆里,虽已死去却无时不在的母亲。尽管“我”认为,那些关于乌克兰,关于过去的痛苦记忆跟她并没有关系,她却时时回忆起过往。回忆起她母亲苦苦支撑家庭的努力,那些因为在斯大林时期的饥荒、纳粹占领时期的恐惧所形成的节俭习惯,曾让她们姐妹在孩子们中间蒙羞,却也让她的回忆充满温暖。
要知道,用一种幽默的笔法书写上一代人的苦难史,很难把握好分寸。玛琳娜的聪明在于,她的幽默只针对现实的生活,对历史的记忆碎片,或者说对家族史的回顾和整理中,幽默的笔法又变成了几许荒诞。不要小看这种差别,历史的苦难本就有几分荒诞的意味,乌克兰的历史其实就是那个时代中大历史的一个缩影。
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从这本书中读出一个民族的苦难史,但局中人仍然在苦难中选择一种不太严肃的姿态,因为严肃可能意味着撑不下去。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
作者:[英] 玛琳娜·柳薇卡
译者:邵文实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11-11
页数:322
定价:32.00元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
作者:陈坤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2
页数:248
定价:42.00元
《对照记@1963》
作者:杨照 / 马家辉 / 胡洪侠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2-2
页数:329
定价:35.00元
■ 文/谢韬宇
很多人对墨西哥毒品的印象是从《墨西哥往事》开始的,它是更早以前的《杀手悲歌》和《英雄不流泪》的续集,尽管这部电影不算特别大众化。
许多墨西哥题材的电影里,常常出现西班牙人的面孔,班德拉斯毫无疑问地在其中成为墨西哥之子,如果仅仅从一个枪战片角度看这片子,这片子从头到尾就是在扮酷、耍帅、大肆宣扬个人英雄主义。你可以挑出无数违反常理的纰漏之处,甚至可以指出一个卖泡泡糖的小男孩怎么可能在那样惊险的场景下如此镇定,但是别忘记,这是一部电影。
就像《上帝之城》(又名《无主之城》),同样是拉丁美洲的燥热,同样是黑帮、凶杀、火拼,同样拥有着拉丁民族的热情奔放,同样是一幅动荡不安的底层世界全景图。
在关于嗑药的影片里,《梦之安魂曲》是不得不说的一部片子,电影里那些吸毒场景因为细节过于真实而让人过目不忘,同样是因为这些倒霉细节,影片被多个国家打上禁片的烙印,不得放映。抛开影片吸毒细节因为真实被人诟病,影片中众人吸毒之后的幻觉镜头被导演用多种手法渲染得迷离虚幻,十分精彩。
与《梦之安魂曲》同样著名的是“坚决捍卫自己作为人渣权利”的《猜火车》,当丹尼·博伊尔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横扫影坛奖项之前,当伊万·麦克格雷格成为“绝地武士”之前,估计他们都想不到这部投资250万美元,仅用49天拍摄完毕的小成本电影,居然会成为新人类的电影代表。
而残酷的《万福玛利亚》所讲述的故事则无疑和本期杂志话题中说提到的墨西哥年轻人极其相似:国家不能保证提供良好的教育及生活娱乐,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商业及文化的侵入使人们无不想去创造更好的生活,然而身处的环境却在摧残人的欲望。
于是,这成了不幸的开始,也成为了故事的开始。
《万福玛利亚》
简介:18岁的少女玛利亚辞掉了花场的工作,又发现自己怀孕,跟男友意见不合只得分手。玛利亚和朋友布兰卡得到了一份新工作——走私毒品到美国,玛利亚在高额的酬金下决定接下此活,由此认识了老手露西,并练习吞食毒品。
《上帝之城》
简介:布斯卡是上帝之城的一个11岁男孩,所谓上帝之城,是指里约热内卢远郊一个贫困的城镇。有一天,他看到了一个正在工作的摄影师,从那时起,他就决定以此作为谋生的职业。不过,他的相机,照下的却是孩子们荷枪实弹的狰狞,和帮派间无休无止的仇杀。
《梦之安魂曲》
简介:哈瑞和玛丽安彼此相爱,梦想着开个服装店,梦想着有个美好的明天。然而他们都离不开毒品,并想着以贩毒赚得第一桶金。哈瑞的母亲不顾年迈吞食减肥药。由于药品里的毒品成分,她渐渐上了瘾。哈瑞的朋友狄龙同样是个瘾君子,为了挣大钱加入了黑社会。为了梦想,他们努力着,却一步步深陷毒品泥潭难以自拔。
《墨西哥往事》
简介:毒枭巴罗瑞逐渐建立起了他的毒品王国,野心勃勃的他甚至还在密谋刺杀总统,推翻墨西哥政权。CIA探员桑德斯得知了巴罗瑞的阴谋,于是,他找到了神枪手埃尔。埃尔当然不会袖手旁观,他终于重出江湖。但是,事情并没有表面的那么简单,墨西哥荒漠上一出传奇正在徐徐上演。
·悦 读·
笑中有泪的乌克兰拖拉机
能和《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媲美的小说名大概只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如果算上哲学书,《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也有一定竞争力。《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以为是些学术性的东西,可偏又有个吸引人的封面,翻开看看知道掏到宝了:84岁的老爸被36岁的乌克兰金发女郎骗得团团转,主角的生活被她搅得浑水四溢。
它获得了为喜剧小说而设的“波灵格大众伍德豪斯奖”,不过又没那么简单。作者玛琳娜·柳薇卡为这本有趣的小说取了个“最勇敢的”书名。2005年小说在英国刚出版时,亚马逊网站把它归在非小说的科技类里,不少书店也把它放在农业书里。这样一本看似早该被淹没的书却靠着读者的口碑,从农业科技的死角漂亮翻身,力压风头正劲的丹·布朗的《达芬奇的密码》和《天使与恶魔》,成为2006年的图书销售冠军。
二战刚刚结束,玛琳娜·柳薇卡出生在难民营,但随后不久就移民到了英国。乌克兰的历史对她而言,本来就是淡薄至极,更何况,一个孩子的童年中,快乐总是会大于苦难。她的小说处女作《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出版时,她已经57岁了。遥远的记忆中,那段苦难的历史对她而言更像是一种审视与观望,挑剔与打量,即从苦难中努力分辨出荒诞和幽默来。
小说讲述的家庭战争在外人看来真是场喜剧。昏聩的老父,任性虚荣的继母,精明刻薄的姐姐,焦头烂额的妹妹,还有那活在记忆里,虽已死去却无时不在的母亲。尽管“我”认为,那些关于乌克兰,关于过去的痛苦记忆跟她并没有关系,她却时时回忆起过往。回忆起她母亲苦苦支撑家庭的努力,那些因为在斯大林时期的饥荒、纳粹占领时期的恐惧所形成的节俭习惯,曾让她们姐妹在孩子们中间蒙羞,却也让她的回忆充满温暖。
要知道,用一种幽默的笔法书写上一代人的苦难史,很难把握好分寸。玛琳娜的聪明在于,她的幽默只针对现实的生活,对历史的记忆碎片,或者说对家族史的回顾和整理中,幽默的笔法又变成了几许荒诞。不要小看这种差别,历史的苦难本就有几分荒诞的意味,乌克兰的历史其实就是那个时代中大历史的一个缩影。
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从这本书中读出一个民族的苦难史,但局中人仍然在苦难中选择一种不太严肃的姿态,因为严肃可能意味着撑不下去。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
作者:[英] 玛琳娜·柳薇卡
译者:邵文实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11-11
页数:322
定价:32.00元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
作者:陈坤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2
页数:248
定价:42.00元
《对照记@1963》
作者:杨照 / 马家辉 / 胡洪侠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2-2
页数:329
定价: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