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趣盎然话数学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g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理想的数学课应该是能激发学生“有志求知,启智心至”,追求积极向上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沉浸在“课伊始,趣已萌;课进行,趣愈浓”;应该是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雅趣中萌生学好数学的志向,在知识形成的理趣中获取知识,在思维碰撞的乐趣中增长智慧,在意味深长的情趣中悟道生慧.
  [关键词] 志趣;知趣;智趣;至趣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对数学感兴趣的同学,提到数学总是满心欢喜,兴致勃勃,面对一些令人望而生畏的难题,即便消得人憔悴,绞尽脑汁终不悔,常以“征服”为荣,享受成功的喜悦,甚至喜欢通过“刷题”遨游于题海之中;而有些同学,即便是能一眼“秒杀”的试题,却“举笔维艰”,思考良久而不悟. 长此以往,优者更优,差者更差.
  正如曹才翰、蔡金法先生在《数学教育学概论》一书中所说,兴趣和成绩之间存在着“恶性循环”与“良性循环”:“无兴趣——成绩差——无兴趣”“有兴趣——成绩好——有兴趣”. 初一年级的学生将初步接触代数、几何,这是他们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转折点. 据调查,很多学生在某一特定时期学习新的章节或内容,很容易被所学内容吸引,由此产生浓厚的兴趣,萌发自主向上的内驱力. 因此,抓住时间、内容节点,趣化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心中喜悦,则其进不能自已. 下面以“线段、射线、直线”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设趣、激趣.
  志趣:巧妙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片断1】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下列成语或诗句:“一柱擎天”“大漠孤烟直”“海天一线”,你能联想到我们在小学里学过的哪些线?说说你的理由.
  生1:第一张图让我想到了线段,因为它有两个端点;第二张图对应的是射线,因为“孤烟直”给人一种无限延伸的感觉;第三张图对应的是直线,因为向两边无限延伸.
  师:很好,同学们的想象力相当不错,那你们认为老师今天会讲什么内容?
  生(齐):线段、射线、直线.
  师:不错,同学们很有悟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线段、射线、直线”一课.
  设计评析 “线段、射线、直线”是初中生走向平面几何的起始课,让学生在一开始觉得几何生动有趣,显得尤为重要. 恩格斯指出:“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 ”而很多成语、诗句或文学作品正是对现实世界的生动刻画与描写,本课因“题”制宜,用成语和古诗引出“线段、射线、直线”,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三种线所展现的意境,从而深刻理解它们的区别,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
  知趣:新知探究,培养求知的兴趣
  1. 妙“喻”解开心中结
  【片断2】 教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线段、直线、射线三者的区别,说得非常到位,下面请同学们再谈谈线段、直线、射线三者的联系.
  生2:线段去掉一个端点就变成射线.
  生3:把线段再画长一点就是射线.
  师:老师现在手上有一支粉笔,把它想象成一条线段. 如果我拧掉一个头,它看上去像线段还是直线?相反,我在它上面接上一段,它看上去像线段还是直线?
  生4:它还是线段!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说?
  同学们口欲言而嗫嚅.
  师:我们不仅要会意会更要会言传. 在此,老师提醒一下,我们常说的四大名著中,哪一种兵器可以随心所欲变为线段、射线与直线?
  生(齐):孙悟空的金箍棒!
  师:谁来说说猴哥是怎样把金箍棒变成射线或直线的?
  (教师通过金箍棒的变化引出“延长”的概念,再让学生辨析刚才两位同学的说法)
  设计评析 当学生口欲言而不能时,教师列举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例进行类比点拨,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让学生豁然开朗,轻松愉悦地掌握知识.
  2. 该放手时就放手
  【片断3】 师:怎样用几何语言描述线段转化为射线与直线?如何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请同学们阅读数学书P146,从图6-2(1)中的线段开始至P147第三行.
  设计评析 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单凭教师一一引见,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因此,结合知识的难易程度,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享受自主获取知识的乐趣,张弛之间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心有灵犀“二点”通
  【片断4】 教师在黑板上任取一点A,并询问学生:过一点A能不能画直线?可以画几条?
  生(齐):无数条.
  师:如果再取一点B,过A,B两点能不能画直线?可画几条直线?
  生5上黑板作图.
  师:如果再任取一点C,过A,B,C三点能不能作直线?
  生6:这个要看情况,如果A,B,C三点正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可以作一条直线;如果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就画不出来!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探索,我们发现,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过三点不一定能画,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7:说明过两点一定可以作直线,但只能作一条.
  师:数学语言讲究精练、简洁,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结论再浓缩一下?
  生(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师:谁来解释一下“确定”二字的含义?
  教师出示课本P146的图片(图1),学生看图并回答问题:小兔子想从A地到B地,(1)图中的三条路线哪一条相对近一些?(2)有沒有最短的路线?并总结结论.
  设计评析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两个公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接触,甚至深有体会,只需稍加点拨,学生便能理解,但也不能一带而过,要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嘴,感受几何的魅力和语言的精练. 几何知识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从中能体会学习几何知识的乐趣.   智趣:拓展延伸,提升智慧的兴趣
  1. 数形互换初体验
  【片断5】 我说你画
  请同学们在纸上任取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
  (1)画线段AB;
  (2)画射线AC;
  (3)画直线BC;
  (4)在线段BC上取一点D,连接AD.
  生作图并上台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画线的注意点.
  我画你说
  师:如图(图略),A,B,C,D四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用适当的几何语言表述下列作图步骤.
  (教师动画演示作图过程,学生用几何语言描述这一过程)
  自说自画
  师:请同学们上黑板作图,用几何语言描述这一过程,并用字母表示所作的图形.
  (生纷纷上台作图并介绍所作图形)
  设计评析 通过“我说你画”“我画你说”“自说自画”三个逐步开放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嘴,在画画中启“智”,领悟作图的注意点,在议议中生“慧”,体会几何语言的精练.
  2. 回归生活又启智
  【片断6】 教师在学生掌握线段的表示法后提问学生:如果在线段AB上任取一点C,那么线段AC和AB是不是同一条线段?为什么?共有几条线段?
  生(齐):不是同一条线段,因为端点不完全一样.
  师:请同学们上黑板指认一下,看看自己是怎么数线段的.
  生8上黑板指认出线段AB、线段AC、线段BC.
  师:刚才这位同学很精准地指出了三条线段,如果在线段AB上再取一个点D,又有哪几条线段?请同学们上台指认,说说自己的方法,并说一说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生9上台指认并介绍方法:从点A开始,抓住端点,从左向右,依次数以点A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以点C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以此类推.
  师:刚才那位同学说得很有条理,方法也很恰当,非常好. 你们还能发现什么结论?
  生10:线段的条数为3 2 1.
  师:真棒,又有了新的发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果再取1个点,总共又有几条线段?你们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11:4 3 2 1.
  生12:如果在A,B之间取n个点,共有n 1 n n-1 n-2 …… 1条线段.
  师:太精彩了,同学们居然连一般规律都找出来了,很好!下面我们学以致用,请同学们联系上题思考——假如有五个人初次见面,需两两握手体现友好,你怎样安排他们握手,使得有礼有序又不遗漏?
  生13:可以把五个人想象成五个点,他们相互之间握手就相当于五个点之间连线,所以其实是求总共可以连多少条线段.
  师:这位同学很了不起,他想到了把“人”抽象成“点”,从而把这个握手问题转化成数线段条数的问题,也就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
  师:你们还能想到日常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可用这种思想解决?你还能设计出哪些相应的问题?
  设计评析 对于初学几何的学生而言,如果仅求线段条数,探寻其中的规律,尽管也能领略数学的美景,但未免有些冰冷单调,因此,让它扎根于火热的生活情景,学生会更加趣味盎然,兴致勃勃. 另外,让学生根据生活经历,自己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远比教师提问更生动活泼、意义深远. 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解题术”及“解题的通法”,还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至趣:妙语生慧,萌生兴趣
  教师赠语:人的生命像线段一样是有限的,而浩瀚的知识像直线一样,前不见首,后不见尾,从线段的这头走到线段的那头,再走出去的,唯有思想能为之. 而射线,一个起点,一个方向,认准目标,你就勇往直前,前途无量!
  设计评析 小结是一节课的精华,除了要有知识性、思想性,还要揭示蕴含其中的育人价值,余音绕梁只是多了几分回味,但富有哲理的激励更能催人奋进、激发学生心驰神往.
  总之,理想的、好玩的、有趣的数学课应该是能激发学生“有志求知,启智心至”的正能量,追求积极向上的意識;应该是让学生沉浸在“课伊始,趣已萌;课进行,趣愈浓;课结束,趣未了”的充满情趣魅力的氛围中,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雅趣中萌生学好数学的志向,在知识形成的理趣中获取知识,在思维碰撞的乐趣中增长智慧,在意味深长的情趣中悟道生慧.
其他文献
一、突出公益性质。凸现教育良知    义务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公益事业。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教育的公益性质并没有得到彻底的体现,政府不作为、乱收费、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就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益性,教育良知为种种现实功利所遮蔽。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全面阐述了义务教育的特征与性质,进一步强调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与强制性原则。表现在:  新《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政府对义务教育的“
[摘 要] 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在意识上有所提升,还要注重提问的有效性. 这里的意识提升指的是在教学着眼点上注重多视角的观察与融合,有效的提问应控制有度,让问题设置更接近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  [关键词]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课堂提问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索以及研究性的学习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效教学,这是符合时代特征并积极迎合个体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
[摘 要] 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之后,会与很多数学知识、生活知识关联起来“生成”新的数学综合问题,学生在最初应对这类问题时常常感觉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积极面对,突破问题,善于数形结合地分析,让教学环节开放,促进师生对话互动,追求适切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尝试.  [关键词] 数形结合;反比例函数;开放教学;互动对话  写在前面  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之后,学生初步具备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师的价值是什么?教师的价值在于“教什么”吗?就像在中小学很多人认为教“主科”比教“副科”更有价值。是“教什么”还是“怎么教”更能显示教师的价值?抑或两者结合才能凸显教师价值?显然,这都没跳出“教”字之囿。教师的价值只是“教”吗?若是。“师”的意义又是什么?如此追问下去,许多问题值得思考。  “教什么”当然是教师的价值之一,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授业解惑都是教师价值的应有之义。但是,教师的价值并不
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时,我按照教材思路,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折一折等方法,认识长方形的特征。应该说教学过程非常顺利,教学效果也是不错的。然而这种顺利却给我一种隐隐的欠缺感。到底缺少了点什么呢?我苦苦地寻思着。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隔壁教室传来的读书声猛地使我醒悟。是呀,这不正应验了这句古诗的写照吗?所谓“特征”,就是某一类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
[摘 要] 文章以“函数图像会说话”专题课为例进行教学探索,以问题为驱动,组织学生进行指向高阶思维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疑题引入、开放拓展、导学探究、变式评价的活动过程,来激活思维、开拓思维、延伸思维、创造思维.  [关键词] 高阶思维;问题驱动;函数图像;专题教学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对认知过程的划分,数学界将数学高阶思维的初步定义如下:数学高阶思维,是指在数学活动中发生的较高认知水平层次
[摘 要] 有幸参与全国名师李庾南老师的“自学·议论·引导”研讨活动,并结合“自学·议论·引导”的单元教学法,深入研究并践行了单元教学法的实施策略,感受其中的价值与意义,也领略了名师的智慧与艺术.  [关键词] 整体建构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  单元教学法源自李庾南老师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教学法,即根据知识的内涵及学生的可接受水平将学材进行再加工重
[摘 要] 将实验引入初中数学教学,从而建立数学实验的概念,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显然是一个有益的启发. 数学实验强调面向学生个体,强调通过活动参与的方式,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體验,数学实验要植根于数学,同时又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特征,这就必须追求数学实验与初中数学课堂的融合. 数学实验服务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实验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数学实验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关键词]
一、设计理念:    1.活动激趣  在新授过程中,教师创设了“蜜蜂找花”、“图中寻物”、“动作表演”等活动形式激发和持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想说、敢说、会说。    2.拓展延趣  英语教学中。学生不是简单地接受文本内容,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的拓展空间。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做合理的续想,从而开拓学生思维,产生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儿歌,继续延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几年,新课程改革的触角更多地指向课堂教学,于是课堂教学研究进行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聚集到了对课堂教学具有重大导引功能、可以称之为教学“指挥棒”的考试命题编制上来,于是。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洋溢着新课改气息的考试命题。感觉如沐春风、耳目一新。可是,其中也有一些题型。对我们的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造成冲击,使我们面临来自教学理想与现实的两难选择——    现象一:为积累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