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中指出:“少先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努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队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只靠学科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丰富多彩的队活动是提高队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无论何种形式的队活动都应该与队员的实际,生活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校本课程就是根据队员实际和环境资源选择的课程内容。我们学校位于南阳赭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学校以“潮文化”为中心进行校本资源开发,编写校本课程--《赭山--我可爱的家乡》。我们以“潮文化”校本课程为基础,结合中队实际开展不同系列,不同主题的中队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传承不畏艰险、勇立潮头、敢于创新的“弄潮儿”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协作能力等多种活动能力。
【关键词】 校本课程;中队活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206-02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力求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使它成为学生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校本课程与“潮文化”相结合,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家乡的历史,体会家乡的风土人情,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校本课程开发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需要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少先队的活动历来要求全体队员都要参与,在自主设计,自主选择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内容,让学生在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的过程中掌握技能,提高素质。少先队教育把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作为主要方式,引导少年儿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实践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因为有了校本课程和少先队活动的种种共通点,所以以校本课程为基础开展队活动就顺理成章。
中队是少先队的基础组织,是可以直接、有效提高队员综合素质的组织。在中队活动中实践校本课程,能有效地找到活动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内容;在中队活动中实践校本课程,可以使得散乱的少先队教育系列化、专题化;在中队活动中实践校本课程,可以根据每一个队员的实际,培养每一个队员的能力,提升每一个队员的素质。在开展中队活动的过程中以学校的“潮文化”校本课程为基础,与社会动态、校园动态有机地结合,使得中队活动的主题鲜明,中队活动的内容丰富,更好地提升了队员的综合素质,使我们的队员更具潮乡气质。
1 队活动的实践主题
我们的校本课程以“潮文化”为中心,我们的队活动实践以校本课程为基础,因此队活动的实践主题与“潮文化”紧密相连。
1.1 探寻潮乡名胜,感受历史
1.1.1 探寻“赭山十景”
“赭山,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历来是观光观潮的好地方,早在南宋乾道年间便形成了著名的“赭山十景”,宋孝宗赵昚曾游走于赭山的山水之间。”校本课程中这样简单地介绍着。 “赭山十景”就在我们的身边,古时帝王也曾浏览过“赭山十景”,队员们对此充满了向往。为了能解开队员们心中的疑惑,使队员了解家乡的过去与现在,感受家乡深远的历史,于是探寻“赭山十景”这个主题中队活动就这样开始了。
1.1.2 走近镇海殿
镇海殿,一座历经四百年沧桑的古庙,杭州市文物保护点,民间传说是镇海殿之神保护着钱塘江大堤,守护着在江边劳作的赭山人民。由于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建设的需要,这座古庙不得不易地重建,为了给队员们留下珍贵的历史记忆,感受家乡悠久的历史,队员们走近镇海殿,知道了镇海殿与乾隆皇帝的关系,知道了更多关于镇海殿的故事。
1.1.3 作画红山巅
《赭山坞里好风光》这首歌旋律悠扬,歌词优美,在学习校本课程的过程中,队员们学唱了这首歌,歌声中队员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队员们不曾知道家乡的美,只因他们没有仔细地欣赏过家乡的美。何不让队员们在哼唱好歌的同时,画出家乡的美景呢?于是在秋日的午后,队员们登上红山巅,一览家乡的秀丽风光,用画笔勾勒出了心中的家乡。
1.2 追寻潮乡名人,心存高远
名人事迹大追寻(高帆、曹阿堂、高晓霞、沈尔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赭山,三面青山一面江,丰厚的水土养育了赭山百姓,更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能仁志士,高帆、曹阿堂、高晓霞、戚建尔……他们中有已经离我们远去的共产主义战士,有为祖国的发展倾其一生的化学家,也有如今活跃在国家经济建设一线的企业家……他们的老屋就在队员们的隔壁,他们中有队员们的亲戚,他们小时候的故事还经常能听长辈们讲起。因为榜样的力量,因为榜样就在队员们的身边,所以一位位潮乡名人成为了队员们追寻的对象。
1.3 体验潮乡产业,德艺双收
1.3.1 体味晒盐
“过去,赭山百姓生活艰苦,吹江风,顶烈日,只为晒些江盐换点钱过生活。”校本课程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的照片介绍了先辈们生活的不容易。虽然晒盐这个行当已经离现在的赭山人远去,但为了让队员们了解过去晒盐的基本过程,体会晒盐的不易,忆苦思甜,我们便开展了这样的体验活动。
1.3.2 浮石雕刻
“浮石,岩浆凝成的海绵状的岩石,很轻,能浮于水面。赭红色的浮石成为家乡的代表之一,浮石可以制作成工艺品,装饰庭院,家乡也有不少人从事着这种需要一定艺术功底的行业。”为了让队员们感受这一门艺术气息浓厚的特色产业,培养队员的动手能力,提高队员的审美情趣,所以将浮石雕刻列为队活动的主题之一。
1.3.3 雨伞缝制
在“中国伞乡”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着与伞有关的工作,不经意走入农家院中,总能见到三五成群的妇女手起手落快速缝制雨伞的情景。制伞业对潮乡的经济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作为伞乡少年,动手制伞,了解伞的发展历史,参观制伞企业,为伞的创新出谋划策是进行校本课程实践必不可少的内容。
1.3.4 淋浴房设计
卫浴业是家乡的又一大产业,队员们动手参与制作淋浴房的机会很少,但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制作过程,了解不同款式的淋浴房,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出更新颖,科技含量更高的淋浴房。
1.4 诵读潮乡诗文,文化熏陶
1.4.1 诵读经典诗文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作为生长在钱塘江边的潮乡学子,当然得会诵读一些经典的赞潮诗文,用自己的方式来演绎这些经典诗文的来历与内涵。
1.4.2 收集潮乡诗文
校本课程中,潮乡诗文的收录是有限的,有许多的诗文已经被收入到了相关的书籍,但还有许多形式不同的诗文散落在潮乡的各个角落,队员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躲在潮乡深处的诗文。
1.4.3 创作赞潮诗文
队员们的笔触虽然非常的稚嫩,但队员们在诵读了经典的潮乡诗文,感受了家乡无限的风光后,依然用他们稚嫩的笔尖创作了大量赞美潮乡的诗文。
1.5 争当潮乡新人,共同进步
1.5.1 制做环保袋送居民
在学习制伞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学会了使用缝纫机,在国家执行“限塑令”前夕,我们制作环保袋,走上街头发送环保袋,宣传“限塑令”。
1.5.2 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
潮乡少年,应该是懂文明讲礼仪的好少年,根据学生发展变化的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文明礼仪中队活动。队员们走出校门走入社区,来到镇养老院,为老人带去精心创排的小节目,帮老人们打扫卫生。
2 队活动的有效实践
在中队活动中有效地实践校本课程,就是在以校本课程为基础,依据中队队员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的内容。
2.1 活动内容选择
2.1.1 以校本课程为基础
《赭山——我可爱的家乡》校本课程是中队活动内容选择的基础,是开展中队活动的一个大纲,多数的队活动内容来自于校本课程。将对队员的教育意义比较大,队员兴趣比较浓和容易开展实践的内容作为中队活动的首先。根据中队活动的需要对校本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重组。
2.1.2 从队员身边找活动
在开展一系列队活动的过程中,要学会从队员的身边寻找活动的内容。校本课程中对曹阿堂、高帆和高小霞这三位家乡名人作了详细地介绍,是我们开展“学名人,谈未来”活动中的主角。在中队活动的过程中,队员们知道家乡的另一位名人沈尔乔(民国时期浙江省代省长)是队员沈文舸的大太公,队员一下子对沈文舸的大太公有了了解的劲头,因此队员们又以“认识沈尔乔”为主题开展了一次队活动。
2.1.3 与大队活动齐活动
中队活动与学校的大队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结合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我们也会选择开展一些中队活动。在创建“潮文化”特色的过程中,学校大队部组织了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为了更好地迎接学校大队部组织的比赛,就在中队内先举行小型的经典诗文诵读比赛,通过提高每一个队员的诵读水平来提升中队的整体水准。
2.1.4 在特殊日子搞活动
在一些特定的日子里开展一系列的队活动。比如在国家执行“限塑令”前来到农贸市场分发队员亲手制作的环保袋,宣传环保;在“五一”节前夕走上街头,开展“洁美潮乡”活动。
2.2 活动开展形式
以校本课程为基础开展的中队活动不但有贴近队员的内容,而且还有适应队员身心,益于队员成长的活动形式。如:主题探寻、艺术演绎、社区实践、设计制作等。
2.2.1 主题探寻
主题探寻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为中心,通过一定的分工合作,引导队员通过调查、访谈、实验、文献搜集与分析等方式对课题进行研究,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解开队员心中的疑问,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培养队员探究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2.2.2 艺术演绎
2.2.3 社区实践
社区实践是组织队员参与到一般社会实践活动领域,进行实际的社会活动。这是开展系列队活动过程中,提高队员的参与意识,为家乡服务意识而经常采用的活动形式。例如在国家“限塑令”推出前,我们的队员宣传环保知识,制作环保袋分发给潮乡居民,弯腰拾起一只只被丢弃在路边的塑料袋。
2.2.4 设计制作
通过动手制作提高队员的动手能力,在制作过程中队员们学会反思,在反思中培养队员的创新能力。浮石雕刻是家乡的一门特色产业,队员们在老师傅的指导下,选材料,摆造型,取名称忙得是不亦乐乎,在学会基本的造型后,队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许多活泼可爱的造型。在开展“潮乡特产,动手制作”系列活动过程中,队员们设计开发功能丰富的伞,设计外型美观,科学实用的淋浴房。
2.3 活动指导与时间
因为我们的队活动是以实践校本课程为基础开展的,而校本课程与赭山的环境,历史等紧密联系,队员们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家乡的知识就离不开家长的帮助,离不开校外校外辅导员的指导,在开展中队活动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中队辅导员的指导。
中队活动的开展,更多利用的是队员们的课余时间,在中队活动课时只能对队员进行有效的指导,或是举行成果展示活动。
3 队活动的实践成效
以校本课程为基础,开展中队活动的实践已初显成效,初步验证了实践以“潮文化”为中心的校本课程与中队活动有机结合,共同推进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通过以校本课程主基础的系列队活动,培养了队员们自主、参与、探究、科学、文化、合作、环保、服务、学习、创新和审美意识,激发了队员们热爱家乡,为家乡自豪的情感;通过活动队员们学会了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在分工协作的过程中每一个队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通过活动队员们的观察、表达、交流和写作等能力都有所提高,活动提升了每一个队员的综合素质。
在开展以校本课程为基础的中队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中队承担了一堂区级观摩课,一堂义蓬片级中队观摩课和一堂校级中队观摩课,撰写的三个活动案例分别在省、区级评比中荣获二、三等奖。
参与文献
[1] 《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11
【关键词】 校本课程;中队活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206-02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力求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使它成为学生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校本课程与“潮文化”相结合,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家乡的历史,体会家乡的风土人情,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校本课程开发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需要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少先队的活动历来要求全体队员都要参与,在自主设计,自主选择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内容,让学生在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的过程中掌握技能,提高素质。少先队教育把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作为主要方式,引导少年儿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实践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因为有了校本课程和少先队活动的种种共通点,所以以校本课程为基础开展队活动就顺理成章。
中队是少先队的基础组织,是可以直接、有效提高队员综合素质的组织。在中队活动中实践校本课程,能有效地找到活动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内容;在中队活动中实践校本课程,可以使得散乱的少先队教育系列化、专题化;在中队活动中实践校本课程,可以根据每一个队员的实际,培养每一个队员的能力,提升每一个队员的素质。在开展中队活动的过程中以学校的“潮文化”校本课程为基础,与社会动态、校园动态有机地结合,使得中队活动的主题鲜明,中队活动的内容丰富,更好地提升了队员的综合素质,使我们的队员更具潮乡气质。
1 队活动的实践主题
我们的校本课程以“潮文化”为中心,我们的队活动实践以校本课程为基础,因此队活动的实践主题与“潮文化”紧密相连。
1.1 探寻潮乡名胜,感受历史
1.1.1 探寻“赭山十景”
“赭山,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历来是观光观潮的好地方,早在南宋乾道年间便形成了著名的“赭山十景”,宋孝宗赵昚曾游走于赭山的山水之间。”校本课程中这样简单地介绍着。 “赭山十景”就在我们的身边,古时帝王也曾浏览过“赭山十景”,队员们对此充满了向往。为了能解开队员们心中的疑惑,使队员了解家乡的过去与现在,感受家乡深远的历史,于是探寻“赭山十景”这个主题中队活动就这样开始了。
1.1.2 走近镇海殿
镇海殿,一座历经四百年沧桑的古庙,杭州市文物保护点,民间传说是镇海殿之神保护着钱塘江大堤,守护着在江边劳作的赭山人民。由于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建设的需要,这座古庙不得不易地重建,为了给队员们留下珍贵的历史记忆,感受家乡悠久的历史,队员们走近镇海殿,知道了镇海殿与乾隆皇帝的关系,知道了更多关于镇海殿的故事。
1.1.3 作画红山巅
《赭山坞里好风光》这首歌旋律悠扬,歌词优美,在学习校本课程的过程中,队员们学唱了这首歌,歌声中队员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队员们不曾知道家乡的美,只因他们没有仔细地欣赏过家乡的美。何不让队员们在哼唱好歌的同时,画出家乡的美景呢?于是在秋日的午后,队员们登上红山巅,一览家乡的秀丽风光,用画笔勾勒出了心中的家乡。
1.2 追寻潮乡名人,心存高远
名人事迹大追寻(高帆、曹阿堂、高晓霞、沈尔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赭山,三面青山一面江,丰厚的水土养育了赭山百姓,更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能仁志士,高帆、曹阿堂、高晓霞、戚建尔……他们中有已经离我们远去的共产主义战士,有为祖国的发展倾其一生的化学家,也有如今活跃在国家经济建设一线的企业家……他们的老屋就在队员们的隔壁,他们中有队员们的亲戚,他们小时候的故事还经常能听长辈们讲起。因为榜样的力量,因为榜样就在队员们的身边,所以一位位潮乡名人成为了队员们追寻的对象。
1.3 体验潮乡产业,德艺双收
1.3.1 体味晒盐
“过去,赭山百姓生活艰苦,吹江风,顶烈日,只为晒些江盐换点钱过生活。”校本课程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的照片介绍了先辈们生活的不容易。虽然晒盐这个行当已经离现在的赭山人远去,但为了让队员们了解过去晒盐的基本过程,体会晒盐的不易,忆苦思甜,我们便开展了这样的体验活动。
1.3.2 浮石雕刻
“浮石,岩浆凝成的海绵状的岩石,很轻,能浮于水面。赭红色的浮石成为家乡的代表之一,浮石可以制作成工艺品,装饰庭院,家乡也有不少人从事着这种需要一定艺术功底的行业。”为了让队员们感受这一门艺术气息浓厚的特色产业,培养队员的动手能力,提高队员的审美情趣,所以将浮石雕刻列为队活动的主题之一。
1.3.3 雨伞缝制
在“中国伞乡”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着与伞有关的工作,不经意走入农家院中,总能见到三五成群的妇女手起手落快速缝制雨伞的情景。制伞业对潮乡的经济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作为伞乡少年,动手制伞,了解伞的发展历史,参观制伞企业,为伞的创新出谋划策是进行校本课程实践必不可少的内容。
1.3.4 淋浴房设计
卫浴业是家乡的又一大产业,队员们动手参与制作淋浴房的机会很少,但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制作过程,了解不同款式的淋浴房,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出更新颖,科技含量更高的淋浴房。
1.4 诵读潮乡诗文,文化熏陶
1.4.1 诵读经典诗文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作为生长在钱塘江边的潮乡学子,当然得会诵读一些经典的赞潮诗文,用自己的方式来演绎这些经典诗文的来历与内涵。
1.4.2 收集潮乡诗文
校本课程中,潮乡诗文的收录是有限的,有许多的诗文已经被收入到了相关的书籍,但还有许多形式不同的诗文散落在潮乡的各个角落,队员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躲在潮乡深处的诗文。
1.4.3 创作赞潮诗文
队员们的笔触虽然非常的稚嫩,但队员们在诵读了经典的潮乡诗文,感受了家乡无限的风光后,依然用他们稚嫩的笔尖创作了大量赞美潮乡的诗文。
1.5 争当潮乡新人,共同进步
1.5.1 制做环保袋送居民
在学习制伞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学会了使用缝纫机,在国家执行“限塑令”前夕,我们制作环保袋,走上街头发送环保袋,宣传“限塑令”。
1.5.2 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
潮乡少年,应该是懂文明讲礼仪的好少年,根据学生发展变化的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文明礼仪中队活动。队员们走出校门走入社区,来到镇养老院,为老人带去精心创排的小节目,帮老人们打扫卫生。
2 队活动的有效实践
在中队活动中有效地实践校本课程,就是在以校本课程为基础,依据中队队员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的内容。
2.1 活动内容选择
2.1.1 以校本课程为基础
《赭山——我可爱的家乡》校本课程是中队活动内容选择的基础,是开展中队活动的一个大纲,多数的队活动内容来自于校本课程。将对队员的教育意义比较大,队员兴趣比较浓和容易开展实践的内容作为中队活动的首先。根据中队活动的需要对校本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重组。
2.1.2 从队员身边找活动
在开展一系列队活动的过程中,要学会从队员的身边寻找活动的内容。校本课程中对曹阿堂、高帆和高小霞这三位家乡名人作了详细地介绍,是我们开展“学名人,谈未来”活动中的主角。在中队活动的过程中,队员们知道家乡的另一位名人沈尔乔(民国时期浙江省代省长)是队员沈文舸的大太公,队员一下子对沈文舸的大太公有了了解的劲头,因此队员们又以“认识沈尔乔”为主题开展了一次队活动。
2.1.3 与大队活动齐活动
中队活动与学校的大队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结合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我们也会选择开展一些中队活动。在创建“潮文化”特色的过程中,学校大队部组织了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为了更好地迎接学校大队部组织的比赛,就在中队内先举行小型的经典诗文诵读比赛,通过提高每一个队员的诵读水平来提升中队的整体水准。
2.1.4 在特殊日子搞活动
在一些特定的日子里开展一系列的队活动。比如在国家执行“限塑令”前来到农贸市场分发队员亲手制作的环保袋,宣传环保;在“五一”节前夕走上街头,开展“洁美潮乡”活动。
2.2 活动开展形式
以校本课程为基础开展的中队活动不但有贴近队员的内容,而且还有适应队员身心,益于队员成长的活动形式。如:主题探寻、艺术演绎、社区实践、设计制作等。
2.2.1 主题探寻
主题探寻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为中心,通过一定的分工合作,引导队员通过调查、访谈、实验、文献搜集与分析等方式对课题进行研究,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解开队员心中的疑问,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培养队员探究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2.2.2 艺术演绎
2.2.3 社区实践
社区实践是组织队员参与到一般社会实践活动领域,进行实际的社会活动。这是开展系列队活动过程中,提高队员的参与意识,为家乡服务意识而经常采用的活动形式。例如在国家“限塑令”推出前,我们的队员宣传环保知识,制作环保袋分发给潮乡居民,弯腰拾起一只只被丢弃在路边的塑料袋。
2.2.4 设计制作
通过动手制作提高队员的动手能力,在制作过程中队员们学会反思,在反思中培养队员的创新能力。浮石雕刻是家乡的一门特色产业,队员们在老师傅的指导下,选材料,摆造型,取名称忙得是不亦乐乎,在学会基本的造型后,队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许多活泼可爱的造型。在开展“潮乡特产,动手制作”系列活动过程中,队员们设计开发功能丰富的伞,设计外型美观,科学实用的淋浴房。
2.3 活动指导与时间
因为我们的队活动是以实践校本课程为基础开展的,而校本课程与赭山的环境,历史等紧密联系,队员们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家乡的知识就离不开家长的帮助,离不开校外校外辅导员的指导,在开展中队活动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中队辅导员的指导。
中队活动的开展,更多利用的是队员们的课余时间,在中队活动课时只能对队员进行有效的指导,或是举行成果展示活动。
3 队活动的实践成效
以校本课程为基础,开展中队活动的实践已初显成效,初步验证了实践以“潮文化”为中心的校本课程与中队活动有机结合,共同推进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通过以校本课程主基础的系列队活动,培养了队员们自主、参与、探究、科学、文化、合作、环保、服务、学习、创新和审美意识,激发了队员们热爱家乡,为家乡自豪的情感;通过活动队员们学会了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在分工协作的过程中每一个队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通过活动队员们的观察、表达、交流和写作等能力都有所提高,活动提升了每一个队员的综合素质。
在开展以校本课程为基础的中队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中队承担了一堂区级观摩课,一堂义蓬片级中队观摩课和一堂校级中队观摩课,撰写的三个活动案例分别在省、区级评比中荣获二、三等奖。
参与文献
[1] 《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