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曾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起基本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如何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显得十分重要。只有建构起和谐的数学新课堂,才能引领学生徜徉在数学的乐园中,真正诗意地栖居在数学课堂,体验到数学之奇,感受到数学之趣,领悟到数学之妙,从而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有意义的活动。
【关键词】和谐;小学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8-0033-02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还存在诸多不和谐现象:语言不和谐——学生在“温和的暴力”下成为“默默的听众”;行为不和谐——学生在教师的任意摆布下成了“器物”;思想不和谐——学生在教师的“悉心调教”下成为“小写的人”;学习不和谐——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加工下成为“知识的容器”。
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呢?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应注意以下两大方面:
1 师与生的和谐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要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对教师充满期望、有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去,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教师如果真诚对待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也会用坦诚来反馈,师生关系才会和谐。因此,教师应注意和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为此,课堂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1 把微笑带进课堂:很多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在学生的表现中,教师创造一个充满活跃、快乐的教学氛围,发挥好情感教育的活跃性、愉快性的作用。
1.2 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所以教师要采用赏识教育法,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1.3 把民主带进课堂:构建和谐的课堂,把民主带进课堂非常重要。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在课堂上,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传统的数学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因此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在课堂上,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1.4 把实践带进课堂:新课标指出:观察和实践是探究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动手实践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构建轻松愉悦的和谐课堂,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了解和探究自然的科学方法。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我们可事先让学生用硬纸板各做了一个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体和圆锥体,课堂上将学生带到沙堆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用黄沙注满,并反复地倒进倒出,逐步体会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使数学课堂变得宽松乐学。
2 教与学的和谐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元素,它们的完美统一是和谐的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最佳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再现生活,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真切地体验情感。我们数学教师要了解,把握学生心理,关爱,尊重,欣赏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创造和谐的数学课堂。为此,要做到:
2.1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努力创造主动活泼的乐于学、善于思的气氛,使学生树立起积极主动的乐于学的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引入知识时,要善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2 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不是单纯的给予,更重要的应当是引导学生去获取。课堂教学结构性的新变革,不仅仅是在教学方法与教学体系、教学结构上的改革,同时也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在新的教学结构中,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忽视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过程的做法。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概念、结论、法则和定律,还要引导学生去探索这些概念、结论、法则和定律是怎样形成的,让他们动手参加、动脑思考,理解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种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新结构和新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逻辑性和灵活性。如“面积的意义”一节的教学,我采取了分层递进,逐步深入的设计方案,先引导学生研究“物体表现”,尔后研究“物体表面的大小”,进而又研究“平面图形的大小”,再引导学生概括出面积的意义,在用“和”还是用“或”这一字之差的讨论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意义的实质,这样有序的引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既不感到学习困难,又能够逐步的揭示出概念的本质特征,使学生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完成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在能力上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2.3 变“愿学”为“善学”:
教学,要使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越学越善学。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不是教师的教授过程,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教会的过程,而是学生学会的过程。
要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和谐,就必须协调好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进行,使之和谐。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的课堂是学生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教师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温床。作为新时代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积极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善思乐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进一步落实好科教兴国的科学发展观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和谐;小学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8-0033-02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还存在诸多不和谐现象:语言不和谐——学生在“温和的暴力”下成为“默默的听众”;行为不和谐——学生在教师的任意摆布下成了“器物”;思想不和谐——学生在教师的“悉心调教”下成为“小写的人”;学习不和谐——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加工下成为“知识的容器”。
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呢?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应注意以下两大方面:
1 师与生的和谐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要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对教师充满期望、有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去,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教师如果真诚对待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也会用坦诚来反馈,师生关系才会和谐。因此,教师应注意和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为此,课堂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1 把微笑带进课堂:很多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在学生的表现中,教师创造一个充满活跃、快乐的教学氛围,发挥好情感教育的活跃性、愉快性的作用。
1.2 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所以教师要采用赏识教育法,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1.3 把民主带进课堂:构建和谐的课堂,把民主带进课堂非常重要。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在课堂上,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传统的数学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因此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在课堂上,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1.4 把实践带进课堂:新课标指出:观察和实践是探究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动手实践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构建轻松愉悦的和谐课堂,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了解和探究自然的科学方法。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我们可事先让学生用硬纸板各做了一个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体和圆锥体,课堂上将学生带到沙堆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用黄沙注满,并反复地倒进倒出,逐步体会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使数学课堂变得宽松乐学。
2 教与学的和谐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元素,它们的完美统一是和谐的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最佳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再现生活,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真切地体验情感。我们数学教师要了解,把握学生心理,关爱,尊重,欣赏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创造和谐的数学课堂。为此,要做到:
2.1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努力创造主动活泼的乐于学、善于思的气氛,使学生树立起积极主动的乐于学的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引入知识时,要善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2 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不是单纯的给予,更重要的应当是引导学生去获取。课堂教学结构性的新变革,不仅仅是在教学方法与教学体系、教学结构上的改革,同时也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在新的教学结构中,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忽视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过程的做法。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概念、结论、法则和定律,还要引导学生去探索这些概念、结论、法则和定律是怎样形成的,让他们动手参加、动脑思考,理解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种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新结构和新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逻辑性和灵活性。如“面积的意义”一节的教学,我采取了分层递进,逐步深入的设计方案,先引导学生研究“物体表现”,尔后研究“物体表面的大小”,进而又研究“平面图形的大小”,再引导学生概括出面积的意义,在用“和”还是用“或”这一字之差的讨论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意义的实质,这样有序的引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既不感到学习困难,又能够逐步的揭示出概念的本质特征,使学生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完成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在能力上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2.3 变“愿学”为“善学”:
教学,要使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越学越善学。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不是教师的教授过程,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教会的过程,而是学生学会的过程。
要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和谐,就必须协调好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进行,使之和谐。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的课堂是学生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教师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温床。作为新时代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积极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善思乐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进一步落实好科教兴国的科学发展观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