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PPP模式即公私合营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先进的融资与项目管理模式,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了很多关注,也引起了很多探讨。公私合营模式适用于公益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用双赢的合作理念和模式推动社会资本的发展,同时完善政府对于公共设施设备的提供与建设,本文主要通过PPP模式分析项目建设成本管理。
关键词:PPP模式;公共基础设施;成本管理
PPP模式的出现,是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一种推动,它有效地将融资与实施相结合,通过两方或多方参与,实现双赢或共赢的有利局面,是一种新的融资模式[1]。
一、模式概述
PPP模式是将一部分政府的责任用特许经营权的方式转移给社会资本,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共同协商,建立起“收益共享、责任共担、通力合作”的利益共同体。PPP模式在不断促进着公共基础事业的建设及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变革,让多元化产权的理念得以实现,在合作的同时提高了建设项目的经营效率,有效地降低了设施的建设及运营成本。
二、PPP模式实施的优势
PPP模式的开展,极大程度上为政府减少了传统意义上的投入与支出,与传统模式相比较的差值就是政府无形中的收益。
(一)减少了项目费用的超支
政府与企业的项目合作,会有项目鉴别、可行性分析等前期调查研究的内容,能够较科学的分析项目实施中的利弊,提前预知错误,也能让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错误更好的被规避,或者是能更快速地被解决,为项目的实施与投资提供参考和依据,从而提高项目建设效率,缩短项目建设工期,降低项目建设投入。
(二)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专业的服务,引进了发展的资本,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技能保障,促进了社会投资、融资的体制改革。
(三)政府与企业间取长补短
在合作过程中,政府和企业的双方优势将会更凸显出来,双方可以以此为契机,取长补短,吸取对方的优秀经验和理念,互惠互利,弥补自身不足的同时也为大众提供了高质量的体验与服务,共同达到双赢。
三、PPP模式下项目建设的现状
(一)资本回收时间较长
我国的PPP项目都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这种项目利润较少,工作量较大,工期要求较短,在这种要求下,投资经营的企业人工成本,设备成本均会投入较多,所投资的经营成本会与实际的经营收入易成反比[2]。
(二)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
从已有的PPP项目实践中发现,社会资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风险与收益不对等的现象也是经常发生,而且在发生纠纷后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这也是社会资本最顾虑的地方。目前在PPP建设领域风险分担机制尚不成熟,缺乏合理定价机制以及存在利益输送的现象。项目各方的利益诉求、风险偏好以及能力、责任不同是项目风险产生的根源。
四、PPP模式下项目建设成本管理策略
(一)控制设计,降低项目施工图预算
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规划来控制该项目,充分考虑施工项目的建造技术和经济因素,协调好施工技术与经济成本两者的关系。利用PPP模式管理和控制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在项目的造价预算过程中,对工程的造价估算进行动态管控,恰到好处的根据施工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对于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充分考虑,为施工项目的造价提供各种可行的参考依据,以便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减小设计阶段与后期实施阶段的价格误差。
(二)合理报价,保证项目建设成本合理性
在项目的招标、投标阶段,施工项目造价的高低对项目建设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过高的承包费用无疑会导致业主的投资遭受损失,同时,也不利于施工项目的高质量完成。但是,低价承包又会造成承包商不按约定施工或者延误工期,最终影响施工的质量。所以,在项目的招投标阶段,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是担保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三)保证工期,加强项目进度管理
项目建设总体进度受征地拆迁进度、融资进度、设计进度、施工进度的影响,项目公司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编制总体计划,确定总体目标、阶段目标、节点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后以合同手段在各参建单位的履约行为中体现。参建各方均应制定详细、可行的进度计划和保障措施,并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予以贯彻落实。PPP项目进度管理中的一大特点是在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的前提下可科学合理的安排交叉、搭接工作,如征地拆迁与工程建设、勘察与设计、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设计与施工、控制性工程与普通节点工程。这也体现了PPP项目的效率,项目公司应重点从提升效率的方面科学的安排工作,而不是盲目的压缩合理工期。
(四)质量先行,重视项目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确立质量方针和实施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通过管理使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在项目建设期,建立“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承包人自检”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各参建单位须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别制定质量管理体制,将PDCA循环持续改进基本原理(计划、实施、检查、处置)和TQC全面管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运用到具体的质量管理活动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项目公司应将PPP绩效考核的精神贯彻到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中,将PPP绩效考核的理念传导到各参建单位,使产品质量达到约定的产出标准和绩效考核的标准,否则,不仅社会资本的利益将受到损害,同时还将损害公众利益。
(五)及时分析,过程中完成控制体系
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工程成本的实际发生情况与预算成本、目标成本进行对比,找出成本降低或超支的要素。通过对工程项目成本构成和影响成本因素的分析,弄清未来成本管理的方向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五、结束语
PPP项目建设成本管控是整体的、复杂的工作,作为社会资本,要提高对项目建设成本的控制能力,需要建立完整的成本管控体系。只有对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和管理,才能尽可能的降低成本。通过实时的成本分析,查明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并编写成本分析报告和盈亏预测报告,以便随时掌握项目的成本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投资收益, 并为PPP模式在中国的成功实施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蔡霞,曾华.PPP模式下施工项目建设运营中的成本管理[J].当代经济,2015(27):74-75.
[2]田螢.PPP模式下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的风险分担研究[D].重庆大学,2014.
[3]周朔朔.我国PPP模式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风险管理[J].智富时代,2016(6).
(作者单位: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PPP模式;公共基础设施;成本管理
PPP模式的出现,是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一种推动,它有效地将融资与实施相结合,通过两方或多方参与,实现双赢或共赢的有利局面,是一种新的融资模式[1]。
一、模式概述
PPP模式是将一部分政府的责任用特许经营权的方式转移给社会资本,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共同协商,建立起“收益共享、责任共担、通力合作”的利益共同体。PPP模式在不断促进着公共基础事业的建设及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变革,让多元化产权的理念得以实现,在合作的同时提高了建设项目的经营效率,有效地降低了设施的建设及运营成本。
二、PPP模式实施的优势
PPP模式的开展,极大程度上为政府减少了传统意义上的投入与支出,与传统模式相比较的差值就是政府无形中的收益。
(一)减少了项目费用的超支
政府与企业的项目合作,会有项目鉴别、可行性分析等前期调查研究的内容,能够较科学的分析项目实施中的利弊,提前预知错误,也能让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错误更好的被规避,或者是能更快速地被解决,为项目的实施与投资提供参考和依据,从而提高项目建设效率,缩短项目建设工期,降低项目建设投入。
(二)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专业的服务,引进了发展的资本,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技能保障,促进了社会投资、融资的体制改革。
(三)政府与企业间取长补短
在合作过程中,政府和企业的双方优势将会更凸显出来,双方可以以此为契机,取长补短,吸取对方的优秀经验和理念,互惠互利,弥补自身不足的同时也为大众提供了高质量的体验与服务,共同达到双赢。
三、PPP模式下项目建设的现状
(一)资本回收时间较长
我国的PPP项目都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这种项目利润较少,工作量较大,工期要求较短,在这种要求下,投资经营的企业人工成本,设备成本均会投入较多,所投资的经营成本会与实际的经营收入易成反比[2]。
(二)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
从已有的PPP项目实践中发现,社会资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风险与收益不对等的现象也是经常发生,而且在发生纠纷后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这也是社会资本最顾虑的地方。目前在PPP建设领域风险分担机制尚不成熟,缺乏合理定价机制以及存在利益输送的现象。项目各方的利益诉求、风险偏好以及能力、责任不同是项目风险产生的根源。
四、PPP模式下项目建设成本管理策略
(一)控制设计,降低项目施工图预算
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规划来控制该项目,充分考虑施工项目的建造技术和经济因素,协调好施工技术与经济成本两者的关系。利用PPP模式管理和控制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在项目的造价预算过程中,对工程的造价估算进行动态管控,恰到好处的根据施工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对于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充分考虑,为施工项目的造价提供各种可行的参考依据,以便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减小设计阶段与后期实施阶段的价格误差。
(二)合理报价,保证项目建设成本合理性
在项目的招标、投标阶段,施工项目造价的高低对项目建设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过高的承包费用无疑会导致业主的投资遭受损失,同时,也不利于施工项目的高质量完成。但是,低价承包又会造成承包商不按约定施工或者延误工期,最终影响施工的质量。所以,在项目的招投标阶段,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是担保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三)保证工期,加强项目进度管理
项目建设总体进度受征地拆迁进度、融资进度、设计进度、施工进度的影响,项目公司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编制总体计划,确定总体目标、阶段目标、节点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后以合同手段在各参建单位的履约行为中体现。参建各方均应制定详细、可行的进度计划和保障措施,并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予以贯彻落实。PPP项目进度管理中的一大特点是在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的前提下可科学合理的安排交叉、搭接工作,如征地拆迁与工程建设、勘察与设计、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设计与施工、控制性工程与普通节点工程。这也体现了PPP项目的效率,项目公司应重点从提升效率的方面科学的安排工作,而不是盲目的压缩合理工期。
(四)质量先行,重视项目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确立质量方针和实施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通过管理使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在项目建设期,建立“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承包人自检”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各参建单位须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别制定质量管理体制,将PDCA循环持续改进基本原理(计划、实施、检查、处置)和TQC全面管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运用到具体的质量管理活动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项目公司应将PPP绩效考核的精神贯彻到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中,将PPP绩效考核的理念传导到各参建单位,使产品质量达到约定的产出标准和绩效考核的标准,否则,不仅社会资本的利益将受到损害,同时还将损害公众利益。
(五)及时分析,过程中完成控制体系
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工程成本的实际发生情况与预算成本、目标成本进行对比,找出成本降低或超支的要素。通过对工程项目成本构成和影响成本因素的分析,弄清未来成本管理的方向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五、结束语
PPP项目建设成本管控是整体的、复杂的工作,作为社会资本,要提高对项目建设成本的控制能力,需要建立完整的成本管控体系。只有对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和管理,才能尽可能的降低成本。通过实时的成本分析,查明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并编写成本分析报告和盈亏预测报告,以便随时掌握项目的成本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投资收益, 并为PPP模式在中国的成功实施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蔡霞,曾华.PPP模式下施工项目建设运营中的成本管理[J].当代经济,2015(27):74-75.
[2]田螢.PPP模式下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的风险分担研究[D].重庆大学,2014.
[3]周朔朔.我国PPP模式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风险管理[J].智富时代,2016(6).
(作者单位: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