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和山姆上学去》引出融合教育的起源与我国发展现况的讨论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8420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依据在《和山姆上学去》以及《国外特殊教育学基本文献讲读》中对融合教育的观点与研究进行合并与思考,提出影响融合教育有效实施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期望;环境支持;个人认同感
  1融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融合教育的产生是人们对残障群体的认识和态度逐渐演变发展的结果,人们对残障群体的态度经过“遗忘和隐藏”的态度、“筛选和隔离”的态度、“鉴别和帮助”的态度,最终转变为“包容和支持”的态度。
  在20世纪70年代时,美国首次提出了“回归主流”的概念,主张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安置到正常环境中,并仍旧提供其特殊教育服务,教育实质并没有进行改变,只是进行了物理环境上的融合教育。
  在80年代时,“一体化” (第一代融合教育)的概念开始普及,与之前“回归主流”的实质区别是让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在同一课堂中接受教育,并没有运用个别化的思想进行教育目标的区别设置,只是套用了同一课堂的形式。
  在90年代开始学校改革运动后,开展了第二代融合教育,提出融合教育不但要有同一课堂上课的形式,还要融入个别化的思想,对教学课程进行适当的改变。在第二代融合教育的提出中加入了通用技术的理念,希望通过学校的改革,普通教师与特殊教师的合作教学,通过各类支持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2融合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融合教育的思潮对我国也有较大的影响,根据国情,我国推出了以随班就读为主要形式的融合教育。社会上一些障碍程度较轻的孩子进入普通班级,与普通孩子一起按照同一套课本学习知识。
  2.1融合教育的优势
  在对融合教育的预期设想中,融合教育应当对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是双赢的模式。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都将得到极大地提高,特殊儿童在正常环境下能够进行更多的沟通,而正常儿童则能减少环境中的竞争因素,增强互助观念。
  轻微障碍的特殊儿童在正常环境的训练中有部分能力能够得到特殊环境中所没有的训练,最终与正常儿童的能力趋向一致
  特殊儿童希望融入正常环境,对随班就读的安置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
  2.2融合教育存在的问题
  2.2.1对特殊儿童期望过低
  由《和山姆上学去》中可以看到一句反复强调的话——人们对特殊人群的期望很低。这样的观念仍然是不平等的,人们对于特殊人群仍然持有轻视和怜悯的态度。这种观念在我国的政策中也有所体现,政策规定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的成绩可以不参与全班成绩考核。这样政策的出台从某种程度上使得班级中有特殊儿童的教师会大大减少对其的期望、关注度和干预度。
  2.2.2环境支持不足
  特殊儿童向往融合教育,希望能够进入正常的环境学习与生活,但是同时在视频中提及特殊孩子们希望能够进入一个有充分支持的随班就读环境。现在我国的融合教育随班就读模式仅仅是去壳而没有实质,学校的行政系统、任课教师和环境设置并不能为特殊儿提供其需要的支持系统。
  2.2.3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认同
  特殊儿童即使参与高质量的随班就读,教育中心也大多数放在对其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上,将特殊儿童视为一个急需帮助的群体。但是实际上,在视频中说到,特殊儿童往往能够树立起较强的自我认同感,他们已经习惯自己长期身为一个残障人士的生活并且乐在其中,他们不希望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对他们进行干预,迫使他们的技能得到恢复而必须适应一种全新的生活。
  2.2.4其他类型的问题
  经过研究表明,在融合环境中年龄越小障碍程度越轻,融合教育实施的效果越好。因此,融合教育的质量对障碍儿童的年龄与程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在社会交往年龄的发展中也存在负面因素,国外研究表明在集体中被安置的学习障碍儿童与低成就儿童的受喜好程度会随着实践推移而下降。因此被随班就读安置的特殊儿童也可能会遭受到排斥。
  在我国有特殊孩子融合的普通班级中的家长一般很难理解融合教育的意义,会采取联名抗议的形式来抗议特殊儿童隨班就读的行为。
  3融合教育实施的建议
  融合教育模式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由于额数儿童的程度、学校的融合能力以及普通孩子家长的接受度等等的原因,完全的融合教育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
  我们可以采用依据程度多重安置的办法,对特殊儿童的安置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同时大力培养特殊教师与普通教师的能力,并促使两者建立合作教学的思想。可以广泛宣传融合教育的理念以及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融合教育起到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夏滢.美国学前融合教育综述.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
  [2]厉才茂.关于融合教育的阐释与思考.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其他文献
《摩尔·弗兰德斯》写于1683年,出版于1722年,一直被认识是丹尼尔·笛福最好的小说之一。《摩尔·弗兰德斯》以一位普通女性为主角,如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正因为如此,这部小说吸引了许多学者的注意力。学者们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了分析。虽然这些分析都是意义深刻并且令人耳目一新的,但是很少有学者注意到摩尔与其子女的关系。阅读原文的时候,读者不可能不注意到摩尔与其子女疏离的关系。摩尔生了许多孩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更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来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
期刊
【摘要】:《金縢》一文出自《尚书·周书》,记载了数年间发生的大事件,通过系列事件塑造了周公至忠的人物形象,也反映了史家以德、礼治国的理想。两千年来它虽然一直备受学者的关注与争议,但不可否认其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深远的文学影响。  【关键词】:尚书;金滕;史学价值;文学影响  一、《尚书》金滕的史学价值  关于如何认识《金縢》篇的史学价值,刘起釪在其《尚书学史》中说:“《金縢》这篇确有不少问题有待辨
期刊
当北岛再次闯进人们的生活里时,他又多了一重身份——编辑。他在豆瓣上开辟了专栏——《醒来——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在宣传视频里他说到:“伟大的诗歌如同精神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其隆隆回声透过岁月迷雾够到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钥匙,就能找到我们与诗歌的神秘关联。”《醒来》里讲解的诗都出自北岛精心选编的《给孩子的诗》。他坚信,诗歌之光,照亮突然醒来的人。至此,他似乎不再是20世纪的“文化英雄”这一冷冰冰
期刊
【摘要】: 《九歌》非是“祭歌”,而是屈子借旧题以赋新意之作,其与《离骚》、《九章》等屈作一样,皆为屈子抒怀言志。将《九歌》理解为“祭歌”,既缺乏足够的文献证据,又与《九歌》文意不合。至于《九歌》中呈现出来的“巫祭”色彩,正为荆楚文化之特殊印记,《楚辞》中其他的作品皆带有此种文化之“原始印记”。  【关键词】:《九歌》;祭歌;抒怀  1.《九歌》原为旧题,屈子赋之以新意  《九歌》之名在《楚辞》中
期刊
【摘要】:《平家物语》是一部蕴含浓厚思想性的文学作品。本文选取与王朝憧憬相关的内容并对其中与王朝憧憬相关的思想进行了研究。本文中的王朝指的是平安王朝,是一个贵族王朝。笔者认为文中所涉及的憧憬之物并非平安王朝本身,而是對贵族王朝中的风雅与贵族政治的追求。笔者基于前人的先行研究,从武士、贵族、文本作者三个角度对著作中所体现的对王朝风雅的憧憬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平家物语;贵族王朝;风雅;憧憬  
期刊
一、“新小说”的界定  阿英的《晚清小说史》于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刊行以来,“晚清小说”这个概念便为多数学者所沿用[1]。晚清小说应如何划定时段,学界也尚未有具体的定论。但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将1840年看作是这一时期的开端,下限至1919年,这样就将“晚清小说”视为“近代小说”的组成部分。这种划分是值得商榷的,并未能体现出晚清小说的发展面貌与具体特征。所谓“晚清”,指的是清代末期,毋庸置疑地始于
期刊
【摘要】:《我的太阳》是一首传唱度非常广的意大利民歌,也是男高音声部必唱的一首作品。本文旨在通过对着这首歌曲演唱体验与作品分进行剖析,具体的论述如何流畅的完成这首拿波里民歌。  关键词】《我的太阳》;演唱体验;艺术处理  《我的太阳》这首歌曲由作曲家蒂.卡普阿于1898年的乌克兰一座城市赫德塞所创作。身在异地的蒂.卡普阿出于与对故乡的思念。远在他乡的作者被眼前的景色所出动。当金色阳光透过窗户洒进他
期刊
《激流》总序中,巴金写道:“生活本身就是个悲剧”、“它是一场无尽的搏斗”。在《巴金自述》中,他表达了创作《家》的动机:我要写一部《家》来作为一代青年的呼吁。我要为过去那无数的无名的牺牲者“喊冤”!我要从恶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这个工作虽是我所不能胜任的,但是我不愿意逃避我的责任。  关于《寒夜》的意义,巴金说:我写《寒夜》和写《激流》有点不同,不是为了鞭挞汪文宣或者别的人,而是控诉那
期刊
在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之中,文学批评始终肩负着精神导向和价值规范的职责,默默履行着促进文学事业健康发展的义务。文学批评想要给文学的发展指出正确的道路,就必须坚守自己的实践原则和实践品格。特别是在文学和社会的转型之下,文学批评更应该帮助文学史找寻到一条出路,而不是和文学一起在时代旋涡里沉沦,使文学的发展走向一片迷雾。  在文学批评的世界,批评家是从事文学批评实践的个体,“批评主体性”是批评家这一角色扮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