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依据在《和山姆上学去》以及《国外特殊教育学基本文献讲读》中对融合教育的观点与研究进行合并与思考,提出影响融合教育有效实施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期望;环境支持;个人认同感
1融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融合教育的产生是人们对残障群体的认识和态度逐渐演变发展的结果,人们对残障群体的态度经过“遗忘和隐藏”的态度、“筛选和隔离”的态度、“鉴别和帮助”的态度,最终转变为“包容和支持”的态度。
在20世纪70年代时,美国首次提出了“回归主流”的概念,主张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安置到正常环境中,并仍旧提供其特殊教育服务,教育实质并没有进行改变,只是进行了物理环境上的融合教育。
在80年代时,“一体化” (第一代融合教育)的概念开始普及,与之前“回归主流”的实质区别是让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在同一课堂中接受教育,并没有运用个别化的思想进行教育目标的区别设置,只是套用了同一课堂的形式。
在90年代开始学校改革运动后,开展了第二代融合教育,提出融合教育不但要有同一课堂上课的形式,还要融入个别化的思想,对教学课程进行适当的改变。在第二代融合教育的提出中加入了通用技术的理念,希望通过学校的改革,普通教师与特殊教师的合作教学,通过各类支持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2融合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融合教育的思潮对我国也有较大的影响,根据国情,我国推出了以随班就读为主要形式的融合教育。社会上一些障碍程度较轻的孩子进入普通班级,与普通孩子一起按照同一套课本学习知识。
2.1融合教育的优势
在对融合教育的预期设想中,融合教育应当对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是双赢的模式。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都将得到极大地提高,特殊儿童在正常环境下能够进行更多的沟通,而正常儿童则能减少环境中的竞争因素,增强互助观念。
轻微障碍的特殊儿童在正常环境的训练中有部分能力能够得到特殊环境中所没有的训练,最终与正常儿童的能力趋向一致
特殊儿童希望融入正常环境,对随班就读的安置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
2.2融合教育存在的问题
2.2.1对特殊儿童期望过低
由《和山姆上学去》中可以看到一句反复强调的话——人们对特殊人群的期望很低。这样的观念仍然是不平等的,人们对于特殊人群仍然持有轻视和怜悯的态度。这种观念在我国的政策中也有所体现,政策规定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的成绩可以不参与全班成绩考核。这样政策的出台从某种程度上使得班级中有特殊儿童的教师会大大减少对其的期望、关注度和干预度。
2.2.2环境支持不足
特殊儿童向往融合教育,希望能够进入正常的环境学习与生活,但是同时在视频中提及特殊孩子们希望能够进入一个有充分支持的随班就读环境。现在我国的融合教育随班就读模式仅仅是去壳而没有实质,学校的行政系统、任课教师和环境设置并不能为特殊儿提供其需要的支持系统。
2.2.3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认同
特殊儿童即使参与高质量的随班就读,教育中心也大多数放在对其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上,将特殊儿童视为一个急需帮助的群体。但是实际上,在视频中说到,特殊儿童往往能够树立起较强的自我认同感,他们已经习惯自己长期身为一个残障人士的生活并且乐在其中,他们不希望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对他们进行干预,迫使他们的技能得到恢复而必须适应一种全新的生活。
2.2.4其他类型的问题
经过研究表明,在融合环境中年龄越小障碍程度越轻,融合教育实施的效果越好。因此,融合教育的质量对障碍儿童的年龄与程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在社会交往年龄的发展中也存在负面因素,国外研究表明在集体中被安置的学习障碍儿童与低成就儿童的受喜好程度会随着实践推移而下降。因此被随班就读安置的特殊儿童也可能会遭受到排斥。
在我国有特殊孩子融合的普通班级中的家长一般很难理解融合教育的意义,会采取联名抗议的形式来抗议特殊儿童隨班就读的行为。
3融合教育实施的建议
融合教育模式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由于额数儿童的程度、学校的融合能力以及普通孩子家长的接受度等等的原因,完全的融合教育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
我们可以采用依据程度多重安置的办法,对特殊儿童的安置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同时大力培养特殊教师与普通教师的能力,并促使两者建立合作教学的思想。可以广泛宣传融合教育的理念以及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融合教育起到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夏滢.美国学前融合教育综述.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
[2]厉才茂.关于融合教育的阐释与思考.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关键词】:期望;环境支持;个人认同感
1融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融合教育的产生是人们对残障群体的认识和态度逐渐演变发展的结果,人们对残障群体的态度经过“遗忘和隐藏”的态度、“筛选和隔离”的态度、“鉴别和帮助”的态度,最终转变为“包容和支持”的态度。
在20世纪70年代时,美国首次提出了“回归主流”的概念,主张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安置到正常环境中,并仍旧提供其特殊教育服务,教育实质并没有进行改变,只是进行了物理环境上的融合教育。
在80年代时,“一体化” (第一代融合教育)的概念开始普及,与之前“回归主流”的实质区别是让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在同一课堂中接受教育,并没有运用个别化的思想进行教育目标的区别设置,只是套用了同一课堂的形式。
在90年代开始学校改革运动后,开展了第二代融合教育,提出融合教育不但要有同一课堂上课的形式,还要融入个别化的思想,对教学课程进行适当的改变。在第二代融合教育的提出中加入了通用技术的理念,希望通过学校的改革,普通教师与特殊教师的合作教学,通过各类支持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2融合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融合教育的思潮对我国也有较大的影响,根据国情,我国推出了以随班就读为主要形式的融合教育。社会上一些障碍程度较轻的孩子进入普通班级,与普通孩子一起按照同一套课本学习知识。
2.1融合教育的优势
在对融合教育的预期设想中,融合教育应当对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是双赢的模式。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都将得到极大地提高,特殊儿童在正常环境下能够进行更多的沟通,而正常儿童则能减少环境中的竞争因素,增强互助观念。
轻微障碍的特殊儿童在正常环境的训练中有部分能力能够得到特殊环境中所没有的训练,最终与正常儿童的能力趋向一致
特殊儿童希望融入正常环境,对随班就读的安置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
2.2融合教育存在的问题
2.2.1对特殊儿童期望过低
由《和山姆上学去》中可以看到一句反复强调的话——人们对特殊人群的期望很低。这样的观念仍然是不平等的,人们对于特殊人群仍然持有轻视和怜悯的态度。这种观念在我国的政策中也有所体现,政策规定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的成绩可以不参与全班成绩考核。这样政策的出台从某种程度上使得班级中有特殊儿童的教师会大大减少对其的期望、关注度和干预度。
2.2.2环境支持不足
特殊儿童向往融合教育,希望能够进入正常的环境学习与生活,但是同时在视频中提及特殊孩子们希望能够进入一个有充分支持的随班就读环境。现在我国的融合教育随班就读模式仅仅是去壳而没有实质,学校的行政系统、任课教师和环境设置并不能为特殊儿提供其需要的支持系统。
2.2.3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认同
特殊儿童即使参与高质量的随班就读,教育中心也大多数放在对其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上,将特殊儿童视为一个急需帮助的群体。但是实际上,在视频中说到,特殊儿童往往能够树立起较强的自我认同感,他们已经习惯自己长期身为一个残障人士的生活并且乐在其中,他们不希望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对他们进行干预,迫使他们的技能得到恢复而必须适应一种全新的生活。
2.2.4其他类型的问题
经过研究表明,在融合环境中年龄越小障碍程度越轻,融合教育实施的效果越好。因此,融合教育的质量对障碍儿童的年龄与程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在社会交往年龄的发展中也存在负面因素,国外研究表明在集体中被安置的学习障碍儿童与低成就儿童的受喜好程度会随着实践推移而下降。因此被随班就读安置的特殊儿童也可能会遭受到排斥。
在我国有特殊孩子融合的普通班级中的家长一般很难理解融合教育的意义,会采取联名抗议的形式来抗议特殊儿童隨班就读的行为。
3融合教育实施的建议
融合教育模式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由于额数儿童的程度、学校的融合能力以及普通孩子家长的接受度等等的原因,完全的融合教育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
我们可以采用依据程度多重安置的办法,对特殊儿童的安置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同时大力培养特殊教师与普通教师的能力,并促使两者建立合作教学的思想。可以广泛宣传融合教育的理念以及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融合教育起到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夏滢.美国学前融合教育综述.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
[2]厉才茂.关于融合教育的阐释与思考.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