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自信的核心是彰显文化的主体性,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规划馆是传统文化展示和传播的重要载体。文化自信语境下对于规划馆话语的建构可以通过强化展览的叙事性、革新宣传推广手段、变革展陈方式、渗透情感温度等几方面来实现。
关键词:规划馆;展陈展示;文化自信
一、概述
(一)规划馆话语的内涵
规划馆话语是以规划馆展品资源为基础,以展览、活动等形式为载体,借助不同的展示、传播手段,传播出具有多层次文化内涵的信息。从功能上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以展陈展示为核心的文化展示和以讲座、社会活动、电视节目等为形式的文化普及和推广。
(二)文化自信的当下意义
文化自信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基。文化自信的核心是彰显文化的主体性,其在当下的意义是借助文化的力量,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价值”“打造好中国话语”。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是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而规划馆是传统文化展示和传播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
二、规划馆话语构建的方式
(一)强化展览的叙事性
展览本身也是讲故事。怎么用不同的展品讲好“中国故事”,是规划馆的重要功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首先需要中国老百姓了解自己的文化。这种了解首先应该是鲜明感性的认识,其次才是理性、成体系的知识。文化自信的根源在于对本民族文化的自知,而后才可以建立自信。规划馆可以搭建起文化自知到文化自信的桥梁。
叙事是以符号为载体的故事的讲述。这种符号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图画、影像等。叙事具有特定的叙事线索和主题,规划馆叙事是以各类展品为叙事符号,由不同的展览主题串联起来的叙事话语结构。展品彼此之间应该是建立关联的。
规划馆叙事首先要有或明晰,或暗隐的展览主题;其次要寻找各个展品之间的相互关系,用这种关系串联起叙事。展区、展品之间的关联可以是平行的,可以是递进的,也可以是互相交叉的。国家规划馆和各省级博物院的常设展部分,经常采用的就是各自独立的展区分布来布置展品。以石家庄城市馆为例:营城溯源、世纪城事、国土空间规划等几个常设展区,这些展区内容都是各自独立的。
除去常设展,综合性展馆还会举办巡回展、专题特展、交流展等。规划馆在完成本地文化传承发展任务的同时,还会进行馆与馆之间的不定期交流,联合挖掘展览资源,拓展展览的影响力,向外输出优秀文化因子。
(二)革新宣传推广手段,实现与大众媒体的融合与联合
1.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当下使用比较多的 app 有“智慧导览”“云观博”等。平台集成的主要功能有规划馆介绍、展览的导览、代表性展品的语音讲解等。这类APP 经过不断优化,很多都实现了无论观众是否到过展览现场,都可以在手机上观看展品的图片,聆听展品的讲解。解决了规划馆展览受限于展示时间、地域、空间的问题。
2. 与大众媒体的联合。这类革新最具代表性的产物就是央视在 2018 年推出的《国家宝藏》节目。这个节目以国家级媒体平台为载体,以国内各大规划馆的精选文物为切入点,用讲故事的方式串联起各个经典文物的前世、今生,将历史、艺术、美学、文物保护与修复等多学科领域融合到文物当中。不仅仅讲的是文物的故事,也是讲述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故事。为冰冷的文物赋予情感,将高冷的文物引入到当下的生活当中。在讲述各个珍贵文物“今生故事”的同时也将人文精神融汇到了冰冷的文物当中。从个体入手,讲述不被人知的各个领域文化传承人的故事。
(三)变革展陈方式,突出参观者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当下规划馆话语权的构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与参观者的体验性和互动性。经过大众媒体的介绍和推动,当下的规划馆已不再是高冷的存在,而是越来越走近老百姓,让老百姓开始愿意走进规划馆。可以借助5D影院、飞行影院、沙盘、LED 屏幕、场景复原等展示手段让展品更加可视、可感,将参观者带入到真实的情境当中去感受和体验。
(四)将人文关怀与情感温度注入到规划馆展示当中
“人”是规划馆展陈最重要的核心精神特质。这种精神特质一方面是规划馆的物品从本质上说讲的是人的历史和人的故事;從另一个角度来看,规划馆的故事也是讲给当下的人。因此,规划馆展陈展示中如何更好地蕴含人文关怀和人的生命温度就成了很重要的一件事。这种展示最重要的实践就是将“人”的故事贯穿在展览当中。2019 年 2 月在国家规划馆展出的《汉世雄风——纪念满城汉墓考古发掘 50周年特展》就以墓主人中山靖王刘胜的一生为线索串联展览;2019 年年初在太原规划馆展出的《紫禁风华——2018 太原故宫文物展》展览中的《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将清代万寿盛典用到的代表性物品进行集中展示,再现了清宫帝后过寿的盛大场景;《紫禁藏影——故宫博物院藏老照片展》,将末代皇帝、皇后、皇妃还原到普通人的身份当中,选取国外摄影师拍摄的帝后的照片进行展示,将冰冷的历史赋予了人的生命温度;让原先高冷、平面化的展览变得立体、鲜活。回归到民间的展览,在更多的层面激发了普通观众的兴趣,也让不少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获得了共情体验。每一个物件都是我们曾经生活的见证者。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对于还原文物本身的精髓、挖掘其深层次的价值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文化自信语境下的文化传播更加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强调让文物“活”起来。这种传播对规划馆展陈展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愿意走进规划馆,了解并且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是个长久的命题。
参考文献:
[1] 赵付科,孙道壮 . 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论析 [J]. 社会主义研究,2016(5):9-15
[2] 刘仓 . 论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多维理路[J]. 山东社会科学,2017(12):19-25
[3] 王资博 . 习近平文化自信的三个维度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规划馆)
关键词:规划馆;展陈展示;文化自信
一、概述
(一)规划馆话语的内涵
规划馆话语是以规划馆展品资源为基础,以展览、活动等形式为载体,借助不同的展示、传播手段,传播出具有多层次文化内涵的信息。从功能上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以展陈展示为核心的文化展示和以讲座、社会活动、电视节目等为形式的文化普及和推广。
(二)文化自信的当下意义
文化自信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基。文化自信的核心是彰显文化的主体性,其在当下的意义是借助文化的力量,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价值”“打造好中国话语”。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是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而规划馆是传统文化展示和传播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
二、规划馆话语构建的方式
(一)强化展览的叙事性
展览本身也是讲故事。怎么用不同的展品讲好“中国故事”,是规划馆的重要功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首先需要中国老百姓了解自己的文化。这种了解首先应该是鲜明感性的认识,其次才是理性、成体系的知识。文化自信的根源在于对本民族文化的自知,而后才可以建立自信。规划馆可以搭建起文化自知到文化自信的桥梁。
叙事是以符号为载体的故事的讲述。这种符号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图画、影像等。叙事具有特定的叙事线索和主题,规划馆叙事是以各类展品为叙事符号,由不同的展览主题串联起来的叙事话语结构。展品彼此之间应该是建立关联的。
规划馆叙事首先要有或明晰,或暗隐的展览主题;其次要寻找各个展品之间的相互关系,用这种关系串联起叙事。展区、展品之间的关联可以是平行的,可以是递进的,也可以是互相交叉的。国家规划馆和各省级博物院的常设展部分,经常采用的就是各自独立的展区分布来布置展品。以石家庄城市馆为例:营城溯源、世纪城事、国土空间规划等几个常设展区,这些展区内容都是各自独立的。
除去常设展,综合性展馆还会举办巡回展、专题特展、交流展等。规划馆在完成本地文化传承发展任务的同时,还会进行馆与馆之间的不定期交流,联合挖掘展览资源,拓展展览的影响力,向外输出优秀文化因子。
(二)革新宣传推广手段,实现与大众媒体的融合与联合
1.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当下使用比较多的 app 有“智慧导览”“云观博”等。平台集成的主要功能有规划馆介绍、展览的导览、代表性展品的语音讲解等。这类APP 经过不断优化,很多都实现了无论观众是否到过展览现场,都可以在手机上观看展品的图片,聆听展品的讲解。解决了规划馆展览受限于展示时间、地域、空间的问题。
2. 与大众媒体的联合。这类革新最具代表性的产物就是央视在 2018 年推出的《国家宝藏》节目。这个节目以国家级媒体平台为载体,以国内各大规划馆的精选文物为切入点,用讲故事的方式串联起各个经典文物的前世、今生,将历史、艺术、美学、文物保护与修复等多学科领域融合到文物当中。不仅仅讲的是文物的故事,也是讲述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故事。为冰冷的文物赋予情感,将高冷的文物引入到当下的生活当中。在讲述各个珍贵文物“今生故事”的同时也将人文精神融汇到了冰冷的文物当中。从个体入手,讲述不被人知的各个领域文化传承人的故事。
(三)变革展陈方式,突出参观者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当下规划馆话语权的构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与参观者的体验性和互动性。经过大众媒体的介绍和推动,当下的规划馆已不再是高冷的存在,而是越来越走近老百姓,让老百姓开始愿意走进规划馆。可以借助5D影院、飞行影院、沙盘、LED 屏幕、场景复原等展示手段让展品更加可视、可感,将参观者带入到真实的情境当中去感受和体验。
(四)将人文关怀与情感温度注入到规划馆展示当中
“人”是规划馆展陈最重要的核心精神特质。这种精神特质一方面是规划馆的物品从本质上说讲的是人的历史和人的故事;從另一个角度来看,规划馆的故事也是讲给当下的人。因此,规划馆展陈展示中如何更好地蕴含人文关怀和人的生命温度就成了很重要的一件事。这种展示最重要的实践就是将“人”的故事贯穿在展览当中。2019 年 2 月在国家规划馆展出的《汉世雄风——纪念满城汉墓考古发掘 50周年特展》就以墓主人中山靖王刘胜的一生为线索串联展览;2019 年年初在太原规划馆展出的《紫禁风华——2018 太原故宫文物展》展览中的《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将清代万寿盛典用到的代表性物品进行集中展示,再现了清宫帝后过寿的盛大场景;《紫禁藏影——故宫博物院藏老照片展》,将末代皇帝、皇后、皇妃还原到普通人的身份当中,选取国外摄影师拍摄的帝后的照片进行展示,将冰冷的历史赋予了人的生命温度;让原先高冷、平面化的展览变得立体、鲜活。回归到民间的展览,在更多的层面激发了普通观众的兴趣,也让不少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获得了共情体验。每一个物件都是我们曾经生活的见证者。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对于还原文物本身的精髓、挖掘其深层次的价值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文化自信语境下的文化传播更加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强调让文物“活”起来。这种传播对规划馆展陈展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愿意走进规划馆,了解并且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是个长久的命题。
参考文献:
[1] 赵付科,孙道壮 . 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论析 [J]. 社会主义研究,2016(5):9-15
[2] 刘仓 . 论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多维理路[J]. 山东社会科学,2017(12):19-25
[3] 王资博 . 习近平文化自信的三个维度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规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