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说起作文,学生就头疼,抓破头皮,咬烂笔头,就是写不出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好“开源”的工作。多体验生活,习作才有源头活水,多阅读书籍,文章才会内容丰富,文采飞扬。
【关键词】生活;写作;源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写作文很头疼,七拼八凑地完成了一篇作文,也是内容空洞,语言乏味,条理不清。其实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源头没有开通,学生无从表达。为学生“开源”工作,教师应该把着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勤于观察,阅读积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习作实践中提高习作的表达能力。
一、热爱生活,想表达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可见,好的习作题材来自对生活的孕育和热爱。因此,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关心生活,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用心体会,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充实。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周围环境的美。如清新的田野风光、独具品行的乡邻、独有的民俗风情、父辈赖以劳动谋生的土地……慢慢地喜欢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生活。
指导写作时,教师要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初学作文,最大的难题是没东西可写,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比如,在要求学生写一种水果之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又热又渴。可是行李里只有一個苹果,怎么分呢?唐僧提议谁把苹果的特点说得详细具体,这苹果就归谁。(出示一个苹果)问:“同学们你们想吃这个苹果吗?”这样,学生就会置自己于这个特定的情境,他们的兴趣很自然得到激发。
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习作时他们就会在生活中筛选题材,想利用自己的笔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有真情实感的流露。
二、用心观察,会表达
在学习生活中常有偶发事件,要善于运用“注意”,灵活抓“情景”练笔。儿童无意注意胜过有意注意,新奇、有趣、不可思议的事物容易吸引学生,如飞入课堂的麻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情。
记得有一次在写早晨一文中,我带着学生尽情地投入到早晨的怀抱,去寻找早晨的美丽。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手去抚摸,用心灵去感受早晨,并用喜欢的形式记下来,可以一边观察一边与同组的伙伴交流交流,把所感受到的与伙伴分享。然后组织学生在草坪上,按照五组围坐成五个圆圈互相交流,说说“我看到的早晨”“我听到的早晨”“我感受到的早晨”,然后围成一个大圈集体交流,当时学生说出来的句子令我无限惊喜,有的学生说:早晨的草坪显得光滑油亮,像洗过的绿地毯,摸上去很舒服……有的说:经过一夜露水的滋润,花儿显得更绿了,散发着迷人的清香,一阵风吹来,花儿就翩翩起舞……还有的说:开始,教室里的人不多,有几个同学拿出课本在认真地读书,也有几个同学正在议论着什么;不一会儿,同学们陆陆续续地来到了教室,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多,读书的声音越来越大,在校园的天空中回荡。当时,我真的感谢这一次活动,它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生活化作文的乐趣。
三、参加实践,勤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习作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获得第一手材料,学生才会有话可说。因此,在平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例如,开展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班级辩论会、制作手抄板等,这就为记事文章收集了材料;采访班级学习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等,这就为写人的文章积累了素材;参加旅游,聆听导游介绍,这就为写游记文章丰富了内容。这些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习作内容,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把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
例如指导学生写《班级大扫除》,习作前组织学生认认真真进行一次大扫除,习作时让学生回忆这件事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和谁在一起,在做的过程中,你印象最深刻、最有趣的是哪部分?你是怎样做的?碰到了哪些困难?当时心情怎样?你是怎样克服的?学生在写大扫除的过程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并有深刻的体会后,再去写大扫除的过程,就想得到,写得出,并且有兴趣写习作,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阅读积累,善表达
叶圣陶说:“……如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之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考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可见,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对写文章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
阅读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我在班级里建立了一个“读书角”,要求每位同学每天至少高效地阅读一篇文章,还适时地利用中午自习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并且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一些科普读物、少儿杂志、中外名著等,大量的阅读既丰富了学生的习作语言,又丰富了写作思维。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华之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品读课文的精彩部分并要求熟读成诵。对于词语手册中精美的成语、歇后语、谚语、名言、诗文,我要求学生背诵并加以默写。只要这样长期坚持,课本中的语言文字就能变成自己的储备和财富,等到用时,自然会涌上笔端,避免出现干巴巴的“感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
习作的资源,蕴藏在学校中、家庭里、社会上;存在于学生的眼睛里、耳朵里、心灵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广泛阅读,善于实践。为学生的习作“开源”,让学生做到愿写、会写、乐写,写出真情,写出童趣,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使学生做到想表达、会表达、勤表达、最终达到善表达,就能写出好文章。
(编辑:陈 岑)
【关键词】生活;写作;源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写作文很头疼,七拼八凑地完成了一篇作文,也是内容空洞,语言乏味,条理不清。其实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源头没有开通,学生无从表达。为学生“开源”工作,教师应该把着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勤于观察,阅读积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习作实践中提高习作的表达能力。
一、热爱生活,想表达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可见,好的习作题材来自对生活的孕育和热爱。因此,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关心生活,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用心体会,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充实。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周围环境的美。如清新的田野风光、独具品行的乡邻、独有的民俗风情、父辈赖以劳动谋生的土地……慢慢地喜欢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生活。
指导写作时,教师要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初学作文,最大的难题是没东西可写,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比如,在要求学生写一种水果之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又热又渴。可是行李里只有一個苹果,怎么分呢?唐僧提议谁把苹果的特点说得详细具体,这苹果就归谁。(出示一个苹果)问:“同学们你们想吃这个苹果吗?”这样,学生就会置自己于这个特定的情境,他们的兴趣很自然得到激发。
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习作时他们就会在生活中筛选题材,想利用自己的笔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有真情实感的流露。
二、用心观察,会表达
在学习生活中常有偶发事件,要善于运用“注意”,灵活抓“情景”练笔。儿童无意注意胜过有意注意,新奇、有趣、不可思议的事物容易吸引学生,如飞入课堂的麻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情。
记得有一次在写早晨一文中,我带着学生尽情地投入到早晨的怀抱,去寻找早晨的美丽。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手去抚摸,用心灵去感受早晨,并用喜欢的形式记下来,可以一边观察一边与同组的伙伴交流交流,把所感受到的与伙伴分享。然后组织学生在草坪上,按照五组围坐成五个圆圈互相交流,说说“我看到的早晨”“我听到的早晨”“我感受到的早晨”,然后围成一个大圈集体交流,当时学生说出来的句子令我无限惊喜,有的学生说:早晨的草坪显得光滑油亮,像洗过的绿地毯,摸上去很舒服……有的说:经过一夜露水的滋润,花儿显得更绿了,散发着迷人的清香,一阵风吹来,花儿就翩翩起舞……还有的说:开始,教室里的人不多,有几个同学拿出课本在认真地读书,也有几个同学正在议论着什么;不一会儿,同学们陆陆续续地来到了教室,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多,读书的声音越来越大,在校园的天空中回荡。当时,我真的感谢这一次活动,它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生活化作文的乐趣。
三、参加实践,勤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习作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获得第一手材料,学生才会有话可说。因此,在平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例如,开展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班级辩论会、制作手抄板等,这就为记事文章收集了材料;采访班级学习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等,这就为写人的文章积累了素材;参加旅游,聆听导游介绍,这就为写游记文章丰富了内容。这些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习作内容,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把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
例如指导学生写《班级大扫除》,习作前组织学生认认真真进行一次大扫除,习作时让学生回忆这件事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和谁在一起,在做的过程中,你印象最深刻、最有趣的是哪部分?你是怎样做的?碰到了哪些困难?当时心情怎样?你是怎样克服的?学生在写大扫除的过程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并有深刻的体会后,再去写大扫除的过程,就想得到,写得出,并且有兴趣写习作,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阅读积累,善表达
叶圣陶说:“……如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之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考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可见,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对写文章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
阅读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我在班级里建立了一个“读书角”,要求每位同学每天至少高效地阅读一篇文章,还适时地利用中午自习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并且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一些科普读物、少儿杂志、中外名著等,大量的阅读既丰富了学生的习作语言,又丰富了写作思维。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华之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品读课文的精彩部分并要求熟读成诵。对于词语手册中精美的成语、歇后语、谚语、名言、诗文,我要求学生背诵并加以默写。只要这样长期坚持,课本中的语言文字就能变成自己的储备和财富,等到用时,自然会涌上笔端,避免出现干巴巴的“感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
习作的资源,蕴藏在学校中、家庭里、社会上;存在于学生的眼睛里、耳朵里、心灵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广泛阅读,善于实践。为学生的习作“开源”,让学生做到愿写、会写、乐写,写出真情,写出童趣,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使学生做到想表达、会表达、勤表达、最终达到善表达,就能写出好文章。
(编辑:陈 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