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引诗情到碧霄”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un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典诗词课堂中教师迅速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是学生理解、欣赏诗歌不可缺少的一环。本文介绍了几种引导诗情的常用方法:以朗读、以画面描绘、以知人论世引领学生入诗情,以实现古典诗词课堂上的诗意化教学。
  关键词:古典诗词课堂;引导诗情;方法
  王崧舟老师说:“诗意语文是以诗意之光烛照语文教学、语文课堂,并将诗意之魂作为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怀。”本文来体探讨古典诗词课堂引导诗情的几种常见方法的具体实施。
  一、以朗读引领学生入诗情
  古典诗词韵律简明、节奏铿锵,适合歌唱和吟诵,也只有反复的歌唱和吟咏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这种语言构成的美感。因此,诗词朗读是构建诗意课堂比较恰当的手段。
  笔者认为诗词朗读的要点有以下几个:
  教师应该范读,教师的范读,展现的不仅有声音,还有情感、面部表情甚至肢体动作。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每次笔者用富有魅力和丰富情感的语言进行示范性朗读时,学生就特别投入。
  当然,学生的朗读才是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朗读时,教师要注意:1、引导学生抓住诗词主要意象,想象诗词画面,进入诗情。比如在诵读《赤壁赋》时,让学生想象长江之景:圆月高悬、长江浩渺、小舟飘荡,辅以清风拂面、江岸高阔,一派疏阔气象。学生在这样的画面中,自然而然读出诗人内心的舒畅之情。2、随着画面和情感的不同,要指导学生的语音语调的变化。在朗读诗词时,要注意气息的舒缓与急促、声调的高昂与低沉、吐字节奏的快速与缓慢,这些与古典诗词中情感的转折和变化息息相关,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注意其中的关联。3、朗读形式无需拘泥,可以多样化发展。因此根据不同的情况,教师可以分设不同的朗读方式,比如范读、个人朗读、集体朗读、跟读、分角色朗读、分小组朗读、朗读比赛等等。4、诗词朗读时要注意诗词体裁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节奏。
  二、以画面描绘引领学生入诗情
  中国的古典诗词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显著的特征就是与绘画共通。读者读诗,可以把语言信息换成视觉信息,把诗词语言变成画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以下几点上多加揣摩,去构思设计适合的画面描绘方法。
  最简单的,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本首诗词的图画,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引导学生进入诗情。
  再进一步,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诗词内容勾勒画面,如果学生或教师有一些绘画功底的话,也可以在黑板或纸上将诗词的语言直接转换成画面。比如说笔者在教授范仲淹的《苏幕遮》时,就让学生将上阕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改编成画面。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对事件进行描绘,比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时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就可以描绘成这样一幅动态的画面:“只有我这个幽囚之人仍在院墙外徘徊,迟迟无法入睡。忽然一阵羽翅声响起,一只孤零零的大雁从树丛中飞起,在幽暗的夜色中一直往远处飞去。”景、人、事三者共同构成了一幅萧肃、凄冷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对意境进行描绘。比如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也就二十个字,就给我们一幅完整的由远及近的视觉镜头,让我们一步一步地走近那个寒江独钓的钓叟,感受他感受到的万物静默的寂寞。学生能够由被动到主动地将自己沉浸于优美的诗画境界,获得情感上和审美上的愉悦,这是学生进入诗情很重要的一步。
  三、以知人论世引领学生入诗情
  古典诗词语言的含蓄性、跳跃性、多义性,有时会让读者对它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误读,这就需要借助对诗人的“知人论世”。《文心雕龙·时序》有云:“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比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结合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学生才能意识到,词中这位被苦苦寻找,蓦然得见的女性形象,寄寓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如果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写作背景,就比较容易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但笔者也要提出,“知人论世”對引领学生入诗情虽然重要,但是对它的作用不可以僵化理解,变成套话。比如:看到苏轼被贬黄州,就一定认为此词表达的是“悲愤、消极”或是“消极之后的豁达、乐观”,其实,苏轼被贬后所写的诗词表达出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往往不可一概而论。比如他的《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一词中,写的是苏东坡山间幽居的生活,主要表达的是他欢快、闲适的心境,诗中虽也有“乱蝉衰草”的小池塘,但是总体写的是作者乘兴游赏的喜悦。因此说“知人论世”必须要结合诗词本身内容而来,不可生搬硬套。
  总之,古典诗词的魅力就在于浓烈的诗情、浓厚的诗意。教师要构建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引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情感投入就必须在引领诗情上多下功夫。
其他文献
一、导入:  展示一段描写组长催交作业组员溜号的有趣场景,就内容本身而言,你们觉得好玩吗?好玩在哪里?  看来大家的观察都很敏锐,正因为有了这些细致入微的发现,作者笔下才展现出了这么形象生动的描写,这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日常生活,做个有心的人去发现细节之美。  二、对比体会,自述概念  1.请同学们对比阅读以下两段文字,A文段多出的内容即为细节描
期刊
鲜花一朵一朵绽放凋谢,暖风一阵一阵吹来散开。我不紧不慢,不慌不乱地清点着你无言的守望,慢慢地长大。  ——题记  一天到晚不知为何事而碌。从油腻的餐厅里走出来,电话亭早已人满为患。“唉,怎么又忘了。”自言自语。没办法,每次都这样,电话亭尚空的时候一件事儿都捞不起来,等到這个茬儿,一股脑全都湿漉漉地浮上了水面。长龙末端,向前看,长,烦。排队的大都是高一新生,打打闹闹地抢着电话机位,莫名想到了放荡这词
期刊
摘要:《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语言独特,情节跌宕,人物鲜活,内容感人的小小说。课文讲了在村民突遏山洪慌乱逃生时,村支书临危不惧,有序地引领村民逃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表现共产党员敢于担当,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关键词:读;写;悟  新课标指出:①语文课程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②高段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会读书。③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初中英语课堂写作效率,本文针对初中英语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写作课堂提出一些策略。第一,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出发,让其爱上英语写作;第二,依据学生英语书评的不同,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制定写作要求,使其英语写作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第三,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构建初中英语高效写作课堂的研究开辟新的思路。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写作课堂
期刊
摘要:自学辅导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过程。它的优点在于能更多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活跃的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如何引导学生自学、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下面就谈谈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我的做法  关键词:自学辅导法;教学实践;应用方法  一、课
期刊
摘要: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巨匠,莫言笔下人物的塑造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从开始的善与美的塑造,到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地域特征的农民,再到偏执者。本文重在分析这些偏执人物形象偏执的类型和在作品中存在的意义,探究这些角色体现的人性的复杂与现实的困惑。  关键词:莫言小说;人物形象;偏执  一、莫言小说塑造的偏执人物的类型  所谓偏执指的就是思想或者行为方面的偏激固执,对于事物的理解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越来越多地穿插古诗词的阅读、理解、赏析能力的培养和考查。学习和赏析古诗词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虽然学生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因为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只能在课堂教学中被动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意境。为了解决学生学习古诗词时产生的畏难情绪,指导学生赏析古诗词以至于喜爱古诗词
期刊
我脑海中的蓝色大门,始终停留于关于青春的记忆,即使时间早已流淌过青春那片悠悠的潭水,蓝色大门依旧在十七岁的天空下。  (一)何处来一扇蓝色大门?  蓝色大门这个标题在之前是令我费解的,为什么要叫蓝色大门呢?后来我看完影片,发现蓝色大门其实是一道青春路途中的通往成长的大门,这道大门是青春时期多种元素的复合,孟克柔身上的青涩的懵懂、纠结、彷徨;张士豪和林月珍身上的年少单纯而执拗的喜欢。电影包含着制片者
期刊
摘要:《伟大的悲剧》是教材中一篇极具代表意义的文章,作者用时间顺序和细节描写抒发了自己真挚的情感。泰戈尔有句名言道:“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正是对这篇文章的诠释。本文就为《伟大的悲剧》教学案例,带领学生一起去感受生命的伟大。  关键词:教学方式;学生主体;引导;思考;生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对文章中的语言描写、环境描写进行体会,了解这些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情
期刊
摘要: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是我们学习汉字以及中华文化的主要途径。现在,学生们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接触拼音、汉字、成语、古诗等语文知识。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就要接受更为系统化的语文教学了。我认为,学习语文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这对我们其他科目的学习也起着积极的作用,还能够促进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学习语文意义非常重大。因此,我们要从小重视语文的学习,掌握各类语文基础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刊